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论文考证了红衣陶的历史轨迹及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遗迹。通过对出土陶器分析,得出了红衣陶的配方,并进行红衣陶样品的烧制。齐齐哈尔红衣陶作为地方性历史文化,结合地方文艺特点,制备了满足现代人对陶器需求的新型陶质器皿,创新的恢复、继承与发扬了古代陶文化,其考证与再现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红衣陶;烧制;地方文艺;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8 — 0069 — 02
1 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的考证
1.1 红衣陶渊源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皿表面呈红色的陶器〔1〕。人类发明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及它的烧成〔2〕。红陶,颜色呈土红色、砖红色或褐红色的陶器〔3〕。红陶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品种之一,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中最为普遍〔4〕。10000多年前的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江苏溧水神仙洞遗址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陶器遗物主要是红陶〔5〕。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等等,人们生活中使用的陶器,红陶占很大比例〔6〕。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一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红陶是l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最先发现的,因此称这种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遗址里有红陶、灰陶、彩陶和黑陶等。以后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在许多文化遗址里都发现了红陶。红衣陶的发现对于中国陶历史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所以有必要对红衣陶艺术材料进行考证与再现。
1.2 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遗址
黑龙江省以嫩江流域为中心的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文化,是古代人类继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后发展演化为“铜石”并用阶段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在考古学上通常把这种文化称之为“青铜文化”〔7〕。嫩江流域和齐齐哈尔境内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遗址及墓葬分布比较密集,目前已经发现有40余处。
齐齐哈尔北部的讷河市主要遗址和墓地有二克浅、大克堆、库勒浅、红马山和兔子地。富裕县的遗址和墓地有小登科、西塔哈、大马岗。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遗址有三八村、莽格吐、沿江北岗子。富拉尔基区的遗址 有老九头、洪河、岗阿。齐齐哈尔南部的泰来县境内主要遗址有榆树岗子、平洋砖厂、战斗、鱼房子、依里巴、东翁根山和东明西岗子。齐齐哈尔东北部的依安县发现的青铜时代墓地仅有新顺一处。
1.2.1 二克浅
讷河市二克浅墓地发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嫩江上游的一处重要青铜文化遗址。1985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对这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墓葬26座,出土各类随葬品近百件。2001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为配合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凤凰山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5000平方米,清理墓葬60余座,出土各类随葬品300余件。
二克浅的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极少部分墓的上部有填土,或在地表周围堆积排列石板块,不见封土痕迹。大多数墓无葬具,仅个别墓以石板隔成上、下两层,或在墓中覆盖桦树皮及树干枝等,另外有极个别的墓坑四壁经过火烧烤过,墓圈痕迹很明显。该墓地的随葬品种类较多,依地质可分为陶器、铜器、石器、骨器、玉器、桦皮器等遗物。
1.2.2 小登科
富裕县小登科墓地坐落在小登科屯西侧一条狭长的弧形沙丘地上。阶地坡下为嫩江古河道,往西约1公里为嫩江干流。此墓葬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铜器、石器三类。陶器以夹沙红褐色陶和夹沙黄褐色为主,陶器大都带有纹饰,红衣陶占有一定比例,器型主要有壶、罐、鉢。铜器有镞、扣、管饰和耳环等。石器有装饰品和实用器两类,装饰品是石管、绿松石珠;实用器主要是刮削器、石片、石叶以及石范等。
1.2.3 平洋磚厂
泰来县平洋青铜时代墓葬,位于泰来县平洋镇西约2公里的砖厂一带。198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在这里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97座,出土文物2 000余件。平洋墓葬的形制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个别的略呈方形,发现的多为中、小型墓。随葬陶器表面多饰“红衣”,器型组合基本为壶、鉢、罐,一次葬墓多摆放在骨头上端。
1.2.4 大道三家子
