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穿刺与切除病理诊断比较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l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本文通过空心针穿刺病例诊断与穿刺后手术切除组织病理进行对比和分析,旨在评估二者的一致性,穿刺诊断典型乳管内乳头状的肿瘤与癌细胞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342例患者的穿刺诊断做了初步分析,这些患者的病症主要是乳头状肿瘤,在诊疗中分别采用了空心针穿刺和切除病理进行二次诊断,对手术前后两次病理的诊断结果做了对比和统计。结果:空心针穿刺诊断的准确率高达100%,空心针穿刺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和手术病变升级比例为48.8%,非典型导管原位瘤36.8%,导管原位癌共计12%。结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空心针穿刺技术对乳腺乳头状病变的诊断效果良好,而在不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存在着病变低估的缺陷。
  【关键词】空心针;乳腺肿瘤;病理诊断;空心针穿刺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30-01
  乳腺乳头状病变评估与分类一直都是乳腺病理工作的主要难题,是医学诊断领域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乳腺乳状病变诊断最基本的处理原则包含有:乳头状瘤的各种变异分析,典型与非典型变异鉴别;包裹性乳头状癌与施行乳头状癌的诊断进展;空心针穿刺对病变影响。经过这几个原则的分析,整个乳腺乳头病变的诊断得到了有效控制,提高诊断质量和效率,为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料和理论依据。
  1 乳腺乳头状病变分析
  乳腺的乳头状病变是目前临床诊疗中的主要难题,它有着难以识别,与良性、不典型性以及恶性病变关系复杂的特点,即使是技术精湛、资质深、经验丰富的医师也很难对这些病变的原理做出准确的判断,而区别乳头状原位癌与浸润性癌就更为困难,甚至会产生两者同时存在或者发生变化的现象。
  乳腺乳头病变作为内科诊疗中一种单独的病变模式,它在乳腺诊断中被检出率只有不到5%。可见,乳腺乳头状瘤诊断工作是一个挑战性强、工作难度大、内容复杂的诊断模式,它通常都是以纤维血管为支撑,以上皮组织增生为基础伴生在肌上皮细胞层上。在诊断中,如果乳头状瘤的局部可见性好,坏死级别低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
  经过研究分析发现,肿瘤可以在导管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部位,从乳头到终末导管都有可能出现乳头状瘤,开始以小叶单元为基础存在,随着病情变化与加重,这种小叶单元肿瘤逐渐恶变,从而形成乳头状、连片瘤。回顾过去研究资料,乳腺乳头瘤在良性肿瘤中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因为导管内部的乳头状瘤存在着严重的恶变率,为此要高度重视这一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就目前的诊断方法而言,仅仅凭借传统的空心针穿刺诊断很难获得全面、系统的病情变化资料,对于整个诊疗工作开展有着制约影响。为此,本文选择了我院的工作实践作为分析目标,通过空心针穿刺诊断的特点、方法探讨了乳腺乳头状病变的特点以及诊断要求,为整个工作的开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实验分析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本次实验中收集了我院病理科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的乳腺空心针穿刺诊断患者,通过诊断得出这些患者中有430例患者属于乳头状肿瘤。全部在诊疗之中采用切片式诊断方法,通过由三位病理医师构成专门的诊断小组,并对这些患者统一进行诊断与分析。经过研究与详细诊断发现,在这430例患者中有412例患者与前期诊断一直,其他28例患者经过深入分析后发现病情与空心针穿刺诊断不同,无法获得一致的病例要求,但是经过三明病理医师共同分析、研究之后发现,这些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无法达到所有医师诊断共识,因此对这两类患者进行了转换诊断,通过其他科室的诊断来进行病情分析。
  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28例患者采用一致病情免疫染色研究和形态学诊断结果验证的方法分析,证实了这些患者在乳腺乳头状瘤方面特征较为明显,准确,因此采用了空心针穿刺诊断措施,并采用免疫组化学染色方法给予辅助诊断。经过详细的断定和分析,最终只有342例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各医师共同认可,并在穿刺诊断后在该医院进行了乳腺肿物切除手术,并且根据手术方式、病情变化、并发症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
  2.2 结果
  2.2.1 标本病理诊断
  342例患者粗针(16G)穿刺标本(3 针)病理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133例(38.9%)、 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107 例(31.3%)、 乳头状癌102 例(29.8%),因空心针穿刺取材有限,乳头状癌浸润情况难以进行准确判断。
  2.2.2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摇
  342例患者均于穿刺后1~8周内接受病变手术切除治疗,切除标本最终确定病理诊断14例(4.1%)为乳腺腺病,未见肿瘤组织; 85例(24.9%)导管内乳头状瘤;19例(26.6%)为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10.2%)为导管内癌,29例(8.5%)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88例(25.7%)为浸润性癌,共计99例(27.8%)。手术切除标本与 空心针穿刺诊断相比,升级为更具侵袭性的病变。
  2.3 讨论分析
  乳头状肿瘤的病理诊断一直是乳腺病理学研究的难点。由于良性和恶性乳头状病变具有很多相互重叠的特征,因此有些时候寻找有意义的将二者区分的鉴别特征具有较高的挑战性,特别是在CNB 标本进行诊断时。伴局灶不典型性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不典型病变区域可能仅占整体病变的一部分,且分布不均,因此乳腺CNB标本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无不典型性并不能说明肿瘤其他区域完全不存在不典型性。
  本研究通过对342例乳头状肿瘤病理诊断的分析,证实CNB病理诊断乳头状癌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一致性好,而在导管内乳头状瘤和非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中均存在一定的病变低估比例。
  本组研究中穿刺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133例,其中例行肿物切除后发现不典型性病变,即如果不进行肿物切除手术,将有36.8%(46/133)的病例伴有的非典型性病变被低估。导管内乳头状瘤中不典型性的出现可明显增加继发癌的风险。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性者發生癌的风险是病变无不典型性的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7.5倍。例穿刺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16例(12.0%)行手术切除病变后病理诊断为导管内癌或浸润性癌,也就是说,穿刺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不进行肿物切除手术,将有恶性病变仍存于体内而未被发现的风险,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多项相关研究也发现,对良性乳头状瘤的患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若不手术,则有漏掉病变中不典型增生和癌区域的可能。另有研究显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继发乳腺癌均发生于乳头状瘤同侧乳腺组织,因此推测不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在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上的作用可能为癌前病变而非肿瘤发生的标记物,因此将病变切除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冷冬妮,王海,张曙,周航波,马恒辉,石群立,周晓军.乳腺导管内不典型性乳头状肿瘤[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01).
