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幼儿品德教育呢?本文笔者从环境影响、日常生活、各科教学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幼儿品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幼儿品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七个方面的体会。
一、寓品德教育于环境之中
环境在幼儿品质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不仅靠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完全依靠有计划的影响就能奏效的,还必须有环境给予潜移默化的陶冶。
1、重视物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园的环境布置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要有意识地做到寓品德教育于环境之中。我根据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以艺术的方式布置装饰教室每个角落,使幼儿自觉地接受美的影响。如:设立“双爱”教育角,以天安门城楼面为背景,配上五彩的气球、欢乐的儿童和自由飞翔的白鸽。在一面墙上画上辽阔的田野里站着一排排高大的油井架,再画上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太阳,极好地烘托出家乡美、祖国好的气氛,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重视教师形象对幼儿的影响。幼儿生活在幼儿园和班级集体中,集体的风格影响着每个幼儿,教师的形象对幼儿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应积极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别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如: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向上的情绪,轻松愉快的生活节奏等,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品质形成的良好集体环境。
二、寓品德教育与日常生活中
幼儿期的品德教育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的,要从常规教育入手,做到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抓住各个生活环节,促进其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例如:我园实行的晨检制度,由原来的父母往班里送,改为教师在门口接,要求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进行品德教育。在最初几天,有个别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差,还有不懂礼貌的。表现为:进门不问老师好,不和家长说再见,有的幼儿缠着父母不肯进班。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总是耐心地引导,给予鼓励,通过努力,情况就有了好的改观,每天看着活泼天真的孩子们高高兴兴来到幼儿园,听到孩子悦耳的问好声、再见声,看着那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往班里走的小模样,我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当今的独生子女普遍生活自理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从小班开始,进行了“我有一双灵巧手”、“幼儿园里好事多”、“我学做值日生”等主题教育,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事件中反复练习,注重从生活的各个小节对幼儿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如:在组织进餐时,当老师和保育阿姨分好饭时,教育幼儿要道谢,吃饭时不撒饭、不剩饭,知道爱惜粮食,饭后把餐具有规律地放在指定的位置。在玩玩具、看图书时,要求幼儿之间要友好相处,不争不抢,要爱护公物。洗手时,要随时关水龙头,节约用水。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不拥挤、不碰撞,有秩序地排队走,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促进了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我园的道德风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即:幼儿在街上、园里见到老师问好的多了,打骂人的少了;乐于为集体为同伴做好事的多了,抢夺玩具、撕画书的少了;不挑吃穿的多了,浪费粮食的少了。
三、寓品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中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例如:在尝试活动“认识熊猫”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感受国宝的可爱,激发幼儿对祖国的自豪感。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安排幼儿画天安门、长城、井架、公园等,教育幼儿热爱首都、热爱油田。画少数民族小朋友的服饰,使幼儿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加深幼儿对少数民族风情的认识,感受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品格与爱国热情,萌发幼儿热爱、尊重、团结少数民族的情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我们找来中国名画让幼儿欣赏,如:齐白石笔下那“活蹦乱跳”的虾,徐悲鸿笔下那千姿百态的马,韩美林那妙趣横生的动物画,让幼儿欣赏,从中了解祖国灿烂文化,感受中国人的勤劳聪慧,为此感到自豪。在计算教育活动中,学习“5”的形成时,教师们让幼儿观察国旗上有4颗小星星和1颗大星星,每颗星星有5个角,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既学到了计算教学中知识,又加深了幼儿对国旗的认识。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通过给幼儿讲述《毛主席看戏》、《一副担架》的故事,使幼儿知道毛主席、周总理关心爱护他人的事迹,学习领袖们的高尚品德,激发幼儿热爱领袖的情感。向幼儿介绍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事迹,激发幼儿对革命英雄的敬仰,引导幼儿树立长大为祖国作贡献的志向。通过在各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寓品德教育于节日教育中
