东部地区用工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01newg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劳动力流向和就业区域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不断增加,东部地区用工形势更加严峻,用工持续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为深入了解有关情况,我们在广东省召开了座谈会。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地区12个省(市)、副省级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东莞市发展改革部门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分析后,认为东部地区用工形势日益严峻,需引起高度关注。
  一、基本情况
  东部地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及时制定出台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努力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一)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东部地区在经济外向度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大的不利条件下,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举,不断完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就业形势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2009年底,东部地区就业人员总量达到30835万人,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年底增加了约2000万人。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反映,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基本消除,用工需求旺盛。厦门市2009年从业人员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二)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东部地区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和支持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底,东部地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为37.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74%、56%和47%,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22和13个百分点。上海等地中小企业吸纳了80%的城镇就业。
  (三)农民工成为东部地区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
  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建筑、加工制造、食宿餐饮、物流等行业,农民工占从业人员的比重都超过90%,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主力军。目前,深圳市外来农民工800多万人,是当地户籍人口总量的约4倍,农村户籍劳动力占到当地就业人员总量的74%。东莞市外来农民工是当地户籍人口的3倍以上,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的90%以上都是农民工。
  (四)就业政策不断完善
  东部地区结合各地实际,加快制定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天津市利用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大好时机,建立了项目带动就业“三同时”制度:即项目立项的同时签订用工协议,项目开工的同时签订劳动保障政策扶持协议,项目竣工的同时签订劳动合同,以项目建设带动就业岗位增加。上海市建立了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降低缴费门槛,鼓励农民工参保。青岛市积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对各类创业人员给予4000元的一次性扶持或每月200元的租赁补贴。
  (五)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得到提高
  上海市在部分县区建立外来人口就业服务中心,提供就业、社保等“一站式”服务。青岛市建了市本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孵化中心,两年共孵化企业262家,带动2000多人就业。此外,全市还建设了98个其他各类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区,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吸纳、孵化了7000多家企业,带动3万多人就业。广东省茂名市与中山市共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基地,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
  二、主要问题
  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实施,中西部地区发展明显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增速相对放缓。2009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8%,增速分别慢于中、西部地区0.9和4.2个百分点。2010年1—10月,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增速分别低于中、西部地区3.8和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5%,增速分别低于中、西部地区5.6和4.7个百分点。受此影响,更多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回流到当地就地就近就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流向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就业吸引力不断下降,就业不稳定、农民工用工短缺、劳动争议高发等问题不断加剧。
  (一)就业不稳定问题十分突出
  一方面,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业较为集中,且主要从事服装、鞋帽、小五金、玩具等低端产品的出口加工,国际市场的波动将直接冲击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作为用工主体的农民工,绝大多数都没有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员工流动性较大,影响稳定就业。福建省反映,一些中小企业忽略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难以安心工作。有的企业劳动强度大、加班时间长,往往是生产旺季批量招工,淡季时迅速裁员、减员,员工归宿感差,用工很不稳定。据调查,厦门市大部分企业员工年流动率达10%,部分企业高峰期流动率在30%以上。
  (二)农民工用工短缺问题趋于持续性、常态化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逐渐回暖,东部地区用工需求快速增加,用工短缺特别是农民工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浙江省2010年前三季度企业需求人数累计比求职人数多出105万人,求人倍率(用工需求人数/求职人数)高达1.99,比上年同期提高0.36个百分点。宁波市前三季度累计用工需求人次为171.2万,同比增长64%;求职人次只有75万,同比下降12%,求人倍率全年维持在2以上。福建省2010年以来的求人倍率始终在1以上,很多企业长期招不到足够的一线工人。广州市75%的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困难。今后一段时期,预计中西部地区仍将保持较快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持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会继续流向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农民工用工短缺问题将由季节性转变为常态化。
  (三)农民工务工收入增长慢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农民工收入增长相对放缓,与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0年第三季度,东、中、西部地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分别为1665元、1617元和1611元,同比分别增加210元、228元和229元,同比分别增长14.4%、16.4%和16.6%,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差距最高只有54元,而收入增速低于中西部地区2个百分点以上,东部地区的收入水平已不占优势。同时,由于东部地区在住房、日常消费等方面的生活成本较高,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四)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严重滞后
