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以乡土为题材的油画就有出现,最初画家们为了迎合皇家贵族而去画一些肖像画,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情景的作品少之又少。而伴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和世俗文化的发展,新时期的画家们开始不再满足于承袭前人的创作模式,他们开始将目光聚焦于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对身边的现实平凡的生活产生兴趣,开始描绘真实生动有血有肉的人。值得庆幸的是,少数大师安于偏僻的乡村,进入农民之中去,描画这群社会最底层民众的艰辛生活。16世纪尼德兰的彼得·勃鲁盖尔和19世纪法国的米勒就是这类“处江湖之远”的大师。
【关键词】:农民;乡土题材绘画;勃鲁盖尔;米勒
一、西方乡土题材绘画追溯
“乡土"在这里就是指乡村生活,在乡土社会中人们最共通的情感无疑就是对乡村土地的眷恋,所以,“乡土绘画”则就可以理解为描绘乡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时刻,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绘画。下文所要论述的乡土题材绘画特指在西方美术史上以农民及农民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油画创作。乡村是乡土题材绘画的源泉,在这片土地上画家们能够充分地吸收养分,并各自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乡土、对农民的情感。
二、尼德兰乡村歌手:勃鲁盖尔
早在15世纪初意大利开始早期的文艺复兴运动时,在尼德兰地区也形成了北方文艺复兴。由于北方更多的是受到中世纪细密画艺术的影响,加之日耳曼民族的哲理性思考,所以尼德兰地区的绘画更多重视对细节的如实描绘,少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古典和理想化,带有着自身的历史性和民族性。画家彼得·勃鲁盖尔(PieterBrueghel)便是尼德兰艺术成果的集大成者。他在欧洲艺术史上一直被视为是最先用画笔真实生动表现了农民的画家。
(一)画家的创作题材
他经常跟着朋友们参加农民活动,观察和体验农民的日常生活,他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创作了不少以农民生活、乡村风景为题材的风俗画。在当时政治和宗教改革的冲击下,画家的内心是不平静的。他的作品题材多样,既有寓意很深的作品也有宗教题材的作品;还有描写农民习俗和娱乐的现实主义的作品。
1、大规模农民活动场景
勃鲁盖尔多选用一些人物众多的大场景入画,包括婚礼宴席、舞会、大规模的宗教庆祝活动和劳动等,用这些来表现农民的乡村生活。
《户外婚礼舞会》描绘了尼德兰农民举行室外婚庆、舞会的景象,画面中人物憨厚的仪态、欢快的场面以及沉稳的色调,这一切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朴素而又热烈生动,将农民那略显笨拙而又忘情的欢乐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正是勃鲁盖尔想要展现给观者的世间最温暖、最亲切、最令人向往的场景。婚宴上的美味佳肴,伴随着欢快的乡村舞蹈,加上演奏者的古朴乐器,无不展现了尼德兰乡村人们开朗、豪迈的性格,都弥漫着厚重而粗犷的乡土气息。
2、民间传说和谚语故事
谚语富含诙谐、含蓄、讽刺等特点,为民众所熟知,在绘画创作中选材民间谚语既能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还可以有效地规避当时政治环境下潜伏的风险,所以民间谚语便成了勃鲁盖尔从事创作时的理想载体。
《盲人的寓言》就是这样一幅具有悲剧张力的杰作。在尼德兰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瞎子牵者瞎子走,没有好下场。勃鲁盖尔在这幅画中描绘的是一组自以为是的瞎子相互牵引盲目执著地往前走,但他们不知自己已陷入危险境地,领头的瞎子摔入沟壕,后面的一个也连累着失去了平衡,接些来后面的瞎子将迎来同样的命运。这幅画作表达了勃鲁盖尔对这种无知或盲目引导的批判,这正是画家对人类命运发出的一个警告,画中也透露了画家对当时尼德兰革命的失望,有着人生和社会的普遍意义。
三、真诚与淳朴的守望:米勒
19世纪的法国,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盛行的同时,一种按照原本的模样去描绘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运动兴起了。画家真实地去反映和表现生活,開始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Millet)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也是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
他生长在诺曼底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农民家庭,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农村的劳动生活中度过的,在幼年的耳濡目染中具有了浓厚的基督教精神和农民的自尊心,因此他深谙农民生存的甘苦,这种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积极意义。他一生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他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想法,希望能够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并描绘生活,他的作品大都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他在巴比松创作了的第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播种者》。后来相继又有《拾穗者》和《晚钟》等名作诞生。