大道三家子墓位于齐齐哈尔西南大民镇三家子屯东北附近的一座沙丘上。1981年6月,黑龙江省博物馆和齐齐哈尔文化管理站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各类随葬品共计48件。
大道三家子墓葬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以细沙黄褐陶为多,泥质黄褐陶、灰褐陶较少。器型有壶、罐、碗、杯等,以壶数量为多。陶器以素面为主,红衣陶占一定比例,红衣自口沿内缘或颈部内壁一直涂刷到外壁的中部。纹饰陶很少见到,几乎都是平底器,三足器较少,个别壶附带环状耳。陶器均手制,火候较高,采用泥条盘筑法,大型器分段制作后再对接成器,器形不甚规整,陶壶中的鸭形壶别具特色。
1.2.5 老龙头
富拉尔基老龙头遗址位于富拉尔基区罕伯岱村东南,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老龙头遗址是呈不规则长条带状,可采集到遗物的范围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1997年5月初,为配合富拉尔基发电厂储灰池工程建设,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和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对老龙头墓地北部东侧外凸的取土岗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各类遗物3000余件,按质地可分为陶器、铜器、骨器、蚌器、石器、琉璃饰品和绿松石、管珠等。
陶器数量相对较多,均为手制,火候较高,以黄褐泥质陶为主,红衣陶次之。主要器形有壶、罐、鉢、杯、碗、鬲、鸭型器、小三足器、陶支座、纺轮等、陶壶均手制,素面,长颈,器身表面有亚光痕迹。小鸭形壶别具特色,这种形制的陶鬲,在我国中原地区可以经常见到,但是在黑龙江省境内遗址中较少见。
2 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的恢复 2.1 成分配比
对齐齐哈尔博物馆的红衣陶原件进行检测,检测的主要项目是非金属材料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和白度的检测,检测结果可以确定红衣陶恢复应用的配方。
通过对检测结果分析得出:红衣陶复制品的烧制是将成分为0.01%的氧化铁,0.30%的氧化镁,0.01%的氧化钙,0.23%的氧化锑,6.74%的氧化铝和17.2%的氧化硅的陶土中加入陶土总量3%的氧化铁并在氧化气氛下焙烧到800℃而成的。
2.2 主要原料
粘土、长石、石英、赤铁矿粉末,赤铁矿是广泛地分布在各种岩石当中的副矿物,它以细分散粒状出现在许多火成岩中,在特殊的情况下,在区域变质岩中形成巨大的块体〔8〕。在红色砂岩中,赤铁矿是石英颗粒的胶结物,并且将岩石染上颜色〔9〕。若要在经济上值得开采,就必须含有几千万吨赤铁矿,这种储量是大量规模的沉积作用造成的,在前寒武系地层中有很多这种铁矿,它们通常含硅的杂质〔10〕。
2.3 烧制工艺
其制作烧制过程为,先将制成的胚体放在阴凉处晾干然后进行打磨,在胚体光滑之后,再把已经研磨均匀的红色颜料例如赤铁矿粉末,涂、绘于其上,或者直接在胚体上施一层红色颜料,最后入窑焙烧而成彩陶和红衣陶。这种烧制方法被认为是颜料在烧到高温后向陶体渗透,并为陶器或颜料中助熔成分所熔解后附着其上。
3 红衣陶在地方文艺中的创新应用
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作为地方性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红衣陶是一个很有收藏价值的陶艺品,它被一些收藏爱好折收藏于家中,用以彰显收藏爱好者的个人艺术品味与高雅素养,为居室塑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随着人们对古陶的认识,其升值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年代的久远使得古陶和其他瓷器相比,数量极少且弥足珍贵。随着收藏热的逐步升温,特别是新的《文物法》颁布之后,过去禁止的民间收藏活动被激活,大量的人将进入古陶的收藏队伍,因为古陶的数量是相当稀少的,广大收藏者对此往往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导致价格的不断上涨。从价格的成长空间来看,将古陶和瓷器作比较,瓷器已经有上百年的收藏史,价位变得很明朗了,而古陶被人们认识不过才有几十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古陶的价格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在上涨,这说明人们已经对古陶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才促使它的身价不断上涨,但比起它应有的价格来说,还远远没有到位,而且有着非常广阔的升值空间。
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作为地方性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和人文价值。在齐齐哈尔博物馆呈现的几个红衣陶有明显的损坏,可以通过对红衣陶艺术材料的考证与再现对已经损坏的红衣陶进行修补。还可以依据研究得出的齐齐哈尔地区红衣陶配方,配制陶土,烧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陶器制品。在陶器的造型设计方面,依据齐齐哈尔地方文化特色出发,反应地方独有的文化特点,造型创新,更具实用性,在地方文艺中大方奇彩。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的创新应用做到了对红衣陶文化的恢复、继承与发扬。同时还设计制作出了符合现在需求的新型陶质器皿,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4 结论
通过对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的历史考证与成分再现研究后,得出了红衣陶的配制方法。确定配制方法后,通过试验烧制,还原了焙烧制备工艺,实现了红衣陶的恢复性研究。再结合地方文艺特点,制备了满足现代人对陶器需求的新型陶质器皿,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作为地方性历史文化,在地方文艺中,创新的恢复、继承与发扬了古代陶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和人文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潘淑艳.对文物科學鉴定与鉴赏方法的思考〔J〕.综艺论坛,2010, 23, (04):64.
