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课程是为了配合教高16号文件提出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要求,在原有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三门课程基础上整合出来的,从实际电子电路的读图识图、元器件测试、电子产品电路设计、安装与调试等真实工作流程出发,面向电子产品分析、调试、维修、辅助设计等一线岗位而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为实现课堂教学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到知识应用型为主,从理论思维为主到能力训练为主,从学生被动听课到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的转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一位数字显示器的分析与仿真调试”单元学习任务为例,对本课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教学谈谈个人的体会。
1. 课前任务预习
教师事先向学生布置下一次课的学习任务,分发学习任务单和咨询单,以便学生能在课前有针对性地预习任务相关资料,为课堂顺利完成任务作好充分准备。对于高职生来说,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为了能让学生在没有教师在身边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完成预习任务,可以借助其他监督方式,比如要求学生相互用手机录下各自预习的视频,对于预习任务的咨询问题,课堂上可以采用随机抽签或抢答的方式进行检查,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课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
(1) 任务引入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本次教学任务对应产品图片,设计表2所列的问题引出本学习单元任务,教师通过演示任务载体功能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初步了解任务要求,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教师课前发放的学习任务单,教师在学生分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任务单,明确任务的能力目标及任务要求。
(1) 咨询
在课前预习任务引导文的基础上,结合课前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师针对引导文设计的抢答问题,课堂上继续分组讨论学习,对于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场向老师请教解决。以加分抢答的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分组学习结束每组选派一位抢答代表上台抢答(抢答代表无法单独解答问题的,可由组内其他成员共同补充),抢答过程中教师根据抢答者回答的情况当场补充引导。每位同学回答完毕,由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委团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实时打分,由记分员及时统计分数。
(2) 任务实施、检查、汇报、评价
结合任务引导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学习案例电路的组成模块,元件选取,电路工作过程。每组选派一位代表上台讲解案例电路的工作过程,讲解完毕评委团进行评分。随后,用Multisim 10虚拟仿真软件对案例电路功能进行调试,调试过程遇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或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调试过程录频文件进行解决。由于后续子任务专门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因此本次子任务仅要求制作简单PPT主要汇报仿真调试的结果,汇报时间每组不超过2分钟,评委团根据汇报展示的成果及汇报表现结合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4)教学反馈:任务结束,安排最后1-2分钟随机采访2-3位同学对本次课堂进行评价,实时获得学生对课堂的评价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评价及时考虑调整教学方法,最后布置下一学习单元的预习要求。
3.课后任务拓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拓展能力,结合课堂学习任务完成时获得的能力,充分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叫好排队一般不会出现“请第0号……”,而往往从第1号开始,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课后拓展任务:设计一个一位排队叫号显示器,根据按键编号显示1到9的数字,当所有按键都没有按下时,不显示数字0,若同时按下几个按键,优先级别的顺序是9到1。
实践表明,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相比,采用上述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完成任务情况以及实际获取的能力、知识等多方面都明显改善了许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部分学生课前预习由于没有老师现场监督而效果不佳,上课的时间节奏比较难控制,学生课后作业量较大等。
参考文献:
[1]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2007届硕士学位论义。
[2]马庆发:《行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取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之二》,《外国教育资》,1997年第2期。
1. 课前任务预习
教师事先向学生布置下一次课的学习任务,分发学习任务单和咨询单,以便学生能在课前有针对性地预习任务相关资料,为课堂顺利完成任务作好充分准备。对于高职生来说,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为了能让学生在没有教师在身边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完成预习任务,可以借助其他监督方式,比如要求学生相互用手机录下各自预习的视频,对于预习任务的咨询问题,课堂上可以采用随机抽签或抢答的方式进行检查,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课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
(1) 任务引入
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本次教学任务对应产品图片,设计表2所列的问题引出本学习单元任务,教师通过演示任务载体功能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形式初步了解任务要求,然后,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教师课前发放的学习任务单,教师在学生分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任务单,明确任务的能力目标及任务要求。
(1) 咨询
在课前预习任务引导文的基础上,结合课前预习时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师针对引导文设计的抢答问题,课堂上继续分组讨论学习,对于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场向老师请教解决。以加分抢答的形式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分组学习结束每组选派一位抢答代表上台抢答(抢答代表无法单独解答问题的,可由组内其他成员共同补充),抢答过程中教师根据抢答者回答的情况当场补充引导。每位同学回答完毕,由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组成的评委团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实时打分,由记分员及时统计分数。
(2) 任务实施、检查、汇报、评价
结合任务引导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学习案例电路的组成模块,元件选取,电路工作过程。每组选派一位代表上台讲解案例电路的工作过程,讲解完毕评委团进行评分。随后,用Multisim 10虚拟仿真软件对案例电路功能进行调试,调试过程遇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或通过观看教师提供的调试过程录频文件进行解决。由于后续子任务专门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因此本次子任务仅要求制作简单PPT主要汇报仿真调试的结果,汇报时间每组不超过2分钟,评委团根据汇报展示的成果及汇报表现结合评分标准进行打分。
(4)教学反馈:任务结束,安排最后1-2分钟随机采访2-3位同学对本次课堂进行评价,实时获得学生对课堂的评价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评价及时考虑调整教学方法,最后布置下一学习单元的预习要求。
3.课后任务拓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拓展能力,结合课堂学习任务完成时获得的能力,充分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叫好排队一般不会出现“请第0号……”,而往往从第1号开始,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课后拓展任务:设计一个一位排队叫号显示器,根据按键编号显示1到9的数字,当所有按键都没有按下时,不显示数字0,若同时按下几个按键,优先级别的顺序是9到1。
实践表明,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相比,采用上述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完成任务情况以及实际获取的能力、知识等多方面都明显改善了许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部分学生课前预习由于没有老师现场监督而效果不佳,上课的时间节奏比较难控制,学生课后作业量较大等。
参考文献:
[1]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2007届硕士学位论义。
[2]马庆发:《行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的新取向—职业教育教学论研究之二》,《外国教育资》,199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