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014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的重要部分,“聚焦重点领域”着重以安全与防护用、医疗与卫生用、交通工具用、结构增强用、过滤与分离用、土工与建筑用的产业用纺织品六大重点应用领域为引导,深入展示重点应用领域的行业发展、产品研发、技术进步、市场开拓。
交通工具用:技术待升级
近年来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超过15%。据统计,现在汽车中应用的纺织材料零件已超过80种,每辆轿车大约需要20千克的纺织材料。因此,质地舒适、花色多样的汽车内饰,质轻高强的复合材料等纺织品及其复合材料,成为研究者、生产商竞相开发的“香饽饽”。
但是,应用领域的不同,使交通工具用纺织品与普通服装和家纺相比,有着更为严格的性能要求:不光要在风格和色彩上与整车协调,而且要满足阻燃、无异味、耐磨、不褪色,同时要符合能源、环保等政策要求,开发难度日益增大。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及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仍有很大空间,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且缺口较大,高档产品的核心技术仍为外资企业掌握,因此需要靠进口来弥补,如安全气囊。
医疗与卫生用:重在推广替代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是纺织学科与生物医学学科相互交叉的领域,是产业用纺织品中科技含量高、创新要求最为迫切的一类产品,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天然抑菌纤维、水溶性纱布、创新型干法纸等等,这些新材料、新技术让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质量和功能不断提高,并以其抗水、抗血、抗酒精、抗菌、可降解等优点逐步替代传统原料。
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各种创新技术不断出现,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产业的规模迅速提升,年增长率超过10%。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该类产品在我国市场的渗透率和消费量还不高,产品档次及质量也存在一定差距。但也正因此,国内该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为了推动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普及应用,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推动,如将其纳入医保范畴,并在医疗卫生领域强制推行一次性使用产品,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行业相关标准。另一方面需要该行业提高研发创新水平以及加大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力度,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如提升产品的档次、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增强产品的防护性能以及对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无害化后处理的产业化等。
土工与建筑用:增长可期
土工用纺织品的发展与国家基础设施领域内的投资密切相关。2010~2020年间的4万亿水利建设投资给行业提供了广阔市场。今年上半年国家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1亿元,同比增长8.9%;今年全国铁路预计投产新线6600公里以上,比去年增加1000多公里,投资总额也从年初的6300亿元提高到8000亿元以上,开工项目由此前44项增至64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动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交通运输业的繁荣,也使土工用纺织品的技术持续创新、水平日益提升,产品在功能性、实用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为保障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各类工程建设的“排头兵”。
安全与防护用:更注重性能
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功能性防护纺织品及服装的品种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对安全与防护产品的需求亦不断提升。除了防静电、阻燃、防酸碱、耐高温等,新型的防毒、防虫、防红外、防切割等防护服陆续开发出来。行业的产品创新已经从强调防护性到重视人体工效学与舒适性转变,开发出多种纤维优选混配技术,以及多功能、多种危害综合防护纺织品。据统计,到2013年安防纺织品行业的纤维用量28.9万吨/年,增长9.5%。但安防纺织品行业依然存在升级的挑战,例如,标准与监管力度不够、认知与产业融合不足、纤维与制造技术制约、品牌与质量保障缺失。
过滤与分离用:迎来应用高峰
可以说,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是顺应国家环境保护要求而催生的行业。从废气排放指标到污水治理、垃圾填埋等,特别是当前社会对PM2.5非常关注,这些领域对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过滤用纺织品在高温过滤和液体过滤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其中高温过滤重点围绕“超细纤维”、“高密梯度”、“精细过滤”等技术方向开发了许多新型过滤材料,并进行了推广应用。目前一些水泥厂、钢厂已经在跟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生产厂家衔接,真正的应用高峰即将到来。
结构增强用:替代是趋势
结构增强用纺织品是复合材料中作为增强骨架材料的纺织品,包括短纤维、长丝、纱线以及各种织物和非织造物,该类产品在新能源、建筑、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用纺织复合材料替代传统结构材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企业积极备战
