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娜·辛普森(Mona Simpson),一位很有抱负的小说家。她的第一部小说《在别处》(Anywhere But Here)出版后,很快引起了公众注意,也让莫娜站在了美国最出色的小说家行列之中。小说中有一个重要人物,名叫阿黛尔。莫娜是这样描述阿黛尔的:
即使你恨她,不能容忍她,即使她破坏了你的生活,你也无法说出哪怕一句怨言,因为这就是她,让你迷恋,让你被她的魅力折服。不管你尽多大的努力,要想跟上她的脚步,那也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有很多人就像阿黛尔一样,总是制造不和谐的噪音,让你烦心,让你感到苦恼不已,但正是这样的人才会让你付出你的爱。”
需要格外指出的是,小说《在别处》正式发行之前,莫娜的前上司、美国文学界杰出人物乔治·普林顿在纽约为她举办了一次发行晚会。在晚会上,莫娜让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她把自己的母亲和一位年轻人带到了晚会现场。莫娜说,这位年轻人——斯蒂夫·乔布斯就是自己的哥哥。
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风光一时。因为偏执,乔布斯被自己所创办的公司扫地出门。10年前,乔布斯被看作是风光不再的明日黄花。而如今,他却又神奇般的东山再起。在Pixar动画制作公司取得辉煌成绩后,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借助iPod、iTunes、iMac甚至iPhone等产品的神奇表现,乔布斯树立了一个用来衡量数字时代公司管理水平的新标准。
乔布斯的做事方式饱受争议,但大多数与他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都难言爱憎。乔布斯就是莫娜笔下的阿黛尔这样一个人,“正是这样的人才会让你付出你的爱”。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年代,超凡魅力是一种赋予极少数人的礼物,乔布斯拥有了这份“魅力”。在美国《计算机周刊》评出的IT界最伟大的十位精英人物中,乔布斯凭借创新精神勇夺桂冠,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却屈居第三。盖茨说,“我不过是乔布斯第二而已,在我之前,苹果电脑的飞速发展给人以太深印象。这家伙太可怕了。”在如今的美国社会,乔布斯已然成为一个价值符号。套用苹果公司明星产品的命名规则,将这个价值符号定义为“iJobs”(本文题目恰取此意“爱上乔布斯”)再合适不过了。
在中国,同样有着广泛的“乔布斯迷”,把他奉为精神、商业或其他类偶像。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有着同样的个性特点:手握iPod,渴望创业,桀骜不逊,偏执,希望如乔布斯一样创业成功。好吧,既然如此,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乔布斯是如何解释自己的。
创业
乔布斯是个成功的创业者,无论创立苹果公司,还是后来的Next。对于创业的初衷,乔布斯指出:“我了解的每家成功公司的创业都是由于:没人相信他们的想法会成功,最后只好自己开公司。苹果就是这样,Pixar和Intel也是如此。你不应该为了当老板而开公司,你必须真心喜欢某样东西。”
乔布斯强调说,你必须热爱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为它冒险。开公司很难,如果没有热情,你早晚会放弃。“我一生所从事的任何事业,无一不是耗费多年心血才最后做成。苹果上市之前我和沃茨(斯蒂夫·沃茨,乔布斯第一个创业伙伴)玩命工作了六年,Pixar的腾飞花了整整十年。”
在谈及被苹果公司解雇的事情时,乔布斯同样表现出对自己所开创的事业的热爱。“有时生活会当头给你一棒,但不要灰心。”乔布斯说,“我坚信让我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所以,一定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选择爱人时如此,选择工作时同样如此。工作将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让自己真正满意的唯一办法,是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做有意义的工作的唯一办法,是热爱自己的工作。”