(二)画家的创作题材
1.农民的劳动与短暂休息的场景
米勒描绘农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农民的耕作是他作品永恒的主题。在《拾穗者》中,农民的形象成为前景上的主角。在法国乡间有一种习俗,农场收割后农民应当故意留一些谷类在田地里,让那些赤贫的人捡拾,以求温饱。米勒将这一情景重新呈现在巴比松的乡间,展示的是地道的法国农村的生活本身。整个画面朴质而又崇高,宁静而又饱满,呈现出了画家心目中“真正的人物和伟大的美”。
2.农民的精神世界
农民也有自己纯朴的信仰,米勒创作了杰作《晚钟》。这幅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一种复杂的农民精神生活:日落时分,暮色笼罩在翻耕过的土地上,一对辛勤劳作一整天的农民夫妇,在教堂钟声的召唤下,放下手中的农活,以感恩的心在傍晚的微风中悄然伫立,以虔诚的祈祷结束一天的劳作并祈求保佑。他们虽然卑微,却不失尊严,黄昏中站立的形象恰如巨人一般,显得平稳和壮观。神圣的宗教气氛,安详而宁静,最能抚慰人们的心灵。
3.农闲季节农民的生活
冬季是农民一年中休息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农民们闲下来拾起了平日无暇顾及的零碎家务活。作品《缝衣女》虽然是平凡通俗的构图,一位母亲在昏暗灯光下缝补一件棉衣的身影,却流露出贫穷的劳苦人家对生活的塌实信念及温暖。在图片中,画家用光亮的暖黄色调,点醒了中心人物的精神性,在愁苦郁暗的背景中,带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喻。《缝衣女》中所对细节得自然诠释,毫不造作,显示了米勒极强的观察力,而这正是这幅画之力量所在。
四、结语
勃鲁盖尔有着较深入的农村生活经验,同他之后的法国写实主义代表画家米勒一样,他们对农村的劳动群体-农民都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懂得这个人群的喜好、信仰、甚至偏见。尽管乡土题材绘画在表达上有着个性差异,但画家们所表现出来对农民群体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关怀是共通的,都饱含着质朴的人类情感和乡土情怀。人们在对乡土的表现时,探寻到了精神范畴的东西,如对农民的人道主义的关怀,对平凡朴素生活的憧憬,对大自然美的发现,对人性本质的感叹等等,而这一切形成了艺术与生命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才是乡土绘画真实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M】,2004版。
[2]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M】,2010年。
[3]何政广著,《尼德兰绘画大师一一勃鲁盖尔》,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M】,2000年。
[4]罗曼·罗兰著,林珑野译,《米勒传》,收录于((爱与田园的画家一米勒),何政广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M】,1998年。
【关键词】:农民;乡土题材绘画;勃鲁盖尔;米勒
一、西方乡土题材绘画追溯
“乡土"在这里就是指乡村生活,在乡土社会中人们最共通的情感无疑就是对乡村土地的眷恋,所以,“乡土绘画”则就可以理解为描绘乡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凡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时刻,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绘画。下文所要论述的乡土题材绘画特指在西方美术史上以农民及农民的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油画创作。乡村是乡土题材绘画的源泉,在这片土地上画家们能够充分地吸收养分,并各自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乡土、对农民的情感。
二、尼德兰乡村歌手:勃鲁盖尔
早在15世纪初意大利开始早期的文艺复兴运动时,在尼德兰地区也形成了北方文艺复兴。由于北方更多的是受到中世纪细密画艺术的影响,加之日耳曼民族的哲理性思考,所以尼德兰地区的绘画更多重视对细节的如实描绘,少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古典和理想化,带有着自身的历史性和民族性。画家彼得·勃鲁盖尔(PieterBrueghel)便是尼德兰艺术成果的集大成者。他在欧洲艺术史上一直被视为是最先用画笔真实生动表现了农民的画家。
(一)画家的创作题材
他经常跟着朋友们参加农民活动,观察和体验农民的日常生活,他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特创作了不少以农民生活、乡村风景为题材的风俗画。在当时政治和宗教改革的冲击下,画家的内心是不平静的。他的作品题材多样,既有寓意很深的作品也有宗教题材的作品;还有描写农民习俗和娱乐的现实主义的作品。
1、大规模农民活动场景
勃鲁盖尔多选用一些人物众多的大场景入画,包括婚礼宴席、舞会、大规模的宗教庆祝活动和劳动等,用这些来表现农民的乡村生活。
《户外婚礼舞会》描绘了尼德兰农民举行室外婚庆、舞会的景象,画面中人物憨厚的仪态、欢快的场面以及沉稳的色调,这一切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朴素而又热烈生动,将农民那略显笨拙而又忘情的欢乐渲染得淋漓尽致。这正是勃鲁盖尔想要展现给观者的世间最温暖、最亲切、最令人向往的场景。婚宴上的美味佳肴,伴随着欢快的乡村舞蹈,加上演奏者的古朴乐器,无不展现了尼德兰乡村人们开朗、豪迈的性格,都弥漫着厚重而粗犷的乡土气息。