抓住富于民族特点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具有特定含义的“三八”、“五一”、“六一”、“十一”节、“教师节”等,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例如“春节过后,要求各班让幼儿讲家家户户热热闹闹迎新春的各种趣事,小朋友们从穿新衣讲到放鞭炮,从吃年夜饭,讲到走亲访友,有声有色地表达了内心的幸福之情。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老人节”要求幼儿通过制作小红花、贺卡、绘画等形式,祝贺妈妈、老师、爷爷奶奶的节日,并教育幼儿热爱妈妈,尊敬老师,孝敬老人。“五一”节,邀请不同岗位上的幼儿家长来园做客,让家长生动地向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小故事,幼儿熟悉这些家长,听得格外认真,对普通劳动者的敬佩之情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油然而生,孩子们争着向家长献大红花。“六一”是孩子们最欢乐的一天,我们邀请幼儿的爸爸妈妈利用文艺联欢的形式与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节日,使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愉快,生活的幸福,从而留下美好的记忆。“十一”国庆节,举行“为祖国妈妈过生日”的庆祝活动,唱《祖国妈妈的生日歌》,讲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为祖国妈妈争光的故事,让幼儿对祖国妈妈说一句话,使幼儿形象地懂得“祖国妈妈”和小朋友一样,也有生日,爱祖国就像爱妈妈一样。从而激发爱祖国的情感。 五、寓品德教育于劳动之中
为加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培养其独立性及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我们开辟了种植角和饲养角,在种植角中种植了蒜、葱、豆、花生、韭菜、油菜等十几种绿色植物,从挖泥沙、装箱、挑种子、施肥、浇水、松土等一体系列的劳动,都让幼儿自己动手,亲手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启发自己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在饲养角,饲养了鸡、兔子、鸽子,还养了金鱼、小乌龟等,要求孩子们按时给动物喂食,打扫粪便,给金鱼换水等。在孩子们悉心照料下,小动物健康成长,孩子们的美好情感和良好行为习惯逐渐的养成。
值日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一种有效措施,要求中大班根据本班的幼儿年龄特点,适当地安排幼儿轮流做值日,帮助教师擦桌子、摆椅子、扫地等;进餐、加点时,帮助老师分碗勺、发点心,组织小朋友喝水、上厕所等,每天做值日生的小朋友都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并成了班里的小主人、老师的小帮手,他们都会尽职尽责做好值日生。从他们的举止、言行、神情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自豪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为增强幼儿的劳动技能,还开展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技巧比赛。如:穿脱衣、叠衣服、叠被子、挂毛巾、放口杯、系鞋带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理能力。
六、寓品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过程中,能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途径。为此,我们重点开设了角色游戏活动区。如:“娃娃家”、“娃娃餐厅”、“小医院”、“邮电局”、“水果店”、“玩具店”、“菜市场”等,每个游戏角都赋予了品德教育的内涵。在“邮电局”的游戏,“营业员”忙忙碌碌地给顾客办理业务,但有的顾客不排队,乱挤乱撞,老师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品德教育,教育幼儿在公共场所不拥挤,有秩序地排队,互相谦让。在“娃娃家”中,角色中的妈妈和爸爸,在模仿着成人的样子,为孩子做饭、洗衣服、扫地等,而角色中的孩子却把玩具弄了一地却不知道收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总是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玩具该回家了”,促使他把玩具收拾好,放回原处。在“水果店”、“菜市场”的游戏中,教育幼儿不能缺斤少两,更不能把变质、腐烂的水果和蔬菜卖给顾客,进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我园举不胜举,每位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春风化雨,点点渗透。
七、寓品德教育于家庭教育之中
家园密切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幼儿性格、品德和生活习惯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把品德教育延伸到幼儿的家庭,动员家长参与教育,督促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不一致,常常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困难,而家长的交谈、街头巷尾的见闻等诸多信息的刺激,使幼儿过早、过多地知道了社会上的某些消极的事情,因此,光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我们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利用家长会、家访、开放日等向家长讲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家长要对祖国的下一代负责,要净化家庭环境,避免接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时刻注意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幼儿面前要做到少发牢骚,少说怪话,不把过于阴暗的社会偏见暴露在幼儿面前。有的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无节制地答应幼儿的一切要求,使其养成了自私、懒惰的不良品质,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立了家园联系册、教育园地、宣传栏等,有选择地向家长提供一些可施可行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加强了家园的沟通联系。同时,利用书信、谈话、电话等形式,指导家长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吃穿、住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阮慧琳.试论幼儿道德教育方.黄石理工学院学.2007。
