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少年,翩翩而来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1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5月,素有“中学生诺贝尔奖”之称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在美国凤凰城落下帷幕。中国有37名学生携30个项目参加了竞赛,这些学有余力的天才少年,尽管知识结构和年龄都有限,却试图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造这个世界。
  心怀创客梦的滑板少年
  厦门六中的蔡炜桢和颜明,一个高二,一个高三,凭借自己打造的遥控滑板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机械工程类项目三等奖。
  蔡炜桢从小受开维修店的父亲影响,喜欢重组一些小电器。在看过动画片《名侦探柯南》后,蔡炜桢爱上了里面的滑板车。上高中后,他认识了同是滑板爱好者的同学颜明。一起玩滑板时,他们觉得普通的滑板滑起来太累,于是把自己的滑板装上电机,打造成了电动滑板。但是,加了电机的滑板速度飙升,有时刹不住,非常危险。于是,他们决定再装一个刹车。有了电机和刹车,他们又想能不能把滑板做得更美观一点……
  就这样,为了做一个自己想要的滑板,他们一共做了六代产品,经历大小失败三十多次。最终,才做出了一个成熟的产品:电机内置在由加拿大枫木和碳纤维打造的板身内,刹车装置则创造性地装在了轮子里。除了通过蓝牙遥控刹车和驱动之外,板身上也有刹车踏板,踩一下就可以刹车了。另外,他们还在板身上加了LED灯,酷炫指数直线上升。
  蔡炜桢和颜明虽然年纪小,但是已经为自己设计制作的滑板申请了两项专利,如果有足够的资金,这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创业项目。
  开发音频转换应用的个性女孩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宋翊蔚很有个性,她开发了一款看上去很简单的安卓应用:你对着手机说话,应用把声音录下来之后,可以自动转化声音的频率,让一些高频失聪患者不戴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她的研究获得了美国声学学会颁发的荣誉奖。
  宋翊蔚的爷爷是失聪患者,常年戴着助听器和别人沟通。因为戴着助听器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所以宋翊蔚希望研究出一款能取代助听器的产品,让失聪患者在不戴助听器的情况下,听力也能有所改善。
  宋翊蔚经过研究发现,高频失聪患者不是听不到声音,而是听不到某一个特定频率(频率太高)的声音,通过技术手段,能把这个特定的频率声音转化成失聪患者能听到的声音。
  市面上有现成的软件,但主要应用在电脑平台上,宋翊蔚想把这种软件转移到手机上。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她把这款软件做成了手机APP,并且把助听器上的基频下移原理应用到了手机上:0~8000赫兹的声音,通过APP可转化为0~4000赫兹。这样,高频失聪患者就可以听清楚声音了。
  现在,宋翊蔚已经拿到了纽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不过,她正计划把这个APP继续完善下去,包括推出实时的声音转换功能。
  研制智能眼镜的准“哥大”新生
  18岁的王子川已经是个“老”科技迷了,他一直对智能眼镜很感兴趣。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智能眼镜是2012年4月发布的Google Glass——一款“拓展现实”的眼镜,而王子川的智能眼镜是基于Window平台打造的“图像识别和手势跟踪的透射式智能眼镜”,是一种增强现实的(AR)眼镜。
  在王子川看来,Google Glass是用声音再加上触摸板来实现操控的,这样其实很不方便。所以,王子川采用了深度相机的解决方案,利用灰度图把手从照片中过滤出来,从而实现用手势操控的效果。而且,他还做了一个应用,可以基于自然特征跟踪照片,往场景里叠加三维图像。比如透过眼镜,人们可以在一张简单的森林图片上看到一只叠加的三维老虎。
  虽然王子川这次没能获奖,但他已经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是该校的一名准新生了。
  其他参赛少年的经历也很精彩:“用数学原理分析抛硬币奥秘”的广州实验中学学生黎世伦,早在初中时就拿了两个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来自成都的中学生杨钧,开发了一种算法自动教会人们折纸;还有开发了一门网页编程语言的少年刘巴乔……他们都有着超出同龄人的不凡表现,但也都付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努力。尽管他们的人生还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可以预见的是,他们有着各有不同但又精彩无限的未来。
其他文献
