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沂水县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探索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實现了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和谐进步、生态持续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发展生态产业,走可持续道路,实现了经济发展生态化
1.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在县财政每年列支资金,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林业、果茶、畜牧、烟草、水利、水保等项目资金,建立了“规划共谋、项目共推、设施共建、服务共抓、荣誉共享”的园区建设机制。按照“实施一批项目,建成一个园区,形成一个亮点,做大一个产业”的要求,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主导产业聚集,全县生态高效农业规模不断扩大。
2.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经济。以环保是“第一公德”的理念推动工业经济转调升级。建立了严格的项目评审制度,严把项目“引进关”,着力引进培植附加值高、贡献率高、配套能力强的能源化工、机械电子、矿产深加工等大项目、好项目。严把项目“入园关”,原则上新上项目一律落户县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严把项目“低碳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工业废渣、有机废水、废气以及余热余压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节能意识。二是积极实施节能减排项目。不断加大选商选资力度,严把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和效益产出关,实现了项目的“好中选优”。
3.以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按照“全景沂水、全域旅游、全要素融合、全民化参与”四项要求,围绕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绿化彩化工程、美化田园行动,创建一批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示范园、农家乐示范村,打造乡村旅游节庆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沂水旅游从“景点旅游时代”向“全域旅游时代”转变。一是突出特色,集中打造县城周边现代旅游区、5A级景区标准的沂蒙风情旅游景区和泉庄生态休闲慢游区等旅游亮点区域,推出“多彩沂水,梦幻沂城,童话村落,画中天堂”特色之旅,打响“山东好客·沂水情长”旅游形象品牌,以旅游带动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二是按照将全县整体作为一个大型现代物流园区来打造的思路,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为目标,整合全县物流资源,全力打造生态物流。三是以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为引领,打造诚信体系,推进金融改革,健全担保体系,全力打造金融生态安全区,不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质量,打造优美宜居环境
不断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实施彩化造林工程,打造环城林业生态景观带、沿河生态观光长廊,“绿化荒山、美化沂水”,实施跋山湖及沂河沿岸彩化生态工程,栽植水杉、中山杉、银杏等苗木,打造了沿河水、岸、林立体景观画廊。鼓励企业推进节能改造,实施循环生产、清洁生产、低碳生产。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抓好源头监管,强化区域联防;开展中心城区水质保障攻坚战,确保城区河道水清岸绿;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责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做好迎淮工作。
实施生态工程,加大管控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系统
1.创新造林模式,全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
近年来,沂水县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措施,积极实施工程造林绿化,逐步形成了“市场化投入、规模化实施、专业化管理”的造林绿化新机制,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景观效果“四统一”。
2.坚持节约集约,全力提升土地生态系统
以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县工作为契机,不断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举措、新方式和新途径。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做好了年度耕地保护目标分解、责任书签订及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在县乡村各级干部中形成了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县域经济发展生命线的耕地保护意识,通过第一责任人职责,保证了辖区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实现全县耕地保有量连续多年保持占补平衡。
3.多措并举,全力提升水生态系统
一是严格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建立了水资源论证及许可前置规定,前置率达到100%,涉河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制度实施率为100%,各项年度控制目标均得到有效落实。二是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近年来主要建设完成了沙沟水厂、寨子山水厂和四十里堡水厂三处集中式供水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三是以改善水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的,对所有污水直排企业实施污水再提高工程,不断加快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
4.强化监督治理,全力提升大气生态系统
围绕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强化了城区燃煤锅炉监管,对建成区范围内锅炉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不定期组织突击检查,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责令停止使用锅炉,限期治理。加强对重点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全县所有省控以上重点企业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系统,重点企业废气排放达标率100%。加大对水泥、建材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强化源头防控,做好工业污染源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及时报废不合格车辆。通过大力整治,我县空气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一是环境容存量有较大压力。目前,我县正在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经济发展对我县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污染物排放总量维持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从发展模式方面看,粗放模式和资源输出模式占比较大,全县的深度加工和转化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生产方式粗放加大了污染治理难度。总量减排治理工作任务艰巨。
二是土地开发利用与资源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全县大多数土地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单户经营阶段,土地集约化利用不足,加上城镇化建设、工业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相互挤占,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很大。
注重节能减排,加强循环利用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一是深抓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不符合政策、达不到行业准入条件、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能耗高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层层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以治理水和大气污染为重点,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控和治理,切实把住源头关,确保完成各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发展和优先使用节能环保、循环利用型的产品,进一步扶持京普太阳能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在移动空调、监控设备、照明灯具等一系列产品的升级延伸,将光伏产业链条做长做强。
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加强对水土流失、矿区地面塌陷、破损山体、湿地等生态受损区域的治理修复,恢复区域自然生态功能。
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小组,成立由县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组织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运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把握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总体大局。二是建立健全资源环境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的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发挥监督机制。在不断完善和修复生态环境总体要求下,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监督机能,及时公布环境防治区域信息,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通过社会监督,有效遏制违法行为发生。
多措并举,加强宣传
积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道德规范,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伦理道德,使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生产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
(沂水县统计调查)
基本情况
