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科类之一。它实施人文科学及部分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教育,与理科、艺术等科类组成高等教育完整的体系。比照高考科类,本文将“高等职业教育”也划分为文科高职、理工类高职和艺术类高职三大类。
通过对《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所述的19大类进行考量,我们可把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称为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文科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目前或许尚有争议。但对于规模越来越大、涵盖领域越来越广的文科高等职业教育进行针对性研究,探索其规律和特点,以便于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差别评价,从理论到实践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面向三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各行各业、社会各层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龄层次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各级各类学校应运而生。各级各类学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完成各自的任务,就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因此,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应该有符合自己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视产业依托,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文科高职主要服务于第三产业,工作对象大多涉及人和由人所构成的社会,主要是面向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因此,文科高职主要培养各类从事基层管理、现代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社区工作者、各类秘书、企业会计、市场营销、文化创意、传媒设计、书记员、导游、保险代理、物业管理等从业人员。这些“非物质性技术人员”大多是将决策付诸实施的“执行型”管理人才和“服务型”人才,因而文科高职主要以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以及初、中级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为主要培养目标。
强调“宽”、讲究“杂”的教学内容设计
文科高职主要对接现代服务业、社会公共事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文科高职人才从业的主要特点是服务人、服务社会。文科高职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更需要包括文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通识教育。
一方面文科高职注重专业核心知识和理论传授的同时,在培养专业技能方面也放宽了口径。既要使学生掌握适应当今社会的专门职业技能,又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在出了校门以后,能够持续提高职业技能,能够灵活地自我调整,更能够独立思维。另一方面文科高职重视通识教育。要求学生拥有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综合素质,重视技术教育人文化,强调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调查分析、信息收集整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基本的人文素养。强调“宽基础、专技能、强应用”,讲究“杂”,知识体系如同“W”或“M”型。其知识、能力的组成是拼盘式的,注重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拼合。也就是说,文科高职知识构建中的弹性相对较大,要求学生学习的课程门类多、了解的知识面广。这样就能够以比较宽广的素养应对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比以往变化快得多的人才市场。
以社会为课堂的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是高职学生获得面向某类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渠道。文科高职面对的实训情境和场景存在多样性、难以复制、过程难以重现等特点,这也决定了文科高职教育实训的特殊性和困难。文科高职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社会性实训,以社会为课堂,充分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类社会实践形式,在不断变化的工作情境中实现技能训练,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文科高职的实训平台理应在社会上、在社区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因为任何仿真实验室都不可能真正复制出真实而多样的现实生活和复杂人群的生活状况。在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文科高职不断总结、认真凝练符合文科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内实训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实训学期、拓展实训基地,形成“课内实训打基础、实训学期专技能、顶岗实习强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文科高职要面向实际,与行业优秀代表建立合作关系,把大学办到街道、办到社区、办到企业,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建立文科高职独有的“校园—社会”合作“互益”机制。
强调复合能力培养的能力结构
文科高职在注重与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能力标准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培养与未来就业相关的一系列关键能力,并把这种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文科高职注重业务之外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具有多工种的复合能力,以及在不断变化的工作情境中参与计划和决策的能力,特别看重个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合作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创新能力、事业心、批判性思维等。文科高职把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把综合素质教育作为追求目标,用综合素质教育观取代传统的职业教育观。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文科高职更加关注学生未来继续发展的潜力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情商。总之,文科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
创设情境、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文科高职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形式,让教育回归本质,解决教书和育人两个问题,实现知识习得、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养成的有机统一。文科高职教学以情境教学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方式,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真实性或准真实性的情形和景象,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文科高职教学中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发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成学生的德性和人格内化,追求“至善”,培养学生包括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批判精神在内的综合素质。
多元、综合的质性评价标准
质性评价是多元主体的评价取向,强调评价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的文化性和情境性,将评价的范围扩展到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内的评价对象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文科高职教育一方面注重与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能力标准的学习,另一方面更强调教养与未来就业相关的一系列关键能力,即成功地适应未来职业生活所必须的广泛的迁移能力,更多地需要综合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乃至用跨专业的视角解决问题。用人单位也习惯于要求文科高职培育的人才应涉及学科比较丰富,涉及更多的人文内涵,要求人文素养较高,对于个人的合作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创新能力、直觉、事业心、批判性思维等特别看重。文科高职毕业生面对的工作情境与课堂中所学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完全不同。因此,对文科高职人才的评价标准有别于标准化评价,而显得多元、综合,属质性评价。文科高职所培养的人才即使是同一个体面对同一个服务对象,由于时间、地点、场合、情绪的差异都可能导致不一样的评价结果。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文科高职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些特点开展。