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现阶段初中学生学习政治的现状,让学生接受新思想并转化为行动有一定难度,而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思想内化有很大的帮助。教师渊博的知识,端正的“三观”,情绪的把控,做事的方式方法,对人对事的态度,尊重包容学生,讲课时理论与现实的结合都能够帮助学生的思想内化为行动。
【关键词】人格魅力;思想;行动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学生在变,教师也要改变。曾经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有两件,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前者成功的是老师,后者成功的是老板。两者都成功的是寺庙。”而我们政治教师不但要将别人的思想装进学生的脑袋,更重要的是还要让他们付诸行动,所以变得难上加难。每个学期笔者都会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要以什么來吸引我的学生?美貌?谈不上;谈吐?声音不够甜美;气质?经常低头弯腰做事更谈不上。笔者又问自己:我的优点是什么?想了想,那就是自己的人格魅力。笔者只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让他们从笔者身上感受到学习政治的好处,感受到政治离生活很近,在今后的为人处事中体现所学的政治思想。
写有关教师人格魅力的论文有很多,比如,如何用教师的魅力引领学生学习;如何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以教师的个人魅力助推学生成长;如何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培养学习兴趣,怎样造就教师的人格魅力,如何实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但这些论文有的是适合大学生的,有的是讲学生学习的,有的是讲学生成长的,有的是讲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完善的,没有一篇是讲初中政治教师如何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改变并内化为行动的。所以,笔者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给广大同行和学生一点借鉴。
一、初中学生学习政治的现状
初中政治课是所有课程中学生最难产生学习兴趣的学科之一,笔者常常会问学生怎么学习政治?很多学生会说学习政治就是考前背一背知识点,写答案的时候多写一些就能拿高分了。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政治是为了拿高分,而不是去接受教材中的思想,认真揣摩要培养什么样的情感,更不用说上升为行动。为什么学生会产生这样的学习误区?导致这种误区的原因,既有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也有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学生方面的原因有,初中刚接触政治不懂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东西提不起兴趣。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的知识面狭窄、人格魅力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过于注重分数等等。政治教师最难的是如何将书本上的道理以浅显的方法告诉学生,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改变,同时还要学生付诸实践。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会说或写,但是不会做,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在教师面前是一套,背后又是一套,思想与行为脱轨。而如何让他们践行思想政治课中的思想,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转化他们,达到践行的目的。
二、人格魅力的内涵
人格魅力百科释义中的解释为: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能吸引人的力量。
心理学认为,有人格魅力的人有几个特征:具有爱国思想,符合主流的三观;对他人和集体真诚、热情、平等、公平、富有同情心;逻辑思维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强;乐观开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做事有目标有计划,会合理安排时间,勇敢果断,积极主动,意志坚强。
三、政治教师如何巧用人格魅力使学生的思想内化为行动
(一)教师做事要有计划,有目的
读懂教师教学用书,明白思想政治课开设的目的,然后根据教学用书制定一个学期和每一节课的计划,教师要有目的地教学。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教材的实践性,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能力目标列在知识目标之前,意在突出本课程的特点是以知识为基础,强调行为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实践性在本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增强实践性,教材编写主要有两方面设计。一是通过设置“方法与技能”栏目,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策略,指引学生“如何做”。二是在每一框结束后设置“拓展空间”栏目,进一步增加实践性的活动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两个栏目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行动中体悟学习内容,培养行动能力。这要求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要读懂,读透。然后对一节课的时间作出合理的安排,举例有针对性,上课有条理,形散而神不散。这样做学生会觉得你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会有意识地去模仿。这是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之一。
