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需要的“新生适应周”项目探究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bh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生入园适应是每一所幼儿园都会面临的问题,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呵护,宝宝们嚎啕大哭,老师们手忙脚乱,从早到晚全月无休的“新生入园模式”让老师们身心疲惫,教师很累,儿童也不轻松。教师压力的背后都折射出儿童的哪些需要?如何正确辨识儿童焦虑背后的需要,并给予支持和满足?“新生入园现象”是不是太司空见惯,以至于我们对“老师的累”和“孩子的痛”已经习而不察了?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些改变?基于儿童需要的新生入园适应探究,要分享的不仅是独特的新生入园适应策略,更重要的是基于儿童需要的问题探究思路,引导教师尝试从儿童的立场和需要出发,研究和发现并进一步支持儿童。
  【关键词】新生入园适应策略 儿童需要 教师支持策略
  案例背景:
  经历过几届小班,作为一线老师,面对新生入园感觉压力巨大,除了应对孩子的哭闹问题,还有家长对老师不熟悉、不信任产生各种不理解的问题。感触最深的还是:当我把所有的耐心都给了幼儿园的孩子,对家人和自己孩子却没有了耐心!第一周面对孩子的各种入园焦虑,我们需要花费很多很多的耐心来安抚孩子,在新生入园一到两个月里都是早出晚归,身心疲惫,回家时完全不想说话,更加谈不上照顾自己家的孩子……白天我们拿出最好的状态面对班级里的孩子,晚上等我家的小朋友睡着了,我又会懊恼自己对孩子没有耐心,把坏脾气给了家人……
  这是我园有着10年教龄的纪雨祺老师的带班笔记,平白的话语触动我的心弦,我相信每一个带过小班的老师都能体会其中滋味:孩子们嚎啕大哭,老师们手忙脚乱……从早到晚全月无休的“新生入园模式”让老师们身心疲惫,作为一个有着20年教龄的老教师,其中滋味我更能感同身受。
  不过,作为管理者我更多一份理性思考和教育敏感,教师很累,儿童是否轻松?教师压力的背后都折射出儿童的哪些需要?我们真的做到了正确辨识儿童焦虑背后的需要,并给予支持和满足了吗?“新生入园现象”是不是太司空见惯,以至于我们对“老师的累”和“孩子的痛”已经习而不察了?我们是否可以做一些改变?
  带着这些思考,既是基于儿童的需要、也是基于老师的需要,2018年,我园启动了“新生适应周”项目的探究。
  一、调查教师的压力
  “新生入园,老师到底存在哪些压力呢?”项目活动从调查教师压力入手。我们对全园38位老师(其中10位保育员)采取开放式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结果:
  小班新生入园第一周,我园教师压力主要有13项(见表一),这13项压力分别来自四个方面:幼儿方面、家长方面、教师方面、幼儿园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7%的老师存在幼儿方面的压力,60%的教师存在家长方面的压力,18%的教师存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压力,绝大部分教师同时存在“幼儿”“家长”“保教策略”多方面压力。其中“幼儿入园焦虑”“家长对教师缺乏信任”分别是来自幼儿和家长方面的主要压力。有18%的教师存在焦虑缓解、新生常规培养、家长沟通策略压力。所有小班新任教师都存在对幼儿园制度、工作流程不熟悉的压力,调查中有两位老师提到大班额和班级之间的竞争也带给她们很大压力。
  表一贵池区幼儿园新生入园教师压力调查
  基于教师需要的调研,把教师团队的问题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决定从87%的教师都存在的压力——“幼儿入园焦虑”入手,重点问题重点解决。
  二、分析儿童的需要
  幼儿入园焦虑给老师带来巨大压力,幼儿焦虑行为背后到底折射出哪些需要甲…课程实施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不理解儿童,无法识别儿童的需要,更不知道如何支持和满足儿童的需要。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选取出老师问卷中描述的“幼儿方面”的典型压力案例进行深度分析。
  案例一:
  “刚入园第一周,大部分幼儿不会独立吃饭、小便后不会拉裤子、大便后不会擦屁屁、玩具玩了不会整理,幼儿在哭闹中往往会尿湿裤子、呕吐、不吃饭等等,教师还来不及处理幼儿的焦虑,又要帮助幼儿处理自理问题让我感到压力很大……”(吴凯丽老师)
  解读:对儿童来说,陌生的环境缺乏安全感,陌生的环境既包括物质空间环境的不熟悉、陪伴人员的陌生,也包括生活常规的陌生。开学第一周分离焦虑的诱发因素高密度集中呈现,再加上自理能力经验不足,儿童面临巨大挑战。
  儿童的需要:压力分解;逐项适应;事先熟悉环境;和老师建立情感依恋;入园前必要的自理经验准备。
  案例二:
  “……我压力最大的就是就餐和午睡环节,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稍有分散,能暂时忘记哭闹,可是一到午餐午睡环节,活动室里又哭成一锅粥……”(李金菊老师)
