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la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机械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特点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要求出发,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结合我国特点,以科学化的教学内容选择为前提,理论知识离散化、网络化为教学方式,实训内容真实化为能力提高方式,考核方式多元化,强调人才培养的层次化,构建一种新型的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新型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49-02
  1 新型应用型机械类人才的特点
  新型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是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性教育,又是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本科层次的职业性教育,主要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服务一线技术工程师。机械类人才总体上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种类型,后三类人才为应用型人才。新型应用型机械人才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从事知识和理论的应用,同时通过实践应用启发理论创新,特别是他们所开展的应用性研究,更具广泛的意义与作用[1]。
  2 企业对机械类人才的要求
  专业能力要求 要有较好的业务素质、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要有数学、外语、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更要掌握一些相关工程知识;要了解机械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及行业动态;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人际能力要求 企业不仅看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更看重其与同事间的相互交流能力、与上司的良好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解决应急问题的能力、计划和总结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发展能力要求 企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主动的和在较短时间内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这一点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学生应具有自学能力、科研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等。
  创新能力要求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指依托现有知识,构建新思想、新方法,产生新成果的能力。因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带来高附价值,只有创新才能增加企业活力,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创业能力要求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下一个目标是中高速发展、中高端水平发展。要实现中高端水平发展,就要鼓励大学生创业,特别是鼓励优秀大学生创业。优秀大学生创业就是利用他们的知识、智慧、专业来开创技术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这样才能使中国形成一批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打造中国经济社会的升级版。大学生要有真本事,去参与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3 新型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构思
  应用型本科教育以技术原理、技术规范、设计方案规程、准则、程序、标准等学习为主,研究方法为普遍规律到特殊事物,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践,从一般现象到个别现象,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是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而不是验证理论,最终成果是现实的物质财富,更准确点儿说,就是人们物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机械产品[2]。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针对现有学生的素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各方面一定要有所创新。
  教学内容科学化 新型应用型本科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是复合性人才,既有深厚专业理论,又有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既有终身学习能力,又有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既要具备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又要具备必要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具有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就要科学化,使学生既有以通识知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还要链接与融合行业标准,开设与专业相关的高级职业证书的考核内容,使学生不仅了解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了解行业新规与职业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既要取得学历证书,也要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为就业求职增添一块敲门砖。
  理论知识离散化 授课教师在课下把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离散处理,分离出若干个小知识点,利用15~20分钟时间,把各知识点阐述清楚,制作成视频资料,利用网络平台上传,学生就可利用闲暇时间上网学习。对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没有学懂的地方,教师可在集中上课时以提问的方式进行了解,然后可针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运用案例进行讲解,也可组织学生通过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巩固。即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这种教学模式是利用学生的零散时间进行信息(学习内容)的传递,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利用有限的整块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这种离散化的理论知识学习既充分利用学生平时闲暇的、零散的时间,又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应用知识具体化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工程和技术教育,能否让学生把所学工程和技术上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是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尺。实践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应用型本科教育要注重实践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技术原理的应用、技术规范的使用、设计方案规程、准则、程序、标准等相关内容的学习,最好以具体项目来进行说明和讲解,即所谓的项目教学法。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需要反复进行训练,这些训练题目可以先从模拟题目开始,逐步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的训练。一方面,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增加专业课程实用性与针对性内容,通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性突出体现为产学的深度融合,即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各行各业的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早在1906年就首创了带薪合作实习教学,即Co-op。这种教学法就是通常所说的“工学结合”,是基于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三方之间的一种合作关系[3]。
  人才培养层次阶梯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面临不同选择,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进入工程硕士阶段的学习。针对这部分学生,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有利于学生考研需求,重点加强数学、外语、政治理论和相关的专业课的学习。由于报考不同学校的研究生所考专业课不同,可根据学生报考的情况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在学籍管理上可抵其他课程的学分。
  针对选择就业的部分学生,可针对企业相关的岗位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比如企业管理方面的课程,拓宽工程技术方面相关知识的课程,创业方面的相关培训等,或者是某些应用方面的训练。
  教学管理部门要多开设选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的覆盖面,既能满足考研学生的需求,也能满足即将走向不同岗位工作的学生需求,包括与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的课程。选修课依难易程度形成阶梯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基础和能力进行选择学习。甚至把各门课程内容也分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
  考核方式多元化 教师要借助于日常观察、平常作业和平时测验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指明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矫正。优化教育手段,对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要淡化考试形式,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查,使有些学科的期末考试改为论文撰写,有些实验课考试改为实验操作或设计。总之,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要多元化,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对知识的应用情况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由原来期末一张考卷的评价方式变为学习全过程的综合性评价,由结论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
  [2]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媛.当代美国本科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的到来,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学习[1]。2012年8月,成都市龙泉驿区提出了“三性”课堂的特色教育理念——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2],掀起了龙泉驿区教育课改的一个高潮。其中,学科性形成基本能力,教育性决定价值方向,创新性决定发展高度[3]。推动教育信息化车轮飞速前进的信息技术,与其他的学科相比较,具有自身特殊性,能开展更
当前人们经常提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这三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