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俭皆错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仲在齐国当宰相的时候,奢侈程度超过国君,“镂簋而朱纮,旅树而反坫,山节而藻棁。贤大夫也,而难为上也。”按先秦礼制,镂簋、朱纮、山节、藻棁是天子才能用的,旅树、反坫也只有诸侯才能有。所以孔子批评管仲僭越礼法界限,又说这种奢侈做派叫人难以在他之上做国君。
   在孔子看来,当管仲僭用天子和诸侯才可用的仪式的时候,天子和诸侯又该使用什么仪式呢?如果仍然用旧有的仪式或用品,则不能与作为大臣的管仲形成差别,无法体现优越性、高贵性;如果重新选择更高级的,那么,礼制的规范就乱了。
   与管仲不同的是,晏婴是一个十分俭朴的人,他绝不会有逼上的麻烦。孔夫子们应该表扬他吧?其实不然,作为和晏婴同时期的孔子似乎没有说什么,但孔子的弟子有若就激烈反对晏婴的做法:“晏婴一件皮袄穿了三十年;他父亲死后举行葬礼,按照礼法的要求,像晏子这样的大臣,可以派五辆车去坟墓,并举行隆重的仪式,但是他只派了一辆车,去坟墓后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就返回了。晏子哪里懂得礼法?”有若的意思是,作为大臣的晏婴如此俭朴,就是让下属无法做人。
   晏婴自我降格,打破了等级秩序的规矩,所以遭到孔门弟子的批判。在那以“礼法”为社会最高准则和评价一切的规范的年月里,说一个高级大臣不懂礼,那当然是十分严厉的指控了。在等级制社会中,一个高官想自行降低生活待遇,过一下俭朴生活,也是不被礼法所允许的。
   因为俭朴而遭到指责的,不仅仅是晏婴。楚国的首相孙叔敖生活极端俭朴,但韩非子在其著作中说这种做法是“逼下”,是不可取的。后汉三国,南阳太守王畅行为俭朴,他的学生刘表就进谏说:“奢不僭上,俭不逼下。”唐朝大官李义琰“宅无正寝”,他的弟弟买了木料送给他,并劝说,你是当朝高官,怎么能够住着破房子“逼下”呢?
   可见,在中国古代,虽然思想家政治家都反对官员奢侈,提倡节俭,但事实上,他们反对的仅仅是超越自己身份的奢侈,如果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则奢侈反而是正确而且必需的。相反,与钟鸣鼎食的地位身份不相符合的俭朴却不合官场伦理和规矩,是破坏官场等级秩序和政治生态的做法,是要受到谴责批评的。
   因此,封建时代官场中的奢侈之风是止不住的。这不但由于奢侈享受是人性的弱点,其诱惑难于克服,更是由于与身份地位符合的奢侈享受还是维护封建官场等级秩序官场生态必不可少的美德。这不但是封建官场的潜规则,甚至是显规则。
其他文献
【如果说桓玄是志大才疏的类型项羽就是才大志疏由雄心的缺失反映到用人反映到战略终于满盘皆输】  对于逐鹿天下的群雄来说,什么是最关键的?我想是心,心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心有多大,手笔就有多大。刘家的人心都大,后辈小子刘备虽然才能平平,可是“折而不挠,终不为下”,最终也挣得一分基业;刘邦以天纵之才,布武天下,将“大丈夫当如此也!”的理想贯彻到了底。  项羽也有一句类似的话“彼可取而代也。”可我一直以
期刊
夜半时分,我被冻醒,捂着凉薄的被子,看着灯下的一只飞蛾。隔墙五十米处,就是鲁迅家的老宅子。在绍兴,老式的高门大院被称为老台门。我住在他家西侧胡同里一家老台门改造的青年客栈里。  鲁迅的多篇文章里都提到夜虫的鸣叫。在绍兴,我觉得连这小飞蛾都与鲁迅有关系,何况这里离他所说的百草园近在咫尺。夜里思绪多,我想到,虚云老和尚每年要到冬天才肯出来,怕一不小心踩了山路上的小生灵。弘一法师每次落座的时候,都要回身
期刊
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侯嬴,此人不过是一看门小吏,用现代某些人的话说就一“看门狗”,可信陵君魏无忌根本就不嫌弃他,甚至奉侯嬴为上宾,而且亲自给侯嬴当司机,穿梭于大街小巷,给足了侯嬴面子。  因为尊重,所以支持,侯嬴后来给魏无忌出了一条“窃符救赵”的妙计,让魏无忌从此名声鹤立。  在权贵面前点头哈腰容易,能给草根应有的尊重却很难,谈到为何要给位卑者应有的尊重,魏太子魏击与大臣田子方的对话给出了答案。魏文侯
期刊
