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之探析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alzm9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这种“留白”,正是我们可以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的精妙之处。每遇这些地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关键词】语言训练;知识观;语感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言是工具,对工具的掌握、使用和操作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技能。语言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训练。这种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练习,它既有明确的目的,又要有科学的方法。其实,传统的语文教学进入误区的主要原因是:对学生的训练太呆板、太僵化、太机械,学生学习知识是完全意义上的被动接受,并且主要是为应试服务。在新的课改实践中,语言训练不能取消,而需重新构建,语言训练不仅是指语文智能的培养,而且浸透了语文情感。在内容和目标上,既包括外在语文行为的训练,又是指导包括内在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二者是相互转化和相互建构的,是统一的。《语文课程标准论文格式》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其中,知识和能力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适当的方法,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强记强训。另外,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形成过程应积极主动,重视情感体验,才能转化成素养。因此,三维目标必须整体推进。
  二、语言训练的现状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担忧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重视了“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等阅读形式,语言训练的内容越来越少。我们很难看到教师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写字,也很难看到教师切出大块时间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即使有这样的训练,也因为过分强调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而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三、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语言训练
  1、树立新的知识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仅以知识技能为价值取向,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导致了课程实施中的以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略了学习方法。张志公先生说过:“不能把语文课搞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而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归依的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舍弃那些无助于孩子学习语文的“知识与能力”,而对学生形成语文素养的知识与能力,则要坚持训练。在新课程视野下,语言训练应该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语言训练要融合在新课程生机勃勃的教学中,不着痕迹,同时又扎扎实实。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策略
  任何教学理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语言训练必须要切入到课堂这一领域,才能取得实效。
  (1)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的培养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增强语感。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想象,用稚嫩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动人场景。这些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使他们听与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如:在《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教师提问:“你觉得小葫芦可爱吗?可爱在什么地方?你能读出它的可爱吗?”通过上面的几个问题让学生理解、感悟,然后教师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想象这棵葫芦的样子,最后让学生结合图形,自己组织语言来描述。教师设计组织学生活动,通过语言训练实现对语言的感知、理解、运用。
  (2)引导学生学会针对语言提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语言问题只限于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并且多数在学习课文之前进行。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提的问题往往是偏向内容性知识的,教师把握不好,就会使教学陷入单一的内容理解中去。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启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语言问题。如:在《白杨 》一课的教学中,在学习白杨树特点时,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高大挺秀”一词,教师可引导学生看一看白杨树,说说对作者的描写有什么疑问,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这个词,是作者夸赞白杨树,告诉我们那普通的白杨树不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丽。这个“秀”流露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本来白杨很一般,我们也常常见到,并不美丽,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丽的。教师提示学生:一个“秀”字也写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生才会对语言的意义和内容有完整的理解,才能谈得上运用。
  (3)在课文的语言“留白”处训练。好的作品往往是一个空框结构或召唤结构,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考空间和补白天地,这种“留白”,正是我们可以细细咀嚼、细细品味的精妙之处。每遇这些地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如:《坐井观天》中有这样一句话:“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学生会想到,很多的高山、大海、河流、森林、果园、城市、山村等,和小鸟一起感受天空的无边无际,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真切地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再如:《曼谷的小象》中,阿玲指挥小象为我们排忧解难,是通过“拍拍”、“摸着”它的鼻子,“贴贴”它的耳朵,“指指”车子等动作来完成的。其实,这是阿玲和小象多年来形成的默契,是他们之间特殊的交流方式。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把阿玲的这些指令变换成我们的语言。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边做动作边用语言说清指令。这样做,既达到了训练思维与语言的目的,又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实现对语言的感悟、理解与运用。
  (4)注重语言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语言的积累,而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主渠道。
  总之,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并施以一定的科学方法,那么,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英语是基础教育学科,它和其它基础学科一样,肩负着提高全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的任务。素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提高课堂效果,是每位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如何提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美的环境,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师生关系的美——平等对话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拉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
期刊
【摘 要】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或是因为时地间隔,或是由于对文化背景不甚了解,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学生在学习时就存有诸多障碍,从而造成对文本感悟不深,情感体验不强,甚至导致文本价值曲解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助读资料无疑成了打开文本解读这扇大门的钥匙。但钥匙不是万能的,使用得当,才能水到渠成;使用不妥,则会事倍功半,弄巧成拙。  【关键词】助读;适时;适度  “好风凭借力,送我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怎样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教师们深思。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广,新课标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因此,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教师。教师依靠符合学生学习需要来优化课堂教学,引领他们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快、富于激情的趣味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优化;手段;提高;效率  新
期刊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 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语感来自 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从“语文学习要构建大阅读观”的角度探索,结合笔者的实践从阅读兴趣激发和方法指导两方面进行阐述,试图为学生的阅读把脉搭桥,“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让语文素养的三部分“与生俱来的素养、习染建构的素养和训练培养的素养”在阅读习的,学得渐染中内化提升,进而达到课标基本理念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倾听思想拔节的回响。  【关键词】大阅读观;语文素养;阅读兴趣;读写结合
期刊
【摘 要】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  【关键词】朗读技巧;语速适当;多样形式  一、训练朗读能力,感受语感  语音是语言的
期刊
【摘 要】问题设计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高中英语课文大多篇幅较长。课文内容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  【关键词】阅读训练;文化基础;语言实践  英语阅读训练是英语学习的核心,英语阅读能力是听、说、写、译的基础,英语的阅读教学在整个中学英语教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白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巴金先生的话给我们的启发是很深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  【
期刊
【摘 要】互动学习和合作交流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就是要利用网络教室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改变学生的传统的和被动的学习方式,而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互动学习和交流合作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个极大优势,为学生创造互动学习和交流合作的环境,实行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网上的交流合作和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发挥网络教学作为激发学生交流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