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选择清开灵胶囊、清肺抑火片、莲花清瘟胶囊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清热解毒药燃烧热、燃烧稳定性,建立3种清热解毒药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热重分析方法研究食品药品燃烧稳定性评价与研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机 构】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广西来宾 54619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清开灵胶囊、清肺抑火片、莲花清瘟胶囊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清热解毒药燃烧热、燃烧稳定性,建立3种清热解毒药的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为热重分析方法研究食品药品燃烧稳定性评价与研究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采用溶液-固-固法合成Ag2S/ZnS异质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对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UV-Vis对材料的带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热解银前驱体((C4H9)2NCS2Ag)的时间来改变硫化银催化剂颗粒的大小,从而调节Ag2S/ZnS异质纳米材料的直径,通过调节Ag离子和Zn离子的摩尔比来改变Ag2S/ZnS异质纳米材料的长度.得到的产物均具有火柴状结构,火柴的头部为硫化银纳米颗粒,火柴的杆部为硫化
相变材料具有较大的潜热,能够作为储能材料、支持材料、包裹材料、造影材料等应用于建筑、制冷、航天、医疗等领域,主要介绍了有机复合相变材料在医疗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根据有机复合相变材料的具体用途进行分类,围绕医用敷料、微胶囊、造影剂、医用保温四个方向展开介绍,从而为相变材料拓展新的应用方向提供参考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以Al2O3为载体,负载Cu、Na制备得到氨氧化催化剂,以固定床为反应器,将3-甲基吡啶和氨气、空气氧化,合成得到3-氰基吡啶.考查了Cu、Na含量,催化剂用量、原材料摩尔比、反应温度的影响.反应的最优条件为Cu含量2.5%,Na含量0.9%,反应温度340℃,催化剂用量6%,3-甲基吡啶/氨气(n/n)=1.05:1,氨气/空气(n/n)=1:9,此时3-甲基吡啶的收率高于92%.
以Al(NO3)3·9H2O、柠檬酸钠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Multi Walled Carbon Nanotubes)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片状和棒状γ-AlOOH/MWCNTs复合材料.研究了γ-AlOOH/MWCNTs复合材料形貌结构和水热时间对材料电磁参数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片状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高于棒状复合材料,棒状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吸波性能.片状γ-AlOOH/MWCNTs复合材料在10.32 GHz处的最小反射损耗(RL,Reflection Loss)为-29.86
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高压釜为反应器,采用三聚乙醛、乌洛托品合成3-甲基吡啶.系统地考查了催化剂种类、原材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及反应压力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反应条件.反应的最优条件为:乙基醋酸铵离子液体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00℃,反应压力3.5 MPa,三聚乙醛:乌托洛品=2:1,此时3-甲基吡啶的收率达93%以上.该工艺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产品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采用氧化刻蚀法合成Pt纳米笼结构.先以氯铂酸和氯化钯为前驱体合成PtPd纳米晶,然后再用Fe3+/H+进行氧化刻蚀得到Pt纳米笼,并通过TEM、SEAD、Line scan、XRD等表征手段进行形貌和结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Pt纳米笼呈现规整的立方形结构,且形貌匀一,尺寸均匀,约为35 nm.
通过改变醋酸乙烯酯对玉米淀粉的投料比,制备一系列不同取代度的醋酸酯淀粉.将醋酸酯淀粉与聚乙烯醇(PVA)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来制备共混膜,讨论了醋酸酯化的改性程度、增塑剂丙三醇和交联剂戊二醛的用量对共混膜力学性能、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醋酸酯淀粉取代度提高时,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透光率逐渐增大;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随丙三醇含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断裂强度逐渐下降,透光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交联剂戊二醛的质量分数为4.5%时,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和透光率达到了最大值.
报道了布瓦西坦的关键中间体(R)-4-丙基-二氢呋喃-2-酮(1)的新合成工艺.以戊醛和乙醛酸为起始原料,在吗啉的催化下反应得到中间体5-羟基-4-正丙基-2-呋喃酮,然后用硼氢化钠脱去5位上的羟基得到中间体4-正丙基-2-呋喃酮,最后在手性膦配体S-BINAP的催化作用下,进行不对称还原得到目标化合物(R)-4-丙基-二氢呋喃-2-酮(1).与目前公开的路线相比,该工艺操作简便,原料价廉易得,各步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介绍了一种以苯胺衍生物为原料,使用铜离子催化剂进行反应合成吲哚啉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为工艺简单、安全、产率高.对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最终可使产品产率达到90%以上.
电解质作为锂电池离子传导的重要介质,对于提升锂电池循环稳定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锂盐作为其电解质(电解液)的关键组分,当锂盐浓度较低时,存在易燃性高、热稳定性差、电极反应动力学缓慢等缺点,而高浓度锂盐电解质具有热力学稳定性良好,Li+在电极上可进行可逆嵌入/脱出反应,离子载体密度较高,溶剂挥发性降低,提高SEI膜的热稳定性和抑制Al集流体腐蚀等优点,但也存在离子电导率低、润湿性差和材料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商业化应用.概述了新型锂盐、高浓度锂盐电解质研究历程、溶剂化结构对界面性质的影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