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卿福 战斗麻风村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h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风病,很多人谈而色变。而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肤病防治所原支部副书记、麻防科科长肖卿福却和麻风病一战几十载,他用一颗对病人的赤诚之心,连起大山与外界的希望之路,为麻风病患者托起了生命的蓝天。
  在当选中央电视台201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后,2015年3月29日,他走进了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着在场的医生护士说,“当好麻风病医生,比当好其他医生确实更难。麻风病人也都是人,既然我选择了当医生,不管怎么样就是要为病人服务。”
  感动中国,一个美好的意外
  “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对肖卿福的颁奖词。
  而对于肖卿福本人而言,能够获奖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去年年底一天,中央电视台记者突然来市里找到我采访,令我吃了一惊,后来才知道,我居然入选感动中国候选人。”肖卿福言语朴实,他说自己谈不上“感动中国”,只是一直在努力把工作做好,给更多麻风患者带来希望,以及照顾好家里患病的妻子。
  颁奖现场,肖卿福颇为激动,但是他最大的感受不是兴奋,而是积压在自己内心的心病——虽然有徒弟,但遗憾的是徒弟还不能完全胜任工作。他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后继有人。
  “搞麻风病治疗的一线医生很少,我在职时,院里就一两个人。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个,嫌这个专业不上台面、又脏又累。”肖卿福说。谈到继承人,肖卿福坦言自己徒弟们大都半途而废,“以前收了三个徒弟,他们都没坚持下来。一个学了一阵子,怕脏怕累走了;另一个徒弟学历高,觉得麻防没什么搞头,转别的医学专业去了;还有一个到市里一医疗机构当了副院长,也走了。”
  不要学历高的,不要有家庭背景的,但要对患者有责任心,潜心钻研麻风病治疗,肖卿福说这样的人才是他要找的徒弟。
  从业40余年来,肖卿福独立确诊新发、复发病人300余例,为赣州市18个县(市)畸残麻风病人施行康复矫正术200余例,从未出现医疗差错事故。2012年肖卿福退休,仍不断有麻风病患者慕名找到他治疗,原工作单位的同事也常向他请教。之后,于都县皮肤病防治所领导请他回单位担任技术指导工作,他同意了。“麻风病治疗出不得一点差错,诊断要又快又准。因为病情扩散快,诊断迟了搞不好患者要被截肢。所以我还是回单位监督下好。”
  “手机随时为患者开着”
  上世纪70年代,人们对麻风病可谓是恐麻歧麻、谈麻色变。皮防所地处深山老林,条件简陋,交通不便,环境极差。1972年,21岁的肖卿福从赣南卫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于都县皮肤病防治所,得知是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时,亲朋好友都表示反对。毕竟,一个未婚的年轻人和麻风病人打交道有碍终生前程。
  但是,肖卿福还是背起药箱,走进了黄麟乡安背麻风康复村。即使做了很多准备,第一次进村还是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第一次进村,我害怕得一夜未睡,连床都没敢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肖卿福记忆犹新。
  初次接触麻风病人的肖卿福要“全副武装”才敢接近病人。接治的第一个麻风病人是畸残患者,老人治愈后双手双足成爪形,行动不便。看到老人的艰难,肖卿福暗下决心,要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去帮助麻风病人。
  “要治病,先得走进病人心里。”肖卿福说,要把患者当亲人,想办法消除他们的心病,取得信任,配合治疗。他经常一个人独自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穿梭于村落和田垄间,一路随访病人,经常十天半个月回不了家。
  24小时不关机,手机随时为患者开着,随行的药箱总要放在身旁,这已成了肖卿福的习惯。他说:“经常会有病人打电话给我,诉说心中的喜怒哀乐。”在病人眼里,肖卿福就是他们最亲近的人。
  在村里,肖卿福既要当医生又要当护理员,不管是看病还是病人的日常料理都是他一个人在做。他为病人打针、敷药、清洗溃烂的伤口,护理眼、手脚畸残的病人,给他们喂饭、喂水、抹身子。
  1993年春,由中国麻风防治中心方华杰大夫带领手术队亲临于都县麻风村为眼、手、足畸残者做矫正术。肖卿福从手术对象适应症的选择、动员,术前准备,术中协助到术后护理等方面,不辞劳苦,有条不紊,积极配合。方华杰在临别座谈会上对肖卿福的工作评价是,“五六十年代有、七八十年代少有,九十年代难得有”!
  “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无悔坚守,肖卿福逐渐赢得了病人的信任,却常遭遇旁人的异样眼神,直到38岁才成家。“选择了,就不后悔。”说起当年的选择,他依然透着坚定。
  有人说肖卿福傻,干麻防工作,又苦又累,不值得。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老肖却乐此不疲。
  “他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麻防事业,也把爱心给了那些麻风康复人员。”于都县皮防所所长谢贵春告诉记者,肖卿福也有多次机会可以调整工作岗位,但他最终都选择了坚守。
  因为积极上进,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具有较强的独立承担麻防工作能力,肖卿福是于都县乃至全市全省麻防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之一,曾多次被全国麻防中心、江西省麻防指导组指定参与协助上级专家完成重要科研课题,数十次被上级主管部门抽调参加麻防专业性工作。
  他年复一年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和真情奉献给麻风病人。“麻风病不同于其他病,他们心理压力很大。要把麻风病人当成自己一样,我们当麻防医生的要解除他们心理上的压力,否则这个病很难好。”
  2010年肖卿福因为三十多年如一日勤勉热诚地工作,而获得麻风病防治领域最高荣誉“马海德奖”。这一年,他60岁,到了退休年龄。他的病人们也算着这个日子,好像心里缺了什么。“肖医生,你对我们这么好,你走了,我们心里都很难受。”面对镜头,肖卿福的病人们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肖卿福本来可以安享晚年了,他却再次选择了留下。
  66岁的肖卿福依然像“村长”一样守护着康复村里的麻风病患者,从早到晚,忙碌不停,从未误过对病人的治疗。2014年3月,中国麻风防治协会“麻风受累者综合康复救助示范项目”在这里启动。如今,村里办起了脐橙园、杨梅园,还种起了水稻、蔬菜,养了鱼和猪,大山中经常可以听到村民劳作时的爽朗笑声。
  面对各种赞誉,肖卿福很知足,也很平淡。他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还会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责任编辑 张小华
其他文献
《生存系列》、《绽放系列》和《飞翔系列》是邵昌弟创作的三组系列作品,也是她一生的代表作,让我用《生命·绽放·飞翔》做为本文的名字吧。  邵昌弟走了,饱含着对人生和她热爱的艺术教育事业的依恋。  我失去了与我携手了五十二个春秋寒暑的亲人和事业上的伙伴,学生们失去了他们最敬爱的老师,中国画教学队伍失去了一位坚韧而执着的研究者相改革者。  此时此刻,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我语也凝咽、笔也凝滞,浸沉在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