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辅导员工作中,有些学生会来找我谈心,诉说自己生活中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描述自己正承受着艰难痛苦,生活得异常艰辛。甚至有个别学生想用“消失在这个世界上”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脱离所经历的不幸生活。
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最近接连发生的“小学生跳楼”的事件。近年来,中小学生离家出走、自残、轻生屡屡被报道,他们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害怕,缺乏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主动性,通常是被动地接受、消极地应对。在这样情况下,“挫折教育该如何开展”成为各方讨论的话题。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受挫之后的第一求助渠道
“挫折教育”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也不是“你输我赢”“非对即错”的对立状态,而是不惧怕,不逃避挫折,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平时可以交代给孩子一些任务,如问路、买东西,增加他们交流和决策的机会,并随时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建议;孩子考试没考好,或是竞选失败了,帮他们调整情绪,一起找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行动。让孩子知道这些小“挫折”不可怕,战胜它就能成为自身的成长点。
最近热播的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爸爸和孩子们来到农村,不少孩子情绪失控,大哭不止。除了对陌生环境的害怕、不安,还有那极其简陋和破旧的居住环境实在让他们感到失望和沮丧。这时,有的爸爸开始带孩子探索起来,看看农村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动物、植物,和家里有什么不同,最后还一起克服困难,做好了晚餐。当孩子们慢慢接受了周围的环境,并完成了任务时,他们的笑容又出现了,并且更加活泼自信了。所以,创造一定的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和适当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困难和挫折是生活的常态
从小学到大学、从工作到生活、从学校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曾多次出现漠视生命的极端事件。对于大学生来说,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大多数人能够积极地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他们都知道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诸如集中思想做该做的事,或者打打球、游游泳、爬爬山,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放逐一段时间等等。但也有一些人不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或者即使去做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通过自己的个人感悟和实践经验,我试着选择另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并试着提供给学生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譬如建议他们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带着失眠去睡觉
曾经有个失眠很严重的学生来谈心,说自己用了很多种办法和失眠作斗争。诸如,用温水洗脚、听音乐、打太极拳、喝温牛奶、耐心数羊、用失眠枕头……这些方法也不是没有效果,但都只是刚开始有一点用,但慢慢就没有效果了。学生说他每天生活在失眠的痛苦中,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我便建议这个失眠学生:“既然你的各种方法都没有效果,那干脆不要再和失眠斗争,从现在起,向失眠投降,承认自己输了。干脆按照一晚上失眠的打算,任由思绪飞舞,爱想啥想啥。一直以来,你都在经受着失眠的困扰,别人一天睡8个小时,你一天睡三四个小时,还不是照样生活得好好的。”如此建议,学生按照实施,结果睡眠质量日益增强。挫折就像弹簧,越压弹得会越高,不压则不会乱蹦。
带着困难和挫折去生活,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对比2013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的故事和因为写不出1000字的检查而跳楼的故事,我们会有很多启发和思考。
小雨欣8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又因意外落下残疾。家有年迈的姥姥和年仅5个月大的妹妹,全家人只能靠低保生活。小雨欣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每天5点半起来做早饭,然后给妹妹穿衣服,喂妹妹吃饭。中午放学后要去市场买菜,下午回家做好了饭,再去医院给妈妈送饭。妹妹不爱喝奶粉,高雨欣就让年迈的姥姥教她蒸鸡蛋,再泡饼干喂妹妹吃。妹妹睡了,她还要给妹妹洗尿布、洗衣服。
妈妈身体恢复一些后,雨欣便帮妈妈卖烤串;回家后,她还要承担做饭、买菜、烧炉子等家务。在这种艰难困苦的境况下,她竟考取了四门满分的好成绩,获得了全县第一名。她没有被困难和挫折击倒,反而更加坚强地站了起来,努力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当困难和挫折肆意侵袭你的时候,你可以停下来,和它们作简短的“交流”,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需要工作时工作、需要休息时休息……正如面对捉摸不定的天气变化一样,当我们学会平静地迎接恶劣天气时,我们也会慢慢学会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摒除每个人都有的错觉—自己痛苦的同时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幸福。
