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军队长年集聚或驻扎的都会乡镇,往往形成一个大市集。这种地方有一个奇特的名称,叫兵仔市场。
它和传统市场有何差异呢?这还得看位置。地点允当了,经常会撞击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若寻常了,就跟后者没两样。台湾地区便有好几个热闹的兵仔市场,诸如左营、永康等地。以陆军官校知名的凤山,更是全台最大的所在。
初次去凤山,我未带指南,不知此一兵仔市场的存在。反而是走出车站,胡乱闯逛时,不小心遭逢的。沿着曹公路信步,满街萧索,十来分钟的荒凉后,到了光远路,才觉得接近这个城市的心脏,整个空间和氛围都加速了蹦跳。光远路、维新路和中山路在这里,奇妙地构成一个三角形地带,成为凤山最繁华热闹的区域,南边一角即兵仔市场。
兵仔市场跟一般菜市场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军人充斥。往昔,这儿一大早便看到,部队来的采买者,大批发似的进货。除了蔬果,还兼及军需品的各种补给。这样庞大的购物量,常刺激周遭,带动人潮,形成丰富而物美价廉的生活圈。无怪乎,每到选举,此地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菜市场里的人,便这么自豪地说,“至少来一下,没来,一点机会都没有。”
它到底是何来历,如何形成的呢?这个三角地带,大致是由四个阶段慢慢演化而成的。清末时,市集属于流动摊贩形式,日出而集,日入而息。当时有菜市、鱼市、鸭市、柴市、米市,各据一方,传统市场的雏形已然具备。
到了日治时期,交通和环境卫生整顿后,出现了公有市场的形态。国民党来台后,附近设置许多军事基地。营区官兵就近,以此为采买地点。此地货色齐全,价格便宜,愈来愈吸引消费人口,商家也络绎不绝,连马路两旁都被占用,终而形成全台闻名的兵仔市场。
十几年前,这处以军人为主顾的兵仔市场,风光一阵后,随着市容整顿有了些微的改变。军需品和摊贩减少了,但传统已经形成,人潮还是不减。蔬果供应继续在热闹的中山路、成功路上,维持着过去的繁华,最后连接到第二市场。
很少城市的市场可以如此蔓延出来,跟另一个市场融合一起。最后,整个三角区域都是市场的身影。两个市场如果实的两瓣种籽黏结一块,分不清你我。
三角形地带也像一个果实的核心。更奇的是,很少一个旧城包裹得如此完整。从城市外头看,旅人难以察觉,一如我的到来。但苛刻地说,尽管外表密覆着完好的果肉,里面却是溃烂的。只是这溃烂充满生机,好像也唯有如此败坏,才能发芽。
这也是凤山市最迷人的地方。那外冷内热,若不走进去,根本难以感受,也嗅不到真正的南方气息。我从中间的三民路切入,便是一路兴奋。只见到处脏乱而忙碌,洋溢着强劲的粗犷活力。
眼前仿佛是一锅热腾腾的浓汤,不停地滚沸着。那人潮的惊人热络,犹如每天都在庙会节庆。尤其是早上九点前,当市公所的人还没来吹笛赶摊时,各地涌来的果农菜贩集聚在此。他们不断地出入,运补货品。还有小吃摊沿着巷弄比邻而立。每天都让这里热闹非凡,形成一团失序的吵杂。
这是浊水溪以南最大的一座。南台湾地区的热情全数拢集而出。嘶喊打杀的拍卖叫声,俗而有劲。中下阶层顽强的生命力量,杂乱而剧烈地交会。仿佛有好几个旋涡,各自打转,又相互交缠,最后形成一个大圈,洪流般地搅拌着。人从每一个方向来,情不自禁地被卷入,不断地打转。
严格说来,我并未在此发现哪些兴味的特色,数量丰腴的蔬果亦无让人期待之处。小吃美食之类,除了羊肉店、赤山粿、吴记饼店,着实罗列不出一堆教人非来不可的精彩名单。反而是一些环境卫生问题堪虞,不断地撞击着我。
但它就是大剌剌地,把一种质朴,明白而爽快地展现。什么都直来直往,少有中北部人那种精敏和世俗。那种畅快,总是做完买卖明天再来,一切都活在当下。
现今的三角地带是一个兵仔市场的升级版。充满旺盛的乡野力量,每个人的嗓门都在比大,每个人都使劲地释放自己。每天也总是兵荒马乱,传统与现代在此错乱地交集,冲撞出混沌的美学。
我享受着这款南台湾地区奔放的魅力,只字词组难以形容,只能用眼睛观望、耳朵聆听,以及呼吸着这样的热情,尽量地把感官放大、放松、放任。最后,不知不觉卷入这巨大的漩涡以致淹没,难以脱逃。