〔2〕 程耀.陶瓷与生活〔J〕.中国陶瓷,1995 ,31,(04): 39-40.
〔3〕 徐维忠.陶瓷产品的人格化设计〔J〕.山东陶瓷,2010, 33,(05):42-44.
〔4〕 吴建青,肖丽华.传统陶瓷升级换代与发展的若干问题〔J〕.佛山陶瓷,2010,1(160):1-3.
〔5〕 张世英,唐绍裘,李德意.超低温(<900℃)烧成的陶瓷配方研究〔J〕.陶瓷学报,2001,22,(04):230-232.
〔6〕 董俊卿,朱铁权,毛振伟.双墩遗址、侯家寨遗址彩陶与红衣陶制作〔J〕.工艺的初步研究佛山陶瓷,2010,3,(01):12-15.
〔7〕 逢振镐. 东夷史前制陶业的发展〔J〕.中原文物,1993,(01):90-95.
〔8〕 王秀文.利用粉煤灰制黑陶配力确定的探讨〔D〕.河北:唐山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2:11-14.
〔9〕 M. R. M. C. Santos ,L. S. Santos-Ju?nior ,E. Longo. Sol–ge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2O3﹒CeO2 doped with Pr ceramic pigments〔J〕. Original Paper,2008 ,47:38–43.
〔10〕 Jan A. PuszynskiChemical. Engineering aspects of
advanced ceramic materials〔J〕. Ind. Eng. Chem. Res., 1996, 35(3):349-377
〔责任编辑:陈玉荣〕
[关键词]红衣陶;烧制;地方文艺;创新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8 — 0069 — 02
1 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的考证
1.1 红衣陶渊源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一种器皿表面呈红色的陶器〔1〕。人类发明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红陶分细泥红陶和夹红陶两种,主要原料是粘土及它的烧成〔2〕。红陶,颜色呈土红色、砖红色或褐红色的陶器〔3〕。红陶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品种之一,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各个文化中最为普遍〔4〕。10000多年前的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江苏溧水神仙洞遗址出土的中国最早的陶器遗物主要是红陶〔5〕。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等等,人们生活中使用的陶器,红陶占很大比例〔6〕。
红陶是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一种。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红陶是l921年在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最先发现的,因此称这种新石器时代文化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遗址里有红陶、灰陶、彩陶和黑陶等。以后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在许多文化遗址里都发现了红陶。红衣陶的发现对于中国陶历史的研究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所以有必要对红衣陶艺术材料进行考证与再现。
1.2 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遗址
黑龙江省以嫩江流域为中心的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文化,是古代人类继新石器时代晚期之后发展演化为“铜石”并用阶段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在考古学上通常把这种文化称之为“青铜文化”〔7〕。嫩江流域和齐齐哈尔境内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遗址及墓葬分布比较密集,目前已经发现有40余处。
齐齐哈尔北部的讷河市主要遗址和墓地有二克浅、大克堆、库勒浅、红马山和兔子地。富裕县的遗址和墓地有小登科、西塔哈、大马岗。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遗址有三八村、莽格吐、沿江北岗子。富拉尔基区的遗址 有老九头、洪河、岗阿。齐齐哈尔南部的泰来县境内主要遗址有榆树岗子、平洋砖厂、战斗、鱼房子、依里巴、东翁根山和东明西岗子。齐齐哈尔东北部的依安县发现的青铜时代墓地仅有新顺一处。
1.2.1 二克浅
