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o_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冷,人也似乎变得懒了,那些在好天气里随处可见、爱好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朋友们也更多地蜗居室内了。实际上大家知道,冬季血糖本来就容易波动,如果再减少运动甚至不动,就更可能导致血糖不稳,带来各种隐患。
  河北省中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郭晓玲告诉记者,中国古话有“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之说。当然,所谓“一勤”是概括,具体操作起来,可不止一勤。
  
  勤强身、逸致病
  郭晓玲说,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长寿的老人常常都会有一“勤”或多“勤”。或勤于动手,或勤于行走,或勤于动脑思考。勤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有着特殊的意义。宋代著名学者苏东坡在《教战守策》一文中深刻地论述了勤能强身、逸可致病的道理。
  他说,王公贵人用以保养身体的条件非常优越,“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可他们还是常年苦于多疾。而平民百姓终年勤苦,盛夏力作,也没条件讲究身体保养,却很少得病。这是为什么呢?他认为王公贵人整天深居简出、养尊处优,动少静多,气血运行迟缓,久则血脉不畅,正气不足,抵抗力降低。所以稍不注意,风寒暑气就会侵入机体,使之生病;而老百姓一年到头为维持生计而操劳,淋雨沐风习以为常,在运动中气机流转,血脉通畅,容易适应环境和气候变化,所以就很少得病。由此可见,勤能强身,懒可致病,正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同样的道理。
  
  “十勤”保健又治病
  要想做到防病抗衰,延年益寿,必须在“勤”字上下工夫。郭晓玲特别强调,对糖尿病患者朋友来说,做好下面“十勤”,对控制好血糖、预防或延缓并发症极有帮助。具体如下:
  发勤梳 梳头能疏通气血,散风明目,荣发固发,促进睡眠,对养生保健有重要意义。梳头的正确方法应是:由前向后,再由后向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环往复,梳头几十次或更多,最后把头发梳到平滑光整为止。梳发时间一般可在清晨、午休、晚睡前,或其他空余时间。
  眼勤运 运目法可增强眼目灵动,祛除内障外翳,纠正近视远视。方法是:早晨醒后,先闭目,眼球从右向左,从左向右,各旋转10次;然后睁眼依次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复10次;晚上睡觉前,先睁目运睛,后闭目运睛各10次。
  面勤搓 面部是五脏精气外荣之处,经常搓面可使颜面气血流通,面有光泽,头发不白,且可预防头病。方法是:把双手摩热,以热手擦面,从上向下20次。一天可进行3回,以睡前和睡醒后操作为佳。
  津勤咽 唾液由脾肾所主。脾肾乃后天、先天之本,与健康长寿密切相关。因此,传统中医理论中,唾液对摄生保健具有特殊价值。方法是:坐、卧、站姿势均可,平心静气,以舌舔上颌或将舌伸到上颌牙齿外侧,上下搅动,然后伸向里侧,再上下左右搅动,古人称其为“赤龙搅天池”,待到唾液满口时,再分3次把津液咽下,并以意念送到丹田。
  齿勤叩 自古以来,很多长寿者受益于叩齿保健,尤其是清晨叩齿可以固肾防齿脱,对养生意义重大。方法是:先静心聚神,再口唇轻闭,上下牙齿互相叩击。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每次约10分钟。
  鼻勤刮 刮鼻法可增强局部气血流通,使鼻部皮肤津润光泽,此外鼻与肺通,勤刮鼻还可润肺生津、预防感冒。方法是:分擦鼻、刮鼻、摩鼻尖三个动作。先两手拇指指背相对,摩擦发热后,分别放在鼻梁两侧摩擦30次;再用手指刮鼻梁,从上向下30次;最后用手指摩擦鼻尖30次。
  耳勤弹 弹耳又称为“鸣天鼓”法,可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有健肾壮腰的作用。方法是: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按住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1回。每次可行3回,每天可行3次。
  腹勤旋 腹为胃肠所属之处,腹部按摩实际上是胃肠按摩,有增强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方法是: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相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针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
  肛勤提 古人认为“肛宜常提”,即每天用内在之力升提肛门,一收一降,进行60次。具有益气升提,流通肛周气血的作用。此法可防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等。
  足勤摩 现代研究认为,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投影。脚上有大量神经末稍,经常按摩可刺激足部神经,使神经和内分泌活动更加协调,缓解疲劳,提高记忆,同时防治局部和全身性很多疾病。方法是:每夜洗脚后临睡之前,一手握脚趾,另一手摩擦足心100次,以热为度,两脚轮流摩擦。
其他文献
爱上她,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对于他来说,当年偶遇时的倩影,一瞬间的回眸,自己的一生就注定被定格。不管相守的时间会不会被她的糖尿病缩短,不管她是否能生孩子,只希望陪伴在她左右。他发誓,如果老天肯给他机会,他会用自己的生命来爱护和珍惜这段感情。  相见的那一刻很偶然,却是冥冥之中的必然,她走进了他的视野,他把她放到了心上,四处打听她的名字。就好像这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途中与她相见……    他:
期刊
前一段时间,遇到一个很特殊的病例。来者是一位老太太,她讲述自己的儿子今年36岁,2010年5月份他的生活方式很不好,整天闷在家里喝酒、看电视。看着他肥胖不堪的样子,老太太就带他去医院做检查,结果空腹血糖13.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33.5mmol/L,糖化血红蛋白7.8%,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住进了医院。  住院后又做了全方位的检查,报告得出他除了患有糖尿病还伴有血脂紊乱、脂肪肝、酒精肝、病
期刊
“三日可无肉,日菜不可无”,这是古人描写蔬菜重要性的一句话。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居民每天吃1斤蔬菜。而我国在2002年所做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每人每天吃的蔬菜仅27.6克,远远低于所建议的标准。特别是深色绿叶蔬菜,中国人吃得还远远不够。  绿叶蔬菜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还有充足的水分,其所含的叶绿素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需物质。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用水果的量受到限制,维生素C的摄入量相对不
期刊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尿病的治疗理念较传统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的理念改变就是建议尽早预防治疗、主张应用标本兼治的药物,主张尽早联合用药、要求多重干预,积极全面的治疗。    预防由“单一干预”向“多重管理”转变  我国里程碑式研究——大庆研究,在研究结束后随访的20年期间,仍然可以看到接受生活方式干预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较低,甚至在心血管发病率、累计死亡率方面都有降低趋势
期刊
我今年24岁,是1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生8个月的时候,就检查出了患有糖尿病,从此之后我就离不开胰岛素了,是个名副其实的药罐子。妈妈为我买了很多补品,每个月花在药品和补品上的钱就占了家里一半的开销。我现在长大了,也工作了,挣的钱足够养活自己,我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上班、开会、旅游、参加体育活动;唯一不同的是,我要注意自己的血糖,所以我的包里不是化妆品,而是胰岛素,还有升糖片。  说到这里,我就跟大家分享一
期刊
从2011年12月1日开始,中国卫生部发布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更加严格,纳入的患者更多,大概每十个孕妇就有一个“糖妈妈”,中国整体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将上升至10%以上。在此之前,美国糖尿病学会也已做了关于标准的变更。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更加严格出于何种考量?对于“糖妈妈”及她们的后代,妊娠期血糖异常到底有何影响?我们又将如何规范化管理才能把危害减到最低?诊断的更严格化,纳入
期刊
明眸善睐,眉目如画……历来人们就以数之不尽的优美辞藻来形容眼睛的无限魅力。对于眼睛近视的年轻朋友,戴着框架眼镜免不了会遮住双眸的灵动。于是隐形眼镜的出现,使众多“眼镜族”对它趋之若鹜。然而,隐形眼镜虽有百般好,但适合所有人佩戴吗?    随意佩戴有危险  隐形眼镜,又叫角膜接触镜,是一种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在佩戴隐形眼镜前应该经过专业验光师检查,且仔细评估后才可戴。不可随便
期刊
60岁的李先生患糖尿病20年,牙齿已经没有几颗了,吃一粒花生米都困难,还经常会出现牙床肿胀的情况,痛苦不堪。而80岁的王奶奶患糖尿病40年了,依然牙齿健全,吃花生米和坚果类食物不是问题。同患糖尿病,口腔健康状况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副主任医师荣文笙,她为“糖友”提供了日常生活中维护牙齿健康的小方法。    血糖达标  首先要把血糖控制好。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环境下,
期刊
糖尿病眼病常见的并发症有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白内障等。其中以视网膜病变最为典型,它发病率高、失明率高、隐蔽性强。视网膜病变是小血管病变的重要表现,因此及早保护小血管是防治之本。糖尿病患者应每隔半年至一年做一次眼底检查,并提前服用保护小血管的药物。一旦出现视物模糊、眼睛酸胀等症状,首先要控制好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然后去医院进一步检查,确定眼底病变程度,以便采取激光、冷冻等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
期刊
笔者的一位熟人今年75岁,患2型糖尿病12年,体重超重,合并高血压、血脂紊乱、冠心病、双下肢动脉硬化等。他最近三年一直患有足跟痛,位置在右足靠后偏外,行走时很痛,特别是刚起床的头几步非常痛,但是在门诊拍片一切都正常。专门排查过骨质疏松症,也没有异常。服药、外敷、单方都用过,但疗效均不佳。一天,他过来咨询我,问我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我的意见是:如果你排除了骨质疏松症,其他的检查也未见异常,那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