你若想离开,整个人好像得奋力泅泳,才能爬上彼岸。只是,心智和体力都虚脱了。但,虚脱得爽快。
它和传统市场有何差异呢?这还得看位置。地点允当了,经常会撞击出意想不到的火花。若寻常了,就跟后者没两样。台湾地区便有好几个热闹的兵仔市场,诸如左营、永康等地。以陆军官校知名的凤山,更是全台最大的所在。
初次去凤山,我未带指南,不知此一兵仔市场的存在。反而是走出车站,胡乱闯逛时,不小心遭逢的。沿着曹公路信步,满街萧索,十来分钟的荒凉后,到了光远路,才觉得接近这个城市的心脏,整个空间和氛围都加速了蹦跳。光远路、维新路和中山路在这里,奇妙地构成一个三角形地带,成为凤山最繁华热闹的区域,南边一角即兵仔市场。
兵仔市场跟一般菜市场最根本的差异,在于军人充斥。往昔,这儿一大早便看到,部队来的采买者,大批发似的进货。除了蔬果,还兼及军需品的各种补给。这样庞大的购物量,常刺激周遭,带动人潮,形成丰富而物美价廉的生活圈。无怪乎,每到选举,此地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菜市场里的人,便这么自豪地说,“至少来一下,没来,一点机会都没有。”
它到底是何来历,如何形成的呢?这个三角地带,大致是由四个阶段慢慢演化而成的。清末时,市集属于流动摊贩形式,日出而集,日入而息。当时有菜市、鱼市、鸭市、柴市、米市,各据一方,传统市场的雏形已然具备。
到了日治时期,交通和环境卫生整顿后,出现了公有市场的形态。国民党来台后,附近设置许多军事基地。营区官兵就近,以此为采买地点。此地货色齐全,价格便宜,愈来愈吸引消费人口,商家也络绎不绝,连马路两旁都被占用,终而形成全台闻名的兵仔市场。
十几年前,这处以军人为主顾的兵仔市场,风光一阵后,随着市容整顿有了些微的改变。军需品和摊贩减少了,但传统已经形成,人潮还是不减。蔬果供应继续在热闹的中山路、成功路上,维持着过去的繁华,最后连接到第二市场。
很少城市的市场可以如此蔓延出来,跟另一个市场融合一起。最后,整个三角区域都是市场的身影。两个市场如果实的两瓣种籽黏结一块,分不清你我。
三角形地带也像一个果实的核心。更奇的是,很少一个旧城包裹得如此完整。从城市外头看,旅人难以察觉,一如我的到来。但苛刻地说,尽管外表密覆着完好的果肉,里面却是溃烂的。只是这溃烂充满生机,好像也唯有如此败坏,才能发芽。
这也是凤山市最迷人的地方。那外冷内热,若不走进去,根本难以感受,也嗅不到真正的南方气息。我从中间的三民路切入,便是一路兴奋。只见到处脏乱而忙碌,洋溢着强劲的粗犷活力。
眼前仿佛是一锅热腾腾的浓汤,不停地滚沸着。那人潮的惊人热络,犹如每天都在庙会节庆。尤其是早上九点前,当市公所的人还没来吹笛赶摊时,各地涌来的果农菜贩集聚在此。他们不断地出入,运补货品。还有小吃摊沿着巷弄比邻而立。每天都让这里热闹非凡,形成一团失序的吵杂。
这是浊水溪以南最大的一座。南台湾地区的热情全数拢集而出。嘶喊打杀的拍卖叫声,俗而有劲。中下阶层顽强的生命力量,杂乱而剧烈地交会。仿佛有好几个旋涡,各自打转,又相互交缠,最后形成一个大圈,洪流般地搅拌着。人从每一个方向来,情不自禁地被卷入,不断地打转。
严格说来,我并未在此发现哪些兴味的特色,数量丰腴的蔬果亦无让人期待之处。小吃美食之类,除了羊肉店、赤山粿、吴记饼店,着实罗列不出一堆教人非来不可的精彩名单。反而是一些环境卫生问题堪虞,不断地撞击着我。
但它就是大剌剌地,把一种质朴,明白而爽快地展现。什么都直来直往,少有中北部人那种精敏和世俗。那种畅快,总是做完买卖明天再来,一切都活在当下。
现今的三角地带是一个兵仔市场的升级版。充满旺盛的乡野力量,每个人的嗓门都在比大,每个人都使劲地释放自己。每天也总是兵荒马乱,传统与现代在此错乱地交集,冲撞出混沌的美学。
我享受着这款南台湾地区奔放的魅力,只字词组难以形容,只能用眼睛观望、耳朵聆听,以及呼吸着这样的热情,尽量地把感官放大、放松、放任。最后,不知不觉卷入这巨大的漩涡以致淹没,难以脱逃。
你若想离开,整个人好像得奋力泅泳,才能爬上彼岸。只是,心智和体力都虚脱了。但,虚脱得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