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织电影节论坛的过程就好像是在准备一桌佳肴招待大家。这其中有荤有素,有主菜,也有甜品,虽然众口难调,但在策划时我们尽量会使论坛的主题、触角多元化,确保观众们营养均衡。”这是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策划者杨乐乐在接受采访时,最喜欢打的比喻。耗时大半年筹划,16场精彩纷呈的主题论坛在他眼里已经化作了16道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而他所带领的四人团队,也在他的指挥下,分布在“佳肴”生产链中的各个环节,承担着“农夫”“大厨”“服务员”等多面手的工作。凝聚了他们全部心血制作而成的《金爵电影论坛手册》很薄,总共不过五十几页纸,但几乎每一页纸的背后都蕴藏了一些一波三折的小故事。讨论主题、出席嘉宾,每年都会有突发状况发生。而今年变数最大的一场论坛是在电影节正式开幕前一周才最终确定下来的,所以并未被收录在这本官方记录册中。但正是他们直到最后一分钟的努力与坚持,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侯孝贤导演的现身。这对影迷和记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惊喜,可对杨乐乐的团队来说却意味着要比以往付出更多。但为了这道“佳肴”的口感,他们敢冒这个险。毕竟,早在大半年前筹备论坛主题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冒险了。
论坛主题,有碰撞才够味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单元已经开展了近十年,在观赏电影之外,能够倾听行业内不同声音碰撞的官方论坛如今也已经成了电影节的特色之一。“如果把十年来的论坛话题列出来,某种程度而言,这些题目从侧面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变化,投融资、合拍片、大数据、BAT、互联网……”虽然电影节的论坛主题看似五花八门,但其实每年论坛在主题上都会有一定的延续性,可如何在这些大框架下玩出不同的新花样,需要杨乐乐的团队合力想出新角度。而他们为了策划选题,其实提早半年就开始了脑力激荡。但策划论坛的第一步就给他们设置了障碍,大框架下的延续性话题如何产生新意?新设立的讨论话题又该从哪里来?
在未正式进组展开工作前,掌舵人杨乐乐并没有闲着。自去年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结束后,平日里他就一直留心着行业内的一举一动。任何大的变动,他都会记录下来,权衡一下是否能成为供大家讨论的话题。今年1月份正式开始筹备后,他和组员们就开始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来筛选这些话题的可行性。官方论坛手册上的论坛议题和简介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但其实每一场论坛的议题,幕后团队都需要列出一份完整的议题大纲和讨论分论点。但这未被收录进去的厚厚几叠纸并不是一场在纸面上的论坛预演,而是为了使话题不“脱轨”,所制造的交予主持人与嘉宾的讨论线索。也是这份大纲,为杨乐乐的团队带来不少“麻烦”。“有时候,嘉宾看完大纲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会对议题提出意见。于是,我们彼此之间就需要通过不断磨合,经过来回往复的讨论才最终能把选题定下来。但参与的嘉宾也不止一人,在磨合期间,我们也需要随时告知其他嘉宾最新的进度,负责这项论坛的组员要同时对接多人,非常复杂。”
虽然,论坛主题的不断调整,给团队成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调整的过程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杨乐乐尊重这种交锋的意见,在他看来,只有产生“碰撞”,论坛现场的气氛才会活跃。今年,杨乐乐的团队还首度联合一些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展开合作,共同策划选题、邀请参与讨论的嘉宾。正如论坛上不断交锋的意见,他希望策划论坛的每一步都能以敞开怀抱的形式让观众倾听到更多的意见和声音,而不是单方面的闭门造车。
口味到了,硬件也要配齐
在确定论坛话题后,杨乐乐的团队所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邀请、确认嘉宾。而每年确认嘉宾名单这一环节总是最波折的。倒不是没有适合的嘉宾对应电影节的主题论坛,而是所有联系的嘉宾参与度都非常高,都想借这个平台来一吐为快,但如何调整论坛时间和个人档期的冲突,则需要团队中的组员们一路保驾护航,不断确认、跟进时间。杨乐乐还记得在今年《中国电影下一站:繁华往左,危机往右?》的论坛中,参与论坛的嘉宾——安乐电影公司总裁、知名制片人江志强由于飞机晚点,一度以为赶不上论坛讨论,令现场所有工作人员胆战心惊,开始准备应对策略。但没想到,最终这场危机还是因为江志强及时赶到现场而化解了,而他出现的时候正好轮到他演讲,时间掐得刚刚好。但这些都是台下的观众无从得知的,个中曲折只有杨乐乐自己知道。因此,有在邀请嘉宾的时候,他会以诚意邀请,充分考虑各种不可抗力和变化,“虽然有时候,论坛的菜单(话题)是开好了,但如何找到那些食材,特别是珍贵的食材,那就要看机缘了。”
一道菜的口感对味了,接下来就要讲究“卖相”。而电影节论坛的硬件服务设施就是这16道佳肴的“卖相”。为了弥补往届国际影人“听不懂中文”的遗憾,今年杨乐乐尽全力保障16场论坛全部配备同声传译服务。人力和设备的成本上去了,但这正是体现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水准的时刻,他并不吝惜。同时,今年他还陆续拓展了一些举办论坛的场地。除了常规的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之外,上海展览中心、上海电影博物馆和大光明电影院都成了他延伸场地的选择,而这样的安排只是为了更加方便影迷们的参与。在论坛结束后,一些想进一步交流的影迷也能在电影市场中找到配套活动,通过专题沙龙进行适当补充。“虽然这些安排不能说面面俱到,但是希望能通过讨论使大家对面前的电影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他这样说。
16场论坛,16道佳肴,每端上一道菜,杨乐乐都会亲自品尝一口,亲自去论坛在场感受现场观众给予他的反馈,“众口难调,让每个人满意很难,但每道菜的口味的确都是我们用心烹调的。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一桌菜上找到对味的东西。”9天的盛会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杨乐乐新一轮的工作也马上又要开始了。在结束了手头上的收尾工作后,他又要回到准备素材的环节,去准备新的菜单,物色新的食材了……
论坛主题,有碰撞才够味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单元已经开展了近十年,在观赏电影之外,能够倾听行业内不同声音碰撞的官方论坛如今也已经成了电影节的特色之一。“如果把十年来的论坛话题列出来,某种程度而言,这些题目从侧面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变化,投融资、合拍片、大数据、BAT、互联网……”虽然电影节的论坛主题看似五花八门,但其实每年论坛在主题上都会有一定的延续性,可如何在这些大框架下玩出不同的新花样,需要杨乐乐的团队合力想出新角度。而他们为了策划选题,其实提早半年就开始了脑力激荡。但策划论坛的第一步就给他们设置了障碍,大框架下的延续性话题如何产生新意?新设立的讨论话题又该从哪里来?
