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情况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才缺乏、国有资产财务账目不规范、外部监督检查机制弱化等诸多问题,笔者就此现状简单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逐年大幅度增加。规范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行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的现状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需改进。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健全,管理人才急需提升。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规范的国有资产购置、使用、调配、处置等制度,有的甚至没有建立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此外,行政事业单位普遍不重视对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大部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专业知识贫乏、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对资产管理的好坏、账务核算的优劣,没有严格的衡量标准,更无奖惩和监督措施,管理人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管理意识重视不够,特别是“一把手”的意识不够。长期以来,不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相当淡薄,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的思想,忽视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许多单位没有树立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意识,把资产当做部门的私有资产,随意购置、处置,不讲使用效益的情况十分常见。
(3)外部监督检查机制亟需加强和健全。一方面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尚无绩效考评办法与制度,难以衡量其资产管理的绩效状况,实践中也没有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与管理状况的定期考评,没有把国有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纳入单位领导业绩考核范围,另一方面也没有制度化的外部检查与审计。难免使国有资产的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造成无人对资产安全、完整真正负责。
(4)国有资产财务账目不规范,账实不符、资产虚假现象严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自建、购入、更新、维修所形成的资产,以及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往往不及时入账,甚至干脆不入账,对于已经报废和处置的资产也不及时进行调账,结果是部分资产“无账可查”形成大量账外资产,部分资产“查账无物”虚增资产,造成账实不符,资产虚假现象十分严重。
(5)从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上,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和资产配置预算制度。财政内部资产配置预算工作流程还没建立起来,资产配置不均衡、不合理等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造成资产重复配置、资源浪费。在国有资产占有上,有的单位配置的多,有的单位配置的少,造成苦乐不均,贫富不均。二是在国有资产使用上,资产集中调配、共享共用机制还没建立,国有资产的使用绩效评价机制还没建立。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损失流失、使用效率不高。三是国有资产处置环节,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擅自处置、收入不上缴财政国库,坐收坐支。特别是部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形成的“资本”,还存在监管缺位问题,对资产投出后的权益状况、利润分配及国有资产收益上缴情况,仍缺乏科学可行的跟踪问效办法。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措施
(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配置独立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制度化管理是搞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追责比严。各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各种资产的采购管理制度、审批论证制度、验收制度、核算制度、处置制度、效益分析评价制度和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坚持先入库后领用、先鉴定后报废、先报废后购买的原则,规范资产采购部门、保管部门、使用部门、记录部门的权利与责任,严格购入、领用、报废手续及凭证传递制度,建立各部门既分工又合作、制约的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由于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工作,单位应重视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培养,抓好继续教育,及时充实其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使他们能够适应新时期管理国有资产的需要,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认识,强化单位负责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节约使用资产的观念。并明确以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促使其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3)跟踪检查,强化监督,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财政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综合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各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应综合利用法律、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对同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状况应成为考核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要内容。对因资产管理和使用不当而出现的资产浪费、不合理损失、流失等现象,应依法追究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资产管理和使用人员的经济责任,对违法违纪行为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应加强审计监督,尤其是引入社会审计,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监督作用,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4)重点加强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与财政预算部门、采购部门联合审查审批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预算,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尽快建立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制度。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仅仅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已存在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的管理,造成了对新购置国有资产监管不及时,财政资金配置不均,资源浪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果能从各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时就参与审批,一方面能够提高财政资金配置的合理性,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另一方面也能夠及时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新增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其次,能杜绝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脱离国资部门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5)推进政府公物仓建设,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调配制度。政府公物仓是对资产进行集中调配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资产、虽到报废年限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低效运转的资产进行集中收储、统一调剂和再分配,使资产在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中流动起来。要借助行政推动,尽快建立政府主导的公物仓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好公物仓在促进资产循环利用、优化资产配置、防止资产购置浪费、节约财政资金方面的积极作用。
