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答:1997年Hayashi等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血清中发现了一种针对唾液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其靶抗原经鉴定为人类骨架蛋白α-胞衬蛋白(α-fodrin)。α—fodrin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00的器官特异性抗原,也是SS患者涎腺组织中的一种特异性自身抗原,可从NFs/sld鼠模型的腮腺组织中纯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答:1997年Hayashi等在干燥综合征(SS)患者血清中发现了一种针对唾液腺导管上皮细胞的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其靶抗原经鉴定为人类骨架蛋白α-胞衬蛋白(α-fodrin)。α—fodrin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00的器官特异性抗原,也是SS患者涎腺组织中的一种特异性自身抗原,可从NFs/sld鼠模型的腮腺组织中纯化。
其他文献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是引起尿路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其病原学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培养的结果[1],然而常规的培养法检测和鉴定大肠埃希菌需2~3 d的时间,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
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相似,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自限性疾病.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引起戊型肝炎的病原体.HE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HEV主要分为4个基因型,1和2型主要在人群中传播,可引起流行和散发的戊型肝炎;3和4型可在人群与动物之间传播,是人畜共患性疾病,主要引起散发性的戊型肝炎.HEV是一种直径为27~34 nm的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7 500 bp,其5'端和3'端各含有
近年来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il,E.coli)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新近国内尽管已有E.coli的β内酰胺酶部分基因研究报道,但尚未发现blaCTX-M-55型β内酰胺酶基因[1-6]。
目的 利用多肽合成技术制备抗胎儿血红蛋白(fetal hem-oglobin,HBF)γ链的抗体,探讨其用于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NRBC)进行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针对胎儿血红蛋白的特异性抗原表位,选定第69~78位HbF-γ特异的11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为免疫原,将人工合成的胎儿血红蛋白γ链的多肽与载体蛋白(KLH)偶联,佐
梅毒是危害人类健康较为严重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使用敏感、特异方法对梅毒的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其蔓延的重要手段.目前血清学试验已成为国内诊断梅毒的常用方法,如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1]。
健康体检者,女,29岁,身高158 cm,体重57 kg,血压116/62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2次/min.内、外、妇、耳鼻喉、眼科体检未见明显异常,无既往病史.心电图正常,超声检查肝、胆、胰、脾、双肾、甲状腺及盆腔未见异常,胸透未见病征。
血清胆固醇升高是心血管病重要危险因素,而胆固醇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检验项目.笔者简述胆固醇生物化学、临床意义、测定方法及胆固醇测定标准化的历史沿革。
目的 建立一种寡核苷酸微阵列检测幽门螺杆菌23S rRNA基因A2142G、A2143G及C2182T点突变的方法.方法 根据23S rRNA基因A2142G、A2143G及C2182T突变位点设计相应探针,样本经不对称PCR扩增后,其产物与芯片杂交.非荧光标记引物扩增PCR产物克隆至T载体,测序验证芯片结果,并结合临床最低抑菌浓度实验判断该方法的正确性.结果 寡核苷酸微阵列技术与测序检测幽门螺杆
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体,很难培养,可通过垂直传播和性传播感染.依靠临床症状、黏膜或皮肤破损样本直接查找病原体和血清学结果是诊断梅毒的主要方法.因为损伤材料只在发病早期可以获得,加之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存在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潜伏期[1],故对晚期阶段和潜伏期梅毒主要诊断依据是检测其特异性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