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师不重视课堂导入的现状,论述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提出直接导入、复习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由简入繁导入、实验导入以及趣味导入六种导入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入方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10-02
国内外教育专家的理论为课堂导入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策略。课堂导入环节看似简单但千变万化。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把知识点讲透、学生能完成相应的练习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堂导入环节上。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忽略导入环节,更谈不上精心设计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导入环节。
关于数学课堂导入,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导入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学习;其次,导入应当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教师必须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导入;再次,导入的内容要正确、方法要得当,坚决不能有科学性错误;最后,导入时间不宜过长,要言简意赅。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六种自己常用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法。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也叫开门见山法。例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时,教师结合算式“(7mn-4mn+3mn)-(4mn+7mn-6mn)”进行课堂导入:“下面我们来玩个速算小测试。规则是这样的,任何一名同学给出m、n的值,老师马上说出代数式的值,谁来试试?”学生挨个说出m、n的值,教师都能迅速回答出代数式的值,而且答案都是正确的。学生感到奇怪,老师怎么这么厉害!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交换角色,由教师说出m、n的值,看看哪名学生能快速说出代数式的值,学生有的面面相觑,有的埋头苦算迟迟得不出答案,此时教师顺势引入课题:“这是‘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的奥妙,学完这一节课,相信同学们算的速度比老师还要快,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这节课?”此时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计算的方法,新课得以顺利导入。
二、复习导入法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割裂的。复习导入法指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法,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教师从复习多项式乘法入手,列举了几个多项式乘多项式的式子并让学生计算:
(1)(x+7)(x-7)
(2)(m+5)(m-5)
(3)(3x+1)(3x-1)
(4)(x+8y)(x-8y)
当学生得出结果后,教师再提出问题:“观察上述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得出运算结果后,你又发现什么规律?”如此教学,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平方差公式。
三、设置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创设矛盾,引发冲突;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时,教师出示一张纸并说道:“哪位同学知道这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假如多次折叠这张纸,它的厚度能否超过讲台的高度?”很多学生认为不可能,个别学生十分犹豫,他们又开始了讨论,课堂氛围热烈,学生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教师顺势导入新课:“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标准答案!”学生兴奋不已,为了得到正确答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由简入繁导入法
由简入繁导入法指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的内容入手,逐步引出核心的、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实现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教学“多项式”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给出一个最简单的代数式a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式?”学生都认为很简单,大声回答道:“单项式。”教师再给出另一个单项式2b,问道:“这是什么式?”学生更大声地回答:“也是单项式!”教师用符号把这两个单项式连接起来,变形成“a-2b”或“a+2b”,問学生道:“这是什么式?”学生犹豫不答。教师追问道:“这个还是单项式吗?”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教师不急于下结论,顺势说:“这样的代数式就是我们这一节课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顺利导入新课。
五、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就是通过教师演示或者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某种实验实现课堂导入。例如讲解“等式的性质”时,教师借助天平这个常见的工具导入新课:教师在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样的砝码,天平两边保持平衡。进而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得出等式的性质一:“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六、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指教师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故事等,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例如讲授“勾股定理”时,教师通过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的故事进行导入:“我国具有突出贡献的数学家不胜枚举,今天我们来了解了解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的故事,你知道他是怎样研究‘勾股定理’的吗?他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详细证明勾股定理,‘赵爽弦图’就是这样出现的。”
导入的设计方法很多,还有音乐导入法、背景介绍导入法、生活导入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统领整节课的导入便是好的导入。
【参考文献】
[1]庞华.试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J].中学数学教学,1997(5)
[2]龙敏信.浅析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引入方法[ J].数学教育学报,1994(2)
[3]朱新春.教学工作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责编 刘小瑗)
【关键词】初中数学 导入方法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A-0110-02
国内外教育专家的理论为课堂导入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策略。课堂导入环节看似简单但千变万化。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把知识点讲透、学生能完成相应的练习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课堂导入环节上。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忽略导入环节,更谈不上精心设计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导入环节。
关于数学课堂导入,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导入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课堂学习;其次,导入应当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教师必须基于教学内容设计导入;再次,导入的内容要正确、方法要得当,坚决不能有科学性错误;最后,导入时间不宜过长,要言简意赅。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六种自己常用的初中数学课堂导入法。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也叫开门见山法。例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时,教师结合算式“(7mn-4mn+3mn)-(4mn+7mn-6mn)”进行课堂导入:“下面我们来玩个速算小测试。规则是这样的,任何一名同学给出m、n的值,老师马上说出代数式的值,谁来试试?”学生挨个说出m、n的值,教师都能迅速回答出代数式的值,而且答案都是正确的。学生感到奇怪,老师怎么这么厉害!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交换角色,由教师说出m、n的值,看看哪名学生能快速说出代数式的值,学生有的面面相觑,有的埋头苦算迟迟得不出答案,此时教师顺势引入课题:“这是‘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的奥妙,学完这一节课,相信同学们算的速度比老师还要快,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这节课?”此时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计算的方法,新课得以顺利导入。
二、复习导入法
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割裂的。复习导入法指教师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从而顺利导入新课。复习导入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法,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教师从复习多项式乘法入手,列举了几个多项式乘多项式的式子并让学生计算:
(1)(x+7)(x-7)
(2)(m+5)(m-5)
(3)(3x+1)(3x-1)
(4)(x+8y)(x-8y)
当学生得出结果后,教师再提出问题:“观察上述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得出运算结果后,你又发现什么规律?”如此教学,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平方差公式。
三、设置悬念导入
设置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创设矛盾,引发冲突;激发兴趣,活跃思维。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时,教师出示一张纸并说道:“哪位同学知道这张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假如多次折叠这张纸,它的厚度能否超过讲台的高度?”很多学生认为不可能,个别学生十分犹豫,他们又开始了讨论,课堂氛围热烈,学生热情高涨、学习兴趣浓厚。教师顺势导入新课:“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这节课,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去寻找标准答案!”学生兴奋不已,为了得到正确答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由简入繁导入法
由简入繁导入法指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简单的内容入手,逐步引出核心的、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实现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例如,在教学“多项式”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给出一个最简单的代数式a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式?”学生都认为很简单,大声回答道:“单项式。”教师再给出另一个单项式2b,问道:“这是什么式?”学生更大声地回答:“也是单项式!”教师用符号把这两个单项式连接起来,变形成“a-2b”或“a+2b”,問学生道:“这是什么式?”学生犹豫不答。教师追问道:“这个还是单项式吗?”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教师不急于下结论,顺势说:“这样的代数式就是我们这一节课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顺利导入新课。
五、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就是通过教师演示或者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某种实验实现课堂导入。例如讲解“等式的性质”时,教师借助天平这个常见的工具导入新课:教师在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样的砝码,天平两边保持平衡。进而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得出等式的性质一:“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六、趣味导入法
趣味导入指教师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故事等,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例如讲授“勾股定理”时,教师通过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的故事进行导入:“我国具有突出贡献的数学家不胜枚举,今天我们来了解了解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的故事,你知道他是怎样研究‘勾股定理’的吗?他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详细证明勾股定理,‘赵爽弦图’就是这样出现的。”
导入的设计方法很多,还有音乐导入法、背景介绍导入法、生活导入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统领整节课的导入便是好的导入。
【参考文献】
[1]庞华.试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 J].中学数学教学,1997(5)
[2]龙敏信.浅析中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引入方法[ J].数学教育学报,1994(2)
[3]朱新春.教学工作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