对于大多数急于创业的年轻人而言,乔布斯建议,“如果你还没有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那就不断地去寻找,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就像一切要凭着感觉去做的事情一样,一旦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感觉就会告诉你。就像任何一种美妙的东西,历久弥新。所以说,要不断地寻找,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半途而废。”
但在经营管理公司方面,乔布斯却建议:“如果你想自己创业而且你还年轻,最好的办法是找有经验并想投资的人,他不一定要是风险资本家,关键不在于他的身份,而在于他是不是有经验。”
偏执
乔布斯的一位中学老师记得,“他是一个孤僻的学生,对事物总有与众不同的看法。”显然,这是一个一分为二的看法。从今天乔布斯本人所取得的成就而言,偏执让他对很多事物或产品有着独到的判断力。乔布斯早年在苹果公司的一些同事对此认为,在预见未来产品方面,他对自己的眼光自信到狂妄自大的地步,这是在众多管理者中不多见的。由于偏执性热爱,乔布斯能够让Pixar动画公司制作出备受喜爱的《海底总动员》等动画片;由于目光独到,再执苹果公司大权的他能够真正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i系列”产品。
不过,偏执也让乔布斯的行为方式备受争议。早年在苹果公司,由于过于“溺爱”Macintosh,他挫伤了其他部门的积极性,粗暴的工作作风也引起了更多开发者的不满。为此,公司董事会不得不做出决定:解除乔布斯的权力。公司当年的总经理约翰·斯库利(John Sculley)甚至认为,“没有乔布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在30岁被自己的公司开除,而且这件事曾经闹得满城风雨,乔布斯深感整个生活重心都没有了,这使他心力交瘁。“我感到自己给老一代的创业者丢了脸——因为我扔掉了交到自己手里的接力棒,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乔布斯说,“但是,渐渐地,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我仍然热爱我过去做的一切。在苹果公司发生的这些风波丝毫没有改变这一点。我虽然被拒之门外,但我仍然深爱我的事业。于是,我决定从头开始。”
2005年6月,乔布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做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也许,从以下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略加清晰的搞懂,在乔布斯内心中的偏执到底来自于什么因素的驱动。
(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这是浪费时间。不要囿于成见,那是在按照别人设想的结果而活。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淹没自己的心声。最主要的是,要有跟着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无论如何,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都是次要的。”
没错儿,这就是乔布斯,他不会因为自我的偏执所带来的成功或失败而轻易改变自己。正如一位华尔街人士所评论的:“他是那种把所有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人,完全成功或者彻底失败。”“有时我的缺点是太过理想化。”乔布斯自我总结道,“我会在应该争取更好的时候强求最好,而结果是没有任何进展,甚至会倒退。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最好,什么时候只要更好就够了。有时我分不清‘将要怎样’和‘可能怎样’的区别,也不清楚应该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平衡理想和实际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当我们今天谈论起乔布斯东山再起的过程时,许多人依然关注乔布斯的言谈举止是否依然偏执与自大。事实上,关于这一点,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许除了乔布斯自己,没有人能够真正改变他。在40岁的时候,乔布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他的家庭和他的经历把他那些最锋利的“棱角”都磨平了。
