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柴胡舒肝散配合中药食疗治疗酒精中毒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们对近年来确诊为酒精中毒性脂肪肝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2例患者给予柴胡舒肝散配合中药食疗;乙组20例患者给予常规降血脂治疗。 结果:甲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乙组,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对确诊为酒精中毒性脂肪肝的患者,运用柴胡舒肝散配合中药食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柴胡舒肝散;中药食疗;酒精中毒性脂肪肝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47-02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确诊为酒精性脂肪肝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例,年龄36岁~67岁。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t。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乙醇量(g)换算公式=饮酒量(m1)X乙醇含量(%)×0.8。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一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缺糖转铁蛋白(CDT)等指标升高。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而CDT测定虽然较特异但临床未常规开展。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但GGT恢复较慢),有助于诊断。
4.肝脏B超或CT检查有典型表现。
5.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符合第1、2、3项和第5项或第1、2、4项和第5项可诊断酒精性肝病;仅符合第l、2项和第5项可疑诊酒精性肝病。[1]
1.2 方法
甲组病人给予柴胡舒肝散配合中药食疗。具体方法:柴胡10g炒白芍10g炒枳壳10g制香附20g广郁金10g生山楂15g生黄芪20g,枸杞子10g决明子10g连服1月。并嘱患者用芹菜、紫菜、香菇、海带、莲子、苡米、莱菔子、萝卜、玉米、燕麦、荞麦、大米适量,约100克,熬粥喝,每天一次。[2-4]
治疗3个月后疗效评估,疗效判断标准如下: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彩超肝脏正常,肝功恢复正常;无效:仍有临床症状存在,彩超示仍有轻度脂肪肝,肝功仍有异常指标者。
2.结果
组在该四格表资料中,n ≥40,有理论频数1≤T<5,用四格表χ2值的连续性校正检验公式计算得: χ2=13.58,查χ2界值表,确定P值,推断结论,ν=1, χ20.01(1)=6.63, χ2>χ20.01(1)则P<0.01,说明甲乙两组治疗方案存在显著性差异。
3.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酒文化的影响,饮酒成为一种时尚,喜事、白事、亲朋聚会、接待工作,没有能离开酒的。有时喝酒是一种应酬,喝酒是一种工作,有的人常常带酒工作,酒醉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值得我们临床工作者重视。
影响酒精性脂肪肝的因素很多,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酒精饮料品种、饮酒方式、性别、种族、肥胖、肝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酒精所造成的肝损伤是有阈值效应的,即达到一定饮酒量或饮酒年限,就会大大增加肝损害风险。酒精饮料品种较多,不同的酒精饮料对肝脏所造成的损害也有差异。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损伤。女性对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与男性相比,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就可能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饮用同等量的酒精饮料,男女血液中酒精水平明显有差异。
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有“二次打击”学说,是说酒精因素作为初次打击,通过氧化应激促使反应性氧化物增加,而诱发肝脏脂肪聚集。在氧化应激相关的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下,使脂肪变的肝细胞发生第二次打击,造成炎症、坏死和纤维化。[5]
目前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则是:戒酒和营养支持,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
1.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最重要的措施,戒酒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戒断综合征。
2.营养支持: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需良好的营养支持,应在戒酒的基础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
3.药物治疗:如血清ALT、AST或GGT轻度升高,可考虑应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改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化学指标。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防止组织学恶化的趋势。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
4.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常伴有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故应重视抗肝纤维化治疗。目前有多种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或方剂。本文的柴胡舒肝散配合中药食疗就是我院近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典疗法。该方法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活血之功效 [6]
综上所述,柴胡舒肝散加减配合中药食疗方便、简单、毒副作用小、经济实惠,既能降低医疗成本,又能方便患者,提高患者免疫力,起到治病保健双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鲁晓岚,陶明,罗金燕,等.饮酒与肝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467—468.