讷河市二克浅墓地发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是嫩江上游的一处重要青铜文化遗址。1985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对这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墓葬26座,出土各类随葬品近百件。2001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为配合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凤凰山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5000平方米,清理墓葬60余座,出土各类随葬品300余件。
二克浅的墓葬均为土坑竖穴墓,极少部分墓的上部有填土,或在地表周围堆积排列石板块,不见封土痕迹。大多数墓无葬具,仅个别墓以石板隔成上、下两层,或在墓中覆盖桦树皮及树干枝等,另外有极个别的墓坑四壁经过火烧烤过,墓圈痕迹很明显。该墓地的随葬品种类较多,依地质可分为陶器、铜器、石器、骨器、玉器、桦皮器等遗物。
1.2.2 小登科
富裕县小登科墓地坐落在小登科屯西侧一条狭长的弧形沙丘地上。阶地坡下为嫩江古河道,往西约1公里为嫩江干流。此墓葬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铜器、石器三类。陶器以夹沙红褐色陶和夹沙黄褐色为主,陶器大都带有纹饰,红衣陶占有一定比例,器型主要有壶、罐、鉢。铜器有镞、扣、管饰和耳环等。石器有装饰品和实用器两类,装饰品是石管、绿松石珠;实用器主要是刮削器、石片、石叶以及石范等。
1.2.3 平洋磚厂
泰来县平洋青铜时代墓葬,位于泰来县平洋镇西约2公里的砖厂一带。198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在这里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97座,出土文物2 000余件。平洋墓葬的形制多为长方形,土坑竖穴,个别的略呈方形,发现的多为中、小型墓。随葬陶器表面多饰“红衣”,器型组合基本为壶、鉢、罐,一次葬墓多摆放在骨头上端。
1.2.4 大道三家子
大道三家子墓位于齐齐哈尔西南大民镇三家子屯东北附近的一座沙丘上。1981年6月,黑龙江省博物馆和齐齐哈尔文化管理站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各类随葬品共计48件。
大道三家子墓葬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以细沙黄褐陶为多,泥质黄褐陶、灰褐陶较少。器型有壶、罐、碗、杯等,以壶数量为多。陶器以素面为主,红衣陶占一定比例,红衣自口沿内缘或颈部内壁一直涂刷到外壁的中部。纹饰陶很少见到,几乎都是平底器,三足器较少,个别壶附带环状耳。陶器均手制,火候较高,采用泥条盘筑法,大型器分段制作后再对接成器,器形不甚规整,陶壶中的鸭形壶别具特色。
1.2.5 老龙头
富拉尔基老龙头遗址位于富拉尔基区罕伯岱村东南,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老龙头遗址是呈不规则长条带状,可采集到遗物的范围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1997年5月初,为配合富拉尔基发电厂储灰池工程建设,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和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对老龙头墓地北部东侧外凸的取土岗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各类遗物3000余件,按质地可分为陶器、铜器、骨器、蚌器、石器、琉璃饰品和绿松石、管珠等。
陶器数量相对较多,均为手制,火候较高,以黄褐泥质陶为主,红衣陶次之。主要器形有壶、罐、鉢、杯、碗、鬲、鸭型器、小三足器、陶支座、纺轮等、陶壶均手制,素面,长颈,器身表面有亚光痕迹。小鸭形壶别具特色,这种形制的陶鬲,在我国中原地区可以经常见到,但是在黑龙江省境内遗址中较少见。
2 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的恢复 2.1 成分配比
对齐齐哈尔博物馆的红衣陶原件进行检测,检测的主要项目是非金属材料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和白度的检测,检测结果可以确定红衣陶恢复应用的配方。
通过对检测结果分析得出:红衣陶复制品的烧制是将成分为0.01%的氧化铁,0.30%的氧化镁,0.01%的氧化钙,0.23%的氧化锑,6.74%的氧化铝和17.2%的氧化硅的陶土中加入陶土总量3%的氧化铁并在氧化气氛下焙烧到800℃而成的。
2.2 主要原料
粘土、长石、石英、赤铁矿粉末,赤铁矿是广泛地分布在各种岩石当中的副矿物,它以细分散粒状出现在许多火成岩中,在特殊的情况下,在区域变质岩中形成巨大的块体〔8〕。在红色砂岩中,赤铁矿是石英颗粒的胶结物,并且将岩石染上颜色〔9〕。若要在经济上值得开采,就必须含有几千万吨赤铁矿,这种储量是大量规模的沉积作用造成的,在前寒武系地层中有很多这种铁矿,它们通常含硅的杂质〔10〕。
2.3 烧制工艺
