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细胞动脉炎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ajdofa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是最常见的大、中血管炎之一,主要累及主动脉颅外分支,最常见于颞动脉,可累及椎动脉及眼动脉.在欧美5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发生率达(20 ~30)/10万人[1],男女比例为1∶2,白种人约是亚洲人的20倍[2],生活地区的纬度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若累及颈内外动脉,临床表现为头痛、不可逆性失明和咀嚼肌乏力(jaw claudication).若累及主动脉易发展为动脉瘤[3].巨细胞动脉炎常伴有发热、全身乏力等全身反应.约30%~ 40%的巨细胞动脉炎伴有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特征为严重肌痛和颈肩腰部肌肉僵硬.由于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具有相同的遗传危险因素,有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其他文献
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儿科学组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主办的2013年全国儿科病理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暨学术交流会(国2013-01-04-023)拟于2013年9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召开,会议将邀请中外病理学者进行儿科病理专题讲座。
原发于肾脏的类癌罕见,自 1966年Resnick首次报道以来,检索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足70例.本文报道1例原发性肾类癌患者的诊治,同时复习相关文献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患者因便秘进行体检发现左肾肿物,不伴血尿、腰痛等症状,全身体检未发现其他部位有占位性病变.CT检查回示:左肾下极占位,癌可能性大.遂于腹腔镜下行左肾癌根治术.术中见左肾下极有一约3
期刊
患儿女,1d.因出生后即发生呼吸困难于2011年10月12日人院.患儿系足月顺产,心肺听诊正常.专科检查:鼻咽部见一带蒂肿物,大小约2.5 cm×2.0 cm×1.0 cm.入院当日行鼻咽部肿物摘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鼻咽部,肿物表面光滑。
期刊
肾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JGCT)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均具有特异性.我们观察2例J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殊染色和超微结构,进一步探讨该肿瘤的起源及其临床病理特点.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与标本来源:例1患者女,36岁,发现肾脏占位于2004年3月入院.既往高血压(230/200 mm Hg,1 mm Hg=0.133 kP
期刊
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PDGFRA、PDGFRB和FGFR1异常的髓系和淋巴系肿瘤是2008年WHO造血与淋巴系统肿瘤分类中一种新增的罕见肿瘤类型[1].根据编码异常酪氨酸激酶(TK)的融合基因的不同,可分为"伴有PDGFRA基因重排的髓系和淋巴系肿瘤"、"伴有PDGFRB基因重排的髓系肿瘤"和"伴有FGFR1基因重排的髓系和淋巴系肿瘤"三种类型(下文分别简称为PDGFRA、PDGFRB或FGFR
期刊
目的 应用2种不同方法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恶性胸腔积液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突变率,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率.方法 收集晚期NSCLC患者经甲醛固定的石蜡包埋肿瘤组织241例和其中14例的配对恶性胸腔积液,用蝎型探针扩增阻遏突变系统(蝎型探针ARMS)检测EGFR基因第18、19、20、21外显子上的29种突变,并分析EGFR
(Blaustein女性生殖道病理学》第6版由华夏病理学网(WWW.ipathology.cn)组织翻译,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本书原版为2011年第6版,新增350幅图片,共22个章节,包含女性生殖道病理的所有内容,每一独立病种都包括概述、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理学表现、鉴别诊断、临床行为和治疗,条理清晰。与WHO肿瘤分类丛书相比,本书不仅包括肿瘤疾病,还包括大量非肿瘤疾病。该书原版于19
患者女,63岁.以右腰部剧烈疼痛6h于2011年11月急诊入院.体检:右侧肋腰点压痛阳性,余无异常.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B超示:右肾实性肿物,提示癌.患者于全麻下行腹腔镜下的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中右肾完整切除,探查腹膜后无淋巴结肿大。
期刊
随着分子病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肿瘤诊疗开始由凭经验治疗向个体化诊疗转变,即根据肿瘤患者个体情况和基因改变进行诊断,并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正确的剂量给予治疗,避免出现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的情况。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分析,可以将肿瘤患者进一步分层,从而提出了建立在肿瘤分子病理改变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生物标志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最适当有效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提升病理、临床医师
患者女,50岁.骨痛4年,发现左髂骨肿物1个月余.自2007年7月起无诱因出现双下肢、腰背部疼痛,站立困难,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有所缓解.2010年1月症状再次出现,当地医院检查血磷低,MRI显示双侧股骨头、股骨颈及左髂嵴缺血坏死.2011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检查血压、血糖、血脂高,血磷低,奥曲肽显像示右胫骨近端非特异性摄取,考虑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肿瘤相关可能性大.给予相关药物治疗,针对低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