创新
创造完美的品牌产品,一向是乔布斯的追求所在。正如当年和他共同创建苹果公司的斯蒂夫·沃茨对他的评价:“他的天才在于实现别人不可实现的幻想。”许多人都想搞清楚,乔布斯的创新秘诀是什么?乔布斯自己的解释是:对事业的专注和投入,以及对公司经营战略近乎宗教般的信仰。
对事业的专注和投入这一点我们已早有所闻,这也是整个乔布斯内心精神世界的核心。在经营公司方面,乔布斯始终坚信一个基本理念:超一流的产品会带来超一流的利润。很多时候,乔布斯在公司经营方面过于追求完美,一贯追求尽善尽美的做法,对他的公司推出一批了不起的新产品大有帮助。乔布斯同样注重产品质量,他认为质量远远重于数量,他为此会对产品最不起眼的细微处甚至也要坚持实行全面管理,而其他公司的一把手则更加注重财务和销售情况。
要创造出超一流产品,乔布斯认为与人才的使用有关。他一直坚信,一个由精英分子组成的小团队要比一个天资稍差的团队干得出色的多,也比一个资金充裕的大公司更有作为。
魅力
当年提议解聘乔布斯的约翰·斯库利曾经是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乔布斯劝说斯库利加盟苹果公司的激将语,如今被传位了佳话:“如果你留在百事可乐,五年后你只不过多卖了一些糖水给小孩;但到苹果,你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在很多人眼中,乔布斯具有一种被人们称为“扭曲现实场”的能力。他似乎能够说服所有人相信他的梦想和产品。在许多员工眼里,乔布斯是个具有多面性的天才。“他具有神话般的销售能力,听乔布斯亲自介绍产品,会觉得媒体对苹果电脑销售下滑的消息都是假的。”
许多听过乔布斯演讲的人都认为,他的演讲就像是一场艺术表演,而他的魅力会在听众此起彼伏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达到一个沸点。从当年Macintosh机的忠实信徒,到《海底总动员》的动画迷,再到今天iPod所迸发出的前所未有的诱惑力,乔布斯总是以一件件令人信服的产品征服了所有热爱他的人,他的魅力围绕于此。
有关乔布斯如何锻造个人魅力,有一则小故事仅供参考。乔布斯曾在全美最好的艺术类大学里德学院学习(尽管他中途退学了)。在里德学院,乔布斯开始探索神秘东方学说,特别是印度佛教。从一个学生宗教领袖那里,乔布斯学到了如何推销观点,如何具有个人魅力,成为领导统帅等等。长长的头发,经常赤着脚,乔布斯看起来就像是反叛的20世纪60年代的产物。1974年,乔布斯加入Atari公司设计电子游戏。工作几个月后,他攒了足够的钱,漂洋过海和一个大学同学到印度朝圣,结果发现他们要找的大师已经去世,在这个佛教发源国漫游了几个月后,他有了新的认识:“爱迪生对世界的贡献比佛教大师要多得多。”于是,我们拥有了苹果公司和那些令人挚爱的产品。
即使你恨她,不能容忍她,即使她破坏了你的生活,你也无法说出哪怕一句怨言,因为这就是她,让你迷恋,让你被她的魅力折服。不管你尽多大的努力,要想跟上她的脚步,那也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有很多人就像阿黛尔一样,总是制造不和谐的噪音,让你烦心,让你感到苦恼不已,但正是这样的人才会让你付出你的爱。”
需要格外指出的是,小说《在别处》正式发行之前,莫娜的前上司、美国文学界杰出人物乔治·普林顿在纽约为她举办了一次发行晚会。在晚会上,莫娜让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她把自己的母亲和一位年轻人带到了晚会现场。莫娜说,这位年轻人——斯蒂夫·乔布斯就是自己的哥哥。
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苹果电脑公司创始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风光一时。因为偏执,乔布斯被自己所创办的公司扫地出门。10年前,乔布斯被看作是风光不再的明日黄花。而如今,他却又神奇般的东山再起。在Pixar动画制作公司取得辉煌成绩后,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借助iPod、iTunes、iMac甚至iPhone等产品的神奇表现,乔布斯树立了一个用来衡量数字时代公司管理水平的新标准。
乔布斯的做事方式饱受争议,但大多数与他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都难言爱憎。乔布斯就是莫娜笔下的阿黛尔这样一个人,“正是这样的人才会让你付出你的爱”。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化的年代,超凡魅力是一种赋予极少数人的礼物,乔布斯拥有了这份“魅力”。在美国《计算机周刊》评出的IT界最伟大的十位精英人物中,乔布斯凭借创新精神勇夺桂冠,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却屈居第三。盖茨说,“我不过是乔布斯第二而已,在我之前,苹果电脑的飞速发展给人以太深印象。这家伙太可怕了。”在如今的美国社会,乔布斯已然成为一个价值符号。套用苹果公司明星产品的命名规则,将这个价值符号定义为“iJobs”(本文题目恰取此意“爱上乔布斯”)再合适不过了。
