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无疑需要德育的有力实施,而高校的辅导员在这项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他们的工作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学校管理体制等众多原因,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着重探讨职业化建设视野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性化。
关键词:职业化建设;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辅导员工作是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
在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两种形式和途径:一是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谓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指学校或学生管理部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发和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有一定的形式和声势,轰动效应大,针对性强,但缺点是短暂的,持续性不强,很难深入下去。
二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它没有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那些形式、声势。相对于前者来说,它是随机的、经常性的,属于非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和途径。
2.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层工作
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组织和教育单位。辅导员是这个基层组织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目前,以班级为单位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仍是最有效、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这种客观现实,必然决定了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最基层的工作。
3.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者
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途径外,还要经常化、生活化。辅导员工作恰恰具有经常化、生活化的特点。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角色任务定位不清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寓教育于学生党建和团建、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以及指导学生活动之中。其基本职责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党建和团建、评奖评优、违纪处理、学生组织管理、课外活动指导、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传统的思想中,辅导员变成了处理有关学生的一切事物的专职工作人员。辅导员要根据不同对象的期望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过多的角色占据了辅导员很大的精力,整天应付繁杂的具体琐事,往往是辅导员一天忙到晚,但学生、家长和学校并不满意,辅导员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减少,本职工作的实效性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忽视了。
2.辅导员经验欠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中的辅导员,多数是由学校从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中选拔思想政治过硬、综合素质较好的人员担任,或是一些青年教师兼职。他们年轻,有一腔热情和干劲,接受新事物快,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毕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要求。
3.學校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在高校中往往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政治教育;重教师,轻政工的现象。在评职和评优及工资待遇等方面,往往向一线教师倾斜,使得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受挫。另外辅导员的职业特点使得其劳动成效需要由学生的长期发展来展示,短期考核难以表现出来,同时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因此,考评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有些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志思想认识上也有误区,认为辅导员工作只是纯事务性的工作,过渡性质强,不愿投入过多精力,平时工作只需要和领导搞好关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三、以人文关怀理念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1.由低到高,纵向形成一条龙,因地制宜,常做常新
辅导员工作必须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决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仅用严厉的校规校纪保证这一段的“顺利”成长,然后把球踢向社会,也不能顺其自然,随波逐流。丢失了社会责任感。必须不断地探索、创新,以下是我们实际工作中摸索出的一套学生工作的纵向轨迹。应该围绕让学生正确认识、分析社会,摆好社会和个人的位置使其逐渐抛弃以前那种单纯、片面、偏激的认识,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
2.辅导员本身要正确“定位”在工作中既不能无所事事,也不能越俎代庖
随着学生的成长、成熟(学生干部),辅导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干,不要怕出问题,培养离了“拐杖”就不能走路的学生是我们的悲哀。著名管理学家薛恩指出,领导者要能根据下层的需要和工作目的,弹性地变换自己的行为范畴,才有好的收效。因此,辅导员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都确定自己的位置。尤其是进入高年级后,应放手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这样.辅导员就可以从琐碎事物中脱身,做更重要的工作[5]。
3.辅导员要处理好整体成才与重点培养的关系
我们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民需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级人才,一切工作都应服务于培养学生成才这个核心目标,既所说的“目标成才论”。辅导员的工作意识要牢牢地树立起这个这一点。
4.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稳定性、专业化、职业化的关键问题,在“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等长效机制,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5.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辅导员管理机制,对辅导员进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的保证。高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辅导员的考核办法,坚持每年对辅导员的思想水平、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考核应分为日常考核和届期考核两部分。日常考核由各学院(系、部)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届期考核主要采取个人自评、民主评议与学院(系、部)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评选先进、奖惩、晋级、津贴发放的主要依据。考核不称职者应调离学生工作岗位,并降级使用。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十多年来,学校围绕着育人这一中心任务,全面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优良环境,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工作队伍。