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是名副其实的弱者,它们每天都会被狮子、豹子、豺狼等猛兽追逐、猎杀。在我们看来,它们似乎终生都得提心吊胆地生活。但事实并非如此,科学家观察发现,羚羊是草原上活得最“轻松愉快”的动物之一,它们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光都能安静地吃草、快乐地嬉戏,哪怕虎狼近在咫尺。  为什么会这样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后发现,羚羊是一种“健忘”的动物,对于自己被追杀的恐怖场景或同伴被捕杀的血腥场面,几分钟后
电影《冰川世纪》里,有一只名叫斯克莱特的松鼠,用生命捍卫一颗橡果,执着的样子让我们对它的好感倍增。而在自然界中,也有一群忠实的“橡果迷”,它们会找无数棵高大的树,做成“私鸟橡果仓”。  “鸟如其名”,这群名为橡树啄木鸟的小家伙,在橡树成林的美国西海岸和北美西南部成群结队地生活。它们头戴一顶红色小毡帽,身披一件黑白条纹斑马服,穿着灰色黑头高帮小靴,栖在树的顶端,圆溜溜的眼睛“咕噜噜”地环顾四周,满脑
据报道,一个豪华公厕成为美国纽约的另类“新地标”。它位于纽约公共图书馆旁的布莱恩公园内,翻新耗资25.4万美元。  报道称,厕所外观采用了“布杂艺术”风格设计,内有全自动马桶、冷气和智能LED灯照明,更配置了2名侍者进行服务。访客入内“方便”时,除了能听到古典音乐之外,还可以欣赏厕所内的艺术品。厕所会免费开放,供民众使用,不过,严禁人们在厕所内抽烟、随地吐痰或洗衣服。  部分民眾表示,这间公厕比自
秋日午后,驱车赶到老吴的老家东岗村,秋阳发白,凉风发声,我在清秋里发呆,像一个幸福的轮子在高照秋阳下、山野秋风中,快乐地滚来滚去。  車子泊在村前广场,踩着新修的水泥路面,吸引我的不是崭新的祠堂和漂亮的敬老院,也不是整齐的村舍和干净的村道,而是那口崭新的池塘。  池塘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凡有水井处,便有村落。依山傍水风水好,就算无山可依,也必枕水而居。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之需,这水可以是绕村而过的小沟
母亲常用家乡的两样东西教我识得一个道理。  我家在福州市永泰县的一个农村。火笼,便是冬日时永泰县特有的,也是最常见的取暖工具。火笼类似花篮和灯笼的结合体,内有一个花盆形的瓦盆器具,外侧用竹片编织成灯笼形状,外侧中间位置是一弯形手柄。冬天寒冷之时,在内瓦盆里加入烧红的火炭,火笼便是取暖利器。  农村的老人、婦人和孩子,个个都是使火笼的好手。他们最绝的是用火笼暖被窝。要知道,被窝里的火笼一旦倾斜翻倒,
看了一个节目,被里面的一个男孩气得不行。  男孩长得挺帅,身材也好,穿衣服也好看。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金光闪闪的梦想,他想当模特。  长得帅又有梦想的男孩,是不是酷到让人尖叫?  本来应该是的,可是这个男孩在台上站了几分钟,就让人忍不住摇头叹气。  他确实有梦想,也因为有梦想,他变得趾高气扬,眼高于顶。他不屑于跟人打交道,不屑于靠工作挣钱,每天就是不停地买衣服,不停地自拍。无论遇到多少麻烦,无论别
大学报道的第一天,陈大宝推开宿舍311的门。只见身材精瘦的麦旋风正对着键盘使劲猛敲,游戏画面随之焕发出N道眩光,丝毫没有注意到新舍友的到来;胖子头套耳机,里面的音乐是后来被陈大宝极度嫌恶的电子乐。  麦旋风余光瞥见陈大宝,略略回头打了个招呼。陈大宝把行李箱放在地上,对着堆满尘埃的桌面,默默地收拾起来。  两周军训后,新生开始上课了。信息学院的老师开玩笑说:“我们学院别的没有,就是网线多,电话线坏了
2014年9月30日,世界首家互动式微生物博物馆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开门迎客,让参观者得以和这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微小个体来一次亲密接触。馆长黑格·巴利安是这样描述它奇妙之处的:“来一趟微生物博物馆吧,它将从此改變你看世界的方式。”  这家米克罗皮亚微生物博物馆耗资1000万欧元,就建在阿尔蒂斯皇家动物园旁边。博物馆看起来像一个大型的实验室,参观者可以透过窗户,看到里面摆满了与巨型电视屏幕相连的显微
在六岁之前,我们全家人一直住在北极圈里,那是阿拉斯加育空堡镇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里住着六百来人,多数是讲阿萨巴斯卡语的哥威迅人。我的父母都是白人,我的爸爸是去那里工作的丛林飞行员。  育空堡没有自来水,但是我们家有一台电视机,每年播放一次动画片《绿野仙踪》。多萝西从她在乡下简陋的家去了五彩缤纷、到处是奇异故事的奥兹国,她的经历深深吸引了我。有一次,我坐飞机去离家140英里远的南方费尔班克斯市,我们
最近常听到一句话“世上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不行,那就两顿。”对于我来说,把这句话中的“烧烤”换为“排骨烧冬瓜”便更为合适,如果还要加个限定词,那一定是母亲做的。  这道菜应该是家常菜,它没有那么精致,可能在一些“高大上”的场所是上不了餐桌的。但是,如果你也喜欢排骨烧冬瓜,那你应该明白它的滋味。  小时候,父母每天总是早出晚归,家中的柜子里总备着一箱方便面,在那个人人都爱方便面的年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