  解读:
  1.儿童喜欢游戏,有趣适宜的游戏活动可以缓解情绪,让儿童暂时忘记和亲人的分离。
  2.自我服务经验不足、生活常规不熟悉、和老师不熟悉是儿童就餐和午睡面临的最大挑战。
  兒童的需要:创设丰富适宜的游戏环境;入园前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锻炼;正式入园前和老师充分熟悉。
  案例三:
  “午睡是我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小朋友第一次在园午睡时都是大哭大闹,不愿意一个人入睡,就是愿意睡的,睡姿也各式各样,令人哭笑不得……(高青老师)
  解读:第一次在园午睡儿童面临的挑战:认识床位、适应新的睡觉环境、熟悉常规、克服焦虑情绪。
  儿童的需要:提前熟悉环境,认识自己的床和物品;入园前的相应经验准备,如:独立穿脱衣服、独立午睡;尽快和老师建立情感依恋。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解读,老师们从关注现象到分析本质,从关注自身压力到发现儿童的需要:“即使成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都会紧张,何况孩子?如果我们能让幼儿事先熟悉幼儿园和班级环境,幼儿就不会在入园第一天那么紧张……”
  “如果我们在开学前两周就能和孩子们认识熟悉一下,就会减少陌生感,孩子们离开爸爸妈妈后,就会更容易依恋我们……”   “既不认识老师,也不熟悉环境,入园第一天要独自吃午餐、睡觉和照顾自己,对孩子而言,开学第一天要适应的东西太多……可以进行任务分解和前置,暑假就要开始训练自理能力……”
  新生入园过程中,儿童的需要被老师们一一列出:
  1.孩子们需要“渐进式入园”。
  2.孩子们需要事先熟悉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个人物品、一日流程。
  3.孩子们需要和老师尽快建立情感依恋。
  4.孩子们需要适宜的游戏来化解焦虑。
  5.孩子们需要必要的自理经验准备。
  问题解决的思路变得清晰明朗:创设适宜的支持策略,满足儿童的这些需要,入园焦虑问题就会缓解。
  三、基于分析的策略支持
  案例解读让老师们回到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入园第一周内,当分离焦虑因素集中爆发式出现后,教师们从自身压力之外看到儿童的压力和挑战,从关注自身之“累”到发现儿童之“痛”,无论是外部环境和生活常规,儿童都需要渐进地适应和熟悉。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的“渐进式入园”支持策略由此产生(表二)。
  表二第一周“渐进式入园”活动安排
  “渐进式入园”和以往入园形式相比,孩子们在入园时间、在园时间、常规适应、就餐午睡、生活活动、游戏安排上有很大调整,每样活动都是渐进式的加入(见表三),以进餐为例:第一天不在园就餐,第二天开始在园午餐,两天适应午餐后,第四天在园早餐,第五天在园午睡,常规逐样适应,压力被逐一分解。
  此外,基于案例分析中儿童“游戏的需求”,我们的“游戏入园”的支持策略应运而生。入园第一天,我们创设大型户外玩水主题游戏,孩子们第一天入园犹如来到一个游乐场,完全不 样的入园感受,让孩子们 下子喜欢上幼儿园,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和老师亲近,建立起情感依恋。
  表三 不一样的入园对比
  基于案例分析中“儿童事先必要的生活经验准备”的需要,我们制定了入园前家长任务清单,召开“体验式家长会”,引导家长做好孩子必要的生活自理经验准备,支持配合适应周系列活动。
  基于兒童立场的研究途径,让教师发现儿童的需要,再基于儿童的需要寻求策略解决问题:
  策略一:渐进式入园
  策略二:游戏入园(玩水主题)
  策略三:入园前家长任务清单
  策略四:体验式家长会
  2018年9月,我们将上述策略引入新生适应周项目进行循证研究,效果显著,幼儿、教师、家长的反馈非常积极。
  幼儿方面:对于第 周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进入幼儿园明显没有抵触心理。从最初的认识物品、认识自己的床铺,到玩水活动,幼儿表现得都很期待。家长方面:半天的陪伴使得家长能够了解幼儿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杯柜、鞋柜、储物柜等,带领自己的孩子认识自己的照片在哪里,自己的物品就在哪里,孩子开心,家长表现得也很乐意。老师方面:一周的循序渐进,明显缓解了幼儿的分离焦虑,家长的参与和协助,比之前老师单一讲授效果好,孩子们能够自己找到水杯、床铺等,大部分幼儿能够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小五班袁鑫)
  这是 次不 样的入园活动,孩子、家长和老师都记忆深刻。渐进式入园逐渐增加孩子在园时间,孩子哭闹行为减少,甚至有些孩子下午放学的时候不愿意离开幼儿园。人性化的做法让家长深切体会到我园“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加了对老师的信任感。
