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庭里的大社会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_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平民剧异军突起,如电视剧《大哥》、《亲情树》、《空镜子》、《最浪漫的事》等。它们从历史的伤痕中走出来,从浪漫的憧憬中走出来,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没有巨星级的阵容,没有强烈的视听冲击,没有唯美的影像造型,大多立足于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变迁与情感纠葛,折射一段平民的日常生活状态,反映整个社会的时代基调。
  
  注目现实生活
  
  当代人被物质异化与拘禁,对自由竞争的压迫充满了茫然、焦虑、空虚与孤独感,而电视剧恰恰造成了个人与剧中人的社会身份(角色)、个人物理场所与电视剧中提供的典型物理场合的组合,观众期待从电视剧提供的生活中寻找心理认同感,或从剧中人的身上找到共同体验。这种社会身份和物理场合的弱化,使观众在看电视的时候,对“自身位置”的感觉变得无足轻重,而倾向于从电视剧中咀嚼浓缩的现实生活。因此,直面现实人生、真实反映现实社会心理是电视剧文本创作的核心内容,现实主义是它的基本创作方法和突出的美学品格。近年来这些精品平民电视剧,绝大多数都具有明显的现实性特点:“以现实的社会生活为艺术的表现题材,以现实的表现主题为作品的叙事主题,以现实的社会心理为作品的叙事焦点。”①
  平民剧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时代变迁中每一个闪光点,敏锐地把握住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它注重的是电视剧的“审美和情感的社会沟通”,力求表现与现实生活同节拍的具体事件和典型的人物艺术形象,从平凡中抓住容易被人忽略的不平凡,用朴素精炼的基调表现富于质感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平民剧关注现实生活,给人提供了安全感和“家”的感觉,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坚持的是对人类精神状况的深度开掘,看似琐碎的生活中蕴含着高度浓缩的生存经验,表现出从异化的生活向富有人情味的日常生活的回归。
  
  聚焦“剧中人”
  
  电视剧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关键,是要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剧中人”实际上就是生活中各色人物的提炼和浓缩,也是现实生活中最具有本质意义的现象的艺术概括。要多层次地展示人物性格,特别强调揭示那些深层的、无意识的、潜意识的属于“自然人”范畴的东西,并强调人的个性,这样的“剧中人”才会特别真实。但是在电视剧中,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剧中人”放到故事之中去,以人为本,根据人物来设置必要的事件,以人物的行动来推动事件的发展,从中展现人的心理、感情特质。
  因此,“因人设事,以人带事”是电视剧塑造人物的最基本要素,“剧中人”在这里是焦点,所有事件都是为它展开,也都是为其一步步形象丰满做基石的。平民剧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并形成了新的拓展:把老百姓的普通生活放在社会日常的流程之中,剧中没有大喜大悲,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仅仅是平凡艰辛的日常生活,普通的剧中人和平常的事件共同推进其发展。唯其平凡,才显出剧中人的不平凡;唯其艰辛,才显出社会的复杂与人生的沧桑。
  在电视剧《大哥》里,虽然父亲陈世荣在场,但真正承担起“父”的职责和义务的却是大儿子陈文海。他是陈家大大小小十几口人真正的顶梁柱,上自老汉的衣食起居,中及兄妹弟媳的家庭、情感与工作,下迄儿女的学习、生活,无一不是由文海操持张罗。所有事件的展开和推进都是以他为焦点的,所有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情感纠葛以及同外界的冲突对立只有在主要“剧中人”文海的行动中才能获得最终的解决。通过大哥这一形象的塑造,观众看到了一个品格高尚、个性突出、有血有肉的“大写”的人,还可以看到中华儒家传统文化中“仁者”的影子,他完成了从封建落后的一面跃升为新时代道德评判体的转变。
  平民电视剧通过展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真实感和认同感的享受。它将艺术创作点立足于人,所阐释的是在各种情境中人的精神力量之间的冲突撞击与个人的抉择,这与正在勃发的社会群体对个性意识的重视正好吻合。如此,观众才会不由自主地与剧中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情感回归
  
  爱的力量使人们聚会成为共同体,它并不穷尽在无定形地流动着的情感中,也并不限定在某一种情感之中,而是更多地表现在生活之中,拥有丰富的内涵。
  平民剧使我们重新界定和理解了“情感”的丰富文化内涵。通常,人们已习惯对“情感”戏的心理审美需求简单地锁定为空中楼阁式的梦幻爱情、刺激的婚外情,仿佛除此之外别无它情。平民剧的出现,使“情感”的本质得以延伸,使得受众对丰富美好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本质意义进行了重新思考和诠释,对“家庭”观念进行重新审视,建立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精神,更加珍爱生活,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孙家小院里雨欣和弟弟妹妹种下的亲情树是电视剧《亲情树》设置的丰厚的情感语境。它告诉我们,也许生命中充满关爱与背叛、真诚与虚伪、宽恕与怨恨,但是流泪之后要学会更好地生活。《大哥》从头至尾贯穿着父子情、儿女情、夫妻情,感人肺腑;《空镜子》里孙家姐妹屋里的那面镜子一次又一次映出孙家的风雨,其实这面空镜子映出的不仅是生活的道理,更多的是亲情。
  平民剧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这种情感的回归是更深层次上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忙碌地连“家庭”都没有感觉,却又在苦苦挣扎着要去找寻心灵的归宿:家。电视剧《最浪漫的事》中,母亲一人面对三个女儿恋爱、结婚、生子、离婚、复婚等一系列生活变故,她们哭过笑过,伤过痛过,在平淡的日子里寻找,在往昔的回忆中感悟,才细细地嚼出了家的别样滋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家”才是现代都市人心目中的“理想国”和家园想象中的“乌托邦”。
  
