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近40年了,担任过初中数学教学、高中物理教学,也曾担任过高中毕业班数学教学,并送走了10届高中毕业班。现已年近退休,虽然还时时怀念以前在课堂中教学的日子,可压根也没有想到自己还会重返过去的学校再上一堂课。
由于特级教师的身份,上个月,我突然接到一个教研机构的邀约,要上一堂录像视频课。呵呵,我有点发愣了,好几年没有上讲台了,如果用我过去的“套路”,自然可以顺手拈来,可近几年,课标和教学理念有了新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前的主流,所以这堂课我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上得了台面。好在近几年我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会经常观摩一些教学现场,有些心得;但毕竟没有亲身实践过,心里还是难免有些疑问的。
怎么办呢?身为特级教师的我如果就这样被一节课难住,岂不是很尴尬。我首先想到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想到这里,我自然想到了翻转课堂。近年来,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热潮,并为学界和师生所认可。虽然国内外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中已有不少被认可的较为成熟的模式,但对我们中小学阶段的大部分学校来讲,在学习实践中,实施翻转课堂还存在不少困难,如受到学生人手一台终端和流畅的网络连接等条件的限制。即便如此,我认为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因此,我决定尝试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来完成这节课。
我选择了原来所在学校的高三某班的学生。首先是选课,因为学生进入高三前新课内容刚学完,正从高一教材开始梳理并组织复习。于是我根据班上的复习进度选择了《二次函数的值域与最值》一课。其次是备课,我熟悉了教材,并了解到班上配备了班班通设备,接下来是设计翻转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把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和翻转课堂结合形成了这样的设计思路:课前落实基本认知,课堂初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知识的初步应用,课堂中段合作探究解决知识的综合应用问题,课堂后段进行拓展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有点棘手了。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对于我这位老教师来说,如果要现学技术去制作微课视频已经来不及了。不过,我了解到微课视频主要用于新知识的传递,常用在新授课的翻转教学中。高三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应课程内容了,可以不用微课视频来传递知识,只要让学生回忆起相应内容即可。但是课前任务又该如何安排呢?我想到了用“课前学案”落实基本认知,这样并不会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思想的运用。
学生的课前学案设计,我使用问题导入法,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我设计了有关求解二次函数值域或最值的四种基本类型的问题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该部分知识,并要求他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知识结构。另外,考虑到课堂训练,安排了四个自主探究题和两个合作探究题,以及三个拓展训练题。
以上设计全部在课前一天印发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事先了解学习的流程,指导其课前学习,同时还有分层合作学习的安排——学得快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任务,在课堂上可以帮助学得慢的同伴。
根据对学情的了解,预计含参数的值域问题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借助数学软件工具,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抛物线模型,根据参数的变化演示函数定义域区间变化以及对称轴变化带来的图形变化。做好演示课件后我有种从来没有的兴奋,我看到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切入点,感觉这样能够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那么,课又怎么上呢?高三的学生面对高考,压力很大,学生的情绪有时不是很高。于是,我便在上课铃响的前两分钟播放了杨培安演唱的《我相信》这首歌,我觉得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正能量。果然,达到了我设想的效果。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单刀直入提出了课题和该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很快进入主题。首先是小组内展示课前学习成果——思维导图。通过组内互相检查和修订及教师点评,帮助学生理清以前学习的知识要点,完善了基本认知的落实。
然后,学生自主探究与四种基本类型相对应的四个探究问题,独立思考和完成知识的初步应用。这个过程中,我遵循“凡是学生能说明白的问题教师不说,凡是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教师不说,学生能归纳、概括的教师也不说”的指导原则,先让学生大脑动起来。我只在教室中游走,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适时指导存在的问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进入同伴互教环节,我发现一般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就解决了,甚至被我预设为难点的探究三和探究四,也有三分之一的小组已经解决了。这时,我便采用互派高手的方式,让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派学生代表到未完成任务的小组去帮忙解答。我发现个别学生的思路和解法竟然超出我的预设,这让我感到惊喜。这个过程之后,我引以为豪的几何画板制作的直观演示,在此处只能算锦上添花了。
有了前面的铺垫,全班学生都能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值域或最值的类型和求解方法了,但是能否综合应用还是未知。因此,接下来就是放大招的时候了——合作探究解决知识的综合应用。针对两个合作探究问题,每个小组开始了激烈的头脑风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出最优解答,然后展示到黑板上。学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思路和解法提出质疑并展开交流,老师适当点拨。整个过程在老师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发言主动。学生在探究、类比中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翻转课堂让教师放手,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常常会取得远超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落实基础认知、进行初步思考、开展头脑风暴后,面对本节课最后的拓展训练,学生就显得游刃有余了。看着学生们游动着笔尖,听着唰唰的书写声,我突然觉得这节课我还没怎么表演,教学任务居然就如此高效地达成了。
临近下课时,我问同学们,上课前播放的歌是谁演唱的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杨培安的名字。我说,这里面有几句歌词,我朗诵一遍,送给同学们,祝福同学们的成就也如诗如歌!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
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走出教室,学生掌声的余音,让我感受到翻转课堂不只是年轻教师的专利品,老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灵活运用。