关键词:职业化建设;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辅导员工作是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
在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两种形式和途径:一是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谓规范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指学校或学生管理部门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发和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明确的主题,有一定的形式和声势,轰动效应大,针对性强,但缺点是短暂的,持续性不强,很难深入下去。
二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它没有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那些形式、声势。相对于前者来说,它是随机的、经常性的,属于非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和途径。
2.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层工作
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组织和教育单位。辅导员是这个基层组织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教育者。目前,以班级为单位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仍是最有效、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这种客观现实,必然决定了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最基层的工作。
3.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者
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途径外,还要经常化、生活化。辅导员工作恰恰具有经常化、生活化的特点。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会使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角色任务定位不清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寓教育于学生党建和团建、日常教育管理与服务以及指导学生活动之中。其基本职责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党建和团建、评奖评优、违纪处理、学生组织管理、课外活动指导、学习指导、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传统的思想中,辅导员变成了处理有关学生的一切事物的专职工作人员。辅导员要根据不同对象的期望扮演不同的角色,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过多的角色占据了辅导员很大的精力,整天应付繁杂的具体琐事,往往是辅导员一天忙到晚,但学生、家长和学校并不满意,辅导员和学生交流的时间减少,本职工作的实效性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忽视了。
2.辅导员经验欠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高校中的辅导员,多数是由学校从本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中选拔思想政治过硬、综合素质较好的人员担任,或是一些青年教师兼职。他们年轻,有一腔热情和干劲,接受新事物快,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毕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要求。
3.學校重视程度不够,相关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在高校中往往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思想政治教育;重教师,轻政工的现象。在评职和评优及工资待遇等方面,往往向一线教师倾斜,使得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受挫。另外辅导员的职业特点使得其劳动成效需要由学生的长期发展来展示,短期考核难以表现出来,同时考核缺乏必要的依据和标准。因此,考评体系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有些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志思想认识上也有误区,认为辅导员工作只是纯事务性的工作,过渡性质强,不愿投入过多精力,平时工作只需要和领导搞好关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三、以人文关怀理念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1.由低到高,纵向形成一条龙,因地制宜,常做常新
辅导员工作必须针对不同年级的不同情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决不能以不变应万变,仅用严厉的校规校纪保证这一段的“顺利”成长,然后把球踢向社会,也不能顺其自然,随波逐流。丢失了社会责任感。必须不断地探索、创新,以下是我们实际工作中摸索出的一套学生工作的纵向轨迹。应该围绕让学生正确认识、分析社会,摆好社会和个人的位置使其逐渐抛弃以前那种单纯、片面、偏激的认识,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
2.辅导员本身要正确“定位”在工作中既不能无所事事,也不能越俎代庖
随着学生的成长、成熟(学生干部),辅导员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干,不要怕出问题,培养离了“拐杖”就不能走路的学生是我们的悲哀。著名管理学家薛恩指出,领导者要能根据下层的需要和工作目的,弹性地变换自己的行为范畴,才有好的收效。因此,辅导员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都确定自己的位置。尤其是进入高年级后,应放手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这样.辅导员就可以从琐碎事物中脱身,做更重要的工作[5]。
3.辅导员要处理好整体成才与重点培养的关系
我们高等学校的学生工作核心目标是培养人民需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级人才,一切工作都应服务于培养学生成才这个核心目标,既所说的“目标成才论”。辅导员的工作意识要牢牢地树立起这个这一点。
4.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健全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稳定性、专业化、职业化的关键问题,在“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关键环节的基础上,构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等长效机制,是高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5.加强管理,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辅导员管理机制,对辅导员进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的保证。高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制定辅导员的考核办法,坚持每年对辅导员的思想水平、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考核应分为日常考核和届期考核两部分。日常考核由各学院(系、部)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届期考核主要采取个人自评、民主评议与学院(系、部)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应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评选先进、奖惩、晋级、津贴发放的主要依据。考核不称职者应调离学生工作岗位,并降级使用。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十多年来,学校围绕着育人这一中心任务,全面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优良环境,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