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如何自主学习的问题。结合实践探索,我们提出了“三要素指导法”。
“三要素指导法”是以学生的学习、展示、评价为活动主线,培养学生有效预习、主动展示、准确评价的学习方法。
(一)以指导预习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预习是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预习不到位,课堂上就会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基础知识,挤占去了学生当堂训练探究的有效时机,学习效率和质量就将大打折扣
教师在指导预习时可发放《预习案》,使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任务和目标,明确重难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首先要优化课前预习的程序。(1)“读进去”——细读、精读,发现问题、提出疑点。(2)手脑并用,读、批、注相结合。划出层次,找出重点、疑点,注明自己的体会、看法;在教材上将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地方用明显的记号标出来,并表明自己的见解。(3)预习后想一想:下节课学什么?自己懂否?相联系的知识是什么?自己是否掌握?上课时需要重点发表和解决哪些问题?要准备什么资料、文具?
其次是精炼课前预习的方法。(1)扫除障碍法——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你可以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2)习题试解法——通过试解教材(可以是某一节或某一章的)后的思考练习题以达到初步理解内容的预习方法。教材后的思考练习题,是编者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对教材要点和难点的揭示,是帮助学生深化运用知识的具体指导。通过试解习题,可使预习更具有针对性。(3)探索尝试法:即边探索边阅读或边读边练的预习方法。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不是直接看书中的解答,而是自己尝试着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答。能解决的,就跟课文中的比较,从中获得补益;不能解决的,就看课文中是怎样解决的,这样可以开阔思路,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通过课堂展示评价的方式,充分暴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展示和评价是“高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不仅能展示学生对问题、知识独到的理解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展示学生规范的解题过程,也能展示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疑难,更能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增强学习的动力。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对规律、方法进行比较到位的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1)合理把握课堂展示评价的内容。展示的内容应是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辨析易错易混点、解决疑难点。在指导展示时,我们特别强调要分ABCD四级目标,A是基础知识,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D是针对个别尖子生的拓展训练,属“小灶”,因此AD两级一般不作为“展示内容”。BC两级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学习内容,是课堂上探究展示的重点。(2)科学确定展示对象。既然BC两级才是展示的重点,那么展示过程中则应该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中等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不让尖子生去展示“低层次”问题,他们在展示过程中应作为“小先生”出现,去评价、归纳、和拓展。同样对“学困生”来讲,既要照顾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兼顾到其它程度较好学生的利益,怎么办?可以先鼓励他们在“组内”展示,再尝试着参与集体展示。总之,展示的重点对象是中等生,但要求所有同学必须“参与”、各显其能。(3)充分发挥教师在展示评价中的作用。教师在展示过程中的作用是组织和点化。教师在学生展示和评价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并高度集中掌握和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根据学习状况去掌控展示时间,适时的指出错误及遗漏的知识点。记住,大家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4)展示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一展示评价要有侧重,什么问题该展示,由谁来评价,教师在备课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好。书面展示各小组同时进行要围绕学习目标,展示可提前公布内容,但不能公布由谁展示;口头展示要兼顾不同层次同学,不指名但分层,要脱稿展示;展示要突出重难点、规律方法、易错易混知识,更要展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其二是把握好展示问题的量。一节课是有限制的,容量不能太大,展示的问题不能过多,要保证一节课能处理完。展示和评价不仅仅是让小组内某个学生讲解,更不只是展示答案、由原来的老师板书讲解换成学生的板书讲解。要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各个小组同时展示,展示小组讨论沉淀下来的方法、规律和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思考和借鉴,达到全体同学高效学习的目标。其三让学生充分展示。学生准备展示和展示评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展示的内容不一定全是准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教训,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展示的活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发表,努力将当堂内容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感受掌握。
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多渠道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学的信息。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个人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要素指导法”是以学生的学习、展示、评价为活动主线,培养学生有效预习、主动展示、准确评价的学习方法。
(一)以指导预习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践证明,预习是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预习不到位,课堂上就会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基础知识,挤占去了学生当堂训练探究的有效时机,学习效率和质量就将大打折扣
教师在指导预习时可发放《预习案》,使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任务和目标,明确重难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首先要优化课前预习的程序。(1)“读进去”——细读、精读,发现问题、提出疑点。(2)手脑并用,读、批、注相结合。划出层次,找出重点、疑点,注明自己的体会、看法;在教材上将造成阅读、理解障碍的地方用明显的记号标出来,并表明自己的见解。(3)预习后想一想:下节课学什么?自己懂否?相联系的知识是什么?自己是否掌握?上课时需要重点发表和解决哪些问题?要准备什么资料、文具?
其次是精炼课前预习的方法。(1)扫除障碍法——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学习的自觉性,你可以自觉地去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2)习题试解法——通过试解教材(可以是某一节或某一章的)后的思考练习题以达到初步理解内容的预习方法。教材后的思考练习题,是编者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对教材要点和难点的揭示,是帮助学生深化运用知识的具体指导。通过试解习题,可使预习更具有针对性。(3)探索尝试法:即边探索边阅读或边读边练的预习方法。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不是直接看书中的解答,而是自己尝试着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答。能解决的,就跟课文中的比较,从中获得补益;不能解决的,就看课文中是怎样解决的,这样可以开阔思路,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二)通过课堂展示评价的方式,充分暴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使课堂活起来。
展示和评价是“高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不仅能展示学生对问题、知识独到的理解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展示学生规范的解题过程,也能展示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疑难,更能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增强学习的动力。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对规律、方法进行比较到位的总结,对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1)合理把握课堂展示评价的内容。展示的内容应是具有典型性,突出重点,辨析易错易混点、解决疑难点。在指导展示时,我们特别强调要分ABCD四级目标,A是基础知识,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D是针对个别尖子生的拓展训练,属“小灶”,因此AD两级一般不作为“展示内容”。BC两级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设计的学习内容,是课堂上探究展示的重点。(2)科学确定展示对象。既然BC两级才是展示的重点,那么展示过程中则应该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是中等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不让尖子生去展示“低层次”问题,他们在展示过程中应作为“小先生”出现,去评价、归纳、和拓展。同样对“学困生”来讲,既要照顾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兼顾到其它程度较好学生的利益,怎么办?可以先鼓励他们在“组内”展示,再尝试着参与集体展示。总之,展示的重点对象是中等生,但要求所有同学必须“参与”、各显其能。(3)充分发挥教师在展示评价中的作用。教师在展示过程中的作用是组织和点化。教师在学生展示和评价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并高度集中掌握和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根据学习状况去掌控展示时间,适时的指出错误及遗漏的知识点。记住,大家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4)展示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一展示评价要有侧重,什么问题该展示,由谁来评价,教师在备课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好。书面展示各小组同时进行要围绕学习目标,展示可提前公布内容,但不能公布由谁展示;口头展示要兼顾不同层次同学,不指名但分层,要脱稿展示;展示要突出重难点、规律方法、易错易混知识,更要展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其二是把握好展示问题的量。一节课是有限制的,容量不能太大,展示的问题不能过多,要保证一节课能处理完。展示和评价不仅仅是让小组内某个学生讲解,更不只是展示答案、由原来的老师板书讲解换成学生的板书讲解。要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各个小组同时展示,展示小组讨论沉淀下来的方法、规律和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思考和借鉴,达到全体同学高效学习的目标。其三让学生充分展示。学生准备展示和展示评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展示的内容不一定全是准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教训,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展示的活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发表,努力将当堂内容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感受掌握。
需要强调的是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学生的问题,多渠道评价方式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提供了教学的信息。学生得到个人反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得到个人反馈,以便改进教学,提供给学生更有意义更有针对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