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养殖方式如何做好饲料营养和提升经济效益

来源 :猪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l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黑龙江北部边陲的林区,畜牧业占农业经济比重仍然很大,同时畜禽养殖还是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限于人口数量、经济力量和科技水平,养殖方式还非常粗放,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家庭农场、散养户比例反而很高,依然存在很多散养猪、森林猪、二、三代杂交野猪、农家土猪、本地黄牛、羊等养殖类型.笔者在2020年作为访问学者,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访问学习一年,通过研修学习对大兴安岭地区的养殖业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如图1),以供地区畜牧产业发展和养殖户增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
其他文献
目前,几乎所有饲料原料成本都在大幅度增加.因此,许多饲料和猪肉生产商正在审慎地思考如何降低猪肉生产的饲料成本.不同猪场可以根据其所在区域的市场及生产体系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措施或策略.
期刊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是一种常见于动物肠道内的革兰氏阳性厌氧孢子形成的棒状细菌,产气荚膜梭菌传播的介质包括饲料、污水、土壤以及腐烂的植物、人和动物的创口等部位的污物.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产生的α、β(1、2)毒素是引起新生1周龄内仔猪腹泻(仔猪红痢)的重要因素,尤其是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发病率最高,以血性下痢和小肠后半段弥漫性出血或坏死变化为特征.产气荚膜梭菌型引起的仔猪腹泻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易反复、死亡率高、覆盖地域广的特点,同群
期刊
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中可以致病的菌株引起仔猪发病的一类传染病,又因为可致病的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不同和侵害猪的日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根据发病日龄不同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仔猪黄痢多发生于出生后1周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多发;仔猪白痢多发生于出生后10~30日龄,以10~20日龄多发,猪水肿病多发于断奶仔猪.该病以发生肠炎和肠毒血症为特征.
期刊
长期以来,仔猪细菌性腹泻像悬在众多猪场头顶的“马蜂窝”,猪场一直深受其害,却又无法根除,禁抗令全面实施之后,这些“马蜂窝”里的马蜂更是飞扬跋扈,猪场一不小心就会被其“蜇”得鼻青脸肿.对于头胎母猪尤其要做好细菌性腹泻病的防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对猪场“马蜂窝”的防控分析如下.
期刊
腹泻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肠黏膜结构损坏、消化吸收障碍、电解质失衡以及脱水等病理变化,是引起哺乳期仔猪死亡及生长缓慢的最直接原因,给养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期刊
仔猪腹泻是猪生产中典型的多因素疾病,多受日粮变化、仔猪遗传或特定病原体的影响.腹泻导致仔猪体重增加减少,在短期内损害动物的福利,从长远来看破坏菌群的正常定植,可能影响机体健康,是造成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据调查,我国养殖中仔猪腹泻发生率为50%~60%,死亡率达15%~20%.断奶期是仔猪生命中的一个关键阶段,这时仔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免疫系统仍在发育,使仔猪易受病原体感染,断奶后出现腹泻.
期刊
产学研深度融合对生猪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2年1月,中国种猪信息网组织开展了『猪场之旅』2022行:构建产学研融合发展新平台系列巡回走访活动,力图通过实地走访形式深度挖掘校企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思路和新做法,为我国养猪业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平台,促进校企之间在人才培养、项目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基因育种、精准营养、环境控制等生猪养殖各个专业领域开展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打通创新链条,促进创新发展.
期刊
长期以来,产房仔猪腹泻一直是广大养殖场/户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产房仔猪特指出生到断奶期间的哺乳仔猪.产房仔猪腹泻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常见普发性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冬季与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产房仔猪腹泻是产房仔猪消化道功能紊乱的一种综合临床症状,由一种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产房仔猪腹泻后的主要表现为进食少、生长慢、饲料浪费多.如果不能及时、科学地对发病仔猪进行治疗,很可能会造成发病仔猪的大量死亡,给猪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内容由笔者将多年一线工作经验总结、归纳而成,笔者认为产房仔猪腹泻的防控应做到及时
期刊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o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o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主要导致仔猪腹泻、呕吐、脱水,严重者死亡的肠道传染性疾病.该病对各年龄阶段猪只均易感,尤其是对哺乳仔猪,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征.当前,针对PED的防控仍然以采用疫苗免疫和生物安全为主,但由于PEDV变异毒株的流行,疫苗免疫对各场猪群的保护力参差不齐.尽管非洲猪瘟(ASF)进入中国以来,规模化猪场对生物安全的防控不断升级
期刊
脂肪作为神经、皮肤、血液和肌肉等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于猪只全身,可分为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肌内脂肪3部分.脂肪酸是脂肪的基本单位,在猪只生长发育过程中、猪肉肉质风味、饲料营养组成及猪产品加工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第一,猪肉中肌内脂肪的组成、含量和沉积是影响猪肉品质和加工风味的重要因素.第二,皮下脂肪可以防止过多热量扩散到环境中,减少猪只机体的热量散失,保持体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