(二)教师要博学而且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作为政治教师除了认真专研教材,还要博览群书,阅读面广,吸纳不同的知识,才能形成宽阔的胸怀,能包容世界不同的文化,这样在授课中才能解答学生不同的问题。政治课涉及的知识是包罗万象的。初中阶段,往往一个政治教师教几百个学生,所以学生问的问题会五花八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一一作出回答,会让学生记住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教师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学生更愿意听他的话,也更愿意按照他说的去做。
一个教师知识渊博不代表他方向正确,所以作为一名知识渊博的政治教师还需要“三观”端正。三观是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俗地讲,人生观是人这辈子应该怎么活,价值观是人这辈子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世界观是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教师的“三观”端正才能教出“三观”端正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才能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无形中也会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
知识渊博而且“三观”端正也是政治教师应该具备的独特魅力,事实证明也更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教师要讲真话,做实事
要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教师必须言行一致。教师要对自己上课中讲出的每一句话负责,做出的承诺必须兑现。有一次,有一个班的学生在班上说假如他们月测考试进步了三名,就奖励他们每人一支雪糕。笔者答应了,后来他们考试进步了四名,由于学校的工作需要,笔者没有教他们了,但仍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许多学生还夸笔者是一个“有口齿—讲信用”的老师。 教师除了讲,还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有一次,下班笔者搭公交车回家,车上全部是学生。车开了两个站后,上来一位老奶奶,笔者赶紧让给她坐。又开了一个站,上来两位老人,没有座位。刚开始没人让坐,于是,笔者对车里的学生说:“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车里有什么需要?”其中一个学生赶紧给老人让座,接着另一个学生也让老奶奶坐到位置上。这时,另一位学生看笔者也站着,赶紧起身说:“老师,你坐吧。”笔者说:“老师还没老,站是我的专长,能看到你们有这份心,我已经很高兴了,说明我的政治课没有白上”。
政治教师在生活中讲真话做实事,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从而达到践行的目的。这也是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之一。
(四)要尊重学生,灵活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学生最讨厌的是教师偏心,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所以,我們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尊重学生。笔者上课前会给学生两个承诺:“第一,尽职尽责上课。第二,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侮辱学生,不体罚学生。但是你们在课堂中故意捣乱我还是会管的。”笔者注意到每次自己讲这些话的时候,那些后进生就会抬起头,很信任地看着笔者,彷佛在说:“老师,我会努力的!”
作为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未成年学生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一天,一位学生上课喊笔者的外号,笔者当时有点生气,毕竟敢公然当面叫外号的学生,笔者还没有遇到过,笔者迅速调整好心态,说:“刚才有人叫我外号,是谁叫的?课后来找我。”笔者知道这样说肯定没人来认错,接着说:“作为老师被学生取外号很正常,但是在公众场合当着老师的面叫外号,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果,你不想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下课来办公室找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敢作敢当的人。”接着笔者继续讲课。当天下午上班时,笔者发现办公桌上有一封信,拆开一看是上午叫我外号的学生写来的,里面的内容是:“老师,对不起。我是今天在政治课上喊您外号的那位学生,当时我真的是出于冲动,觉得好玩,我还连续说了两次,但说完以后我就后悔了,我觉得我真的不应该那么放肆。今天的事我发现老师您控制情绪的能力特别强,而且您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承认我学习不用功,在政史两文科上尤其不用功,心里也不在乎,但是我会努力的,请老师相信我!——梁某某”
笔者利用一个自习课的时间像朋友一样和他好好地聊了一节课。后来,小梁真的认真起来,从平时的政治从来不及格,到期末考试考了72分。他很高兴地拿着分数来告诉笔者,并且说:“老师,在您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书本没有的知识,我希望下个学期还是您教我们。”
还有一次,笔者在108班上课,上课铃响后,两个学生忽然在教室里追逐起来,影响大家听课,笔者马上停下讲课,问:“你们两个什么事?”其他学生代回答,班主任叫潘同学出去,他不愿意出去,于是,班主任叫林同学拉他出去。潘同学是一个后进生,他应该是怕班主任骂他,所以不愿意出去。知道原因后,笔者马上对着那两个学生说:“不要追了,有事情就要坦然面对,跟老师讲清楚,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汉,而且老师叫你出去,不一定是坏事情,说不定是好事情。”说完潘同学就走向班主任,风波才平息下来。全班学生都在说:“还是政治老师有办法。”
