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郭美美成为一个滚烫的名字。我无意关注郭美美的故事,更在意她引爆的事件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时代管理特征。
不论郭美美故事本身是真是假,无疑她已经引起了公众对官方慈善机构的严重信任危机,进而在制度上会强化对红十字及相关以募捐方式运行的慈善机构的财务审计和透明度,并会强化和完善对慈善机构的监管和立法等,更进一步,也许会改进公益事业的运营和监管。在日益网络化的社会,也许郭美美自己会因其自身行为招致麻烦,甚至成为一个牺牲品,但大家从这个案例可以深刻体会到,只要有公众关注的基础,任何一个人或小事件就有可能成为”郭美美”——聚光灯下的解剖品,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及由你引发的事件就会全裸于民众面前,这就是网络化后公众社会时代的逻辑。
我很早以前曾撰文谈到网络社会的商业恐怖,也有人提到人肉搜索可能会演化为网络暴力。近日也因此出现过口水战。陈丹青认为网民对郭美美展开人肉搜索有”文革”遗风、很可怕,立即招来众多批评甚至谩骂。比较理性的分析认为,”文革”与人肉搜索郭美美有非常重要的区别,”文革”的群众运动表面上是由下而上,实际上是由上而下,现在这个网络运动,至少这一次是真的由下而上(许子东)。盛大林认为,”围观”的力量是很微弱的,”人肉”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人们之所以一拥而上,就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无力,而试图凝聚出力量;网民之所以四处搜索,只是因为正常渠道得不到足够的信息,而不得不胡挖乱刨。公众的这些做法不仅不”可怕”,简直有点”可怜”——身为知名的思想者,陈丹青连这点儿都认识不到, 实在令人失望!我也无意于在这里讨论谁是谁非,更关注这种争论说明的一个事实:网络化社会(日益丰富多彩的网络包括各种音视频监控系统)将导致一个”裸体”的社会。例如,高官们抽一支烟或带块表这样的隐私也会引发社会热点关注,因为它涉及到了公权的使用,更不用说把微博当QQ用的局长调情了。
“裸体”的社会环境必然带来社会行为、运行、管理、组织和制度甚至体制的变化,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个潮流已经启动,顺者昌,逆者亡。留给研究者以及理性的领导和管理者的任务是如何理解其背后的机制,探索新的理论,尝试适应其特点的管理实践。
例如,作为公共管理,近年来出现了”裸官”的说法,意指那些配偶和子女都已移居海外,但本人仍留在国内任职的官员。不少外逃”裸官”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国家安全和形象。一些学者提出深入治理”裸官”,遏制”裸官”外逃,既要”裸管”,更要”裸权”。所谓”裸管”,就是要实施公开化管理,畅通群众参与监管管理的渠道,努力形成监管合力,使其行为处处受到监视,使其胡作非为、违纪犯法、伺机出逃的企图能被及时发现,难以得逞。他们并认为 “裸管”是近策,”裸权”才是长计。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尽管技术含量较高或信息不对称程度很强的企业”裸管”难度较大,所以他们不得不需要更大的投入强化品牌或口碑管理,但如若不自律,一旦某种劣行败露,会使长期的投入和奋斗毁于一旦。例如,最近北京地铁四号线奥的斯(OTIS)电梯事故会引发对其的彻查和电梯维保体系的完善,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的新闻则可能掀起一场家具业类似问题的声讨和净化,等等。
不少专家强调企业应加强危机管理,自然没错,企业面临危机时智慧处理自然是企业管理之必要功课,但”裸体”社会环境下最根本的管理之策不是你制造了错误然后用高明的策略去化解和掩盖,而是自律,不欺世盗名、不侥幸!因为你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甚至敌人在什么地方,他们会一夜之间使你赤裸于世。
无论个人、组织和社会,在享受网络时代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似乎还必须面对某种被曝光的生存恐怖!唯有从心理和实践上的自律及”裸管”,特别是公权的使用、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夜晚才可心安理得地躺倒就睡!