2、民间传说和谚语故事
谚语富含诙谐、含蓄、讽刺等特点,为民众所熟知,在绘画创作中选材民间谚语既能更好地表达内心的情感,还可以有效地规避当时政治环境下潜伏的风险,所以民间谚语便成了勃鲁盖尔从事创作时的理想载体。
《盲人的寓言》就是这样一幅具有悲剧张力的杰作。在尼德兰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瞎子牵者瞎子走,没有好下场。勃鲁盖尔在这幅画中描绘的是一组自以为是的瞎子相互牵引盲目执著地往前走,但他们不知自己已陷入危险境地,领头的瞎子摔入沟壕,后面的一个也连累着失去了平衡,接些来后面的瞎子将迎来同样的命运。这幅画作表达了勃鲁盖尔对这种无知或盲目引导的批判,这正是画家对人类命运发出的一个警告,画中也透露了画家对当时尼德兰革命的失望,有着人生和社会的普遍意义。
三、真诚与淳朴的守望:米勒
19世纪的法国,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盛行的同时,一种按照原本的模样去描绘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运动兴起了。画家真实地去反映和表现生活,開始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Millet)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也是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
他生长在诺曼底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农民家庭,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农村的劳动生活中度过的,在幼年的耳濡目染中具有了浓厚的基督教精神和农民的自尊心,因此他深谙农民生存的甘苦,这种经历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积极意义。他一生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他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想法,希望能够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并描绘生活,他的作品大都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他在巴比松创作了的第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播种者》。后来相继又有《拾穗者》和《晚钟》等名作诞生。
(二)画家的创作题材
1.农民的劳动与短暂休息的场景
米勒描绘农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农民的耕作是他作品永恒的主题。在《拾穗者》中,农民的形象成为前景上的主角。在法国乡间有一种习俗,农场收割后农民应当故意留一些谷类在田地里,让那些赤贫的人捡拾,以求温饱。米勒将这一情景重新呈现在巴比松的乡间,展示的是地道的法国农村的生活本身。整个画面朴质而又崇高,宁静而又饱满,呈现出了画家心目中“真正的人物和伟大的美”。
2.农民的精神世界
农民也有自己纯朴的信仰,米勒创作了杰作《晚钟》。这幅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一种复杂的农民精神生活:日落时分,暮色笼罩在翻耕过的土地上,一对辛勤劳作一整天的农民夫妇,在教堂钟声的召唤下,放下手中的农活,以感恩的心在傍晚的微风中悄然伫立,以虔诚的祈祷结束一天的劳作并祈求保佑。他们虽然卑微,却不失尊严,黄昏中站立的形象恰如巨人一般,显得平稳和壮观。神圣的宗教气氛,安详而宁静,最能抚慰人们的心灵。
3.农闲季节农民的生活
冬季是农民一年中休息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农民们闲下来拾起了平日无暇顾及的零碎家务活。作品《缝衣女》虽然是平凡通俗的构图,一位母亲在昏暗灯光下缝补一件棉衣的身影,却流露出贫穷的劳苦人家对生活的塌实信念及温暖。在图片中,画家用光亮的暖黄色调,点醒了中心人物的精神性,在愁苦郁暗的背景中,带出人物内心世界的隐喻。《缝衣女》中所对细节得自然诠释,毫不造作,显示了米勒极强的观察力,而这正是这幅画之力量所在。
四、结语
勃鲁盖尔有着较深入的农村生活经验,同他之后的法国写实主义代表画家米勒一样,他们对农村的劳动群体-农民都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懂得这个人群的喜好、信仰、甚至偏见。尽管乡土题材绘画在表达上有着个性差异,但画家们所表现出来对农民群体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关怀是共通的,都饱含着质朴的人类情感和乡土情怀。人们在对乡土的表现时,探寻到了精神范畴的东西,如对农民的人道主义的关怀,对平凡朴素生活的憧憬,对大自然美的发现,对人性本质的感叹等等,而这一切形成了艺术与生命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才是乡土绘画真实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M】,2004版。
[2]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M】,2010年。
[3]何政广著,《尼德兰绘画大师一一勃鲁盖尔》,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M】,2000年。
[4]罗曼·罗兰著,林珑野译,《米勒传》,收录于((爱与田园的画家一米勒),何政广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M】,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