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尊重学生和包容学生也是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之一,并且在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上课要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教师要结合课本理论讲一些对学生生活有帮助的知识。在讲到初一下学期法律部分时,很多学生反映法律学不懂,很枯燥。于是,笔者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维权的例子来讲课,所有学生听得很认真。笔者说:“你不要以为自己不做违法的事情就不会和法律打上交道。就像笔者一直以来遵纪守法,但是到目前也打了两场官司了。一场是我先生和他工作的单位打了一场官司,我们两个仔细研究劳动法和他的聘用合同,发现单位的行为有违反劳动法和聘用合同,于是我们请律师打官司,赢了。另一场是买房子,收房的时候,发现开发商有违背购房合同,也就是没有兑现他们当时卖房时的承诺。于是我们联合其他业主又打了一场官司,法院判决开发商给我们每个业主赔偿金额。”
另外,笔者也告诉学生维权不一定非要打官司,还有其它的解决办法。如果懂法律知识,一般人也是不敢侵犯你的权益的。有一次,笔者在一商场门口看到预存话费送手机的活动,于是预存了800元,得到一个手机,结果一到家开机,手机半天不会换屏幕,笔者在网上一搜,发现网上有很多人投诉类似的活动,许多人反映这样送的手机基本上是用不了的。于是,笔者把手机拿回活动现场,要求主办方退话费,他们不肯,并且说:“我们也是做慈善的,要把这部分钱送到山区去搞建设。”笔者说:“你们不能拿欺骗得来的钱去搞慈善。这种欺骗行为是违法的。”纠缠了很久他们都不愿意退钱。于是,笔者走到人群中对着那些像自己一样准备掏钱预存话费送手机的人说:“你们考虑清楚,送的手机根本就不能用。”人群散去,主办方着急了,赶紧说:“我们到旁边去说。”笔者说:“心虚了吧?”这时候,主办方的一个领导走过来威吓说:“你在这里干扰我们卖东西,再不走我要报警了。”笔者说:“好啊,你不报警我还准备报警呢,看看是抓你们还是抓我。”接着,就听到一个人过来说:“退给她吧。”于是,笔者拿回了话费退回了手机。
除了讲自己维权的例子,笔者也会结合时事新闻让学生讨论一些案例,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属于侵权要受到什么惩罚。比如,重庆女乘客与司机发生口角导致公交车坠桥事件,通过时事新闻,既能让学生觉得教师知识面广,又让学生感受到政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听到真实的例子时都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表示要学好法律,将来有人侵权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笔者也会告诉学生,学习法律的人就要较真,就要不怕麻烦,这样的人多了,不良商家以及不法分子就会少了,社会才能更加地安定和谐。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将枯燥的课堂讲活,也让学生看到书本的知识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麻烦,所以学习起来会更加用功。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的魅力之一。
综上所述,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不但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且在上课和生活中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教师做事情有目的、有计划,渊博的知识,端正的“三观”,情绪的控制,对人对事的态度,尊重包容学生,理论与现实的结合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且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内化为行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关键词】人格魅力;思想;行动
时代在变,教材在变,学生在变,教师也要改变。曾经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有两件,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前者成功的是老师,后者成功的是老板。两者都成功的是寺庙。”而我们政治教师不但要将别人的思想装进学生的脑袋,更重要的是还要让他们付诸行动,所以变得难上加难。每个学期笔者都会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我要以什么來吸引我的学生?美貌?谈不上;谈吐?声音不够甜美;气质?经常低头弯腰做事更谈不上。笔者又问自己:我的优点是什么?想了想,那就是自己的人格魅力。笔者只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让他们从笔者身上感受到学习政治的好处,感受到政治离生活很近,在今后的为人处事中体现所学的政治思想。
写有关教师人格魅力的论文有很多,比如,如何用教师的魅力引领学生学习;如何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以教师的个人魅力助推学生成长;如何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培养学习兴趣,怎样造就教师的人格魅力,如何实现教师的人格魅力……但这些论文有的是适合大学生的,有的是讲学生学习的,有的是讲学生成长的,有的是讲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完善的,没有一篇是讲初中政治教师如何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改变并内化为行动的。所以,笔者写了这篇文章,希望能给广大同行和学生一点借鉴。
一、初中学生学习政治的现状
初中政治课是所有课程中学生最难产生学习兴趣的学科之一,笔者常常会问学生怎么学习政治?很多学生会说学习政治就是考前背一背知识点,写答案的时候多写一些就能拿高分了。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政治是为了拿高分,而不是去接受教材中的思想,认真揣摩要培养什么样的情感,更不用说上升为行动。为什么学生会产生这样的学习误区?导致这种误区的原因,既有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也有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学生方面的原因有,初中刚接触政治不懂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对文字类的东西提不起兴趣。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的知识面狭窄、人格魅力不够、教学方法陈旧、过于注重分数等等。政治教师最难的是如何将书本上的道理以浅显的方法告诉学生,使学生的思想发生改变,同时还要学生付诸实践。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会说或写,但是不会做,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在教师面前是一套,背后又是一套,思想与行为脱轨。而如何让他们践行思想政治课中的思想,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他们,转化他们,达到践行的目的。
