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154-01
曾有幸参观过杭州文具展销会。记得那时“拾光文具”剛刚成立,凭借“植觉”系列日记本一举成名。如今创意文具品牌也逐渐多了起来,产品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仅冲击了“爱好”、“ 联华”这样国内大品牌,也开始挑战MT、“无印良品”这样的国际著名品牌。似乎文具向高品质创意型的转型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这些新兴品牌总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创意文具并没有真正的创意,他们只是在模仿国际上的流行设计。辟如“无印良品”推出了长方形透明磨砂铅笔盒,国内的文具品牌纷纷推出形状各异的透明磨砂笔盒;百乐推出了用自然景色命名的墨水,国内的文具品牌便纷纷推出用自然景色命名的彩笔、纸胶带……,目前我们的创意品牌生产的东西不少,可惜杂乱无章,不甚精致。作为消费者,在我眼里,这些国内品牌的产品只是一些国际精彩设计的替代品,吸引我的,与其说是“创意”,不如说是“廉价”。
那么真正的创意从何而来呢?我想创意必然来自对于传统的守望与深入地探索,能够引领潮流的文具设计,大多具有这个特点。就拿那个在东亚文化圈大受欢迎的日本百乐公司推出的自然风物系列墨水“色彩雫”来说,它成功的秘密,我想除了细腻的墨水质地、清新自然的墨水颜色之外,更重要的是墨水背后的理念。这套墨水的每一款颜色都由一种自然意象来命名,如红色叫“秋叶”,青色叫“松竹”,灰色叫“冬将军”……,这种命名方式,恰恰与东亚文艺中重要的艺术表现理论“意象说”是一脉相承的。“意象说”起源于中国,后来成为了整个东亚的审美习惯,如见明月即思故乡,见杨柳即叹离别,见红叶即伤悲秋……,一个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如同藏在我们血脉中的密码,只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人才可品出其中的深味。可惜这些意象被日本人先利用去了,将这些意象密码溶解在墨水里,制造出的彩色墨水似有春江之活泼,秋日之冷寂。而许多国内文具品牌并不解其中意味,纷纷模仿再创造,只觉这种设计巧妙,却不知其好在何处,为何能引起我们如此大的共鸣。
那么,不是要在创意文具中加入传统因素吗?我们五千年文明大国,这么多文化遗产,这还不好办?于是,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印有梅兰竹菊的本子,许多边角印着夔纹的信纸,许多青花纹饰的钢笔……,可是仔细一看,那些“中国元素”多是生搬硬套,完全忽视内涵和美感。我见过一款号称“中国风”的信纸,因印以荷花而自认为传统味十足,可它排版是横向的,装饰是花哨的,甚至连荷花都是用SAI电脑绘图软件的“油画”笔刷绘制的,传统韵味全失,倒是工业味十足。我认为最有中国韵味的信纸是创意品牌“纸先生”旗下的“中国信纸”,它没有生硬地引用任何图案纹饰(这与现在信纸越来越花哨的趋势可不同),而是直接从纸的材质入手,制造出一种适用于中性笔、铅笔书写的新型宣纸,让人下笔就想到古代梅花、鱼笺的佳话。
可见,单纯的引用传统叫做“吃老本”,只有将传统中最核心的精神提炼出来与现代生活结合再创造才是创新。因此,比梅兰竹菊更重要的是自我提升的君子之道,比青铜夔纹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比水墨画迹更重要的是亲近自然的诗性,比自然意象更重要的是情景交融的审美……
我尤为喜欢海参品牌“参夫人”的图标,它选取自然风物的形神,转化成清新淡雅的字体图案,再利用大量的留白设计,传达出含蓄隽永的意韵,质朴自然,耐人寻味。仔细想想,于自然中寻找画意,不正是书画中讲究的“写生”吗?当年王羲之《兰亭序》中灵动的笔画,不正是观察鹅头蛇尾的结果吗?再往前说,我们祖先创造的象形文字,不正是对大自然的总结提炼吗?或许不是所有的新设计都要照搬王羲之的鹅头笔画,但善于学习大自然的精神,却是应该继承的。
或许,这只是在设计上的守望传统,似乎如何继承传统并以之创新只是设计师的事情。其实不然,整个制造业的升级,恰好是对传统的一种回顾。我们是时候意识到了,工业之外,还有精神,产品之外,还有文化。新型制造业总有两个特征,一是质量的提高,二是文化内涵的扩大。后者即可理解为产品的理念化。任何产品,都将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它都将被赋予一个理念。如同农夫山泉,它是矿泉水,更是贴近自然的理念,如初品,它是笔记本更是“不忘初心”的理念。理念何来?必然是现代全世界普遍认同的思想与自身传统结合的产物。当全世界都在模仿无印良品的时候,模仿者们有没有想过无印良品的简洁设计正是来源于追求朴实和自然的和风传统?当模仿者们细心地复制出它每一个细节的时候,它特定的文化理念早已消失殆尽了。因为传统是不能复制的,我们不能无视每样产品背后的文化背景而靠模仿复制生存。然而传统又是多样的,每个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宝库。更何况我们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有那么多可爱的精神待我们回味,待我们守望,待我们将它们重新拿出并注入时代中。