2强化“你不会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的信念,观察生活中比自己痛苦的人,从中培养感恩的心理。
3允许自己在遭遇困难、挫折或者疾病痛苦的同时,继续生活,学会和生活中的任何不幸和平共处。不去想着摆脱它们、逃离它们,而是体会接受和理解之后的释然和放松。
这让我不得不联想到最近接连发生的“小学生跳楼”的事件。近年来,中小学生离家出走、自残、轻生屡屡被报道,他们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害怕,缺乏寻求解决问题办法的主动性,通常是被动地接受、消极地应对。在这样情况下,“挫折教育该如何开展”成为各方讨论的话题。
家长如何成为孩子受挫之后的第一求助渠道
“挫折教育”应该引导孩子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也不是“你输我赢”“非对即错”的对立状态,而是不惧怕,不逃避挫折,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平时可以交代给孩子一些任务,如问路、买东西,增加他们交流和决策的机会,并随时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建议;孩子考试没考好,或是竞选失败了,帮他们调整情绪,一起找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行动。让孩子知道这些小“挫折”不可怕,战胜它就能成为自身的成长点。
最近热播的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爸爸和孩子们来到农村,不少孩子情绪失控,大哭不止。除了对陌生环境的害怕、不安,还有那极其简陋和破旧的居住环境实在让他们感到失望和沮丧。这时,有的爸爸开始带孩子探索起来,看看农村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动物、植物,和家里有什么不同,最后还一起克服困难,做好了晚餐。当孩子们慢慢接受了周围的环境,并完成了任务时,他们的笑容又出现了,并且更加活泼自信了。所以,创造一定的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和适当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困难和挫折是生活的常态
从小学到大学、从工作到生活、从学校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曾多次出现漠视生命的极端事件。对于大学生来说,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大多数人能够积极地去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他们都知道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诸如集中思想做该做的事,或者打打球、游游泳、爬爬山,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放逐一段时间等等。但也有一些人不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或者即使去做了,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通过自己的个人感悟和实践经验,我试着选择另一种方式思考问题,并试着提供给学生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譬如建议他们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带着失眠去睡觉
曾经有个失眠很严重的学生来谈心,说自己用了很多种办法和失眠作斗争。诸如,用温水洗脚、听音乐、打太极拳、喝温牛奶、耐心数羊、用失眠枕头……这些方法也不是没有效果,但都只是刚开始有一点用,但慢慢就没有效果了。学生说他每天生活在失眠的痛苦中,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我便建议这个失眠学生:“既然你的各种方法都没有效果,那干脆不要再和失眠斗争,从现在起,向失眠投降,承认自己输了。干脆按照一晚上失眠的打算,任由思绪飞舞,爱想啥想啥。一直以来,你都在经受着失眠的困扰,别人一天睡8个小时,你一天睡三四个小时,还不是照样生活得好好的。”如此建议,学生按照实施,结果睡眠质量日益增强。挫折就像弹簧,越压弹得会越高,不压则不会乱蹦。
带着困难和挫折去生活,学会带着“镣铐”跳舞
对比2013最美孝心少年高雨欣的故事和因为写不出1000字的检查而跳楼的故事,我们会有很多启发和思考。
小雨欣8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又因意外落下残疾。家有年迈的姥姥和年仅5个月大的妹妹,全家人只能靠低保生活。小雨欣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每天5点半起来做早饭,然后给妹妹穿衣服,喂妹妹吃饭。中午放学后要去市场买菜,下午回家做好了饭,再去医院给妈妈送饭。妹妹不爱喝奶粉,高雨欣就让年迈的姥姥教她蒸鸡蛋,再泡饼干喂妹妹吃。妹妹睡了,她还要给妹妹洗尿布、洗衣服。
妈妈身体恢复一些后,雨欣便帮妈妈卖烤串;回家后,她还要承担做饭、买菜、烧炉子等家务。在这种艰难困苦的境况下,她竟考取了四门满分的好成绩,获得了全县第一名。她没有被困难和挫折击倒,反而更加坚强地站了起来,努力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当困难和挫折肆意侵袭你的时候,你可以停下来,和它们作简短的“交流”,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需要工作时工作、需要休息时休息……正如面对捉摸不定的天气变化一样,当我们学会平静地迎接恶劣天气时,我们也会慢慢学会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摒除每个人都有的错觉—自己痛苦的同时总觉得别人比自己幸福。
2强化“你不会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的信念,观察生活中比自己痛苦的人,从中培养感恩的心理。
3允许自己在遭遇困难、挫折或者疾病痛苦的同时,继续生活,学会和生活中的任何不幸和平共处。不去想着摆脱它们、逃离它们,而是体会接受和理解之后的释然和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