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主张以人为本,倡导生命化教育,"动态生成"就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生命活动的关注,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对生命意义的升华,对个性的解放与张扬。生成性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的需要。但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课堂上却出现了教师无视教学目标而放任自流以及固守预定教案而按部就班的两极倾向,教师曲解了"動态生成课堂"的含义,使课堂教学走入误区。本文基于这一现实,针对课堂教学忽略动态生成资源的做法,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观点,并警示广大教师不要走进动态生成的误区。
关键词: 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开展,使原本沉闷呆板的课堂充满了新鲜与活力,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生命化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教育的发展趋势让我们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精神的发育,在于心灵的成长。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成长体验,书写自己的人生轨迹。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努力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师生的生命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中共同成长。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是生命的家园和思想的乐园,是让生命充满灵气、活力、智慧和激情的地方。在传统的封闭教学观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今天,随着生成性思维的建立,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关注生成性教学的实施,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生命活动的激励,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对生命意义的升华,对个性的解放与张扬。各国教育专家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和背景,对生成性教学做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动态生成的教学涵义、基本特征、基本理念等,为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保证。但这些理论经验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实施与检验,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资源,应创设动态生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阵地。为此,研究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条件,把握驾驭动态生成课堂的策略成为我教育实践研究的方向。
一、动态教学的理论依据
关于生成性教学,在国内外都有一些相关的论述,是形成生成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从多个视角搭建了生成性教学的框架,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马拉古兹就通过幼儿教育展开了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认为生成性教学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也不是儿童自发、随意的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的是美国的伊丽莎白·琼斯和约翰·尼莫教授,他们在《生成课程》一书中指出,生成课程不是“罐头式”的课程,不是“木乃伊式”的课程,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教学是一个教育环境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不是理性上计划了要发生的事,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对生成性教学作系统深入理论研究的是后现代的课程研究者。
从我国的动态生成性教学研究来看,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讨论促进了传统教学观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生成性教学。我国最早也最直接提出建立动态生成教学过程观的是叶澜教授。1997年以来,她先后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等文章,她主张“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指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弹性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后现代的新视角,还是从国内对动态教学过程观的分析,都有着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不断丰富着生成性教学的内涵,使生成性教学成为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发展形态,为生成性教学理论充实了内容,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策略。
二、动态生成课堂的构建策略
1、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有效的资源。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呈现在课堂中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都应该而且必将成为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尤其当学生在学习时的质疑,教师更应高度重视,敏锐捕捉,善于利用。这有赖于教师的应变能力,比较扎实的教学功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迅速的反应,并选择最佳的引导方式,否则现场生成的即时资源就会稍纵即逝。
2、把握应对动态生成课堂的策略。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个性飞扬的课堂。如何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美丽,生成精彩呢?教师需要把握住应对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开放式的教学应当以框架设计为主,教师从学生的现状做出多种假设,拟定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或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供学生自由选择,并根据学生运用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其具有生成新的、超出原先计划和目标的可能。要想使课堂产生有效的生成,教师应该从备课入手,从文本、生本、实效三方面来做充足的预设。教学设计时,设计出几个不同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3、警惕动态生成中的误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民主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元互动中展开的,在教师和学生以及文本彼此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保证敏锐的触觉通向孩子的心灵之门,利用课堂中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
要构建具有动态生成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就要精心进行课前预设,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善于把握生成时机,全力营造教学氛围,懂得尊重学生体验。动态生成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无尽的潜力,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已是未来生命化教学的必然呼唤,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和开拓,我们才能向着课程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前进。
关键词: 动态生成课程资源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开展,使原本沉闷呆板的课堂充满了新鲜与活力,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程改革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生命化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重视学生的精神成长。教育的发展趋势让我们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精神的发育,在于心灵的成长。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成长体验,书写自己的人生轨迹。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教育工作者就应努力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师生的生命在相互影响、相互激励中共同成长。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是生命的家园和思想的乐园,是让生命充满灵气、活力、智慧和激情的地方。在传统的封闭教学观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今天,随着生成性思维的建立,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关注生成性教学的实施,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生命活动的激励,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对生命意义的升华,对个性的解放与张扬。各国教育专家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和背景,对生成性教学做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动态生成的教学涵义、基本特征、基本理念等,为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保证。但这些理论经验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实施与检验,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资源,应创设动态生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阵地。为此,研究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条件,把握驾驭动态生成课堂的策略成为我教育实践研究的方向。
一、动态教学的理论依据
关于生成性教学,在国内外都有一些相关的论述,是形成生成教学的基本理论依据,从多个视角搭建了生成性教学的框架,为实现教学最优化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意大利的马拉古兹就通过幼儿教育展开了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认为生成性教学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也不是儿童自发、随意的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的是美国的伊丽莎白·琼斯和约翰·尼莫教授,他们在《生成课程》一书中指出,生成课程不是“罐头式”的课程,不是“木乃伊式”的课程,不是偶然的、随意的、教师被孩子牵着鼻子走的课程,教学是一个教育环境中实际发生的事情,不是理性上计划了要发生的事,而是真正发生的事情。对生成性教学作系统深入理论研究的是后现代的课程研究者。
从我国的动态生成性教学研究来看,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讨论促进了传统教学观的深刻反思和批判,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生成性教学。我国最早也最直接提出建立动态生成教学过程观的是叶澜教授。1997年以来,她先后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等文章,她主张“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指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拓展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按育人价值实现的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综合设计弹性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后现代的新视角,还是从国内对动态教学过程观的分析,都有着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不断丰富着生成性教学的内涵,使生成性教学成为生成性思维视角下的教学发展形态,为生成性教学理论充实了内容,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策略。
二、动态生成课堂的构建策略
1、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有效的资源。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呈现在课堂中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都应该而且必将成为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尤其当学生在学习时的质疑,教师更应高度重视,敏锐捕捉,善于利用。这有赖于教师的应变能力,比较扎实的教学功底,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迅速的反应,并选择最佳的引导方式,否则现场生成的即时资源就会稍纵即逝。
2、把握应对动态生成课堂的策略。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个性飞扬的课堂。如何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美丽,生成精彩呢?教师需要把握住应对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开放式的教学应当以框架设计为主,教师从学生的现状做出多种假设,拟定一个大致的框架、轮廓或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供学生自由选择,并根据学生运用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其具有生成新的、超出原先计划和目标的可能。要想使课堂产生有效的生成,教师应该从备课入手,从文本、生本、实效三方面来做充足的预设。教学设计时,设计出几个不同的板块,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3、警惕动态生成中的误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民主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的多元互动中展开的,在教师和学生以及文本彼此的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保证敏锐的触觉通向孩子的心灵之门,利用课堂中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
要构建具有动态生成特点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就要精心进行课前预设,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善于把握生成时机,全力营造教学氛围,懂得尊重学生体验。动态生成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无尽的潜力,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已是未来生命化教学的必然呼唤,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和开拓,我们才能向着课程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