由于特级教师的身份,上个月,我突然接到一个教研机构的邀约,要上一堂录像视频课。呵呵,我有点发愣了,好几年没有上讲台了,如果用我过去的“套路”,自然可以顺手拈来,可近几年,课标和教学理念有了新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前的主流,所以这堂课我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上得了台面。好在近几年我一直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会经常观摩一些教学现场,有些心得;但毕竟没有亲身实践过,心里还是难免有些疑问的。
怎么办呢?身为特级教师的我如果就这样被一节课难住,岂不是很尴尬。我首先想到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学习。想到这里,我自然想到了翻转课堂。近年来,翻转课堂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热潮,并为学界和师生所认可。虽然国内外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中已有不少被认可的较为成熟的模式,但对我们中小学阶段的大部分学校来讲,在学习实践中,实施翻转课堂还存在不少困难,如受到学生人手一台终端和流畅的网络连接等条件的限制。即便如此,我认为还是有可借鉴之处的。因此,我决定尝试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来完成这节课。
我选择了原来所在学校的高三某班的学生。首先是选课,因为学生进入高三前新课内容刚学完,正从高一教材开始梳理并组织复习。于是我根据班上的复习进度选择了《二次函数的值域与最值》一课。其次是备课,我熟悉了教材,并了解到班上配备了班班通设备,接下来是设计翻转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把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和翻转课堂结合形成了这样的设计思路:课前落实基本认知,课堂初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知识的初步应用,课堂中段合作探究解决知识的综合应用问题,课堂后段进行拓展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有点棘手了。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对于我这位老教师来说,如果要现学技术去制作微课视频已经来不及了。不过,我了解到微课视频主要用于新知识的传递,常用在新授课的翻转教学中。高三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应课程内容了,可以不用微课视频来传递知识,只要让学生回忆起相应内容即可。但是课前任务又该如何安排呢?我想到了用“课前学案”落实基本认知,这样并不会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思想的运用。
学生的课前学案设计,我使用问题导入法,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我设计了有关求解二次函数值域或最值的四种基本类型的问题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忆该部分知识,并要求他们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知识结构。另外,考虑到课堂训练,安排了四个自主探究题和两个合作探究题,以及三个拓展训练题。
以上设计全部在课前一天印发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事先了解学习的流程,指导其课前学习,同时还有分层合作学习的安排——学得快的学生可以提前完成任务,在课堂上可以帮助学得慢的同伴。
根据对学情的了解,预计含参数的值域问题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借助数学软件工具,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抛物线模型,根据参数的变化演示函数定义域区间变化以及对称轴变化带来的图形变化。做好演示课件后我有种从来没有的兴奋,我看到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切入点,感觉这样能够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那么,课又怎么上呢?高三的学生面对高考,压力很大,学生的情绪有时不是很高。于是,我便在上课铃响的前两分钟播放了杨培安演唱的《我相信》这首歌,我觉得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正能量。果然,达到了我设想的效果。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单刀直入提出了课题和该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很快进入主题。首先是小组内展示课前学习成果——思维导图。通过组内互相检查和修订及教师点评,帮助学生理清以前学习的知识要点,完善了基本认知的落实。
然后,学生自主探究与四种基本类型相对应的四个探究问题,独立思考和完成知识的初步应用。这个过程中,我遵循“凡是学生能说明白的问题教师不说,凡是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教师不说,学生能归纳、概括的教师也不说”的指导原则,先让学生大脑动起来。我只在教室中游走,观察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适时指导存在的问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进入同伴互教环节,我发现一般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内就解决了,甚至被我预设为难点的探究三和探究四,也有三分之一的小组已经解决了。这时,我便采用互派高手的方式,让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派学生代表到未完成任务的小组去帮忙解答。我发现个别学生的思路和解法竟然超出我的预设,这让我感到惊喜。这个过程之后,我引以为豪的几何画板制作的直观演示,在此处只能算锦上添花了。
有了前面的铺垫,全班学生都能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值域或最值的类型和求解方法了,但是能否综合应用还是未知。因此,接下来就是放大招的时候了——合作探究解决知识的综合应用。针对两个合作探究问题,每个小组开始了激烈的头脑风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出最优解答,然后展示到黑板上。学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思路和解法提出质疑并展开交流,老师适当点拨。整个过程在老师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发言主动。学生在探究、类比中学会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翻转课堂让教师放手,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常常会取得远超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落实基础认知、进行初步思考、开展头脑风暴后,面对本节课最后的拓展训练,学生就显得游刃有余了。看着学生们游动着笔尖,听着唰唰的书写声,我突然觉得这节课我还没怎么表演,教学任务居然就如此高效地达成了。
临近下课时,我问同学们,上课前播放的歌是谁演唱的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了杨培安的名字。我说,这里面有几句歌词,我朗诵一遍,送给同学们,祝福同学们的成就也如诗如歌!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世界等着我去改变。
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
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走出教室,学生掌声的余音,让我感受到翻转课堂不只是年轻教师的专利品,老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可以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