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图象在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86491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中的图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实物和现象图;二是原理图;三是图象.这三类图具有共同特点即直观性.然而,它们又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物理教学几乎每章、每单元都贯穿了图象的教学问题.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教材内容的不断深化和扩展,图象的教学也由浅入深,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图、作好图和利用图来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呢?这是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物理图象是用来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函数关系图线,中学阶段多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如反映质点作简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在直角坐标系中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与实物图和原理图相比较,物理图象虽说也是直观形象,但从图上看到的是一种物理属性随另一种物理属性变化的关系,因此它比较抽象,是三类图中最难的一种.物理图象在教学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些物理规律
  
  图象法作为研究物理量之间变化规律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某些物理规律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力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就必须利用v-t图象,用数学中取极限的方法,根据用v-t图象计算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的知识推出;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可用速度图线和时间轴之间的面积来表示的结论,进而推出其位移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既帮学生建立了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又培养了他们的推理能力.又如,在热学中,讲授气体实验定律知识时,结合图象的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
  
  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物理图象法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手段之一.学生解答物理图象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例如,将反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某种过程的P-V图象变换到P-T图象中,就要学生通过对P-V图象的分析,弄清气体状态作何种变化(以上为分析问题过程),并在P-T图象中作出相应的图线(此为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些学生感到图象题难解,原因是:(1)他们没有正确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如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区别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理解两种图象的物理意义);(2)不注意物理图象的应用范围、条件等,把物理图线当做纯数学函数图线来处理,解题时易出差错;(3)没有养成良好的解题方法,因此解题乏术(如有的学生不能从波的图象上判准某些质点运动的方向,其原因是他们不会从图象上找一些处在特殊位置上的质点进行比较,来确定其他质点的运动方向);不善于变通,思维方式呆板.对此,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1)帮助学生理解清楚图象的物理意义(这是解图象题的前提和关键);(2)提醒学生要注意物理图象的应用范围和条件;(3)结合实例向学生介绍一些方法;(4)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变通训练(如将实验数据转换成图象;由物理过程到物理图象的互相转换;由一种图象推出另一种图象)等.
  
  
  三、其他作用
  
  为了向高一级学校输送较好的人才,图象法还有以下作用.
  1.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中专物理实验,有的是属于探索性的,学生通过实验,将数据用图象表示出来,再对图象进行分析,让他们自己总结出规律.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更深奥的知识打下基础.
  2. 培养学生解题技巧.有些物理题用公式法解比较烦琐,如变换解题方法,采用图象法来解,可变得异常简单.比如质点运动分几个阶段进行,计算其总位移.如果用公式法计算比较烦琐,若用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面积来计算则非常简单.
  总之,图象法虽然直观,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变较困难.因此,物理图象的教学关键是使学生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够作一些定性的分析、推导,不要求作定量的分析.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