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之下,高三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新教学模式的探寻。初步得到四点启示:一、教师理念上的转变:让自己从演员变为导演。二、教师备课内容上的转变:变编写个人台词为引导学生展示。三、课堂授课方式的转变:变个人秀为百家讲坛。四、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变化:变自主学习为小组合作。
关键词:导演;引导;百家讲坛;小组活动
几年前,大大小小的学校都在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启迪下,积极探寻高效课堂的改革之路。一时间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学生桌对桌,面对面,剥夺了过去教师对课堂的“独裁”。为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巩固“展示课”的成果,开设了“反馈课”。利用反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经过这几年的高三教学,笔者大致得到以下几点的启示:
一、教师理念上的转变:让自己从演员变为导演
曾经的语文课上,我是演员,我的学生是观众,每堂课上我是条分缕析,讲的是不亦乐乎,最享受的是学生答错时,自己给以错因分析然后给出答案,那一刻觉得自己的力量是无穷的,整个学校自己是最棒的。至于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只要学生成绩说得过去就行了。如今需要教师不是把“我”知道的告诉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并确认,特别是一轮复习中,学生只是一味的听,到结束时,你会发现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多少知识。高三一年等于白学了。而现在应该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了亲历、有了体验,形成了“生成”的能力。而教师,作为管理者,主导确立学习目标,宏观调控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矫正学生学习方向;作为合作者,主动弥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生提供咨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理念上的转变。真正的课堂应该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应真正的还给学生。杜郎口模式教学大多数讲课的是学生,给学生解答题的也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点拨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的,就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 “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
二、教师备课内容上的转变:变编写个人台词为引导学生表演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有从演员变为导演的理念,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去展示,而学生展示的一个重要媒介就是导学案。
高效课堂的实施,其有效的载体就是课堂活动,而课堂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导学案,导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更是承担着德育、美育、智育等多种功能,如何设计出既适合高效课堂的理念,又具有学科特征的导学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导学案中的“导”,应该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有别于以前的学案和练习的是,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在没有教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能有序、有效并且快乐地进行学习,为此,导学的环节必须清楚、简洁,目标明确而集中。练习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熟悉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立足点是巩固和查漏补缺,而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导,学习的是新知识,面对的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的文本,导学问题的设计既要依据考点的特征,落实知识点和能力点,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流程,不能以教师的教学思维代替学生的学习思维,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品味涵泳的空间,问题设计的密度不能太大,要走出传统的设计练习的思维模式,控制好问题设计的量和度。
如今的课堂并不像有些老师所认为的那样,老师不用讲了,上课轻松了,实际上,老师的备课量应该是加大了,老师更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准备考点知识点的难度、深度方面需要老师考虑周全,另一方面备学生的难度加大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见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把握住知识点的深浅,学生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了大大超出教材难度本身的话,应当策略地给其纠正,如果重点不清、概括性不强的地方,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归纳补充。另外原先课堂的时间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讲课来定的,但是现有的模式更需要多考虑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讲解要简练、明了,更要求老师教给学生方法,收放要得当,逐步养成好的习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变教学案为导学案,在以前备课强调师生之间对话的基础之上,突出学生之间的对话,突出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就拿我们二轮复习的现代文阅读来说,在导学案的编排上,首先是要求学生回顾一轮复习时的知识储备,对应考点明确解题步骤,然后完成相关例题,课堂交流时必须分析解题思路,强化得分意识。
三、课堂授课方式的转变:变个人秀为百家讲坛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想到自己该教些什么,而是想办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教而教。这就需要教师放手,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课堂上,教师该做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上课前五分钟讲明本课的总体要求,明确学生的任务,上课结束前五分钟回顾本课的目标是否完成,对学生的讲课进行简单的小结。而中间的三十五分钟是可以交给学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导演好这三十五分钟的戏,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并走上舞台,让课堂变为学生的百家讲坛。
四、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变化:变自主学习为小组合作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学习来解决某一个问题,但很多时候,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控制下进行学习,有时,学生很活泼,但说的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课堂效果很差;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或根本不愿意回答问题,老师启而不发,双边活动尴尬;有的时候,学生过于积极表演,教室走到学生身边发现不知所云。其后果,学生厌学,老师疲惫的进行教学,但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最大作用。教师提前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小组长由目标生、临界生担任,他还要担任教师的“课堂助理”,他要负责协助教师处理那些“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遇到班里最差的学生,采取“一帮一”的方法,不让每个学生落队。这种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集体荣誉感。通过使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我们惊喜的发现以前不爱发言的学生、布置的练习不做或做不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个个抢着上黑板完成题目,抢着发言分析题目。在别人回答时,其他人在积极准备抢答或是在思考答题(对还错),回答完毕后,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点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虽然以前两节语文课可以讲三至四篇文章,现在缩减一半,但是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