  开学第一周,老师们由原来的惧怕、紧张,变成现在的愉悦、轻松,幼儿分离焦虑明显缓解后,老师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孩子的常规、去和家长沟通, “新生入园适应周”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小二班葛慧芳)
  开学第一周的玩水活动,孩子们特别开心,每个孩子手上都有自己喜欢的工具。孩子们拿着水枪互相射击,你碰我,我碰你,水上大战,笑声一片,场面非常热闹l最有趣的是爸爸妈妈们也变成了孩子,仿佛回到了童年,和孩子 起玩。循序渐进的入园模式太好了!家长很满意,孩子很快乐,老师轻松。(小四班胡婷)
  从反馈可以看出,基于儿童需要的新生适应周项目效果显著,新生适应周项目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高度肯定,孩子们入园更快乐,老师带班更轻松。它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让教师回到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它让教师们意识到儿童的需要是教研活动最终的落脚点。基于儿童需要的新生适应周项目探究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究。
  参考文献:
  【1】范晓敏:《上海托幼》2020.1-2期《主题教研助力教师真成长》第36页.
其他文献
就这样,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周,姜蕾用阅读引导同学们开始了阅读之旅。姜蕾发动学生的父母们建立“红月亮童书基金”,买来了300多本绘本,在她布置的教室童书角整整齐齐地排好,等着孩子们来阅读。每天早上一进教室,迎接孩子们的是欢快的晨诵主题曲和好玩的儿歌、童谣。每天中午,姜蕾会早早来到教室,把一本本精美的绘本摆放在孩子们的桌子上,他们一进教室就可以开始阅读。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姜蕾每天都会和同学们共读一
期刊
教学管理作为系统工程,但目前对如何有效运用系统控制理论加以调控研究内容不多,将新的系统控制论成果运用于教学管理还有待发掘.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系统控制思维,
说到深度学习,我最先想到的是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学习的第一个境界,就是说人生要摒弃杂念,要有远大的理想.“衣带渐宽终
期刊
课程背景:rn2019年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祖国上下都是一派喜庆、热闹的节日景象.“国庆节是谁过节?” “祖国是什么?” “我们中国有什么?”……这些都是
期刊
随着4G的快速普及,很多用户都开始通过流量进行上网,有时一不注意就会出现流量用超的情况。我们知道在电脑系统里面,为了减少文件的占用体积可以使用压缩软件进行操作。那么,
本文报告了最新研制的多功能智能仪,它有较多接口:键盘,显示器,打印机,A/D,D/A,并行口,串行口,内存空间达64k。多功能智能仪有广泛用途,文中给出了它在卫星通信地球站中两个
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划分为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阐明了
在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及个人承担一定的行政法义务,这是我国公私合作的必然结果.既能够有效缩减行政成本,又能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但在缺乏责任机制
新教育为什么重在实验?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得问问,为什么要做教育?在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上,不知何时起我们似乎迷失了方向.经常有这样的教育活动或会议通知,开头都写“为了贯彻
期刊
被他人掌控——意外地脱离掌控——自己努力掌控——自己掌控,这是一条多么重要的路径!不管最初的他人掌控是爱心还是恶意,最终都需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这才是生命的美丽。不要以为这个读起来蛮简单的故事仅仅是供孩子读的,其实,能否把控自己的命运,能否真实面对可能会让你膨胀的虚名,能否真的知道你最需要什么,这些难道不是成人也需要学习的吗?  在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有关儿童幻想的文学作品中,小动物会经常出现。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