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音乐研究中“中国视野”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来源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wxl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笔者对于西方音乐研究中"中国视野"(以下简称"中国视野")相关论述的关注,最早源于在"西方音乐史"课程学习上,对李应华先生1997年在《中国音乐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当代中国人对西方音乐历史的观念变迁》的阅读与思考。无论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李应华先生的写作思路,都离不开"中国人"这个研究西方音乐的主体。中国人到底对研究西方音乐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这也是笔者感兴趣的问题。经过多方资料的阅读与查找,笔者发现许多学者都对"中国人研究西方音乐"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甚至产生
其他文献
徐景安,是深圳一家名叫“市民情感护理中心”的创办人。在他看来,社会组织最难过的坎莫过于给自己找“婆家”。  注册登记之初,老徐四处奔走呼号,最终他的护理中心才得以挂靠民政部门的“屋檐”下。徐景安,或许就是下一个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市场主体。  7月的最后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既然是“购买”,就要有卖方,就要有市场,就要有市场主体。自上而下强力推动的“购买”需求,使得
与经济行为相伴产生的就是经济管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也促使我国的经济管理方式不断完善与变化,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指在其管理思想、管理组织以及管理文化上的现代
2001年,多哈成为中国贸易史上的重要地标,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转眼六年光阴,中国经济总量已跃上世界第四的新台阶,不仅交出了让世界惊叹的漂亮成绩单,也在更为宽广的领域继续演绎着精彩的戏码。日趋成熟的中国经济,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成为世界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影响力不言而喻,国际社会已经看到中国发展带给世界经济的巨大机遇,“中国机遇论”成为国际舆论的主流。   当然,问题总是有的,而这正是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