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形成新型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师需要退到“后台”,通过各种课堂设计“检测”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和补充。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效果检测”的效率,就效果检测的“原则及形式”和“时机及意义”阐述了相关见解和具体实践,从而来推动“三四式自主导引”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高效课堂;效果检测;三四式自主导引
我校“三四式自主导引”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已经近两年时间了,力求形成新型的教学管理机制,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学生人人参与的课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检测”这一要点,教师需要退到“后台”,通过各种课堂设计“检测”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和补充,从而来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效率。
“效果检测”是高效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之一,指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要及时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调整教学思路,从而促使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主学习。
“效果检测”的所测内容为:①测过程,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知其所以然”;②测结果,测“知其然”,即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懂”与“不懂”,掌握得“准”与“不准”。
在課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效果检测”的效率,本学期,在多次课改课研究中,我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浅薄的思考。
一、效果检测的原则及形式
(一)效果检测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检测,所反馈出来的信息才更全面、更真实,这样的信息才能指引老师更有效地组织进一步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一问一答式的效果检测,多采用全体参与式的效果检测。
(二)效果检测应该坚持“检测目标明确”的原则。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在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提出训练检测目标,使训练检测有目的性、针对性、方向性,使课堂检测的高效性有了实质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主动性明显,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教师应该精心组织便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形式的检测。“效果检测”的基本类型包括自主学习后检测、合作探究后检测。自主学习后检测指的是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探究学习效果和行为的检测。合作探究后检测指的是对师生、生生等多形式的合作探究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行为的检测。
基于这两大类型,又可细化为以下几种检测形式:
1.同伴互助式检测
在小组内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人人发言,这样就可以通过生生监督的形式来检测学生,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参与课堂学习。如:在曹育红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在对学生课前前置学习效果以及同步探究后学习效果的检测,都采用了小组交流的形式,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接受同伴的评价。
2.完成练习式检测
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可以同桌互相批改,或自己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纠正,从而达到自我分析、自我改进提高的自主检测效果。如:章文佳老师教学《恐龙》一课,学生默写后,同桌对照老师出示的标准答案批阅,在批阅过程中又是一次对这些字词的学习,然后学生自主纠正错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知识环节的最后5~10分钟,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检测,而检测题目基本包括看拼音写词语、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按课文内容填空、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等。
3.竞争比赛式检测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训练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如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等。
如,顾老师执教的《地球和他的七个兄弟》中有关“效果检测”的一个片段。
过渡: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地球和他的七个兄弟。
1.【效果检测】挑战一:自读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地球的七个兄弟都叫什么名字,请用“———”画出。
(1)指名交流:师板书: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打印词语)
(2)出示答案:同桌相互检查检测结果,哪些学生全对,同桌举手示意。
2.【效果检测】挑战二:再读第二、第三自然段,说说地球和他的兄弟各有什么特点?用曲线画出。
(1)教师点拨:知道了他们的特点我们就能认出他们了。板书“特点”,指导理解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
(3)出示答案:自己检查检测结果,哪些学生全对,自己举手示意。
(4)出示图片,认一认各星星。同时理解“呼啦圈”“地球是美丽的家园”。读一遍句子,(读出它的特点来)然后指图。
(5)出示有行星名称的太阳系,介绍行星。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六次“挑战”的“效果检测”形式,使学生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点,学习朗读课文。
顾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一次有趣的科普阅读体验。老师利用图片画面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天体知识,让孩子们获得科学兴趣的培养。注重课文的写法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语句的含义,体会表达的特点。通过设计六次“挑战”的“效果检测”形式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和补充。老师课前下发了“挑战摘星榜”告诉学生每个学习环节会有检测,挑战成功就可以成功摘星,所以上课时学生都比较认真。每个教学环节都有相应的检测,有的是老师检测,有的是同桌互相检测,有的是自己检测。课堂的及时检测帮助老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关注学困生,效果很好。把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生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师退到“后台”,课堂评价突出了本课评价重点,并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评价,切切实实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拓展提高型检测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其他练习形式学习,注重能使学生能力提升的、能丰富课堂检测的形式,因此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重点的掌握和难度的突破服务,以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跳一跳摘果子”。如“想象补白”“拓展想象”“写话训练”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完成检测目标。