  东部地区产业升级不断加快,对工人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培训设施和培训能力与实际需要很不相适应。广东省反映,现有县级培训机构条件较差,开设培训科目有限,不能适应大量新兴产业发展对劳动力技能提升的培训需要。浙江省职业技能培训能力薄弱,每年只能培训5%的农民工。宁波市反映,受培训能力不足影响,70%的外来务工人员没有任何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五)劳动争议持续高发
  上海市认为,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劳动关系进入易发期和多变期,突发性和群体性劳资纠纷时有发生,极易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恶性事件。宁波市职工维权帮扶中心今年上半年共接待职工信访6868件、10684人次,同比分别上升27%和44%。其中,市总工会受理工资类信访1646件,同比增长117%,而调解仲裁能力严重不足。
  三、政策建议
  做好东部地区就业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实现经济率先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与稳定和扩大就业、缓解用工紧张问题紧密结合,着力在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就业政策体系上下功夫,在加快建立和完善就业、社保公共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在加快提高就业质量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扩大就业和吸纳人才
  东部地区要抓住“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创造更多适合专业技能较高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更多地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同时,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和丰富传统服务业的内涵,加快金融、物流、旅游、咨询、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家政等生活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就业比重,稳定和扩大就业规模。
  (二)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十二五”期间,要积极探索调解仲裁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合理确定调解仲裁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场所设备等配置标准,推进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化。加强劳动用工等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及时排查用人单位用工隐患,帮助企业改进和加强管理,依法建立稳定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劳动关系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改善就业特别是农民工就业质量和生产生活环境
  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体系,促进劳动力平等就业。着力优化农民工务工环境,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乡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农民工在就业地落户、安居。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鼓励更多农民工参保,不断改善其住房、劳动保护、子女入学等生产生活条件。健全农民工就业失业登记和监测预警机制。
  (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探索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统筹协调机制,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培训项目,逐步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的工作格局。根据经济发展和就业岗位需求,合理设置培训科目,统一下达培训计划,统一确定培训补贴标准,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企业根据产业升级需要,组织开展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给予相应补贴。进一步完善培训补贴资金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格工作程序,提高使用效率。
  (五)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大力加强城乡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地区间就业信息互联互通,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推动创业孵化基地和服务中心建设,不断增强创业服务能力。加大投入,加快形成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调解仲裁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一批标准和质量较高、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实训、培训基地,全方位提高培训能力。■
  
  (胡德巧,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长。孙中震,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
其他文献
一、盘活城市资源,让城市产出rn城市是政府最大的一笔国有资产,是政府经营城市的资本.如何让城市能高效产出,我们重点抓了对“四权”的市场化运作.rn
语文是最具美感的学科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学生引入课文意境中去感受美,培养他们美的语言.一是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入意境感受美,培养美的语言;二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加大,对于电网服务水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以满足国民生产生活对于电力的
电子商务机会还有20年,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周树华先生大胆预测电子商务的未来.
“国家大事,食足为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安邦治国的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跨越,成功地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今后,为了长期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要居安思危,总结经验,增强忧患意识,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  一、对建国以来粮食生产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当中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就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在信息化时代下如何加强信息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在实际管理更好应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工程管理;要点  1、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重要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夏老师正在搬走学校门口一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道搬。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
期刊
主持人:李靖(杂志资深编辑)rn今天的沙龙活动,请来了处在营销第一线,同时对奥运营销全民参与有独特做法或见解的企业人士和专家,首先一个环节,请大家谈一下自己动作具有高参
目前,我国经济地位日益凸显,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电力企业中投入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设备.通过这些设备来优化电力管理系统,我国电力企业也逐渐实现了配电网自动化供电,提
“我最近正在装修房子,手头有点紧,准备向李某借5000元周转一下。他是我在工作中认识的卖水果的个体经营户,‘闲钱’比较多。”今年1月17日,甘孜州雅江县食品药品和工商质监管理局办公室工作人员蒋某某与同事老李闲聊时,不经意间向其透露了自己在新房装修事宜中的“救急”之道。  “千万不能向李某借钱!”老李连忙予以劝阻,“你是国家公职人员,他是你的管理服务对象。你们是管理和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你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