[2] 陈艳主编,《高脂血症中西医防治153问》,金盾出自版社,2003,10
[3] 武谦尧主编,《常用治疗肝病中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04
[4] 刘艳骄等,《脂肪肝》(疑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丛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05,第二版。
[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7-170
[6]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64。
【关键词】柴胡舒肝散;中药食疗;酒精中毒性脂肪肝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47-02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2年9月确诊为酒精性脂肪肝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例,年龄36岁~67岁。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1.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g/d,女性≥20 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乙醇量>80 g/dt。但应注意性别,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乙醇量(g)换算公式=饮酒量(m1)X乙醇含量(%)×0.8。
2.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和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3.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一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缺糖转铁蛋白(CDT)等指标升高。其中AST/ALT>2、GGT升高、MCV升高为酒精性肝病的特点,而CDT测定虽然较特异但临床未常规开展。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但GGT恢复较慢),有助于诊断。
4.肝脏B超或CT检查有典型表现。
5.排除嗜肝病毒现症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符合第1、2、3项和第5项或第1、2、4项和第5项可诊断酒精性肝病;仅符合第l、2项和第5项可疑诊酒精性肝病。[1]
1.2 方法
甲组病人给予柴胡舒肝散配合中药食疗。具体方法:柴胡10g炒白芍10g炒枳壳10g制香附20g广郁金10g生山楂15g生黄芪20g,枸杞子10g决明子10g连服1月。并嘱患者用芹菜、紫菜、香菇、海带、莲子、苡米、莱菔子、萝卜、玉米、燕麦、荞麦、大米适量,约100克,熬粥喝,每天一次。[2-4]
治疗3个月后疗效评估,疗效判断标准如下: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彩超肝脏正常,肝功恢复正常;无效:仍有临床症状存在,彩超示仍有轻度脂肪肝,肝功仍有异常指标者。
2.结果
组在该四格表资料中,n ≥40,有理论频数1≤T<5,用四格表χ2值的连续性校正检验公式计算得: χ2=13.58,查χ2界值表,确定P值,推断结论,ν=1, χ20.01(1)=6.63, χ2>χ20.01(1)则P<0.01,说明甲乙两组治疗方案存在显著性差异。
3.讨论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酒文化的影响,饮酒成为一种时尚,喜事、白事、亲朋聚会、接待工作,没有能离开酒的。有时喝酒是一种应酬,喝酒是一种工作,有的人常常带酒工作,酒醉生活,久而久之,形成了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值得我们临床工作者重视。
影响酒精性脂肪肝的因素很多,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酒量、饮酒年限、酒精饮料品种、饮酒方式、性别、种族、肥胖、肝炎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酒精所造成的肝损伤是有阈值效应的,即达到一定饮酒量或饮酒年限,就会大大增加肝损害风险。酒精饮料品种较多,不同的酒精饮料对肝脏所造成的损害也有差异。饮酒方式也是酒精性肝损伤的一个危险因素,空腹饮酒较伴有进餐的饮酒方式更易造成肝损伤。女性对酒精介导的肝毒性更敏感,与男性相比,更小剂量和更短的饮酒期限就可能出现更重的酒精性肝病。饮用同等量的酒精饮料,男女血液中酒精水平明显有差异。
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有“二次打击”学说,是说酒精因素作为初次打击,通过氧化应激促使反应性氧化物增加,而诱发肝脏脂肪聚集。在氧化应激相关的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下,使脂肪变的肝细胞发生第二次打击,造成炎症、坏死和纤维化。[5]
目前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则是:戒酒和营养支持,减轻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
1.戒酒: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最重要的措施,戒酒过程中应注意防治戒断综合征。
2.营养支持: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需良好的营养支持,应在戒酒的基础上提供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及叶酸。
3.药物治疗:如血清ALT、AST或GGT轻度升高,可考虑应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以改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物化学指标。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有防止组织学恶化的趋势。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多烯磷脂酰胆碱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细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
4.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常伴有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故应重视抗肝纤维化治疗。目前有多种抗肝纤维化中成药或方剂。本文的柴胡舒肝散配合中药食疗就是我院近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典疗法。该方法具有疏肝健脾、理气活血之功效 [6]
综上所述,柴胡舒肝散加减配合中药食疗方便、简单、毒副作用小、经济实惠,既能降低医疗成本,又能方便患者,提高患者免疫力,起到治病保健双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鲁晓岚,陶明,罗金燕,等.饮酒与肝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467—468.
[2] 陈艳主编,《高脂血症中西医防治153问》,金盾出自版社,2003,10
[3] 武谦尧主编,《常用治疗肝病中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04
[4] 刘艳骄等,《脂肪肝》(疑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丛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05,第二版。
[5]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3):167-170
[6]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