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面临的战略任务发展环境及政策选择

来源 :中国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jiea875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规划“十二五”发展,要求将“构建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作为“十二五”规划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线。围绕这个主线,要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对策。
  
  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和产业水平的提升,将会越来越多地与发达国家正面竞争,遭受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影响的机会也会进一步增多。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在社会文明程度方面,中国都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估计,直到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经济占全球的份额还在1/3左右。但之后一直下降,辛亥革命前后降到9%左右,新中国成立前后降到4.5%。经济的落伍使得国家和人民遭受了近百年的欺凌和屈辱。赶上世界潮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鸦片战争以来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的梦想和不懈追求。
  
  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视野审视“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战略任务
  
  从国家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角度看,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按照可比价格计算,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78年的近18倍,年均增长率达9.76%,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根据世界银行计算,1978年时中国GDP占全球份额仅为1.8%,日本为11.5%, 美国为27%; 而30年之后,2008年中国增长到7.1%, 仅次于日本(11.5%) 和美国(23.4%), 居世界第三。而如果按购买力评价法 (2005 年国际元)计算, 中国2008年比重升至11.3%,高于日本的6.2%,低于美国的 20.3%,位居第二。
  二是中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100多年积贫积弱的局面。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祖国的发展变化感到自豪,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中国人民的生活已经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根据2008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2006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2.7岁,高于中等收入国家71.1岁的水平;同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达到93%,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也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三是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和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是引领我国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进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力的保障。它不仅能够提供现代化所需要的动力,而且能够保障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兼顾和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巩固政治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在看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水平总体上依然较低,在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明显差距,现代化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这些差距从另一个角度说也就是“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战略任务。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虽然目前我国经济总规模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不到美、日等发达国家的1/10。这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二是我国虽然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根据联合国工发展组织的数据,2009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比重达到15.6%,高于日本的15.4%,不及美国的19%,居世界第二;但在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这要求“十二五”期间必须提高全面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生活水平及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既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制约总需求潜力的释放和经济的良性循环。这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努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
  四是社会發展相对滞后,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适应。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国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准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甚相称。这要求“十二五”期间加强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五是在环境和生态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明显。根据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四家国际及学术机构联合发布的“环境绩效指数”(EPI),我国在其2008年报告所列出的14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105位,而排位在前50名之内的大多数是发达国家。这要求“十二五”期间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一是世界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阶段。总体而言,“十二五”时期是世界经济复苏并逐步发展的阶段,但增长速度难以达到2003-2007 年的水平。预计“十二五”期间,发达国家总体年增长水平将在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率可以保持在5%,全球经济年增长率可以达到3%,低于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逆转。尽管保护主义会有所上升,但不会成为主流。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发展史表明,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而保护主义只是短暂的逆流。从长期看,保护主义措施也不符合发达国家自身战略利益。特别是发达国家目前在着力推进的技术创新一旦获得突破,必然会大力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同时也应看到,为应对危机,一些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迫于国内利益集团压力采取了有悖全球化趋势的保护主义措施;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不排除依然有一些国家根据自身狭隘利益会采取以邻为壑的投资和贸易政策。另外,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和产业水平的提升,将会越来越多地与发达国家正面竞争,遭受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影响的机会也会进一步增多。
  三是全球产业转移趋势将进一步延续。从转移内容上看,传统加工制造业持续减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区域性研发中心等持续增多。从转移方式上看,直接投资方式持续减少,项目外包方式转移不断增加,特别是服务业外包进一步增加;整个产业转移减少,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和多个国家共同承载成为重要形式。
  四是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这对于我们来讲既隐含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一方面,在实现技术赶超及利用新技术加快发展等方面,我国具有市场潜在规模巨大和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的优势,可以籍此在某些技术领域迈入领先行列。但另一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占优势的局面不仅不会改变,甚至其创新能力会进一步增强,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将不断增大。尽管科学界对IPCC的研究结论还有争议,但只要社会舆论普遍接受这个结论,特别是只要国际社会特别是各国的政治家普遍认为它是个问题,就会对我国的发展形成真实的压力。当然,也要看到,减排对我们来讲也不完全是坏事。减排将促进能源及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增强全民的节能减排意识,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是国内总需求潜力巨大,但有待进一步释放。十二五”及今后更长时期内,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时期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时期,巨大的需求潜力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使庞大的需求潜力分阶段释放,从而使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更长时间。问题在于,我国巨大内需潜力的释放,受到一系列制度和结构矛盾的制约。目前,内需相对不足、内需中消费相对不足已经成为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七是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的同时新的优势正在孕育和显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提升,不仅劳动力、土地、矿产资源等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将逐步减弱,而且我国模仿、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空间越来越小,由后发国家地位所决定的低成本适用技术优势也在逐步减弱。但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力优势又呈现出高素质劳动者数量多、成本相对低的特点,使得我国有可能在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高素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新一轮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和快速传播的背景下,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所决定,我国在利用高新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方面,也具有比其他国家更加有利的条件。
  八是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過程则滋生着动乱。”“十一五”期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社会发展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采取了诸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使得社会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区域差距也趋于缩小。但是,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和基本保障水平差距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等矛盾依然十分突出,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形成挑战。
  