在中国,同样有着广泛的“乔布斯迷”,把他奉为精神、商业或其他类偶像。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有着同样的个性特点:手握iPod,渴望创业,桀骜不逊,偏执,希望如乔布斯一样创业成功。好吧,既然如此,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乔布斯是如何解释自己的。
创业
乔布斯是个成功的创业者,无论创立苹果公司,还是后来的Next。对于创业的初衷,乔布斯指出:“我了解的每家成功公司的创业都是由于:没人相信他们的想法会成功,最后只好自己开公司。苹果就是这样,Pixar和Intel也是如此。你不应该为了当老板而开公司,你必须真心喜欢某样东西。”
乔布斯强调说,你必须热爱自己的想法并愿意为它冒险。开公司很难,如果没有热情,你早晚会放弃。“我一生所从事的任何事业,无一不是耗费多年心血才最后做成。苹果上市之前我和沃茨(斯蒂夫·沃茨,乔布斯第一个创业伙伴)玩命工作了六年,Pixar的腾飞花了整整十年。”
在谈及被苹果公司解雇的事情时,乔布斯同样表现出对自己所开创的事业的热爱。“有时生活会当头给你一棒,但不要灰心。”乔布斯说,“我坚信让我一往无前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所以,一定得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选择爱人时如此,选择工作时同样如此。工作将是生活中的一大部分,让自己真正满意的唯一办法,是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做有意义的工作的唯一办法,是热爱自己的工作。”
对于大多数急于创业的年轻人而言,乔布斯建议,“如果你还没有发现自己喜欢什么,那就不断地去寻找,不要急于做出决定。就像一切要凭着感觉去做的事情一样,一旦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感觉就会告诉你。就像任何一种美妙的东西,历久弥新。所以说,要不断地寻找,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半途而废。”
但在经营管理公司方面,乔布斯却建议:“如果你想自己创业而且你还年轻,最好的办法是找有经验并想投资的人,他不一定要是风险资本家,关键不在于他的身份,而在于他是不是有经验。”
偏执
乔布斯的一位中学老师记得,“他是一个孤僻的学生,对事物总有与众不同的看法。”显然,这是一个一分为二的看法。从今天乔布斯本人所取得的成就而言,偏执让他对很多事物或产品有着独到的判断力。乔布斯早年在苹果公司的一些同事对此认为,在预见未来产品方面,他对自己的眼光自信到狂妄自大的地步,这是在众多管理者中不多见的。由于偏执性热爱,乔布斯能够让Pixar动画公司制作出备受喜爱的《海底总动员》等动画片;由于目光独到,再执苹果公司大权的他能够真正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i系列”产品。
不过,偏执也让乔布斯的行为方式备受争议。早年在苹果公司,由于过于“溺爱”Macintosh,他挫伤了其他部门的积极性,粗暴的工作作风也引起了更多开发者的不满。为此,公司董事会不得不做出决定:解除乔布斯的权力。公司当年的总经理约翰·斯库利(John Sculley)甚至认为,“没有乔布斯,我们可以做的更好。”
在30岁被自己的公司开除,而且这件事曾经闹得满城风雨,乔布斯深感整个生活重心都没有了,这使他心力交瘁。“我感到自己给老一代的创业者丢了脸——因为我扔掉了交到自己手里的接力棒,我甚至想过逃离硅谷。”乔布斯说,“但是,渐渐地,我开始有了一个想法。我仍然热爱我过去做的一切。在苹果公司发生的这些风波丝毫没有改变这一点。我虽然被拒之门外,但我仍然深爱我的事业。于是,我决定从头开始。”
2005年6月,乔布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做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也许,从以下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略加清晰的搞懂,在乔布斯内心中的偏执到底来自于什么因素的驱动。