在产业转型中被重温的传统精神如同在水泥丛林中重开的花,虽背景已不再是曾经的流水人家,但依然美丽,生生不息。
曾有幸参观过杭州文具展销会。记得那时“拾光文具”剛刚成立,凭借“植觉”系列日记本一举成名。如今创意文具品牌也逐渐多了起来,产品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不仅冲击了“爱好”、“ 联华”这样国内大品牌,也开始挑战MT、“无印良品”这样的国际著名品牌。似乎文具向高品质创意型的转型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这些新兴品牌总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创意文具并没有真正的创意,他们只是在模仿国际上的流行设计。辟如“无印良品”推出了长方形透明磨砂铅笔盒,国内的文具品牌纷纷推出形状各异的透明磨砂笔盒;百乐推出了用自然景色命名的墨水,国内的文具品牌便纷纷推出用自然景色命名的彩笔、纸胶带……,目前我们的创意品牌生产的东西不少,可惜杂乱无章,不甚精致。作为消费者,在我眼里,这些国内品牌的产品只是一些国际精彩设计的替代品,吸引我的,与其说是“创意”,不如说是“廉价”。
那么真正的创意从何而来呢?我想创意必然来自对于传统的守望与深入地探索,能够引领潮流的文具设计,大多具有这个特点。就拿那个在东亚文化圈大受欢迎的日本百乐公司推出的自然风物系列墨水“色彩雫”来说,它成功的秘密,我想除了细腻的墨水质地、清新自然的墨水颜色之外,更重要的是墨水背后的理念。这套墨水的每一款颜色都由一种自然意象来命名,如红色叫“秋叶”,青色叫“松竹”,灰色叫“冬将军”……,这种命名方式,恰恰与东亚文艺中重要的艺术表现理论“意象说”是一脉相承的。“意象说”起源于中国,后来成为了整个东亚的审美习惯,如见明月即思故乡,见杨柳即叹离别,见红叶即伤悲秋……,一个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如同藏在我们血脉中的密码,只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人才可品出其中的深味。可惜这些意象被日本人先利用去了,将这些意象密码溶解在墨水里,制造出的彩色墨水似有春江之活泼,秋日之冷寂。而许多国内文具品牌并不解其中意味,纷纷模仿再创造,只觉这种设计巧妙,却不知其好在何处,为何能引起我们如此大的共鸣。
那么,不是要在创意文具中加入传统因素吗?我们五千年文明大国,这么多文化遗产,这还不好办?于是,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印有梅兰竹菊的本子,许多边角印着夔纹的信纸,许多青花纹饰的钢笔……,可是仔细一看,那些“中国元素”多是生搬硬套,完全忽视内涵和美感。我见过一款号称“中国风”的信纸,因印以荷花而自认为传统味十足,可它排版是横向的,装饰是花哨的,甚至连荷花都是用SAI电脑绘图软件的“油画”笔刷绘制的,传统韵味全失,倒是工业味十足。我认为最有中国韵味的信纸是创意品牌“纸先生”旗下的“中国信纸”,它没有生硬地引用任何图案纹饰(这与现在信纸越来越花哨的趋势可不同),而是直接从纸的材质入手,制造出一种适用于中性笔、铅笔书写的新型宣纸,让人下笔就想到古代梅花、鱼笺的佳话。
可见,单纯的引用传统叫做“吃老本”,只有将传统中最核心的精神提炼出来与现代生活结合再创造才是创新。因此,比梅兰竹菊更重要的是自我提升的君子之道,比青铜夔纹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比水墨画迹更重要的是亲近自然的诗性,比自然意象更重要的是情景交融的审美……
我尤为喜欢海参品牌“参夫人”的图标,它选取自然风物的形神,转化成清新淡雅的字体图案,再利用大量的留白设计,传达出含蓄隽永的意韵,质朴自然,耐人寻味。仔细想想,于自然中寻找画意,不正是书画中讲究的“写生”吗?当年王羲之《兰亭序》中灵动的笔画,不正是观察鹅头蛇尾的结果吗?再往前说,我们祖先创造的象形文字,不正是对大自然的总结提炼吗?或许不是所有的新设计都要照搬王羲之的鹅头笔画,但善于学习大自然的精神,却是应该继承的。
或许,这只是在设计上的守望传统,似乎如何继承传统并以之创新只是设计师的事情。其实不然,整个制造业的升级,恰好是对传统的一种回顾。我们是时候意识到了,工业之外,还有精神,产品之外,还有文化。新型制造业总有两个特征,一是质量的提高,二是文化内涵的扩大。后者即可理解为产品的理念化。任何产品,都将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它都将被赋予一个理念。如同农夫山泉,它是矿泉水,更是贴近自然的理念,如初品,它是笔记本更是“不忘初心”的理念。理念何来?必然是现代全世界普遍认同的思想与自身传统结合的产物。当全世界都在模仿无印良品的时候,模仿者们有没有想过无印良品的简洁设计正是来源于追求朴实和自然的和风传统?当模仿者们细心地复制出它每一个细节的时候,它特定的文化理念早已消失殆尽了。因为传统是不能复制的,我们不能无视每样产品背后的文化背景而靠模仿复制生存。然而传统又是多样的,每个文化都有属于自己的传统宝库。更何况我们是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有那么多可爱的精神待我们回味,待我们守望,待我们将它们重新拿出并注入时代中。
在产业转型中被重温的传统精神如同在水泥丛林中重开的花,虽背景已不再是曾经的流水人家,但依然美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