[2]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青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3]杨晓玲.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幼儿品德教育呢?本文笔者从环境影响、日常生活、各科教学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幼儿品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
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幼儿品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七个方面的体会。
一、寓品德教育于环境之中
环境在幼儿品质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不仅靠知识的传授,也不是完全依靠有计划的影响就能奏效的,还必须有环境给予潜移默化的陶冶。
1、重视物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园的环境布置需要精心设计和安排,要有意识地做到寓品德教育于环境之中。我根据每个阶段的教育重点,以艺术的方式布置装饰教室每个角落,使幼儿自觉地接受美的影响。如:设立“双爱”教育角,以天安门城楼面为背景,配上五彩的气球、欢乐的儿童和自由飞翔的白鸽。在一面墙上画上辽阔的田野里站着一排排高大的油井架,再画上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太阳,极好地烘托出家乡美、祖国好的气氛,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重视教师形象对幼儿的影响。幼儿生活在幼儿园和班级集体中,集体的风格影响着每个幼儿,教师的形象对幼儿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应积极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别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如: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向上的情绪,轻松愉快的生活节奏等,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品质形成的良好集体环境。
二、寓品德教育与日常生活中
幼儿期的品德教育首先是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的,要从常规教育入手,做到品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抓住各个生活环节,促进其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例如:我园实行的晨检制度,由原来的父母往班里送,改为教师在门口接,要求教师抓住这一时机进行品德教育。在最初几天,有个别幼儿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差,还有不懂礼貌的。表现为:进门不问老师好,不和家长说再见,有的幼儿缠着父母不肯进班。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总是耐心地引导,给予鼓励,通过努力,情况就有了好的改观,每天看着活泼天真的孩子们高高兴兴来到幼儿园,听到孩子悦耳的问好声、再见声,看着那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往班里走的小模样,我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当今的独生子女普遍生活自理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从小班开始,进行了“我有一双灵巧手”、“幼儿园里好事多”、“我学做值日生”等主题教育,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事件中反复练习,注重从生活的各个小节对幼儿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如:在组织进餐时,当老师和保育阿姨分好饭时,教育幼儿要道谢,吃饭时不撒饭、不剩饭,知道爱惜粮食,饭后把餐具有规律地放在指定的位置。在玩玩具、看图书时,要求幼儿之间要友好相处,不争不抢,要爱护公物。洗手时,要随时关水龙头,节约用水。户外活动时,教育幼儿不拥挤、不碰撞,有秩序地排队走,等等。通过这些教育,促进了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我园的道德风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即:幼儿在街上、园里见到老师问好的多了,打骂人的少了;乐于为集体为同伴做好事的多了,抢夺玩具、撕画书的少了;不挑吃穿的多了,浪费粮食的少了。
三、寓品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中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例如:在尝试活动“认识熊猫”的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感受国宝的可爱,激发幼儿对祖国的自豪感。在美术活动中,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安排幼儿画天安门、长城、井架、公园等,教育幼儿热爱首都、热爱油田。画少数民族小朋友的服饰,使幼儿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加深幼儿对少数民族风情的认识,感受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品格与爱国热情,萌发幼儿热爱、尊重、团结少数民族的情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我们找来中国名画让幼儿欣赏,如:齐白石笔下那“活蹦乱跳”的虾,徐悲鸿笔下那千姿百态的马,韩美林那妙趣横生的动物画,让幼儿欣赏,从中了解祖国灿烂文化,感受中国人的勤劳聪慧,为此感到自豪。在计算教育活动中,学习“5”的形成时,教师们让幼儿观察国旗上有4颗小星星和1颗大星星,每颗星星有5个角,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既学到了计算教学中知识,又加深了幼儿对国旗的认识。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通过给幼儿讲述《毛主席看戏》、《一副担架》的故事,使幼儿知道毛主席、周总理关心爱护他人的事迹,学习领袖们的高尚品德,激发幼儿热爱领袖的情感。向幼儿介绍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事迹,激发幼儿对革命英雄的敬仰,引导幼儿树立长大为祖国作贡献的志向。通过在各科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寓品德教育于节日教育中