汉末三国时期有一位广陵太守叫陈登,陈寿的《三国志》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对这个人都没有作重笔描述,但无论刘备还是曹操对他的评价都是很高的。刘备在与刘表、许汜一起谈到陈登的时候,曾毫不掩饰地称赞陈登“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一代奸雄曹操也是“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其评价是:“陈登、臧洪并有雄气壮节,登降年夙陨,功业未遂,洪以
期刊
范仲淹在蜀时,有一手下是江南人,带着妻子儿女到四川做个普通小官,不料不幸猝死。其妻求路票,好用船扶丈夫的灵柩归葬故里——当时地域来往管理严,尤其是交通要道,四川曾经发生过数次叛乱,朝廷对这个地方非常关注,凡有船过长江,必须严查、安检。范公发给其妻路票,旋即又派人追索回来,题诗于票:“八口相依泛巨川,来时温暖去凄然。关津毋用轻盘诘,此是孤儿寡妇船。”沿途关津,虽未见过范仲淹的真迹,但均被这首词意浅近
期刊
“不懂中医”的生物学家徐安龙自从两年前当上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以来,一直很低调,但是他没想到,这一次,自己成了媒体的焦点。  2014年12月19日出版的当年最后一期《科学》杂志,除了年终盘点专题外,还刊登了一组25页的文章,总标题叫做“传统医药的艺术与科学”。该专题的封面图片采用中国阴阳图形作为背景,下面标明的赞助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  文章刊登以后,最初只在中医界和中医的支持
期刊
道教,和世界上一切伟大宗教一样,其所以出现,是要回答人们最重要的、最切身的关切,包括人是从哪里来的,最终要走到哪里去以及如何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苦恼与灾难——实质上,是人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创造了宗教。两千五百年前的伟大智者老子和稍后的庄子,以及一千八百年以来道教众多的先行者张角、张鲁和历代高道,都根据他们那个时代的渴望和需求,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为世人提供了他们所能给出的答案。他们先后相承,形成
期刊
人性的色板上,主色调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人。在好人那里看到一点人性的丑,或者,在坏人那里看到一点人性的美,都是极正常的。在这块色板上,允许有另外的丰富和芜杂。  “占有欲”和“体验欲”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性焦虑。前者源于物质匮乏时代;后者来自丰富时代。人类社会越丰富,“占有欲”的荒唐就越是暴露无遗。  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成长了,但其实没有。长大应该是变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慈悲。  人必须有
期刊
对于文人学者来说,没有逸事可供传诵,是一大遗憾。因为,几句隽语或一件雅事,其影响可能远远超过苦心经营的专门著述。反过来,逸事太多,同样也是一大遗憾。因为,大众乐于品味并传播逸事,无暇阅读著作,更不要说努力理解其精神。相对而言,后者或许更可悲。书斋里的著述,虽说不被大众所赞赏,毕竟还有召唤知音的能力。餐桌上的逸事,由于被过度消费,甚至成了阅读的巨大障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辜鸿铭(1857—192
期刊
【诚如本文作者所说,礼法原是维护封建时代男尊女卑意识形态的有力工具,武则天却不是通过废除,相反积极利用礼法,确立了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如果成就的,本文将给你答案之一种。】  在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基础上建立的封建礼仪制度是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是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实现封建宗法统治的有力工具。秦汉以来,各代封建统治者无不注重修订仪礼,发挥其中尊君抑臣精神,维护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