(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不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活,这是浪费时间。不要囿于成见,那是在按照别人设想的结果而活。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淹没自己的心声。最主要的是,要有跟着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无论如何,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你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他都是次要的。”
没错儿,这就是乔布斯,他不会因为自我的偏执所带来的成功或失败而轻易改变自己。正如一位华尔街人士所评论的:“他是那种把所有鸡蛋装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人,完全成功或者彻底失败。”“有时我的缺点是太过理想化。”乔布斯自我总结道,“我会在应该争取更好的时候强求最好,而结果是没有任何进展,甚至会倒退。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最好,什么时候只要更好就够了。有时我分不清‘将要怎样’和‘可能怎样’的区别,也不清楚应该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平衡理想和实际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当我们今天谈论起乔布斯东山再起的过程时,许多人依然关注乔布斯的言谈举止是否依然偏执与自大。事实上,关于这一点,就如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也许除了乔布斯自己,没有人能够真正改变他。在40岁的时候,乔布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他的家庭和他的经历把他那些最锋利的“棱角”都磨平了。
创新
创造完美的品牌产品,一向是乔布斯的追求所在。正如当年和他共同创建苹果公司的斯蒂夫·沃茨对他的评价:“他的天才在于实现别人不可实现的幻想。”许多人都想搞清楚,乔布斯的创新秘诀是什么?乔布斯自己的解释是:对事业的专注和投入,以及对公司经营战略近乎宗教般的信仰。
对事业的专注和投入这一点我们已早有所闻,这也是整个乔布斯内心精神世界的核心。在经营公司方面,乔布斯始终坚信一个基本理念:超一流的产品会带来超一流的利润。很多时候,乔布斯在公司经营方面过于追求完美,一贯追求尽善尽美的做法,对他的公司推出一批了不起的新产品大有帮助。乔布斯同样注重产品质量,他认为质量远远重于数量,他为此会对产品最不起眼的细微处甚至也要坚持实行全面管理,而其他公司的一把手则更加注重财务和销售情况。
要创造出超一流产品,乔布斯认为与人才的使用有关。他一直坚信,一个由精英分子组成的小团队要比一个天资稍差的团队干得出色的多,也比一个资金充裕的大公司更有作为。
魅力
当年提议解聘乔布斯的约翰·斯库利曾经是百事可乐公司的总裁。乔布斯劝说斯库利加盟苹果公司的激将语,如今被传位了佳话:“如果你留在百事可乐,五年后你只不过多卖了一些糖水给小孩;但到苹果,你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在很多人眼中,乔布斯具有一种被人们称为“扭曲现实场”的能力。他似乎能够说服所有人相信他的梦想和产品。在许多员工眼里,乔布斯是个具有多面性的天才。“他具有神话般的销售能力,听乔布斯亲自介绍产品,会觉得媒体对苹果电脑销售下滑的消息都是假的。”
许多听过乔布斯演讲的人都认为,他的演讲就像是一场艺术表演,而他的魅力会在听众此起彼伏的掌声和欢呼声中达到一个沸点。从当年Macintosh机的忠实信徒,到《海底总动员》的动画迷,再到今天iPod所迸发出的前所未有的诱惑力,乔布斯总是以一件件令人信服的产品征服了所有热爱他的人,他的魅力围绕于此。
有关乔布斯如何锻造个人魅力,有一则小故事仅供参考。乔布斯曾在全美最好的艺术类大学里德学院学习(尽管他中途退学了)。在里德学院,乔布斯开始探索神秘东方学说,特别是印度佛教。从一个学生宗教领袖那里,乔布斯学到了如何推销观点,如何具有个人魅力,成为领导统帅等等。长长的头发,经常赤着脚,乔布斯看起来就像是反叛的20世纪60年代的产物。1974年,乔布斯加入Atari公司设计电子游戏。工作几个月后,他攒了足够的钱,漂洋过海和一个大学同学到印度朝圣,结果发现他们要找的大师已经去世,在这个佛教发源国漫游了几个月后,他有了新的认识:“爱迪生对世界的贡献比佛教大师要多得多。”于是,我们拥有了苹果公司和那些令人挚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