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展对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来说,可谓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平台。为此,企业使出看家本领,积极备战展会。他们希望以此更多展示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推广企业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买家,扩展国内、国际市场。
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推出旗下三大企业进行参展,其已经寻找专门的设计公司和搭建公司,对展会进行系列布置,准备“一显身手”。北京中纺海天染织技术有限公司是其重点推出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之一,是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技术服务、国内外贸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经营实体,其自主研发的纺织助剂产品广泛应用于棉、麻、丝、毛、化纤等各种纤维及纺织印染行业。
中纺海天拥有一支既熟悉纺织印染工艺又懂精细化工产品的优秀科研队伍,并与瓦克化学(中国)有限公司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得技术支持并共同研发产品。“公司正式设立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由贸易型企业转化为技术型企业。” 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志超介绍说,“中纺海天将自己的氨纶油剂、碳纤维油剂等产品联合上下游企业,以制成品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不单单是展现原料。大家对于原料不是很懂,也不是很感兴趣,以制成品的形式展现更能体现产品特点,并得到更多客户支持。”
北京五洲燕阳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也是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企业代表,定位于民军用结合的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在本届展会上,五洲燕阳将第一次用沙盘的形式展示油料补给系统和矿山救援系统,这不仅是一种创新产品的展示,更是新型系统的展示。五洲燕阳将各个产品的应用聚集到一定的系统中,将其进行一种流程化结合,不仅展现了产品特点,更展示出一种新型产业种类。
在廖志超看来,在满足北京市纺织行业当今的形势需求下,光华对产业用纺织品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度,把其作为光华集团的重点领域进行推广。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的“老主户”。据公司业务管理部副经理张德慧介绍,公司准备将自己研发的多类产品带到展会现场进行展示,“公司新开发的液相增粘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是本次展会的创新亮点之一,此研发可以说是世界首创,它能大幅降低生产能耗。该技术已经申请专利,目前项目已在公司投产运行。此外,能提高耐磨性的高模低缩型产品,及逐渐应用于钻井平台等领域的聚海水型产品,都是本次展会的新亮点。”
张德慧希望主办方能为展会赋予更多的形式,方便参展商根据展览需求进行多样选择,在协调上更灵活,以保证展览更加便利。
交通工具用:技术待升级
近年来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长超过15%。据统计,现在汽车中应用的纺织材料零件已超过80种,每辆轿车大约需要20千克的纺织材料。因此,质地舒适、花色多样的汽车内饰,质轻高强的复合材料等纺织品及其复合材料,成为研究者、生产商竞相开发的“香饽饽”。
但是,应用领域的不同,使交通工具用纺织品与普通服装和家纺相比,有着更为严格的性能要求:不光要在风格和色彩上与整车协调,而且要满足阻燃、无异味、耐磨、不褪色,同时要符合能源、环保等政策要求,开发难度日益增大。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及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仍有很大空间,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且缺口较大,高档产品的核心技术仍为外资企业掌握,因此需要靠进口来弥补,如安全气囊。
医疗与卫生用:重在推广替代
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是纺织学科与生物医学学科相互交叉的领域,是产业用纺织品中科技含量高、创新要求最为迫切的一类产品,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天然抑菌纤维、水溶性纱布、创新型干法纸等等,这些新材料、新技术让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质量和功能不断提高,并以其抗水、抗血、抗酒精、抗菌、可降解等优点逐步替代传统原料。
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和应用,各种创新技术不断出现,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产业的规模迅速提升,年增长率超过10%。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该类产品在我国市场的渗透率和消费量还不高,产品档次及质量也存在一定差距。但也正因此,国内该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为了推动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的普及应用,一方面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推动,如将其纳入医保范畴,并在医疗卫生领域强制推行一次性使用产品,同时要建立和完善行业相关标准。另一方面需要该行业提高研发创新水平以及加大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力度,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如提升产品的档次、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增强产品的防护性能以及对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无害化后处理的产业化等。