二、效果检测的时机及意义
“效果检测”的操作要做到及时、简便、有效。“及时”指的是检测的时机把握准确。“简便”指的是:检测的方法具可操作性,简单易行。“有效”指的是检测目标指向明确,检测内容清晰明了,检测范围覆盖面广,检测结果真实有价值。
1.课前的效果检测,生成核心问题,让同步探究直指关键
我们的课堂倡导学生有备而来,所以基本每节课前都会布置学生进行前置学习,但是如果对前置学习的效果没有检測措施,学生学得好与坏反馈不及时,激励就不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敷衍,渐渐失去了前置学习的价值。看看我们的课堂,常常是明明已经前置学习过了,但老师还是带领着一步一步再学一遍,这样的教学学生还有什么前置学习的兴趣呢?所以不如一开始就来一次效果检测。比如:章老师执教的《恐龙》一课,一开始就是默写字词,效果检测的结果,不管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羞涩,都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下次前置学习。
对学生而言,通过效果检测可以了解自己通过前置学习,哪些知识点已基本掌握,哪些知识点了解还不够全面,哪些知识点还比较陌生,学生可以对自身有个自我的分析评价,也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让探究过程更有侧重点,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改进和提高。
对老师而言,效果检测有助于老师根据检测后反馈的情况,选择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灵活生成“核心问题”,这样的“核心问题”更能直指学生的困惑处、关键处,比老师备课中设计的“核心问题”更具针对性和生长力。
2.课中的效果检测,查漏补缺,让知识理解走向深入
在同步探究后,还应及时进行效果检测。对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以巩固本课所学的新知,另一方面也可查漏补缺,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
对教师而言,可以了解到同步探究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怎样,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哪些同学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就能及时地调整方法,改变策略,因材施教,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课中的“同步探究”后的效果检测,还要注意“重结果,及时评价”。
结果反馈是“效果检测”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中正确运用反馈手段尤为重要,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检查。如果检查下来,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不一致,那么必须进行及时修正。教师尽量对每次检测都做反馈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批改。
发挥训练检测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除了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外,还应加强形成性评价,“采用成长纪录的方式,搜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建立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检测的高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枬.教学语言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4]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 李博宁
关键词:高效课堂;效果检测;三四式自主导引
我校“三四式自主导引”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已经近两年时间了,力求形成新型的教学管理机制,把课堂还给学生,形成学生人人参与的课堂。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检测”这一要点,教师需要退到“后台”,通过各种课堂设计“检测”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和补充,从而来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效率。
“效果检测”是高效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之一,指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要及时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调整教学思路,从而促使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主学习。
“效果检测”的所测内容为:①测过程,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知其所以然”;②测结果,测“知其然”,即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懂”与“不懂”,掌握得“准”与“不准”。
在課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效果检测”的效率,本学期,在多次课改课研究中,我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浅薄的思考。
一、效果检测的原则及形式
(一)效果检测应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
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检测,所反馈出来的信息才更全面、更真实,这样的信息才能指引老师更有效地组织进一步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一问一答式的效果检测,多采用全体参与式的效果检测。
(二)效果检测应该坚持“检测目标明确”的原则。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在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提出训练检测目标,使训练检测有目的性、针对性、方向性,使课堂检测的高效性有了实质的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主动性明显,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越高,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教师应该精心组织便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形式的检测。“效果检测”的基本类型包括自主学习后检测、合作探究后检测。自主学习后检测指的是对学生的独立自主探究学习效果和行为的检测。合作探究后检测指的是对师生、生生等多形式的合作探究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行为的检测。
基于这两大类型,又可细化为以下几种检测形式:
1.同伴互助式检测