二、人格魅力的内涵
人格魅力百科释义中的解释为:人格魅力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能吸引人的力量。
心理学认为,有人格魅力的人有几个特征:具有爱国思想,符合主流的三观;对他人和集体真诚、热情、平等、公平、富有同情心;逻辑思维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强;乐观开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稳定;做事有目标有计划,会合理安排时间,勇敢果断,积极主动,意志坚强。
三、政治教师如何巧用人格魅力使学生的思想内化为行动
(一)教师做事要有计划,有目的
读懂教师教学用书,明白思想政治课开设的目的,然后根据教学用书制定一个学期和每一节课的计划,教师要有目的地教学。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特色之一就是教材的实践性,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能力目标列在知识目标之前,意在突出本课程的特点是以知识为基础,强调行为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因此,实践性在本课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增强实践性,教材编写主要有两方面设计。一是通过设置“方法与技能”栏目,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策略,指引学生“如何做”。二是在每一框结束后设置“拓展空间”栏目,进一步增加实践性的活动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两个栏目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行动中体悟学习内容,培养行动能力。这要求教师对教师教学用书要读懂,读透。然后对一节课的时间作出合理的安排,举例有针对性,上课有条理,形散而神不散。这样做学生会觉得你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会有意识地去模仿。这是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之一。
(二)教师要博学而且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作为政治教师除了认真专研教材,还要博览群书,阅读面广,吸纳不同的知识,才能形成宽阔的胸怀,能包容世界不同的文化,这样在授课中才能解答学生不同的问题。政治课涉及的知识是包罗万象的。初中阶段,往往一个政治教师教几百个学生,所以学生问的问题会五花八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一一作出回答,会让学生记住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教师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学生更愿意听他的话,也更愿意按照他说的去做。
一个教师知识渊博不代表他方向正确,所以作为一名知识渊博的政治教师还需要“三观”端正。三观是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俗地讲,人生观是人这辈子应该怎么活,价值观是人这辈子什么才是最珍贵的,世界观是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教师的“三观”端正才能教出“三观”端正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才能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无形中也会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
知识渊博而且“三观”端正也是政治教师应该具备的独特魅力,事实证明也更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教师要讲真话,做实事
要让学生做到言行一致,教师必须言行一致。教师要对自己上课中讲出的每一句话负责,做出的承诺必须兑现。有一次,有一个班的学生在班上说假如他们月测考试进步了三名,就奖励他们每人一支雪糕。笔者答应了,后来他们考试进步了四名,由于学校的工作需要,笔者没有教他们了,但仍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许多学生还夸笔者是一个“有口齿—讲信用”的老师。 教师除了讲,还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化学生。有一次,下班笔者搭公交车回家,车上全部是学生。车开了两个站后,上来一位老奶奶,笔者赶紧让给她坐。又开了一个站,上来两位老人,没有座位。刚开始没人让坐,于是,笔者对车里的学生说:“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车里有什么需要?”其中一个学生赶紧给老人让座,接着另一个学生也让老奶奶坐到位置上。这时,另一位学生看笔者也站着,赶紧起身说:“老师,你坐吧。”笔者说:“老师还没老,站是我的专长,能看到你们有这份心,我已经很高兴了,说明我的政治课没有白上”。
政治教师在生活中讲真话做实事,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行为,从而达到践行的目的。这也是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之一。
(四)要尊重学生,灵活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学生最讨厌的是教师偏心,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所以,我們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尊重学生。笔者上课前会给学生两个承诺:“第一,尽职尽责上课。第二,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侮辱学生,不体罚学生。但是你们在课堂中故意捣乱我还是会管的。”笔者注意到每次自己讲这些话的时候,那些后进生就会抬起头,很信任地看着笔者,彷佛在说:“老师,我会努力的!”