土工与建筑用:增长可期
土工用纺织品的发展与国家基础设施领域内的投资密切相关。2010~2020年间的4万亿水利建设投资给行业提供了广阔市场。今年上半年国家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51亿元,同比增长8.9%;今年全国铁路预计投产新线6600公里以上,比去年增加1000多公里,投资总额也从年初的6300亿元提高到8000亿元以上,开工项目由此前44项增至64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带动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交通运输业的繁荣,也使土工用纺织品的技术持续创新、水平日益提升,产品在功能性、实用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为保障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发挥了巨大作用,已成为各类工程建设的“排头兵”。
安全与防护用:更注重性能
随着经济和技术发展,功能性防护纺织品及服装的品种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对安全与防护产品的需求亦不断提升。除了防静电、阻燃、防酸碱、耐高温等,新型的防毒、防虫、防红外、防切割等防护服陆续开发出来。行业的产品创新已经从强调防护性到重视人体工效学与舒适性转变,开发出多种纤维优选混配技术,以及多功能、多种危害综合防护纺织品。据统计,到2013年安防纺织品行业的纤维用量28.9万吨/年,增长9.5%。但安防纺织品行业依然存在升级的挑战,例如,标准与监管力度不够、认知与产业融合不足、纤维与制造技术制约、品牌与质量保障缺失。
过滤与分离用:迎来应用高峰
可以说,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是顺应国家环境保护要求而催生的行业。从废气排放指标到污水治理、垃圾填埋等,特别是当前社会对PM2.5非常关注,这些领域对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过滤用纺织品在高温过滤和液体过滤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其中高温过滤重点围绕“超细纤维”、“高密梯度”、“精细过滤”等技术方向开发了许多新型过滤材料,并进行了推广应用。目前一些水泥厂、钢厂已经在跟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生产厂家衔接,真正的应用高峰即将到来。
结构增强用:替代是趋势
结构增强用纺织品是复合材料中作为增强骨架材料的纺织品,包括短纤维、长丝、纱线以及各种织物和非织造物,该类产品在新能源、建筑、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用纺织复合材料替代传统结构材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企业积极备战
两年一届的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展对产业用纺织品企业来说,可谓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平台。为此,企业使出看家本领,积极备战展会。他们希望以此更多展示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推广企业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买家,扩展国内、国际市场。
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推出旗下三大企业进行参展,其已经寻找专门的设计公司和搭建公司,对展会进行系列布置,准备“一显身手”。北京中纺海天染织技术有限公司是其重点推出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之一,是集科研开发、生产加工、技术服务、国内外贸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经营实体,其自主研发的纺织助剂产品广泛应用于棉、麻、丝、毛、化纤等各种纤维及纺织印染行业。
中纺海天拥有一支既熟悉纺织印染工艺又懂精细化工产品的优秀科研队伍,并与瓦克化学(中国)有限公司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得技术支持并共同研发产品。“公司正式设立北京市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由贸易型企业转化为技术型企业。” 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志超介绍说,“中纺海天将自己的氨纶油剂、碳纤维油剂等产品联合上下游企业,以制成品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不单单是展现原料。大家对于原料不是很懂,也不是很感兴趣,以制成品的形式展现更能体现产品特点,并得到更多客户支持。”
北京五洲燕阳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也是北京光华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企业代表,定位于民军用结合的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在本届展会上,五洲燕阳将第一次用沙盘的形式展示油料补给系统和矿山救援系统,这不仅是一种创新产品的展示,更是新型系统的展示。五洲燕阳将各个产品的应用聚集到一定的系统中,将其进行一种流程化结合,不仅展现了产品特点,更展示出一种新型产业种类。
在廖志超看来,在满足北京市纺织行业当今的形势需求下,光华对产业用纺织品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度,把其作为光华集团的重点领域进行推广。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的“老主户”。据公司业务管理部副经理张德慧介绍,公司准备将自己研发的多类产品带到展会现场进行展示,“公司新开发的液相增粘熔体直纺涤纶工业丝是本次展会的创新亮点之一,此研发可以说是世界首创,它能大幅降低生产能耗。该技术已经申请专利,目前项目已在公司投产运行。此外,能提高耐磨性的高模低缩型产品,及逐渐应用于钻井平台等领域的聚海水型产品,都是本次展会的新亮点。”
张德慧希望主办方能为展会赋予更多的形式,方便参展商根据展览需求进行多样选择,在协调上更灵活,以保证展览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