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年级学生语文感悟能力的提高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p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的课程理念解放了教师的思想,解放了孩子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语文课以其独特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显示出巨大的魅力。
  然而,改革的进程总是伴随着遗憾。虽然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但我总是觉得:在我所上的每一堂语文课里,总是存在着太多的问题没有解决。学生的思维开放了,但因其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终是较弱,感悟得总是较浅、不全面,对于我的一些重点问题的回答,大多只涉及皮毛,虽然是七嘴八舌,但精彩的回答总是属于那么几个同学,这对于全班整体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无形中还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也影响了对文本的掌握。本学期开学后,我针对此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精读课文,以点带面
  我主张简化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因为如果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接受太多的形式和内容,搭太多的教学模块,学生在每一块内容上的理解就会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我反对把一篇课文变得支离破碎,分解得面目全非,而是喜欢让一到二个问题统领全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和思,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没有什么可感性,这时可以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有时语言文字本身具有意象性,通过想象,可以创造出更生动地画面,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体会文本。这样的感悟是丰富的、深入的,能够使学生品出文章中的味道,同时领略文学大师在语言运用上的考究。
  二、拓展阅读,延伸内涵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不应该是独立的,不管是人物还是时间,都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在课前寻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了解,对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课文内涵是很有帮助的。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失误。一旦问题提出,看到有学生举手,他(她)就会毫不犹豫地马上让这个学生回答,甚至还洋洋得意地夸奖起这个学生。殊不知,这样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一方面,从教师提出问题到学生快速地回答问题,时间极短,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如此情况下,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其他学生看到已经有同学举手并且老师已经叫其回答了,就会懒得去思考,转而等着“捡”别人的答案。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哪怕是多等上一秒、两秒,也会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因此,我布置同学们每次预习课文前,都试着查找本文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在课前或课上交流。这样,就能使同学们对文章的兴趣更浓,把握也更加到位。当然,不要求人人都查,而是每次几个,同学们之间也可以共享资源。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压力。实在查不到的,可以由教师来提供,但基本上还是以学生的查为主。记得上《变色龙》一课时,一个学生有声有色地读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其它同学听得格外认真,上课也就更投入了。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语言的未定点,凭借这些极具内涵的未定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心灵的空间,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和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也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
  三、佳文赏读,情感互动
  在我的语文课上,常常会开辟一段佳文诵读的时间,随时随地,不作规定——只要达到了情感上的需要,只要在心灵彼此寻找共鸣,就可以拿来读给学生。我常给学生读《读者》上的一些文章,因为我经常会在上面看到一些让我感动的文章——或让人深思,或给人启迪,或使人心动。那时,我急切地要与人分享,因此把它带到课堂上。我声情并茂地给学生朗读,用我的声音和情感去感染他们。同学们似乎也特别喜欢我给他们读文章,在我朗读之时,他们或是发出会心的微笑,或是涌出同情的泪珠,或是陷入深思,进行对人性的拷问,听得异常投入。我读过让人流泪的叙述母子情深、挑战命运的《两地书》,读过充满了温馨的《两只兔子》,读过直逼生命本真的《亚马逊蝌蚪》……在静静的教室,在同学们的眼神里,我分明地感受到了流动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真诚的理解,一种瞬间的共鸣,一种情感的升华。我喜欢这样的时光,它让我经常走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这是在学习课文时所感受不到的。叶圣陶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我们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解读文字的时候,就应该在学生容易忽视之处、不能很好地体会文本中隐藏的感情之时,敏感地把握、挖掘生活中情景,唤起学生的回忆、想象,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文本,体会情感。
  感悟是一种个体的自觉自得行为,不能告诉,不能灌输,也不能复制,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加深学生的理解、体验,从而使学生因领会、理解、感同身受而有所悟。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收获的。原因次,必须让学生在学中悟,在悟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乐意走进课堂,用心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真正实现他们能力的提高,最终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力求以情感人,唤起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众所周知,在高中诸多科目当中,普遍都认为数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
期刊
“儿童要高度活动,通过活动逐步丰富儿童的认知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儿童自身积极的活动,让儿童探究、发现知识。”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对数学的理解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意味着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尝试、探索问题,让他们在自主活动的领域中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加以再创造。  一、在活动前做好定向引导  在设
期刊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不断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已经不够了,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更新,会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
期刊
精心组织课堂、讲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探究、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搞好物理教学的关键。由此,优化物理课堂极为重要。  一、巧用实验激趣,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综合了实验原理、设计思想和方法、实验操作和观察、数据分析处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实验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最好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实验,在
期刊
【摘要】职高政治课堂是职高学校德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能够指引学生端正学习、求职、就业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劳动观和职业理想。职高政治课堂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任;政治课堂的实效性关系着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职高政治课堂 实效性 生活化课堂  一、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规律  政治课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情感过程、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的统一,它既是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又是对
期刊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的高低,标志着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所以,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又因小学生的年龄原因,其思维较为简单,提高小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又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那么,我们怎样进行应用题的教学呢?下面,我就自己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初浅的认识:  一、教学时选题要生活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期刊
当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农民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活现状,纷纷进入各大城市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只能托付给自己的父母或亲戚而留守在家,这样他们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难免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往往存在着偏差,常常会有一些不良行为:学习习惯差、沉迷于网落、打架斗殴、抽烟
期刊
一、让兴趣与“实在”、“持久”为伍  1、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话的源泉中产生出来。凡是成功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而牢牢地吸引着学生。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是我们杰出的楷模。他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因礼堂容纳不下越来越多的听讲者,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他站在一张方桌上,处于人群中,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
期刊
过去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  一、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  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
期刊
热爱学生不仅是人民教师道德的一个标志,而且是人类道德的一个标志。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把“热爱学生”作为师德的灵魂。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德,指的是道德、品行、思想品质。作为一个光荣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高深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我认为:要做一个现代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  一个选择教师职业的人,首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