作为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未成年学生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一天,一位学生上课喊笔者的外号,笔者当时有点生气,毕竟敢公然当面叫外号的学生,笔者还没有遇到过,笔者迅速调整好心态,说:“刚才有人叫我外号,是谁叫的?课后来找我。”笔者知道这样说肯定没人来认错,接着说:“作为老师被学生取外号很正常,但是在公众场合当着老师的面叫外号,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如果,你不想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不好的印象,下课来办公室找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敢作敢当的人。”接着笔者继续讲课。当天下午上班时,笔者发现办公桌上有一封信,拆开一看是上午叫我外号的学生写来的,里面的内容是:“老师,对不起。我是今天在政治课上喊您外号的那位学生,当时我真的是出于冲动,觉得好玩,我还连续说了两次,但说完以后我就后悔了,我觉得我真的不应该那么放肆。今天的事我发现老师您控制情绪的能力特别强,而且您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承认我学习不用功,在政史两文科上尤其不用功,心里也不在乎,但是我会努力的,请老师相信我!——梁某某”
笔者利用一个自习课的时间像朋友一样和他好好地聊了一节课。后来,小梁真的认真起来,从平时的政治从来不及格,到期末考试考了72分。他很高兴地拿着分数来告诉笔者,并且说:“老师,在您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书本没有的知识,我希望下个学期还是您教我们。”
还有一次,笔者在108班上课,上课铃响后,两个学生忽然在教室里追逐起来,影响大家听课,笔者马上停下讲课,问:“你们两个什么事?”其他学生代回答,班主任叫潘同学出去,他不愿意出去,于是,班主任叫林同学拉他出去。潘同学是一个后进生,他应该是怕班主任骂他,所以不愿意出去。知道原因后,笔者马上对着那两个学生说:“不要追了,有事情就要坦然面对,跟老师讲清楚,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汉,而且老师叫你出去,不一定是坏事情,说不定是好事情。”说完潘同学就走向班主任,风波才平息下来。全班学生都在说:“还是政治老师有办法。”
学会控制情绪,学会尊重学生和包容学生也是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之一,并且在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教师上课要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教师要结合课本理论讲一些对学生生活有帮助的知识。在讲到初一下学期法律部分时,很多学生反映法律学不懂,很枯燥。于是,笔者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维权的例子来讲课,所有学生听得很认真。笔者说:“你不要以为自己不做违法的事情就不会和法律打上交道。就像笔者一直以来遵纪守法,但是到目前也打了两场官司了。一场是我先生和他工作的单位打了一场官司,我们两个仔细研究劳动法和他的聘用合同,发现单位的行为有违反劳动法和聘用合同,于是我们请律师打官司,赢了。另一场是买房子,收房的时候,发现开发商有违背购房合同,也就是没有兑现他们当时卖房时的承诺。于是我们联合其他业主又打了一场官司,法院判决开发商给我们每个业主赔偿金额。”
另外,笔者也告诉学生维权不一定非要打官司,还有其它的解决办法。如果懂法律知识,一般人也是不敢侵犯你的权益的。有一次,笔者在一商场门口看到预存话费送手机的活动,于是预存了800元,得到一个手机,结果一到家开机,手机半天不会换屏幕,笔者在网上一搜,发现网上有很多人投诉类似的活动,许多人反映这样送的手机基本上是用不了的。于是,笔者把手机拿回活动现场,要求主办方退话费,他们不肯,并且说:“我们也是做慈善的,要把这部分钱送到山区去搞建设。”笔者说:“你们不能拿欺骗得来的钱去搞慈善。这种欺骗行为是违法的。”纠缠了很久他们都不愿意退钱。于是,笔者走到人群中对着那些像自己一样准备掏钱预存话费送手机的人说:“你们考虑清楚,送的手机根本就不能用。”人群散去,主办方着急了,赶紧说:“我们到旁边去说。”笔者说:“心虚了吧?”这时候,主办方的一个领导走过来威吓说:“你在这里干扰我们卖东西,再不走我要报警了。”笔者说:“好啊,你不报警我还准备报警呢,看看是抓你们还是抓我。”接着,就听到一个人过来说:“退给她吧。”于是,笔者拿回了话费退回了手机。
除了讲自己维权的例子,笔者也会结合时事新闻让学生讨论一些案例,让他们明白哪些行为属于侵权要受到什么惩罚。比如,重庆女乘客与司机发生口角导致公交车坠桥事件,通过时事新闻,既能让学生觉得教师知识面广,又让学生感受到政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听到真实的例子时都注意力高度集中,他们表示要学好法律,将来有人侵权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笔者也会告诉学生,学习法律的人就要较真,就要不怕麻烦,这样的人多了,不良商家以及不法分子就会少了,社会才能更加地安定和谐。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将枯燥的课堂讲活,也让学生看到书本的知识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麻烦,所以学习起来会更加用功。理论联系实际也是政治教师必须具备的魅力之一。
综上所述,政治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不但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且在上课和生活中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教师做事情有目的、有计划,渊博的知识,端正的“三观”,情绪的控制,对人对事的态度,尊重包容学生,理论与现实的结合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且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内化为行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