在未正式进组展开工作前,掌舵人杨乐乐并没有闲着。自去年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结束后,平日里他就一直留心着行业内的一举一动。任何大的变动,他都会记录下来,权衡一下是否能成为供大家讨论的话题。今年1月份正式开始筹备后,他和组员们就开始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来筛选这些话题的可行性。官方论坛手册上的论坛议题和简介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但其实每一场论坛的议题,幕后团队都需要列出一份完整的议题大纲和讨论分论点。但这未被收录进去的厚厚几叠纸并不是一场在纸面上的论坛预演,而是为了使话题不“脱轨”,所制造的交予主持人与嘉宾的讨论线索。也是这份大纲,为杨乐乐的团队带来不少“麻烦”。“有时候,嘉宾看完大纲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会对议题提出意见。于是,我们彼此之间就需要通过不断磨合,经过来回往复的讨论才最终能把选题定下来。但参与的嘉宾也不止一人,在磨合期间,我们也需要随时告知其他嘉宾最新的进度,负责这项论坛的组员要同时对接多人,非常复杂。”
虽然,论坛主题的不断调整,给团队成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调整的过程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杨乐乐尊重这种交锋的意见,在他看来,只有产生“碰撞”,论坛现场的气氛才会活跃。今年,杨乐乐的团队还首度联合一些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展开合作,共同策划选题、邀请参与讨论的嘉宾。正如论坛上不断交锋的意见,他希望策划论坛的每一步都能以敞开怀抱的形式让观众倾听到更多的意见和声音,而不是单方面的闭门造车。
口味到了,硬件也要配齐
在确定论坛话题后,杨乐乐的团队所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邀请、确认嘉宾。而每年确认嘉宾名单这一环节总是最波折的。倒不是没有适合的嘉宾对应电影节的主题论坛,而是所有联系的嘉宾参与度都非常高,都想借这个平台来一吐为快,但如何调整论坛时间和个人档期的冲突,则需要团队中的组员们一路保驾护航,不断确认、跟进时间。杨乐乐还记得在今年《中国电影下一站:繁华往左,危机往右?》的论坛中,参与论坛的嘉宾——安乐电影公司总裁、知名制片人江志强由于飞机晚点,一度以为赶不上论坛讨论,令现场所有工作人员胆战心惊,开始准备应对策略。但没想到,最终这场危机还是因为江志强及时赶到现场而化解了,而他出现的时候正好轮到他演讲,时间掐得刚刚好。但这些都是台下的观众无从得知的,个中曲折只有杨乐乐自己知道。因此,有在邀请嘉宾的时候,他会以诚意邀请,充分考虑各种不可抗力和变化,“虽然有时候,论坛的菜单(话题)是开好了,但如何找到那些食材,特别是珍贵的食材,那就要看机缘了。”
一道菜的口感对味了,接下来就要讲究“卖相”。而电影节论坛的硬件服务设施就是这16道佳肴的“卖相”。为了弥补往届国际影人“听不懂中文”的遗憾,今年杨乐乐尽全力保障16场论坛全部配备同声传译服务。人力和设备的成本上去了,但这正是体现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水准的时刻,他并不吝惜。同时,今年他还陆续拓展了一些举办论坛的场地。除了常规的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之外,上海展览中心、上海电影博物馆和大光明电影院都成了他延伸场地的选择,而这样的安排只是为了更加方便影迷们的参与。在论坛结束后,一些想进一步交流的影迷也能在电影市场中找到配套活动,通过专题沙龙进行适当补充。“虽然这些安排不能说面面俱到,但是希望能通过讨论使大家对面前的电影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他这样说。
16场论坛,16道佳肴,每端上一道菜,杨乐乐都会亲自品尝一口,亲自去论坛在场感受现场观众给予他的反馈,“众口难调,让每个人满意很难,但每道菜的口味的确都是我们用心烹调的。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一桌菜上找到对味的东西。”9天的盛会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杨乐乐新一轮的工作也马上又要开始了。在结束了手头上的收尾工作后,他又要回到准备素材的环节,去准备新的菜单,物色新的食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