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减低农田重金属输入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基于广西大环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灌溉水超标现状调研,选定典型Cd超标的大环江流域环江段,构建沉砂池+3级人工湿地系统对灌溉水进行净化,同时设置稻田土壤添加熟石灰、生物炭等阻控措施处理,旨在探明灌溉水净化耦合土壤阻控措施对典型污染区水稻Cd积累的联合减低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灌溉水中Cd浓度波动较大,监测期间(2020年4-11月)湿地系统入水总Cd最高浓度为8.38μg·L-1,最低为2.15μg·L-1,经系统净化后,总Cd浓度由入口的5.88±3.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547100;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沙4101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低农田重金属输入是保障农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之一.基于广西大环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来源及灌溉水超标现状调研,选定典型Cd超标的大环江流域环江段,构建沉砂池+3级人工湿地系统对灌溉水进行净化,同时设置稻田土壤添加熟石灰、生物炭等阻控措施处理,旨在探明灌溉水净化耦合土壤阻控措施对典型污染区水稻Cd积累的联合减低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灌溉水中Cd浓度波动较大,监测期间(2020年4-11月)湿地系统入水总Cd最高浓度为8.38μg·L-1,最低为2.15μg·L-1,经系统净化后,总Cd浓度由入口的5.88±3.27μg·L-1下降至0.69±0.35μg·L-1,其中沉砂池降Cd效果不明显,第一级人工湿地降Cd效率最高,系统对Cd的总去除率达88.3%,出水符合农业灌溉用水标准;稻米Cd含量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单一灌溉水净化对照灌区,添加熟石灰、生物炭以及熟石灰+生物炭3种钝化处理分别可降稻米Cd含量9.2%、1.5%和20.0%,单一石灰处理优于生物炭处理;灌溉水净化耦合钝化材料处理与当地常规水稻生产相比,稻米Cd的降低率最高达45.8%.可见,污染区灌溉水经人工湿地系统净化后,结合土壤Cd钝化阻控措施,减少了稻田土壤系统Cd输入量,有效降低了稻米中Cd的累积,提升了典型污染区稻米生产安全系数.研究结果可为南方Cd污染稻田的安全生产提供数据支撑与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准确获知更新个体年龄是了解更新个体状态、量化更新年龄结构、划分更新阶段的前提,对制定合理森林经营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然而,常用于确定更新个体年龄的两种方法存在很大不足——查年轮数(Nr)法破坏性强;查轮枝数(Nw)法对很多树种(如红松Pinus koraiensis)准确性差.同时,针对更新生长阶段划分国内外缺少统一标准.为准确、高效、无损地获知红松天然更新个体年龄并合理划分生长阶段,本研究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内,调查红松天然更新个体(共计6831株)的基径、株高,利用传统方法(查芽鳞痕
农业景观均质化与破碎化是近代农田生物多样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明确景观异质性对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对下辽河平原典型农区——昌图县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与不同尺度景观异质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000 m为研究景观指数对农田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影响的最优尺度;地表节肢动物Simpson多样性指数与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蔓延度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表明农业景观异质性强、斑块类型复杂且存在优势斑块时,农田中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较高且分布均匀;地表节肢动物
目的 探讨川续断皂苷Ⅵ(asperosaponinⅥ,ASAⅥ)对人颌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jaw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j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流式鉴定提取的hjBMSCs表面的特异性抗原;CCK8检测1×10-4、1×10-5、1×10-6、1×10-7、1×10-8 mol/L的ASAⅥ药物溶液对hjBMSCs增殖的影响;用BCIP/NBT碱性磷酸酯酶显色、茜素红染色(alizarin red stain,ARS)及免疫印迹分析
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土壤呼吸对降水变化和养分沉降的响应有助于评估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然而,目前降水变化和养分沉降对土壤呼吸的交互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对象,通过增减雨和养分添加,模拟研究降水变化和养分沉降及其交互对草甸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增雨对土壤呼吸没有显著影响,干旱显著降低了土壤呼吸;养分添加对土壤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与降水变化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增雨显著增加了 土壤湿度,但对土壤温度没有显著影响;相反,干旱显著降低了
黑河流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其社会-生态-环境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因此开展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及协同/权衡关系研究对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双变量逐像元相关分析,对黑河流域1990-2015年的各项关键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评估,并对服务之间的空间协同/权衡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流域整体以协同关系为主.两两服务之间协同与权衡地区的面积比,协同>权衡的有19对:在产水、水源涵养、土壤保持、
为了解珍稀植物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iense)种群结构特征,加强其就地保护,基于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1 hm2长期监测样地,分析了鹅掌楸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鹅掌楸的种内关联及其与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样地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7159株,隶属于40科76属113种.群落优势种为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格药柃(Eurya muricata)、枹栎(Quer
全球变暖导致大气湿度和降水强度总体增加,也加剧了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科学认识区域极端降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合理利用、生态保护与治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60-2018年石羊河流域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相关分析法,对石羊河流域极端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全流域而言,1960-2018年石羊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除持续干旱日数和持续湿润 日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他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年总降水量、异常降水量和极端降水量上升
众所周知,纳德里安?西曼(Nadrian Seeman)是第一个认识到DNA可用于设计和建造可编程纳米结构和纳米机器的人.得益于这种有关自组装的创新思维方式,他助力化学成为一门信息科学.2021年11月16日,西曼溘然长逝,享年75岁.
尽管根系分泌物在调控森林土壤功能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N沉降下森林根系分泌物输入特征及其介导的根际土壤C、N过程认识还甚为有限.本研究以川中丘陵地区典型柏树人工林为试验对象,通过不同N添加水平模拟N沉降强度,于2020年不同季节对根系分泌物进行原位收集和分析,并同步分析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C、N矿化速率的变化,以揭示不同N添加处理对根系分泌物C输入季节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介导的土壤C、N微生物过程差异.结果表明:(1)N添加显著降低了柏树人工林根系分泌物C输入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