不论郭美美故事本身是真是假,无疑她已经引起了公众对官方慈善机构的严重信任危机,进而在制度上会强化对红十字及相关以募捐方式运行的慈善机构的财务审计和透明度,并会强化和完善对慈善机构的监管和立法等,更进一步,也许会改进公益事业的运营和监管。在日益网络化的社会,也许郭美美自己会因其自身行为招致麻烦,甚至成为一个牺牲品,但大家从这个案例可以深刻体会到,只要有公众关注的基础,任何一个人或小事件就有可能成为”郭美美”——聚光灯下的解剖品,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及由你引发的事件就会全裸于民众面前,这就是网络化后公众社会时代的逻辑。
我很早以前曾撰文谈到网络社会的商业恐怖,也有人提到人肉搜索可能会演化为网络暴力。近日也因此出现过口水战。陈丹青认为网民对郭美美展开人肉搜索有”文革”遗风、很可怕,立即招来众多批评甚至谩骂。比较理性的分析认为,”文革”与人肉搜索郭美美有非常重要的区别,”文革”的群众运动表面上是由下而上,实际上是由上而下,现在这个网络运动,至少这一次是真的由下而上(许子东)。盛大林认为,”围观”的力量是很微弱的,”人肉”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人们之所以一拥而上,就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无力,而试图凝聚出力量;网民之所以四处搜索,只是因为正常渠道得不到足够的信息,而不得不胡挖乱刨。公众的这些做法不仅不”可怕”,简直有点”可怜”——身为知名的思想者,陈丹青连这点儿都认识不到, 实在令人失望!我也无意于在这里讨论谁是谁非,更关注这种争论说明的一个事实:网络化社会(日益丰富多彩的网络包括各种音视频监控系统)将导致一个”裸体”的社会。例如,高官们抽一支烟或带块表这样的隐私也会引发社会热点关注,因为它涉及到了公权的使用,更不用说把微博当QQ用的局长调情了。
“裸体”的社会环境必然带来社会行为、运行、管理、组织和制度甚至体制的变化,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这个潮流已经启动,顺者昌,逆者亡。留给研究者以及理性的领导和管理者的任务是如何理解其背后的机制,探索新的理论,尝试适应其特点的管理实践。
例如,作为公共管理,近年来出现了”裸官”的说法,意指那些配偶和子女都已移居海外,但本人仍留在国内任职的官员。不少外逃”裸官”使国家财产蒙受巨大损失,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影响国家安全和形象。一些学者提出深入治理”裸官”,遏制”裸官”外逃,既要”裸管”,更要”裸权”。所谓”裸管”,就是要实施公开化管理,畅通群众参与监管管理的渠道,努力形成监管合力,使其行为处处受到监视,使其胡作非为、违纪犯法、伺机出逃的企图能被及时发现,难以得逞。他们并认为 “裸管”是近策,”裸权”才是长计。
企业管理也是一样,尽管技术含量较高或信息不对称程度很强的企业”裸管”难度较大,所以他们不得不需要更大的投入强化品牌或口碑管理,但如若不自律,一旦某种劣行败露,会使长期的投入和奋斗毁于一旦。例如,最近北京地铁四号线奥的斯(OTIS)电梯事故会引发对其的彻查和电梯维保体系的完善,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的新闻则可能掀起一场家具业类似问题的声讨和净化,等等。
不少专家强调企业应加强危机管理,自然没错,企业面临危机时智慧处理自然是企业管理之必要功课,但”裸体”社会环境下最根本的管理之策不是你制造了错误然后用高明的策略去化解和掩盖,而是自律,不欺世盗名、不侥幸!因为你不知道你的竞争对手甚至敌人在什么地方,他们会一夜之间使你赤裸于世。
无论个人、组织和社会,在享受网络时代的巨大便利的同时,似乎还必须面对某种被曝光的生存恐怖!唯有从心理和实践上的自律及”裸管”,特别是公权的使用、公益事业的发展,在夜晚才可心安理得地躺倒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