对文科高职进行针对性研究、分类管理、差别评价,扎实进行适应文科高职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辟文科高职教育的崭新境界,为我国高职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通过对《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中所述的19大类进行考量,我们可把其中很大一部分涉及人文社会科学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称为文科高等职业教育。“文科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名称,目前或许尚有争议。但对于规模越来越大、涵盖领域越来越广的文科高等职业教育进行针对性研究,探索其规律和特点,以便于对其进行分类管理、差别评价,从理论到实践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面向三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各行各业、社会各层次的人才需求和不同年龄层次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各级各类学校应运而生。各级各类学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完成各自的任务,就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因此,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应该有符合自己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视产业依托,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文科高职主要服务于第三产业,工作对象大多涉及人和由人所构成的社会,主要是面向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因此,文科高职主要培养各类从事基层管理、现代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社区工作者、各类秘书、企业会计、市场营销、文化创意、传媒设计、书记员、导游、保险代理、物业管理等从业人员。这些“非物质性技术人员”大多是将决策付诸实施的“执行型”管理人才和“服务型”人才,因而文科高职主要以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以及初、中级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为主要培养目标。
强调“宽”、讲究“杂”的教学内容设计
文科高职主要对接现代服务业、社会公共事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文科高职人才从业的主要特点是服务人、服务社会。文科高职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更需要包括文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通识教育。
一方面文科高职注重专业核心知识和理论传授的同时,在培养专业技能方面也放宽了口径。既要使学生掌握适应当今社会的专门职业技能,又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在出了校门以后,能够持续提高职业技能,能够灵活地自我调整,更能够独立思维。另一方面文科高职重视通识教育。要求学生拥有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综合素质,重视技术教育人文化,强调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调查分析、信息收集整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基本的人文素养。强调“宽基础、专技能、强应用”,讲究“杂”,知识体系如同“W”或“M”型。其知识、能力的组成是拼盘式的,注重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拼合。也就是说,文科高职知识构建中的弹性相对较大,要求学生学习的课程门类多、了解的知识面广。这样就能够以比较宽广的素养应对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比以往变化快得多的人才市场。
以社会为课堂的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是高职学生获得面向某类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渠道。文科高职面对的实训情境和场景存在多样性、难以复制、过程难以重现等特点,这也决定了文科高职教育实训的特殊性和困难。文科高职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社会性实训,以社会为课堂,充分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类社会实践形式,在不断变化的工作情境中实现技能训练,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文科高职的实训平台理应在社会上、在社区里、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因为任何仿真实验室都不可能真正复制出真实而多样的现实生活和复杂人群的生活状况。在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文科高职不断总结、认真凝练符合文科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课内实训的基础上,通过设立实训学期、拓展实训基地,形成“课内实训打基础、实训学期专技能、顶岗实习强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文科高职要面向实际,与行业优秀代表建立合作关系,把大学办到街道、办到社区、办到企业,强化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建立文科高职独有的“校园—社会”合作“互益”机制。
强调复合能力培养的能力结构
文科高职在注重与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能力标准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培养与未来就业相关的一系列关键能力,并把这种关键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文科高职注重业务之外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具有多工种的复合能力,以及在不断变化的工作情境中参与计划和决策的能力,特别看重个人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合作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创新能力、事业心、批判性思维等。文科高职把单纯的“职业能力”培养转变为“综合素质”培养,把综合素质教育作为追求目标,用综合素质教育观取代传统的职业教育观。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文科高职更加关注学生未来继续发展的潜力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把发展“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有机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情商。总之,文科高职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
创设情境、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方式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文科高职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形式,让教育回归本质,解决教书和育人两个问题,实现知识习得、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养成的有机统一。文科高职教学以情境教学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方式,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真实性或准真实性的情形和景象,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文科高职教学中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整体理解和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协调发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促成学生的德性和人格内化,追求“至善”,培养学生包括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批判精神在内的综合素质。
多元、综合的质性评价标准
质性评价是多元主体的评价取向,强调评价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的文化性和情境性,将评价的范围扩展到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内的评价对象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文科高职教育一方面注重与工作任务直接相关的能力标准的学习,另一方面更强调教养与未来就业相关的一系列关键能力,即成功地适应未来职业生活所必须的广泛的迁移能力,更多地需要综合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乃至用跨专业的视角解决问题。用人单位也习惯于要求文科高职培育的人才应涉及学科比较丰富,涉及更多的人文内涵,要求人文素养较高,对于个人的合作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创新能力、直觉、事业心、批判性思维等特别看重。文科高职毕业生面对的工作情境与课堂中所学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完全不同。因此,对文科高职人才的评价标准有别于标准化评价,而显得多元、综合,属质性评价。文科高职所培养的人才即使是同一个体面对同一个服务对象,由于时间、地点、场合、情绪的差异都可能导致不一样的评价结果。
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文科高职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些特点开展。对文科高职进行针对性研究、分类管理、差别评价,扎实进行适应文科高职人才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辟文科高职教育的崭新境界,为我国高职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