抓住富于民族特点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具有特定含义的“三八”、“五一”、“六一”、“十一”节、“教师节”等,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例如“春节过后,要求各班让幼儿讲家家户户热热闹闹迎新春的各种趣事,小朋友们从穿新衣讲到放鞭炮,从吃年夜饭,讲到走亲访友,有声有色地表达了内心的幸福之情。每年的“三八节”、“教师节”、“老人节”要求幼儿通过制作小红花、贺卡、绘画等形式,祝贺妈妈、老师、爷爷奶奶的节日,并教育幼儿热爱妈妈,尊敬老师,孝敬老人。“五一”节,邀请不同岗位上的幼儿家长来园做客,让家长生动地向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为人民服务的小故事,幼儿熟悉这些家长,听得格外认真,对普通劳动者的敬佩之情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油然而生,孩子们争着向家长献大红花。“六一”是孩子们最欢乐的一天,我们邀请幼儿的爸爸妈妈利用文艺联欢的形式与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节日,使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愉快,生活的幸福,从而留下美好的记忆。“十一”国庆节,举行“为祖国妈妈过生日”的庆祝活动,唱《祖国妈妈的生日歌》,讲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为祖国妈妈争光的故事,让幼儿对祖国妈妈说一句话,使幼儿形象地懂得“祖国妈妈”和小朋友一样,也有生日,爱祖国就像爱妈妈一样。从而激发爱祖国的情感。 五、寓品德教育于劳动之中
为加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培养其独立性及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我们开辟了种植角和饲养角,在种植角中种植了蒜、葱、豆、花生、韭菜、油菜等十几种绿色植物,从挖泥沙、装箱、挑种子、施肥、浇水、松土等一体系列的劳动,都让幼儿自己动手,亲手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乐趣,启发自己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在饲养角,饲养了鸡、兔子、鸽子,还养了金鱼、小乌龟等,要求孩子们按时给动物喂食,打扫粪便,给金鱼换水等。在孩子们悉心照料下,小动物健康成长,孩子们的美好情感和良好行为习惯逐渐的养成。
值日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一种有效措施,要求中大班根据本班的幼儿年龄特点,适当地安排幼儿轮流做值日,帮助教师擦桌子、摆椅子、扫地等;进餐、加点时,帮助老师分碗勺、发点心,组织小朋友喝水、上厕所等,每天做值日生的小朋友都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并成了班里的小主人、老师的小帮手,他们都会尽职尽责做好值日生。从他们的举止、言行、神情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自豪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为增强幼儿的劳动技能,还开展了幼儿自理能力的技巧比赛。如:穿脱衣、叠衣服、叠被子、挂毛巾、放口杯、系鞋带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理能力。
六、寓品德教育于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过程中,能使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是教师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途径。为此,我们重点开设了角色游戏活动区。如:“娃娃家”、“娃娃餐厅”、“小医院”、“邮电局”、“水果店”、“玩具店”、“菜市场”等,每个游戏角都赋予了品德教育的内涵。在“邮电局”的游戏,“营业员”忙忙碌碌地给顾客办理业务,但有的顾客不排队,乱挤乱撞,老师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品德教育,教育幼儿在公共场所不拥挤,有秩序地排队,互相谦让。在“娃娃家”中,角色中的妈妈和爸爸,在模仿着成人的样子,为孩子做饭、洗衣服、扫地等,而角色中的孩子却把玩具弄了一地却不知道收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总是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玩具该回家了”,促使他把玩具收拾好,放回原处。在“水果店”、“菜市场”的游戏中,教育幼儿不能缺斤少两,更不能把变质、腐烂的水果和蔬菜卖给顾客,进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在我园举不胜举,每位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春风化雨,点点渗透。
七、寓品德教育于家庭教育之中
家园密切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幼儿性格、品德和生活习惯形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把品德教育延伸到幼儿的家庭,动员家长参与教育,督促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不一致,常常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困难,而家长的交谈、街头巷尾的见闻等诸多信息的刺激,使幼儿过早、过多地知道了社会上的某些消极的事情,因此,光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我们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利用家长会、家访、开放日等向家长讲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家长要对祖国的下一代负责,要净化家庭环境,避免接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时刻注意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幼儿面前要做到少发牢骚,少说怪话,不把过于阴暗的社会偏见暴露在幼儿面前。有的家长对幼儿过分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无节制地答应幼儿的一切要求,使其养成了自私、懒惰的不良品质,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立了家园联系册、教育园地、宣传栏等,有选择地向家长提供一些可施可行的教育知识和方法,加强了家园的沟通联系。同时,利用书信、谈话、电话等形式,指导家长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吃穿、住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阮慧琳.试论幼儿道德教育方.黄石理工学院学.2007。
[2]皮亚杰.儿童的道德判断[M].青岛: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3]杨晓玲.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