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门艺术,而音乐教学是传授艺术的艺术。因此,作为音乐教学工作者,应该把美的、经典的音乐、流行美的音乐以艺术化的方法教给同学们,激发他们的共鸣,使精神得到进化,进一步塑造完美的人格。本文旨在从美学角度对现代教学艺术的发展作一概括性的描述,并作些初步分析。
那么我们老师应该如何把握好当前音乐美的教育呢?
首先:音乐教师须拥有立体美
教师是学识和教养的统一体。端正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得体的着装,是教师立体美的要素。都说演员是美的化身,但教师与演员都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都肩负着教育人、鼓舞人和塑造人的重任。
享有乐坛“美男子”之称的我国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他在舞台上奏出旋律是美的,服饰的色彩是美的,塑造的形象也是美的。观赏他的音乐会,人们享受到的是视觉、听觉和感官上富有神韵的立体感。据说他在八十年代初到澳大利亚演出时,每奏完一曲,掌声会持续数分钟之久。其中有一场演出,他谢幕多达六次。
在教学云南傣族葫芦丝和巴乌鉴赏课时,我在上课时把自己亲自从云南傣族旅游带来的葫芦丝给学生看,通过欣赏葫芦丝乐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自己现场演奏了两首乐曲,学生听后说太美了,很多学生都要求老师再来几首,学生情绪高涨起来,我就又来了几首,我说这动听优美的音乐是傣家劳动、生活的体现。正是因为通过教师这座立体美的桥梁作用,学生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其次:要体现教学过程的美、教学内容的美、教师和学生实践创新美等
现代音乐教育新课程真正显示的审美走向,将使美的百花园中又绽开出一株新的花朵,这就是教学美。也许它不太为一般人所注意,但对广大教师和现代教学研究者来说,它却是充满魅力的。
音乐的教学内容是丰富的,它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过程的美、教学内容的美、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创新美等。这些美在具体可感的教学活动中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并达到有机统一的。
一、教学过程的美
教学过程的美首先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创造性。这不仅仅是指那些为了某种教学需要而专门设置的创造活动,更主要的是指教师在教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性,学生在自己学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鲜明的个性。独特性和个性应当是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的,成为教学的基本格调或弥漫于教学进程中的氛围。创造性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多种心理能力的协同作用,在广泛认知的同时,也充分发挥想象和情感的作用,实现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交流,从而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音乐教学必须是轻松、愉快、活跃、生动的。
教学中的完整性、有序性、节奏性等等都是和谐的教学过程结构的必备因素,也是其美质的核心。
二、教学内容的美
教学内容的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不仅是因为教学内容本身在教学活动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是由具体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大量美的因素决定的。
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材中,教学内容都是最优美的音乐。其中,既有从人类文化知识体系中直接迁入的丰富的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科学美的内容,也有部分经过教师和学生加工改造之后而具有美的特征的内容。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当他们作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出现时,其美的因素都成了教学美的构成成份。就音乐作品的形式上看,声乐曲和有标题的器乐曲往往属于显性。我们可以从歌曲的歌词部分分析歌曲的思想性,如《黄河大合唱》、《红色娘子军》等能让学生感受到抗日救亡时期的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场面。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红旗飘飘》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与情操。
歌曲除歌词外,旋律上的特点更为重要,在教学时应把词和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处理,使学生受到生动形象的美的熏陶。同时有标题的器乐曲如《红旗颂》、《九寨沟音画》、《命运》等我们可以从标题着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当然,器乐作品思想性的分析,需要与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历史年代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感受和理解。
三、教师和学生实践创新美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时,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参与和实践。如我在教《青春舞曲》时,我让学生改编歌词,跟着音乐跳新疆舞,有的同学摆动脖子,两手放在脖子下很有感觉,老师进一步引导后大家都学了起来。学习《非洲音乐》一课时,老师击鼓传乐,一个学生敲击,大家猜击鼓的意思。《春天来了》我让学生感受春天气息,请全班边听边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实现音乐课堂美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的有利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作者单位:063300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三中学)
那么我们老师应该如何把握好当前音乐美的教育呢?
