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不同层次学生在主动参与阅读中获得成功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的成败取决于阅读教学是否有效落实。因此,切实重视和加强阅读教学,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但在现实教学实践中,部分能力较差学生在课堂上较少参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因而教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要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出发,分层递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学会知识增长智能,提高素质,
  一、创设条件,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活动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必须在“读”字上下功夫。“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可见“读”在学习中多么重要,但就目前来看,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读”。一堂课中,教师的讲解、提问太多了,用繁琐的提问牵着学生,目的是想让学生之口说出师心之意,达到“教学目的”。但教师讲解过多、提的问题太多,难度过大,部分差生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学生读的时间太少了,更不用说揣摩感悟了。甚至一节课下来,部分学生还不会读课文,读得结结巴巴,达不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更谈不上理解课文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实的阅读教学一直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这一层次,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即师→生,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要适应新的教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而代之以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要求教师要少讲,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讲授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要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要求学生对一篇课文通过认真阅读,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哪怕是不够正确的认识,通过课堂讲解,以达到共识。当然,对于某些问题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精心设计,启迪思维,让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设计总是来帮助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现实的阅读教学一直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这一层次,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即师→生,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要适应新的教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而代之以学生自读,教师点拨。要求教师要少讲,教师的首要任务不是讲授课文,而是引导学生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要发挥的是主导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要以学生自读为主,把读书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阅读,增加学生自我阅读的实践,要求学生对一篇课文通过认真阅读,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哪怕是不够正确的认识,通过课堂讲解,以达到共识。当然,对于某些问题也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此建立在教师点拨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自读”机制。只有自学,学生才能形成语文能力。在课堂上教师把时间还给学生。摒弃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做法,不要把阅读课上成教师才能展示课,那只是教师的阅读感受,不是学生的体会,至少学生还不需要。要引导学生有序有效充分地阅读,通过感知、感受、感悟去理解课文,尊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允许“百花齐放”,不要用标准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想,个性化的课堂才能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三、组织讨论,质疑问难,迁移应用,让各层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相互学习,提高学生说写成功体验
  从信息论的角度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住处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学生对新知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织大家讲座让各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优秀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使自己的知识更有条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群体教育的影响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全体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的说写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做到上述要求,就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的迁移与运用的训练。
  迁移运用语言的训练形式多样,不同的课文也有不同的训练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说写结合的运用性训练呢?我认为要抓好两大方面。
  一、生字新词的迁移运用
  1.生字
  课文的一类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会用。会用就是要求理解字义,能够组词、能够迁移运用。因此课文要求学会的生字要在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加强组词的训练。
  2.新词
  新词中有些词在全文中举足轻重。教师不应只满足于对词语的理解,还应该注意加强词语的迁移运用。用词造句就是词语运用较好的方式。
  二、仿写训练
  实践证明,仿写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分为点仿和面仿。
  点仿是局部模仿课文表达方式的训练。局部模仿,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它是训练学生作文基本功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句式仿写、段落仿写。需要指出的是,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片断都可以作为仿写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那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片断,进行仿写练习。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课文,找准和把握仿写之“点”。这仿写之“点”,就是课文中将被模仿的地方。
其他文献
摘要:人格是性格、兴趣、气质、情操、信念、意志、态度、观点等独特而稳定的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决定了该科在人格教育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人文性的这一特点,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为学生奠定最基本的人格品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格教育  一、研究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时代呼唤我们教育者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期刊
摘要: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是最经常、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班主任要努力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将这个班当做自己的家,人人都爱她,事事都想着她,与她共荣辱,同忧患,从而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同学们的自觉性,集体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形成。班主任在班内从上到下实行细化管理,班规明确,既有约束力,又有指导性,学生们分工细致,责任到人,在细节中做文章。做一名享受自身工作的智慧型班主任。  关键
期刊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古往今来,凡有成就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因而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成功的导语能够承上启下,开宗明义,如同开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历史教学中,
期刊
在现代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除了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和增强学生体质外,在学生德育、智育、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审美及心理健康等的教育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功能。体育课以其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活泼向上,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实际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的不同,课的形式的不同,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意志品质、竞争意识、审美及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学效果。  1.德育功能  爱
期刊
摘要:传统物理中问题情景简洁,结构严谨、稳固,但远离生活,缺乏时代气息,通常只具有学术意义。我们周围的世界存在着大量可用物理原型解释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件,都可以与物理知识建立起种种联系。我们应当善于利用现实生活提供的鲜活素材来命制物理习题。  关键词:改革 传统 现实  长期的“应试教育”给我国中学物理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偏差,重知识深度的挖掘和对严谨性的追求,轻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和对社会问
期刊
摘要: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已是共识,有关其效果、作用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等各方面的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就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作一下探讨。  人体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结(关节)、骨骼肌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运动的器官。骨骼是运动的杠杆,肌肉是运动的动力,关节是运动的支点,它们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控制和调节下,进行肌肉的收缩和放松,牵动骨
期刊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作为一种数学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传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这种学习方式必然造成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无意识”,更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强调动手实践,即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期刊
摘要:鲁迅小说《孔乙己》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的形象可以从独特的个性化的外形、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悲惨遭遇中进行全面阐释。  关键词:孔乙己;形象;阐释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
期刊
摘要: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在这些作品中,鲁迅真实的描述了旧中国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有孔乙己、吕纬甫、子君、涓生、魏连殳……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旧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他们的命运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
期刊
“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变的越来越宽敞,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自然环境恶化。人类的生产生活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但目前,仍有很多人没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甚至无视环境污染的危害,只重经济,不重环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