  “十二五”政策选择: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综合以上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的分析,今后一个时期要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一是着力解决好内需潜力巨大与释放受阻的矛盾。关键是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二是着力解决传统竞争优势减弱和新优势形成缓慢的矛盾。关键是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中高端竞争力。三是着力解决经济社会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等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的矛盾。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力度。 这四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可归结于一个主要矛盾,即现行经济发展方式与新阶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要解决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就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推进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的根本途径,是推进资源价格、社会性规制、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企业制度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因此,科学规划“十二五”发展,要求将“构建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作为“十二五”规划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线。围绕这个主线,要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是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五”是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力争在“十二五”末使我国经济再迈上一个新台阶,既是全面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解决就业等现实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二是着力创新和提升我国产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全面创新能力,除重视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外,还要重视提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高附加价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上的位置。在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加快发展与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相关的服务业。
  三是以完善社会保障和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改善民生。这既是发展的宗旨,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及有效扩大内需的需要。要进一步健全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解决覆盖不全、碎片化、难接续、水平低等问题。公共服务方面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住房保障和医疗卫生等。着力促进区域和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四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重点是解决农民工的“半拉子”城市化问题。要通过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增强地方政府吸纳人口的积极性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土地制度,促进土地节约和城镇合理布局。加快城市规划体制改革,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城乡和区域一体化为手段,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发挥大城市及东部发达地区集聚人口的作用,提高经济活动聚集与人口聚集的协调性。继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努力抑制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六是进一步增大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力度。这既是应对国际压力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虽然难度很大,但别无选择。为此,要制定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行动纲领和分阶段实施方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和道德规范等手段,建立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责任体系,形成节能减排增效、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等,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消费观。
  