(6)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制度,加强处置收入管理。在资产处置环节,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事业资产产权交易制度,推进国有资产处置公开化、透明化,防范国有资产交易行为中的各种腐败现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资产处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对待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聘请拍卖公司、投标人资质确认、现场竟标的方式,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全过程进行监督,资产处置收入要严格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要求,及时缴入财政国库,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的最大化。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控制资产“入口”,规范资产使用,严格资产“出口”,为加快经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逐年大幅度增加。规范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各项事业的正常运行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从目前的现状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需改进。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管理制度有待加强健全,管理人才急需提升。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规范的国有资产购置、使用、调配、处置等制度,有的甚至没有建立内部资产管理制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此外,行政事业单位普遍不重视对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的培养,大部分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专业知识贫乏、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对资产管理的好坏、账务核算的优劣,没有严格的衡量标准,更无奖惩和监督措施,管理人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管理意识重视不够,特别是“一把手”的意识不够。长期以来,不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相当淡薄,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的思想,忽视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许多单位没有树立国有资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意识,把资产当做部门的私有资产,随意购置、处置,不讲使用效益的情况十分常见。
(3)外部监督检查机制亟需加强和健全。一方面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尚无绩效考评办法与制度,难以衡量其资产管理的绩效状况,实践中也没有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与管理状况的定期考评,没有把国有资产的使用与管理纳入单位领导业绩考核范围,另一方面也没有制度化的外部检查与审计。难免使国有资产的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造成无人对资产安全、完整真正负责。
(4)国有资产财务账目不规范,账实不符、资产虚假现象严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自建、购入、更新、维修所形成的资产,以及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往往不及时入账,甚至干脆不入账,对于已经报废和处置的资产也不及时进行调账,结果是部分资产“无账可查”形成大量账外资产,部分资产“查账无物”虚增资产,造成账实不符,资产虚假现象十分严重。
(5)从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上,还没有建立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和资产配置预算制度。财政内部资产配置预算工作流程还没建立起来,资产配置不均衡、不合理等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造成资产重复配置、资源浪费。在国有资产占有上,有的单位配置的多,有的单位配置的少,造成苦乐不均,贫富不均。二是在国有资产使用上,资产集中调配、共享共用机制还没建立,国有资产的使用绩效评价机制还没建立。造成国有资产闲置浪费、损失流失、使用效率不高。三是国有资产处置环节,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擅自处置、收入不上缴财政国库,坐收坐支。特别是部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形成的“资本”,还存在监管缺位问题,对资产投出后的权益状况、利润分配及国有资产收益上缴情况,仍缺乏科学可行的跟踪问效办法。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措施
(1)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配置独立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制度化管理是搞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追责比严。各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各种资产的采购管理制度、审批论证制度、验收制度、核算制度、处置制度、效益分析评价制度和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坚持先入库后领用、先鉴定后报废、先报废后购买的原则,规范资产采购部门、保管部门、使用部门、记录部门的权利与责任,严格购入、领用、报废手续及凭证传递制度,建立各部门既分工又合作、制约的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由于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的工作,单位应重视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培养,抓好继续教育,及时充实其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使他们能够适应新时期管理国有资产的需要,并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调动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认识,强化单位负责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节约使用资产的观念。并明确以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促使其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3)跟踪检查,强化监督,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安全。财政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综合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各级财政资产管理部门应综合利用法律、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对同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状况应成为考核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要内容。对因资产管理和使用不当而出现的资产浪费、不合理损失、流失等现象,应依法追究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资产管理和使用人员的经济责任,对违法违纪行为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应加强审计监督,尤其是引入社会审计,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监督作用,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4)重点加强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与财政预算部门、采购部门联合审查审批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购置预算,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尽快建立资产配置预算管理制度。现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仅仅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已存在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的管理,造成了对新购置国有资产监管不及时,财政资金配置不均,资源浪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果能从各行政事业单位购置资产时就参与审批,一方面能够提高财政资金配置的合理性,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另一方面也能夠及时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新增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其次,能杜绝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脱离国资部门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5)推进政府公物仓建设,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调配制度。政府公物仓是对资产进行集中调配的有效“工具”,可以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资产、虽到报废年限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低效运转的资产进行集中收储、统一调剂和再分配,使资产在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中流动起来。要借助行政推动,尽快建立政府主导的公物仓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好公物仓在促进资产循环利用、优化资产配置、防止资产购置浪费、节约财政资金方面的积极作用。
(6)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制度,加强处置收入管理。在资产处置环节,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事业资产产权交易制度,推进国有资产处置公开化、透明化,防范国有资产交易行为中的各种腐败现象,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资产处置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聘请资产评估机构,对待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聘请拍卖公司、投标人资质确认、现场竟标的方式,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全过程进行监督,资产处置收入要严格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要求,及时缴入财政国库,实现国有资产处置收益的最大化。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控制资产“入口”,规范资产使用,严格资产“出口”,为加快经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