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海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但渔业安全生产存在众多隐患,结合我国目前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渔业生产中存在的不足和缺失,最后对如何提高渔业安全生产水平,实现平安渔业提出如下建议:(1)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2)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3)提高行政执法监督水平。
关键词:渔业;安全生产;建议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对蓝色经济区规划的正式批复,蓝色海洋建设正式启程,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各地蓝色经济区成为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色经济的发展活跃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拓展了依托海洋而生的工作空间,在尝到海洋资源带给我们的高产业链的基础上,也不得不重视安全生产带给我们的巨大压力。有生产就有隐患,如何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成为当前渔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据国家海洋渔业局统计,2012年我国共发生渔业生产性事故264起,死亡(失踪)187人,分别占渔业船舶水上事故总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的81.6%和53.1%;商渔船碰撞事故有所下降,全年共发生碰撞事故19.5起,死亡(失踪)86人,同比分别减少11.5起、53人,但事故起数占总数6%,死亡(失踪)人数却占到总人数的24.4%,平均每起事故死亡(失踪)达4.4人;自然灾害事故仍较多发生,且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在冬春之交,全年共发生自然灾害事故40起,死亡(失踪)79人,分别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的12.4%和22.4%。这些数字表明,一些影响和制约渔业安全生产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 我国渔业生产安全的主要问题
1.1 渔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安全生产保障虽然我国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渔船和渔民数量众多,但大多数仍延续陈旧的捕捞工具和方式,大马力的正规远洋渔船相对较少,大部分渔船都是木质材料的老龄船只,以小而散的布局呈现在各个渔业作业场所,存在的问题也多种多样。部分船只缺少信号装置和救生设备,甚至有些报废船只也频频出现在海上参与捕捞,部分正常的船只由于长期过度运作缺乏保养而隐患连连。
1.2 渔民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渔民大多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缺少专业技能及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部分渔民对海上捕捞作业持听天由命的态度,冒险作业,并且不按要求携带或者使用救生防护设备,以躲过安全监管为侥幸,给自身的生命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3 安全监管不完善近年来,各地政府及财政部门也高度重视渔业生产的安全监管,加大投入,渔业安全装备和监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由于监管面临的问题众多,因此仍有许多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因素。例如,管理权限方面,渔船监管的重点是在基层乡镇层面,而这一层面的监管面临技术人员缺乏,工作任务繁重的尴尬局面。往往会以不出事故便万事大吉为起点,很难从根本上去断绝事故隐患;法律约束方面,对渔船的报废处理缺乏法律依据和强制执行力,也缺乏统一的管理;管理把关方面,渔船的进出港签证率较低,大部分海域无法实现封闭检查,造成现场监管难度加大,部分渔船成为“漏网之渔”。
2 建议
2.1 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摸清各地现有渔业基础设施水平,制定统一规划,鼓励各地政府和财政部门加大远洋航船安全标识系统的投资和利用,整合现有渔业资源,配备救生设备及安全信号装置,及时修补“病船”,对生产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船只及时报废。对现有合格渔船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制度,加大渔船信息救助系统的建设,采取高科技手段,对因由于气候变化、航线更改、船只碰撞造成的隐患和危害提前预警,并及时给予地面指挥和操控,形成有秩有序的海上作业网络。
2.2 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加大安全培训教育力度,从乡、镇、村级部门人手,登记参与渔业捕捞渔民人数,及时了解年龄及技术构成,制定合理岗前及岗中培训计划,采取强制培训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教育渔民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并建档立案,持证上岗,从源头上杜绝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发生。
2.3 提高行政执法监督水平
一是完善渔业法制体系建设,针对当前渔业生产中存在的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研究出台合理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使渔业作业和管理能有法可依。二是健全防控监控体系,加大基层行政执法投入,培养专业技术监管人员,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系,最大限度的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并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渔港建设,对不符合规定的渔船坚决不予放行并妥善处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运用海上监控指挥平台系统,提高海上救援能力,并鼓励渔船之间的互救,减少事故损害。我国海洋疆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渔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财富,但也给从业的渔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和事故,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平安和谐的基础上,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安全何以谈生产,但安全生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前进中摸索和科学管理,只有夯实渔业基础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加强执法监督管理,才能稳步推进渔业领域的平安发展。
