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罗爱萍:颠覆“剩女”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cendant_of_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爱萍,广州媒体人,因著作《中国剩女调查》而受到关注,甚至质疑。经过近四年的调查采访和写作,她认识到社会对“剩女”的理解有失偏颇,这个群体也正在被污名化。她要做的,就是为剩女们发声、正名、立言当“剩女”这个称谓已被滥用得无需更多释义,大众也对该词所传播的态度习以为常时,2014年7月,一本名为《中国剩女调查》的新书又将该话题激起千层浪,它无比清晰地表明了立场又解析了其中疑惑:中国社会对“剩女”的理解有失偏颇,“剩女”是贬义,被消费的词汇;“剩女”的真 Luo Aiping, a media person in Guangzhou, was paid attention and even questioned for his work on “China’s Surplus Women Survey.” After nearly four years of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ing and writing, she realized that there is a misunderstanding in society about the “left-behind woman” and that this group is also being stigmatized. What she has to do is to sound the voices of the left women, correct names, make statements when the title “left woman” has been abused without further interpretation, the public also spread the attitude of the word used to be common, in July 2014, a The book titled “Chinese Surplus Women Surveys” stirred up the issue again with a thousand layers of waves. It clearly shows its position and parses some of the doubts: Chinese society has a misunderstanding of “leftover women ”Is derogatory, was consumed vocabulary; “ left woman ”true
其他文献
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而且是一种表现手法.本文通过追溯现实主义的理论渊源和在中国现当代历史中的影响,探索现实主义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手法.
本刊讯新四军老战士、本刊老作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离休干部秦秋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6月3日在杭州逝世,享年101岁。秦秋谷,女,1916年10月出生,浙江鄞县人,1935年12
从整体论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石涛的“一画”论,在艺术信息同构的意义上,“一画”论反映了艺术品的整体审美特征,涵映着审美创造活动主体的全部审美心胸和审美文化积淀,显现着
一、上半年世界经济形势(一)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但增速已经放缓1.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动力明显减弱美国经济显著放缓,失业率小幅回升。一季度,美国经济按年率增长1.8%,明显低于去
中国是人口大国,又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是中国文化和艺术创作绕不过去的大题材.20世纪70年代,罗中立创作的大幅油画作品《父亲》,把农民形象推到了聚光灯下之前,可以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诗比历史更普遍、更真实.”这里的“诗”其实是作广义的艺术来讲的,而之所以能如此,关键在于艺术能够穿透各种琐碎、细微、无规律可
期刊
以玻璃材料介入创作,并以女性视角来检视生活,玻璃艺术家胡东方的作品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她作品中的女性主题与中国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作品不同于西
期刊
清代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晚年弃官回家后,一日来到扬州字画社,恰逢一些文人墨客正饮酒助兴。此时,他又渴又饿,见屋内木炭炉上的一把铜壶里水已翻腾,便伸手提壶要冲茶。忽听一
习惯决定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幼儿的养成教育是一个人形成能力的基础,所以在幼教中研究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健全人格应从日常的行为训练和基本能力培养两个方面抓
期刊
我的山水画创作的出发点来自于对山水精神流变的探究,以及社会科技发展、人类状态、精神境况等一系列现代社会问题的认知和思考,同时也融入了我作为一个现代人在中国现代化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