  注 释:
  ①贾磊磊:《中国电视剧的历史和现状》,《文艺研究》,2001(6)。
  (作者单位:史小建,河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李进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人们对网站“炒作”新闻的能力过分夸大。其实网站只不过是一家新闻“超市”,在新闻信息的传播链条中,最大的贡献在于将其他媒体的“产品”进行集纳编排,然后售卖给网民,而网民对新闻事件的创造性阅读,通过网站发布后再度成为其他媒体关注的焦点,网站再度将这些媒体发布的新闻信息纳入囊中,兜售给网民。如此循环往复,传统媒体成为辛勤劳作的新闻生产者,网站成为坐收渔利的新闻销售者,但这种销售行为往往被过分解
期刊
河南教育报刊社从1978年创刊时的一种期刊《河南教育》杂志,经过26年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发展成为现在的6刊5报,(《河南教育》、《小学青年教师》、《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高中版〉、《中学生阅读》〈初中版、高中版〉、《教育时报》、《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初中版、高中版〉、《小学生学习报》〈低年级版、中高年级版〉。涵盖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研究、中小学生学习辅导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我社主办的6种期
期刊
金庸,本名查良镛,以其笔名“金庸”行世。  金庸有两支笔,一支是为《明报》写社论,一支是写武侠小说。  金庸的《明报》成功,除了它的武侠小说、新闻报道等因素外,也离不开金庸以他本名查良镛发表的社论。金庸写了30多年的社论,当时,世界发生了什么事,不仅香港人会习惯性地想到看看《明报》社论怎么说,海峡两岸的政要也非常重视他的社论,国际上对《明报》“路易—查”(笔者注:金庸的英文名)的评论也非常看重。他
期刊
第八个记者节过后,记者职业的“围城现象”成为新闻业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沸沸扬扬的讨论过后,笔者不禁开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围城”现象?当代记者的职业状况到底如何呢?抱着怎样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态度才能面对记者这个职业?本文将从行外和行内两个角度对记者的职业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记者职业状况的相关办法。    行外对记者职业的羡慕、向往及其原因    职业光环:“无冕之王”
期刊
伴随传播技术的进步、媒体形态的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日趋融合。最初凤凰卫视以电视为主业,之后不断开拓新领域,创建凤凰新媒体,融合互联网、无线通信和网络视频三大平台,整合多种媒介资源,打造一流的华语新媒体信息平台。本文拟从凤凰新媒体的发展之路,探究媒体融合提升媒体品牌的价值及其意义。    一、网络与电视联姻,媒体融合构筑凤凰新媒体平台    媒体融合是打造新媒体,促进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2006
期刊
客观事物纷纭复杂、丰富多彩,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色彩。宇宙之大,有数不尽的事物,就有数不完的色彩。如果要把客观事物的情况如实地反映出来,给读者以寓意深邃的联想,在标题制作中,就要像画家用心调配各种各样的颜色,借助于直观的色彩把客观事物鲜明形象地再现于画面那样,要借助色彩的精心调配,寓意于色,以取得最佳效果。    描摹色彩,给人鲜明的印象    借助于视觉,对客观事物的各种色彩进行描摹。运用摹色
期刊
据统计,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45亿,预测到2025年达到2.8亿,到2050年将达到4.2亿,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同时,我国老龄人口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有较高文化、较高收入的群体增多,这部分读者的阅读需求有新的特点,给老年期刊的编辑定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而我国老年期刊的现状令人担忧:全国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的30多家各类老年期刊同质化现象严重,普遍以老年群体的阅读共性为趋向,
期刊
在探究财经报道的功能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软文”对于新闻的侵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传媒经济学”所涉及的部分。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商业像传媒那样是三方模式(媒体、受众、广告主)的。媒体打包出售受众,就势必会受到广告主(不仅是商业,还有政府)的步步紧逼。这是一个从神权、君权过渡到金权的社会,漠视这个现实而一味鼓吹新闻专业主义,是学术“乌托邦”的体现。  财经报道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同
期刊
于丹在央视读经典、谈《心得》,突然蹿红,并引发国人读经热潮,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于丹读经典,人们读于丹。一些“沙发土豆”、“鱼丸”,将于丹的读解奉为真经。到底是不是真经?十博士和朱维铮先生等人已经有过不同的见解了。而这些正在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中汹涌的意见似乎更“热”了于丹。  争论归争论。不可否认,不管谁读经典,都是阐释。皓首穷经注六经,是一种阐释;阅读或误读六经,是一种阐释;解读“读经典”的现
期刊
党报的理论宣传是党报的主要功能,因此,每个地方的党报都定期开办有理论专版,它既是党报理论宣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肩负着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的重任,它是党报的旗帜、脸面和招牌。它刊发的内容代表了一个时期党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政策、方针和政治趋向,直接指导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及党员干部坚定不移跟党迈步奔小康,坚定不移地执政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它办得好坏、质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