关键词:渔业;安全生产;建议
我国海洋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对蓝色经济区规划的正式批复,蓝色海洋建设正式启程,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各地蓝色经济区成为我国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蓝色经济的发展活跃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拓展了依托海洋而生的工作空间,在尝到海洋资源带给我们的高产业链的基础上,也不得不重视安全生产带给我们的巨大压力。有生产就有隐患,如何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成为当前渔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据国家海洋渔业局统计,2012年我国共发生渔业生产性事故264起,死亡(失踪)187人,分别占渔业船舶水上事故总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的81.6%和53.1%;商渔船碰撞事故有所下降,全年共发生碰撞事故19.5起,死亡(失踪)86人,同比分别减少11.5起、53人,但事故起数占总数6%,死亡(失踪)人数却占到总人数的24.4%,平均每起事故死亡(失踪)达4.4人;自然灾害事故仍较多发生,且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在冬春之交,全年共发生自然灾害事故40起,死亡(失踪)79人,分别占事故总起数和死亡(失踪)人数的12.4%和22.4%。这些数字表明,一些影响和制约渔业安全生产的问题仍十分突出,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 我国渔业生产安全的主要问题
1.1 渔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安全生产保障虽然我国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渔船和渔民数量众多,但大多数仍延续陈旧的捕捞工具和方式,大马力的正规远洋渔船相对较少,大部分渔船都是木质材料的老龄船只,以小而散的布局呈现在各个渔业作业场所,存在的问题也多种多样。部分船只缺少信号装置和救生设备,甚至有些报废船只也频频出现在海上参与捕捞,部分正常的船只由于长期过度运作缺乏保养而隐患连连。
1.2 渔民安全意识相对薄弱渔民大多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缺少专业技能及必要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部分渔民对海上捕捞作业持听天由命的态度,冒险作业,并且不按要求携带或者使用救生防护设备,以躲过安全监管为侥幸,给自身的生命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3 安全监管不完善近年来,各地政府及财政部门也高度重视渔业生产的安全监管,加大投入,渔业安全装备和监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是由于监管面临的问题众多,因此仍有许多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因素。例如,管理权限方面,渔船监管的重点是在基层乡镇层面,而这一层面的监管面临技术人员缺乏,工作任务繁重的尴尬局面。往往会以不出事故便万事大吉为起点,很难从根本上去断绝事故隐患;法律约束方面,对渔船的报废处理缺乏法律依据和强制执行力,也缺乏统一的管理;管理把关方面,渔船的进出港签证率较低,大部分海域无法实现封闭检查,造成现场监管难度加大,部分渔船成为“漏网之渔”。
2 建议
2.1 完善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摸清各地现有渔业基础设施水平,制定统一规划,鼓励各地政府和财政部门加大远洋航船安全标识系统的投资和利用,整合现有渔业资源,配备救生设备及安全信号装置,及时修补“病船”,对生产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船只及时报废。对现有合格渔船采取“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制度,加大渔船信息救助系统的建设,采取高科技手段,对因由于气候变化、航线更改、船只碰撞造成的隐患和危害提前预警,并及时给予地面指挥和操控,形成有秩有序的海上作业网络。
2.2 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加大安全培训教育力度,从乡、镇、村级部门人手,登记参与渔业捕捞渔民人数,及时了解年龄及技术构成,制定合理岗前及岗中培训计划,采取强制培训和普及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教育渔民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并建档立案,持证上岗,从源头上杜绝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发生。
2.3 提高行政执法监督水平
一是完善渔业法制体系建设,针对当前渔业生产中存在的不稳定和不安全因素,研究出台合理的管理办法和规定,使渔业作业和管理能有法可依。二是健全防控监控体系,加大基层行政执法投入,培养专业技术监管人员,完善基层安全监管体系,最大限度的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并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渔港建设,对不符合规定的渔船坚决不予放行并妥善处理。完善应急救援体系,运用海上监控指挥平台系统,提高海上救援能力,并鼓励渔船之间的互救,减少事故损害。我国海洋疆域辽阔,渔业资源丰富,渔业生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和财富,但也给从业的渔民们带来了安全隐患和事故,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平安和谐的基础上,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安全何以谈生产,但安全生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前进中摸索和科学管理,只有夯实渔业基础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加强执法监督管理,才能稳步推进渔业领域的平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