高三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短短的一年学习时间里复习到位,让学生自己成长,掌握知识。关键是这知识是学生自主探究学来的,必然就牢靠一些,扎实一些,我想这就够了。
关键词:导演;引导;百家讲坛;小组活动
几年前,大大小小的学校都在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启迪下,积极探寻高效课堂的改革之路。一时间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学生桌对桌,面对面,剥夺了过去教师对课堂的“独裁”。为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巩固“展示课”的成果,开设了“反馈课”。利用反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经过这几年的高三教学,笔者大致得到以下几点的启示:
一、教师理念上的转变:让自己从演员变为导演
曾经的语文课上,我是演员,我的学生是观众,每堂课上我是条分缕析,讲的是不亦乐乎,最享受的是学生答错时,自己给以错因分析然后给出答案,那一刻觉得自己的力量是无穷的,整个学校自己是最棒的。至于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只要学生成绩说得过去就行了。如今需要教师不是把“我”知道的告诉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并确认,特别是一轮复习中,学生只是一味的听,到结束时,你会发现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多少知识。高三一年等于白学了。而现在应该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了亲历、有了体验,形成了“生成”的能力。而教师,作为管理者,主导确立学习目标,宏观调控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矫正学生学习方向;作为合作者,主动弥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生提供咨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理念上的转变。真正的课堂应该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应真正的还给学生。杜郎口模式教学大多数讲课的是学生,给学生解答题的也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点拨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的,就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 “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
二、教师备课内容上的转变:变编写个人台词为引导学生表演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有从演员变为导演的理念,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去展示,而学生展示的一个重要媒介就是导学案。
高效课堂的实施,其有效的载体就是课堂活动,而课堂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导学案,导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更是承担着德育、美育、智育等多种功能,如何设计出既适合高效课堂的理念,又具有学科特征的导学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导学案中的“导”,应该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有别于以前的学案和练习的是,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在没有教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能有序、有效并且快乐地进行学习,为此,导学的环节必须清楚、简洁,目标明确而集中。练习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熟悉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立足点是巩固和查漏补缺,而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导,学习的是新知识,面对的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的文本,导学问题的设计既要依据考点的特征,落实知识点和能力点,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流程,不能以教师的教学思维代替学生的学习思维,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品味涵泳的空间,问题设计的密度不能太大,要走出传统的设计练习的思维模式,控制好问题设计的量和度。
如今的课堂并不像有些老师所认为的那样,老师不用讲了,上课轻松了,实际上,老师的备课量应该是加大了,老师更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准备考点知识点的难度、深度方面需要老师考虑周全,另一方面备学生的难度加大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见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把握住知识点的深浅,学生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了大大超出教材难度本身的话,应当策略地给其纠正,如果重点不清、概括性不强的地方,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归纳补充。另外原先课堂的时间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讲课来定的,但是现有的模式更需要多考虑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讲解要简练、明了,更要求老师教给学生方法,收放要得当,逐步养成好的习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变教学案为导学案,在以前备课强调师生之间对话的基础之上,突出学生之间的对话,突出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就拿我们二轮复习的现代文阅读来说,在导学案的编排上,首先是要求学生回顾一轮复习时的知识储备,对应考点明确解题步骤,然后完成相关例题,课堂交流时必须分析解题思路,强化得分意识。
三、课堂授课方式的转变:变个人秀为百家讲坛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想到自己该教些什么,而是想办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教而教。这就需要教师放手,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课堂上,教师该做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上课前五分钟讲明本课的总体要求,明确学生的任务,上课结束前五分钟回顾本课的目标是否完成,对学生的讲课进行简单的小结。而中间的三十五分钟是可以交给学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导演好这三十五分钟的戏,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并走上舞台,让课堂变为学生的百家讲坛。
四、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变化:变自主学习为小组合作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学习来解决某一个问题,但很多时候,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控制下进行学习,有时,学生很活泼,但说的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课堂效果很差;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或根本不愿意回答问题,老师启而不发,双边活动尴尬;有的时候,学生过于积极表演,教室走到学生身边发现不知所云。其后果,学生厌学,老师疲惫的进行教学,但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最大作用。教师提前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小组长由目标生、临界生担任,他还要担任教师的“课堂助理”,他要负责协助教师处理那些“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遇到班里最差的学生,采取“一帮一”的方法,不让每个学生落队。这种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集体荣誉感。通过使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我们惊喜的发现以前不爱发言的学生、布置的练习不做或做不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个个抢着上黑板完成题目,抢着发言分析题目。在别人回答时,其他人在积极准备抢答或是在思考答题(对还错),回答完毕后,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点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虽然以前两节语文课可以讲三至四篇文章,现在缩减一半,但是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
高三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短短的一年学习时间里复习到位,让学生自己成长,掌握知识。关键是这知识是学生自主探究学来的,必然就牢靠一些,扎实一些,我想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