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古代十分伟大的一位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育指导原则,而这一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差异性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应该以培养多元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宗旨,促使学生进行全面探究,确保学生积累有效的学习经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切实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真正关注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本文将从分析学生个体的学习优势、关注学生个体的认知瓶颈、赏识学生个人的学习变化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关键词: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指导原则
一直以来,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小学数学教师都是按照统一的目标要求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希望学生可以在最短周期内学习丰富的数学知识,确保学生可以跟上教学进度。但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一致,如果让他们参与完全一致的数学学习活动,那么无形中则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使得一部分无法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变得自卑、失落,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实施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关注学生个人需求,切实组织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自觉性。
一、分析学生个体的学习优势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优势,这是由学生的智能结构优势所决定的。然而,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师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了中等生、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天赋,导致这部分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学习情绪。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优势,由此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及时形成数学学习自信,使其能够切实实现学习进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客观看待本班学生的闪光点,尽量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学习、分析数学概念,使其能够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比如,本班有几个学生很擅长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自主迁移数学已有认知,能够举一反三。对此,笔者便会在数学课上引导这几个学生展现自己的数学认知潜能,使其积极展现个人思维优势。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这几个学生在讲台上演示探究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思维过程,使其积极分享自己的逻辑推理成果。比如,有个学生选择的是用格子纸的方式去观察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图形结构,结合自己所掌握的面积计算公式去推导这几个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学生则是将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转化为自己十分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通过填补、切割等活动去观察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这三类多边形与长方形的图形关系,利用已有认知去推导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终,这几个学生的数学推理结果是一致的,而其余学生也通过直观的思维探究与数学表达活动受到了启发,切实掌握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
二、关注学生个体的认知瓶颈
虽然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但是他们却依然会陷入到不同的认知瓶颈之中。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小学数学教师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所积累的数学知识疑问越来越多,使其渐渐学得吃力、费劲,因此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对此,实施因材施教便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客观分析学生个人的认知瓶颈,以便让学生切实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行为,让学生能够切实实现学习进步,使其重塑数学学习自信。
就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本班学生便在解题时展现出了不同的认知问题,对此,笔者便及时针对学生个人需求组织了数学辅导教学活动。比如,有的学生不善于观察,数感较差,难以客观将分数转化为同分母,所以在计算分数的加减法问题时出现了错误。对此,笔者就利用数轴图引导学生分析了分数的加减法规律,利用数轴演示了具体算法,由此引导学生进行了数学计算。再者,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的算法,但是却并不能灵活应用,原因是他们并未内化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内容。对此,笔者则引导学生重新分析了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内容,使其积极思考特定问题情境下的数量关系,由此引导学生总结了解题经验,使其能够切实实现学习进步。
三、赏识学生个人的学习变化
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活动会根据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进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能考取优秀成绩,而这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部分学生会因此变得消极敷衍。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应该积极赏识学生的个人学习变化,关注学生的个人进步,及时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切实实现学习进步。
比如,本班有一个学生的数学天赋很高,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即便是在数学竞赛、奥数比赛中,也有不俗的成绩表现。面对这个学生,笔者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欣赏之情,经常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还会额外为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数学學习任务、解题任务,监督这个学生学习更高难度的数学知识,也希望学生可以由此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面对其他同学,笔者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嫌弃、不重视的态度,同样也会客观分析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变化情况,会客观看待学生,针对学生个体需求制定相应的数学辅导计划。比如,有一个学生虽然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不理想,但是这个学生却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且经常提出不同的解题意见。对此,笔者会经常表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成果,鼓励该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创新,希望可以保护好该学生爱思考、爱质疑的优良品质。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因材施教教学活动是为了促使学生实现全面进步,可促使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关注学生个体需求,让学生以异步状态实现全面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让学生按照个人认知需求去学数学、用数学,从而切实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使其树立学习自信。
参考文献:
[1]李盛.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落实策略[J].青海教育,2018(09):40.
[2]吴暹苏.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109-110.