在小组内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人人发言,这样就可以通过生生监督的形式来检测学生,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参与课堂学习。如:在曹育红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中,在对学生课前前置学习效果以及同步探究后学习效果的检测,都采用了小组交流的形式,让每位同学都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接受同伴的评价。
2.完成练习式检测
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可以同桌互相批改,或自己对照标准答案批改纠正,从而达到自我分析、自我改进提高的自主检测效果。如:章文佳老师教学《恐龙》一课,学生默写后,同桌对照老师出示的标准答案批阅,在批阅过程中又是一次对这些字词的学习,然后学生自主纠正错误。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个知识环节的最后5~10分钟,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检测,而检测题目基本包括看拼音写词语、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按课文内容填空、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等。
3.竞争比赛式检测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训练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如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等。
如,顾老师执教的《地球和他的七个兄弟》中有关“效果检测”的一个片段。
过渡: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下地球和他的七个兄弟。
1.【效果检测】挑战一:自读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地球的七个兄弟都叫什么名字,请用“———”画出。
(1)指名交流:师板书: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打印词语)
(2)出示答案:同桌相互检查检测结果,哪些学生全对,同桌举手示意。
2.【效果检测】挑战二:再读第二、第三自然段,说说地球和他的兄弟各有什么特点?用曲线画出。
(1)教师点拨:知道了他们的特点我们就能认出他们了。板书“特点”,指导理解特点。
(2)指名交流,板书。
(3)出示答案:自己检查检测结果,哪些学生全对,自己举手示意。
(4)出示图片,认一认各星星。同时理解“呼啦圈”“地球是美丽的家园”。读一遍句子,(读出它的特点来)然后指图。
(5)出示有行星名称的太阳系,介绍行星。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六次“挑战”的“效果检测”形式,使学生了解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点,学习朗读课文。
顾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一次有趣的科普阅读体验。老师利用图片画面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天体知识,让孩子们获得科学兴趣的培养。注重课文的写法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语句的含义,体会表达的特点。通过设计六次“挑战”的“效果检测”形式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和补充。老师课前下发了“挑战摘星榜”告诉学生每个学习环节会有检测,挑战成功就可以成功摘星,所以上课时学生都比较认真。每个教学环节都有相应的检测,有的是老师检测,有的是同桌互相检测,有的是自己检测。课堂的及时检测帮助老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关注学困生,效果很好。把课堂还给学生,变成学生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师退到“后台”,课堂评价突出了本课评价重点,并突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评价,切切实实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拓展提高型检测
语文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其他练习形式学习,注重能使学生能力提升的、能丰富课堂检测的形式,因此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重点的掌握和难度的突破服务,以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跳一跳摘果子”。如“想象补白”“拓展想象”“写话训练”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完成检测目标。
二、效果检测的时机及意义
“效果检测”的操作要做到及时、简便、有效。“及时”指的是检测的时机把握准确。“简便”指的是:检测的方法具可操作性,简单易行。“有效”指的是检测目标指向明确,检测内容清晰明了,检测范围覆盖面广,检测结果真实有价值。
1.课前的效果检测,生成核心问题,让同步探究直指关键
我们的课堂倡导学生有备而来,所以基本每节课前都会布置学生进行前置学习,但是如果对前置学习的效果没有检測措施,学生学得好与坏反馈不及时,激励就不到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敷衍,渐渐失去了前置学习的价值。看看我们的课堂,常常是明明已经前置学习过了,但老师还是带领着一步一步再学一遍,这样的教学学生还有什么前置学习的兴趣呢?所以不如一开始就来一次效果检测。比如:章老师执教的《恐龙》一课,一开始就是默写字词,效果检测的结果,不管是成功的喜悦,还是失败的羞涩,都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下次前置学习。
对学生而言,通过效果检测可以了解自己通过前置学习,哪些知识点已基本掌握,哪些知识点了解还不够全面,哪些知识点还比较陌生,学生可以对自身有个自我的分析评价,也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让探究过程更有侧重点,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改进和提高。
对老师而言,效果检测有助于老师根据检测后反馈的情况,选择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灵活生成“核心问题”,这样的“核心问题”更能直指学生的困惑处、关键处,比老师备课中设计的“核心问题”更具针对性和生长力。
2.课中的效果检测,查漏补缺,让知识理解走向深入
在同步探究后,还应及时进行效果检测。对学生而言,一方面可以巩固本课所学的新知,另一方面也可查漏补缺,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
对教师而言,可以了解到同步探究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怎样,能力提高到何种程度,哪些同学已达到了目标,哪些同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就能及时地调整方法,改变策略,因材施教,从而达到理想的目标。课中的“同步探究”后的效果检测,还要注意“重结果,及时评价”。
结果反馈是“效果检测”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中正确运用反馈手段尤为重要,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都有一定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检查。如果检查下来,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不一致,那么必须进行及时修正。教师尽量对每次检测都做反馈评价,而不仅仅局限于批改。
发挥训练检测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除了将口头语言的评价和体态语的评价相结合外,还应加强形成性评价,“采用成长纪录的方式,搜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建立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检测的高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枬.教学语言艺术[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4]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5]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