  [2] 步宏,魏兵.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病理诊断[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01).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调查鑫丰牧业养殖人员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情况。方法:对养殖人员抽取血清做布鲁氏菌抗体滴度试验,体滴度试验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共确诊2人,可疑1人,抗体滴度升高但无症状3人。防治方法 建平疾控中心深入羊场对其职工进行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羊场职工对羊舍和职工宿舍进行消毒以及演示如何进行自身防护。畜牧部门对羊场的羊进行检疫。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调查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 要】目的:比较妇科千金胶囊对不同证型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的疗效,为妇科千金胶囊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50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并应用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满4个疗程的患者按照治疗前的中医分型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进行型间比较。 结果:13例患者中途退出,其余487例进入结果分析。所有患者分为4种证型,其中湿热阻滞型173例,湿淤互结型126例,寒湿凝滞型79例,气滞血淤型109例。各型在妇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收治的48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采取单纯阑尾切除术29例,采取阑尾切除及腹腔引流术12例,采取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7例。48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有并发症3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够典型,易出现其他并发症,对老年阑尾炎的治疗应
期刊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31-01  气管内取异物的手术一般都是急诊手术,病人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及缺氧①,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用一个通气道,病人术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危险性很高,施行这类手术对麻醉的要求相当高。很多医院仍然采取未麻醉状态下,强行按住患儿取异物,但这种方式会给患儿带来更大的伤害:患儿处于强烈应激状态;术中挣扎消耗体能,加重缺氧;加大术者操作难度,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互动式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从2012级护理专业抽两个班共135名学生,其中一个班67人,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对照组),另一个班68人,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实验组),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在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学习兴趣、沟通能力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24-01  1 病历简介  例1,患者王某,女,55岁,2013年11月,于浮针年会上,因天气寒冷、劳累后突感心前区刺疼难忍,胸闷,呼吸不畅,全身乏力不能自行走动,汗出,面色苍白,脉细缓弱。自含服救心丸,又点按和针刺内关穴等部位,缓解少许后,症状继续加重,众人准备送其去医院就诊,患者拒绝去医院,紧急时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混合痔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80例混合痔按病情分為三组,比较每组的处理疗效。结果:注射组14例,治愈率92.9%,剥扎组9例,治愈9例,剥扎注射组57例,有效2例,治愈率96.5%。平均住院时间:注射组9天,剥扎组3天,剥扎注射组13天。讨论:混合痔内痔部分小而多,选择单纯消痔灵注射,外痔部分虽然未处理,但内痔部分硬化萎缩后,外痔部分可吸收。混合痔1-3个,痔核比较大,经常脱出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如何做好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通过对现有门诊护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提高各个岗位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通过护理制度的改善和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有效的加强了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结论:根据目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对策并加以实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护患关系的进展,改善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适合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健康教育的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有计划、系统的健康教育,发送宣传材料,找出影响因素,选择讲述、讨论、示范等教育方法。结果:使患者了解了高尿酸血症除了与痛风和结石有关外,还与许多疾病相关,如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疾病相关,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结论:开展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地祛除发病诱因,达到有效控制和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阿卡波糖和格列美脲联合治疗2型老年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口服阿卡波糖(拜糖平)血糖控制不理想(餐前血糖>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糖尿病患者加用格列美脲(万苏平)两周后观察血糖变化。结果:阿卡波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100例糖尿病患者血糖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mmo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