首先:音乐教师须拥有立体美
教师是学识和教养的统一体。端正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得体的着装,是教师立体美的要素。都说演员是美的化身,但教师与演员都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都肩负着教育人、鼓舞人和塑造人的重任。
享有乐坛“美男子”之称的我国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他在舞台上奏出旋律是美的,服饰的色彩是美的,塑造的形象也是美的。观赏他的音乐会,人们享受到的是视觉、听觉和感官上富有神韵的立体感。据说他在八十年代初到澳大利亚演出时,每奏完一曲,掌声会持续数分钟之久。其中有一场演出,他谢幕多达六次。
在教学云南傣族葫芦丝和巴乌鉴赏课时,我在上课时把自己亲自从云南傣族旅游带来的葫芦丝给学生看,通过欣赏葫芦丝乐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自己现场演奏了两首乐曲,学生听后说太美了,很多学生都要求老师再来几首,学生情绪高涨起来,我就又来了几首,我说这动听优美的音乐是傣家劳动、生活的体现。正是因为通过教师这座立体美的桥梁作用,学生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其次:要体现教学过程的美、教学内容的美、教师和学生实践创新美等
现代音乐教育新课程真正显示的审美走向,将使美的百花园中又绽开出一株新的花朵,这就是教学美。也许它不太为一般人所注意,但对广大教师和现代教学研究者来说,它却是充满魅力的。
音乐的教学内容是丰富的,它体现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教学过程的美、教学内容的美、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创新美等。这些美在具体可感的教学活动中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并达到有机统一的。
一、教学过程的美
教学过程的美首先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丰富的创造性。这不仅仅是指那些为了某种教学需要而专门设置的创造活动,更主要的是指教师在教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性,学生在自己学的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鲜明的个性。独特性和个性应当是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的,成为教学的基本格调或弥漫于教学进程中的氛围。创造性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多种心理能力的协同作用,在广泛认知的同时,也充分发挥想象和情感的作用,实现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交流,从而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音乐教学必须是轻松、愉快、活跃、生动的。
教学中的完整性、有序性、节奏性等等都是和谐的教学过程结构的必备因素,也是其美质的核心。
二、教学内容的美
教学内容的美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不仅是因为教学内容本身在教学活动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而且也是由具体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大量美的因素决定的。
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材中,教学内容都是最优美的音乐。其中,既有从人类文化知识体系中直接迁入的丰富的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科学美的内容,也有部分经过教师和学生加工改造之后而具有美的特征的内容。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当他们作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出现时,其美的因素都成了教学美的构成成份。就音乐作品的形式上看,声乐曲和有标题的器乐曲往往属于显性。我们可以从歌曲的歌词部分分析歌曲的思想性,如《黄河大合唱》、《红色娘子军》等能让学生感受到抗日救亡时期的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场面。反映当代现实生活的歌曲,《二十年后再相会》、《红旗飘飘》等从不同的角度反映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与情操。
歌曲除歌词外,旋律上的特点更为重要,在教学时应把词和曲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处理,使学生受到生动形象的美的熏陶。同时有标题的器乐曲如《红旗颂》、《九寨沟音画》、《命运》等我们可以从标题着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当然,器乐作品思想性的分析,需要与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历史年代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感受和理解。
三、教师和学生实践创新美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它们都与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学生离开了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就很难获得直接经验;同时,离开了直接经验,学生也很难做到进一步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因此,音乐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参与和实践。如我在教《青春舞曲》时,我让学生改编歌词,跟着音乐跳新疆舞,有的同学摆动脖子,两手放在脖子下很有感觉,老师进一步引导后大家都学了起来。学习《非洲音乐》一课时,老师击鼓传乐,一个学生敲击,大家猜击鼓的意思。《春天来了》我让学生感受春天气息,请全班边听边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实现音乐课堂美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的有利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作者单位:063300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