其制作烧制过程为,先将制成的胚体放在阴凉处晾干然后进行打磨,在胚体光滑之后,再把已经研磨均匀的红色颜料例如赤铁矿粉末,涂、绘于其上,或者直接在胚体上施一层红色颜料,最后入窑焙烧而成彩陶和红衣陶。这种烧制方法被认为是颜料在烧到高温后向陶体渗透,并为陶器或颜料中助熔成分所熔解后附着其上。
3 红衣陶在地方文艺中的创新应用
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作为地方性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红衣陶是一个很有收藏价值的陶艺品,它被一些收藏爱好折收藏于家中,用以彰显收藏爱好者的个人艺术品味与高雅素养,为居室塑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随着人们对古陶的认识,其升值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年代的久远使得古陶和其他瓷器相比,数量极少且弥足珍贵。随着收藏热的逐步升温,特别是新的《文物法》颁布之后,过去禁止的民间收藏活动被激活,大量的人将进入古陶的收藏队伍,因为古陶的数量是相当稀少的,广大收藏者对此往往不能得到满足,从而导致价格的不断上涨。从价格的成长空间来看,将古陶和瓷器作比较,瓷器已经有上百年的收藏史,价位变得很明朗了,而古陶被人们认识不过才有几十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几年,古陶的价格每年以翻倍的速度在上涨,这说明人们已经对古陶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才促使它的身价不断上涨,但比起它应有的价格来说,还远远没有到位,而且有着非常广阔的升值空间。
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作为地方性历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和人文价值。在齐齐哈尔博物馆呈现的几个红衣陶有明显的损坏,可以通过对红衣陶艺术材料的考证与再现对已经损坏的红衣陶进行修补。还可以依据研究得出的齐齐哈尔地区红衣陶配方,配制陶土,烧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陶器制品。在陶器的造型设计方面,依据齐齐哈尔地方文化特色出发,反应地方独有的文化特点,造型创新,更具实用性,在地方文艺中大方奇彩。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的创新应用做到了对红衣陶文化的恢复、继承与发扬。同时还设计制作出了符合现在需求的新型陶质器皿,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
4 结论
通过对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的历史考证与成分再现研究后,得出了红衣陶的配制方法。确定配制方法后,通过试验烧制,还原了焙烧制备工艺,实现了红衣陶的恢复性研究。再结合地方文艺特点,制备了满足现代人对陶器需求的新型陶质器皿,齐齐哈尔红衣陶文化作为地方性历史文化,在地方文艺中,创新的恢复、继承与发扬了古代陶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和人文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潘淑艳.对文物科學鉴定与鉴赏方法的思考〔J〕.综艺论坛,2010, 23, (04):64.
〔2〕 程耀.陶瓷与生活〔J〕.中国陶瓷,1995 ,31,(04): 39-40.
〔3〕 徐维忠.陶瓷产品的人格化设计〔J〕.山东陶瓷,2010, 33,(05):42-44.
〔4〕 吴建青,肖丽华.传统陶瓷升级换代与发展的若干问题〔J〕.佛山陶瓷,2010,1(160):1-3.
〔5〕 张世英,唐绍裘,李德意.超低温(<900℃)烧成的陶瓷配方研究〔J〕.陶瓷学报,2001,22,(04):230-232.
〔6〕 董俊卿,朱铁权,毛振伟.双墩遗址、侯家寨遗址彩陶与红衣陶制作〔J〕.工艺的初步研究佛山陶瓷,2010,3,(01):12-15.
〔7〕 逢振镐. 东夷史前制陶业的发展〔J〕.中原文物,1993,(01):90-95.
〔8〕 王秀文.利用粉煤灰制黑陶配力确定的探讨〔D〕.河北:唐山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2:11-14.
〔9〕 M. R. M. C. Santos ,L. S. Santos-Ju?nior ,E. Longo. Sol–ge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e2O3﹒CeO2 doped with Pr ceramic pigments〔J〕. Original Paper,2008 ,47:38–43.
〔10〕 Jan A. PuszynskiChemical. Engineering aspects of
advanced ceramic materials〔J〕. Ind. Eng. Chem. Res., 1996, 35(3):349-377
〔责任编辑:陈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