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z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竭力倡导:教育应依托生活进行,变成一种生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语文走进课堂,让语文教育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这样语文才会充满时代气息、生命活力。
  关键词:生活 语文 课堂 时代气息 生命活力 新课程
  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同时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是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呢?我从身边教师的成功经验出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贴近生活实际,让课堂温馨起来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人格社会化发展和成长的主要场所,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认知水平等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无疑具有相当的催化作用。所以,首先要使课堂环境生活化。教室里,开辟贴近学生生活的图书角、组织参观学校的生物角,花草树木,这样人鸟虫鱼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语文,学生怎会不思潮涌动?怎么会不兴趣盎然?
  二、 语文教学形式要生活化
  语文教学强调学生要在实践中学语文,在学习中要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指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既要关注个体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需要去创设个体的可能生活,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去理解教材,根据学生生活去灵活处理文本。学生通过具体文本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受到灵魂的陶冶和思维的训练。勾勒生活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教师要尽量让语文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如教学“寒流、大雪、北风、腊梅、翠竹、苍松、蟒蛇、蚂蚁、刺猬、滑雪、跑步、跳绳”这几个词语,我首先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寒流侵袭、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场面,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感觉,一定会缩着脖子、低着头,冻得真发抖!”我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认读这些词语,学生读出来的不仅仅是几个词语,更是自己的感受。“在这么恶劣的气候里,你们看它们表现得怎么样?”多媒体依次出现腊梅怒放、苍松挺拔、翠竹挺立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感。学生朗读的声音变了、语调变了,就连姿态和神情都变得个个腰杆挺直、精神饱满,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英雄。接着,我把话题一转:“同学们,你们再看它们又在干什么呢?”学生看到三种动物冬眠的图片都笑着说:“它们都在睡觉呢!”“对了,有些动物到了冬季就不吃不喝,这叫冬眠。你们看它们睡得多香呀!我们应该怎么读呢?”学生纷纷说:“我们应该轻轻地读,不要把小动物们吵醒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跳跃、灵性在升腾……
  三、走向生活,使语文实践生活化
  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须臾离不开语文。为了全面推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必须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让他们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让社会这个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
  1.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用语文
  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教师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让丰富的校外教育资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拓展学习语文的天地。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去观察调查,去撰写宣传。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交际和社会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练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家庭的特点巧妙地设计语文实践:有的家长是卖衣服的,则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家长是卖家电的,则可以让学生写一写使用说明书;有的家长是卖水果的,可以让学生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知识等等。这样,可让学生体验生活。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理解生活、表达生活。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表演,激情满怀,生动逼真。语文与生活这一泓活水相沟通,只要我们的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语文运用于生活,让语文成为生活中不可缺的部分。
  总之,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平等、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他文献
创造性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凡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的教学,就可以称之为创造性教学。这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有如下类型。  一、激疑引思型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经常使用“激疑
期刊
当前正在积极探索适应研究性学习和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案例教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了初中政治课教学。那么,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它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新课程标准即将实施能有何帮助?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认为初中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并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开始逐步地引案例进入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期刊
摘 要:生物学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教学 实验探究 方法 有效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参观、讨论、实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掌握一般的科学
期刊
摘 要:关于“课程标准的逻辑体系”的困惑,新课标教材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螺旋式上升”。“螺旋式上升”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使本学科内容不断地拓展与加深,并在知识的学习上有良好的复习和强化作用。实践发现存在这样一些弊端:淡化了数学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不完善,造成内容的臃肿和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和理解比较混乱,因此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失去信心,进而放弃数学。在课改初期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因此,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作为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有改革的胆略和创新的勇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创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激活思维机制,进入创造状态,达到师生间的激情互动,逐步把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阅读到底该怎么上?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采用各种形式、手段,或营造热热闹闹的氛围,或是固定为基础知识加政治思想教育的格式。久而久之,语文课堂笼罩着浓浓的张扬、浮华、形式化的东西,离其本真越来越远,渐渐迷失了方向。许多语文教师不由感慨道“越教越不知道怎样教语文了!”那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洗净浮华,从语文的“根”入手,追寻“真、实、趣”的境界。  一、“真”。去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必须解决的核心性课题。本文从备课、讲课、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改革 备课讲课 课件制作 学生参与 教学艺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本文仅就如何改革历史的教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
期刊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形成根源  留守儿童:广义上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约占80%左右的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或务工时将未成年子女留置于户籍地所产生的一个特群体。狭义上是指儿童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且“留守”在家中的未成年子女。笔者初步调查发现,某县辖区内6镇384个自然村,留守儿童数目约占全县儿童总数的35.2-39.7%。如此庞大的特殊弱势群体产生的根本原因,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于这一新数学教学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我们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探究——主体参与型”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其指导思想在于: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创造与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