发展生态产业,走可持续道路,实现了经济发展生态化
1.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加快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在县财政每年列支资金,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林业、果茶、畜牧、烟草、水利、水保等项目资金,建立了“规划共谋、项目共推、设施共建、服务共抓、荣誉共享”的园区建设机制。按照“实施一批项目,建成一个园区,形成一个亮点,做大一个产业”的要求,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主导产业聚集,全县生态高效农业规模不断扩大。
2.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健康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经济。以环保是“第一公德”的理念推动工业经济转调升级。建立了严格的项目评审制度,严把项目“引进关”,着力引进培植附加值高、贡献率高、配套能力强的能源化工、机械电子、矿产深加工等大项目、好项目。严把项目“入园关”,原则上新上项目一律落户县经济开发区,全力推进产业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严把项目“低碳关”,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工业废渣、有机废水、废气以及余热余压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节能意识。二是积极实施节能减排项目。不断加大选商选资力度,严把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和效益产出关,实现了项目的“好中选优”。
3.以生态文明理念,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按照“全景沂水、全域旅游、全要素融合、全民化参与”四项要求,围绕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乡村环境整治、绿化彩化工程、美化田园行动,创建一批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示范园、农家乐示范村,打造乡村旅游节庆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沂水旅游从“景点旅游时代”向“全域旅游时代”转变。一是突出特色,集中打造县城周边现代旅游区、5A级景区标准的沂蒙风情旅游景区和泉庄生态休闲慢游区等旅游亮点区域,推出“多彩沂水,梦幻沂城,童话村落,画中天堂”特色之旅,打响“山东好客·沂水情长”旅游形象品牌,以旅游带动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二是按照将全县整体作为一个大型现代物流园区来打造的思路,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为目标,整合全县物流资源,全力打造生态物流。三是以县域金融创新发展试点为引领,打造诚信体系,推进金融改革,健全担保体系,全力打造金融生态安全区,不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环境质量,打造优美宜居环境
不断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考核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实施彩化造林工程,打造环城林业生态景观带、沿河生态观光长廊,“绿化荒山、美化沂水”,实施跋山湖及沂河沿岸彩化生态工程,栽植水杉、中山杉、银杏等苗木,打造了沿河水、岸、林立体景观画廊。鼓励企业推进节能改造,实施循环生产、清洁生产、低碳生产。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抓好源头监管,强化区域联防;开展中心城区水质保障攻坚战,确保城区河道水清岸绿;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责任,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做好迎淮工作。
实施生态工程,加大管控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系统
1.创新造林模式,全力提升森林生态系统
近年来,沂水县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县,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措施,积极实施工程造林绿化,逐步形成了“市场化投入、规模化实施、专业化管理”的造林绿化新机制,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景观效果“四统一”。
2.坚持节约集约,全力提升土地生态系统
以创建节约集约模范县工作为契机,不断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举措、新方式和新途径。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做好了年度耕地保护目标分解、责任书签订及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在县乡村各级干部中形成了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县域经济发展生命线的耕地保护意识,通过第一责任人职责,保证了辖区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实现全县耕地保有量连续多年保持占补平衡。
3.多措并举,全力提升水生态系统
一是严格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管理。建立了水资源论证及许可前置规定,前置率达到100%,涉河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制度实施率为100%,各项年度控制目标均得到有效落实。二是严格落实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制度,近年来主要建设完成了沙沟水厂、寨子山水厂和四十里堡水厂三处集中式供水工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三是以改善水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的,对所有污水直排企业实施污水再提高工程,不断加快城区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
4.强化监督治理,全力提升大气生态系统
围绕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强化了城区燃煤锅炉监管,对建成区范围内锅炉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不定期组织突击检查,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责令停止使用锅炉,限期治理。加强对重点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监管,全县所有省控以上重点企业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系统,重点企业废气排放达标率100%。加大对水泥、建材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强化源头防控,做好工业污染源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及时报废不合格车辆。通过大力整治,我县空气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存在问题
一是环境容存量有较大压力。目前,我县正在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经济发展对我县的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污染物排放总量维持在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从发展模式方面看,粗放模式和资源输出模式占比较大,全县的深度加工和转化仍然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生产方式粗放加大了污染治理难度。总量减排治理工作任务艰巨。
二是土地开发利用与资源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全县大多数土地管理模式还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单户经营阶段,土地集约化利用不足,加上城镇化建设、工业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相互挤占,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很大。
对策措施
注重节能减排,加强循环利用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加快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一是深抓节能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对不符合政策、达不到行业准入条件、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能耗高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层层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以治理水和大气污染为重点,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监控和治理,切实把住源头关,确保完成各项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发展和优先使用节能环保、循环利用型的产品,进一步扶持京普太阳能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在移动空调、监控设备、照明灯具等一系列产品的升级延伸,将光伏产业链条做长做强。
全力做好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划定“生态红线”。加强对水土流失、矿区地面塌陷、破损山体、湿地等生态受损区域的治理修复,恢复区域自然生态功能。
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一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小组,成立由县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组织机构,下设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运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把握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总体大局。二是建立健全资源环境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完善的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三是发挥监督机制。在不断完善和修复生态环境总体要求下,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监督机能,及时公布环境防治区域信息,建立健全举报制度,通过社会监督,有效遏制违法行为发生。
多措并举,加强宣传
积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道德规范,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伦理道德,使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生产生活各个层面,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
(沂水县统计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