关键词: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指导原则
一直以来,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小学数学教师都是按照统一的目标要求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希望学生可以在最短周期内学习丰富的数学知识,确保学生可以跟上教学进度。但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并不一致,如果让他们参与完全一致的数学学习活动,那么无形中则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使得一部分无法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变得自卑、失落,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实施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关注学生个人需求,切实组织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自觉性。
一、分析学生个体的学习优势
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优势,这是由学生的智能结构优势所决定的。然而,在过去,小学数学教师只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忽视了中等生、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天赋,导致这部分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学习情绪。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客观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优势,由此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及时形成数学学习自信,使其能够切实实现学习进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客观看待本班学生的闪光点,尽量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学习、分析数学概念,使其能够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比如,本班有几个学生很擅长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自主迁移数学已有认知,能够举一反三。对此,笔者便会在数学课上引导这几个学生展现自己的数学认知潜能,使其积极展现个人思维优势。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教学中,笔者就鼓励这几个学生在讲台上演示探究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思维过程,使其积极分享自己的逻辑推理成果。比如,有个学生选择的是用格子纸的方式去观察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图形结构,结合自己所掌握的面积计算公式去推导这几个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学生则是将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转化为自己十分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通过填补、切割等活动去观察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这三类多边形与长方形的图形关系,利用已有认知去推导平行四边形、梯形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终,这几个学生的数学推理结果是一致的,而其余学生也通过直观的思维探究与数学表达活动受到了启发,切实掌握了本单元的重要知识。
二、关注学生个体的认知瓶颈
虽然小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但是他们却依然会陷入到不同的认知瓶颈之中。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小学数学教师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导致部分学生所积累的数学知识疑问越来越多,使其渐渐学得吃力、费劲,因此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对此,实施因材施教便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客观分析学生个人的认知瓶颈,以便让学生切实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行为,让学生能够切实实现学习进步,使其重塑数学学习自信。
就如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中,本班学生便在解题时展现出了不同的认知问题,对此,笔者便及时针对学生个人需求组织了数学辅导教学活动。比如,有的学生不善于观察,数感较差,难以客观将分数转化为同分母,所以在计算分数的加减法问题时出现了错误。对此,笔者就利用数轴图引导学生分析了分数的加减法规律,利用数轴演示了具体算法,由此引导学生进行了数学计算。再者,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的算法,但是却并不能灵活应用,原因是他们并未内化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内容。对此,笔者则引导学生重新分析了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内容,使其积极思考特定问题情境下的数量关系,由此引导学生总结了解题经验,使其能够切实实现学习进步。
三、赏识学生个人的学习变化
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活动会根据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进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能考取优秀成绩,而这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心态,部分学生会因此变得消极敷衍。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则应该积极赏识学生的个人学习变化,关注学生的个人进步,及时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切实实现学习进步。
比如,本班有一个学生的数学天赋很高,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即便是在数学竞赛、奥数比赛中,也有不俗的成绩表现。面对这个学生,笔者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欣赏之情,经常表扬学生、激励学生,还会额外为学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数学學习任务、解题任务,监督这个学生学习更高难度的数学知识,也希望学生可以由此积累有效的数学学习经验。面对其他同学,笔者也从来没有表现出嫌弃、不重视的态度,同样也会客观分析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变化情况,会客观看待学生,针对学生个体需求制定相应的数学辅导计划。比如,有一个学生虽然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不理想,但是这个学生却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且经常提出不同的解题意见。对此,笔者会经常表扬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成果,鼓励该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创新,希望可以保护好该学生爱思考、爱质疑的优良品质。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因材施教教学活动是为了促使学生实现全面进步,可促使学生真正实现长远发展,关注学生个体需求,让学生以异步状态实现全面进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让学生按照个人认知需求去学数学、用数学,从而切实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使其树立学习自信。
参考文献:
[1]李盛.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理念落实策略[J].青海教育,2018(09):40.
[2]吴暹苏.因材施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