  张军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
其他文献
在现代经济中的,金融这个行当,其地位可谓是其他行业远远不能望其项背。  如此重要,金融体系改革自然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以及接下来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里的重头戏之一。  “十一五”规划对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四项要求,分别是: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就与遗留    “十一五”规划对深化
孩子们挤在援助组的相机前拍照,这是圣普孩子特别喜欢做的事,他们会凑到照片边上说“原来我长这样”  棕皮肤、花衣裳、小卷发,当地人三五成群,拎着刃长二三十厘米的弯刀走在马路上。  初抵异国,这一疑似黑帮古惑仔的场面,冲击着李明强的神经。“这里的人都这么恐怖的吗?直接拎着刀子就在路上走?”他心有疑惑。  李明强很快明白,这是个误会。当地人随身带刀并非为了威胁或伤人,在这个农耕主导的国家,刀是他们的生存
很大一部分残疾人不能很快建立自信的原因在于他们找工作会遇到很多困难。更多的残疾人身体受伤后只能呆在家里,没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今年9月,“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3年重建工作将全面完成。3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导致大量人员肢体受伤,有的留下了终生残疾。为了满足灾区众多伤员在医疗及康复方面的需要,2008年7月6日,香港红十字会与德阳市残联、德阳市红十字会签订项目协议,用来自香港的5000
近日,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由国发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等共同主办的“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7国际学术年会”上表示,防范化解保险风险,要重点关注四类风险,同时要正确处理三种关系。  吴定富说,防范化解保险风险要重点关注四类风险,即定价风险、投资风险、营运风险和诚信风险。同时,防范化解保险风险要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防范短期风险和防范长期风险的关系,把防范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
2020年12月21日,美国特拉华州纽瓦克,拜登在医院公开接种了辉瑞新冠疫苗  “天空突然明朗了,笼罩在头顶上的乌云突然就消失了。”得知拜登将成为第46任美国总统时,2014年起在美国求学并留下来工作的中国人徐芳形容。  身为高等教育从业者,徐芳近4年感受到的敌视与日俱增,“心理已经到了临界点”。她迫切地想要回到过去,回到一个“正常”的美国。  民主党也深谙其道,竞选期间蓝营都在强调,特朗普的执政
“北川要非常慎重地选址,要有利于北川今后的发展。任何一个地震新城的选址,首先要考虑地质结构是否适合新建城市,其次是新城的规模。北川要适当做一些分流。在地质安全的情况下,还会考虑就近,因为许多老百姓世世代代住在这儿,新址越近民众,就越能够较地恢复生产和正常的社会活动。但最主要的还是地质结构,毕竟城市建设是百年大计、甚至千年大计。”  地震摧毁了城市和乡村,让无数的人瞬间成为无家可归的灾民。当剧烈的恐
《圈外编辑》  这本书看得心有戚戚,作者都筑响一也是媒体人,做杂志编辑、书籍编辑,但他大学没毕业,自学入行,一生几乎都以自由人的身份工作,不在任何公司领取固定薪酬,六十多岁了还在第一线跑,他所报道,很多是其他大众媒体或专业人士不会报道的事情,“圈外编辑”之名由此而来。但看他的文字,想象他的生活,却觉他比“圈内人”活得更精彩,不由心生:这人好酷!  看看他都说了什么吧:  “为什么25岁的人写的报道
5月5日,山西省阳泉市经济开发区东区,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  在以产业互联网为高级阶段的时代,各大企业都在抢着构建业务生态体系,抢占新基建的高地。而数据中心,则是新基建当中的重要内容。  今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宣布未来三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紧接着腾讯加码也新基建,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元,数据中心也成为其投资重点。  就在今年2月,阿里云数据中心才宣布广东河源数据
后疫情时代,都市圈的发展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增量。在各大都市圈里,省会城市纷纷不断扩大区域范围,提高城市首位度,强省会战略在全国上演,而这些强省会也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  在中国城镇化后半场,用省会城市驱动都市圈经济发展似乎成为最有效的方式,这是否意味着强省会出现是一种必然?强省会崛起总是伴随着对周边中小城市资源的虹吸,这能否持久?这些中小城市又该如何发展?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
金大中自己曾经这样比喻:我的一生就是一季严冬。而韩国老百姓则更愿意用朝鲜半岛上生长的一种看似脆弱,却能够抵御严寒的藤蔓植物——“忍冬草”来形容他。金大中用他的一生推行对朝“阳光政策”。    “阳光政策”这一名称的寓意来自一则伊索寓言:风神与太阳神打赌,看谁能把一个路人的大衣脱下来。风神猛烈地刮,试图刮下路人身上的大衣,结果路人把大衣越裹越紧;而太阳神则以温暖的阳光照射路人,路人感到温热起来,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