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部类公式的应用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ngqing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过程,是成功地运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方式及理论经验的过程,而世界观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本质,却一直寓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中。把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数据运用到马克思两大部类的公式中会发现,两大部类公式计算得出的结论,一是证明中国初步实现了马克思构想的社会财产占有方式,二是证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了社会制度作保证。马克思两大部类经济理论再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指导理论。
  关键词:两大部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01-06
  习近平同志指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发展,须臾都没有离开这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过程,是成功地运用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方式及其理论经验的过程,而世界观体系和社会制度的本质,却一直寓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中。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发展过程,就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把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数据运用到马克思两大部类的公式中会发现,两大部类公式计算得出的结论,一是证明中国初步实现了马克思构想的社会财产占有方式,二是证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了社会制度作保证。马克思两大部类经济理论再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指导理论。
  把中国经济的GDP及其结构数据,代入两大部类公式中,看一看中国经济究竟发展得如何。
  一、重述两大部类公式内容
  1.社会产品总价值W
  社会产品总价值W,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不变资本C,一部分是可变资本V,一部分是剩余价值M。
  公式为 W=C+V+M
  其中:W=ⅠW+ⅡW,C=ⅠC+ⅡC,V=ⅠV+ⅡV,M=ⅠM+ⅡM
  (ⅠW、ⅡW为Ⅰ、Ⅱ部类的产品总价值,ⅠC、ⅡC为Ⅰ、Ⅱ部类的不变资本,ⅠV、ⅡV为Ⅰ、Ⅱ部类的可变资本,ⅠM、ⅡM为Ⅰ、Ⅱ部类的剩余价值)
  2.两大部类公式
  Ⅰ部类:ⅠW=ⅠC+ⅠV+ⅠM
  Ⅱ部类:ⅡW=ⅡC+ⅡV+ⅡM
  3.实现简单再生产的条件
  ⅠV+ⅠM=ⅡC
  4.实现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ⅠV+ⅠM>ⅡC
  二、两大部类公式与国家统计数据对接中的说明
  (一)两大部类的拆分与“产品价值由谁购买,用于哪种消费为分界”
  资本论中已经说明,“不管是货币资本的循环,还是生产资本的循环,只有通过总产品价值由谁购买,用于哪种消费,才能认识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揭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规律。”马克思两大部类公式不是再生产过程的计算和预测,而是一个再生产完整过程结果的描述。正是基于这一点,从前苏联到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按农、轻、重和一、二、三产业,在生产中通过两大部类的分类拆分方式,界定出生产和消费两大部类产业分类,计算和预测指导着经济发展,完全背离了两大部类公式“产品价值由谁购买,用于那种消费”的产品分类原则,硬套成了产业分类方式。这就是主观臆断替代了马克思主义,导致经济停滞和阵营崩溃的发展结果。
  只有高度智慧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式。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中,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再现了马克思两大部类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和正确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沿着或又回归到马克思主义,这也许就是社会主义成功的重要原因。
  (二)马克思两大部类公式是描述一个再生产完整过程结果的公式
  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依据的经济原理源于马克思主义,同时与世界SNA国民账户体系接轨,就有了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数据的分类基础。因此,应用在两大部类公式中,很容易找到一致性。
  本文对两大部类公式的应用,是选取了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和其结构数据,是社会经济运行最终的结果数据,完全与两大部类公式要求“产品价值由谁购买,用于哪种消费为分界”两者是一致的。对于没有参与再生产过程的货币和产品,不在两大部类公式的计算中。因此,按两大部类的分类要求,拆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和其结构数据,两者实现了吻合对接。
  三、按两大部类数据的分类方式,与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对接
  A.社会总产品价值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GDP对接,两者是吻合的,支出法GDP包含了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的总支出。
  B.Ⅱ部类产品价值与GDP中的最终消费对接,支出法GDP中的最终消费=Ⅱ部类产品价值,完全与生活消费类吻合对接。
  C.ⅠM等于生产的Ⅰ部类中,用于生产新增投入的Ⅰ生产M和用于生活消费的Ⅰ消费M,两者之和。有否Ⅰ生产M的投入,是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分界线。
  ⅠM=Ⅰ消费M+Ⅰ生产M
  (1)当Ⅰ生产M的投入为0,ⅠV+ⅠM =ⅡC,就是简单再生产过程。
  (2)当Ⅰ生产M >0,ⅠV+(Ⅰ生产M+Ⅰ消费M) >ⅡC,就是扩大再生产过程。
  D.ⅠC为上年转入投资,Ⅰ生产M为本年新增投入 =本年ⅠC-上年ⅠC
  E.在GDP和其结构数据中,最终消费是由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构成,等同于两大部类公式中的V和M消费。对于没有进入消费的V和M,在GDP结构数据中和两大部类公式中都没有纳入计算,两者结构数据分类是吻合的。对于居民消费支出,来源有V和M的部分交叉,没有进行详细的区分,未到期贷款暂忽略。
  四、推导和计算过程
  把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代入两大部类公式,推导和计算过程如下。   (一)确定基本数据
  W = GDP,ⅡW=最终消费支出,ⅠW=GDP-ⅡW
  (二)求得中间参数
  Ⅰ部类的占比=ⅠW/W,
  Ⅱ部类的占比=ⅡW/W。
  (三)计算ⅡV、ⅡM
  从最终消费支出的结构数据中,按Ⅱ部类的占比,求得:
  ①ⅡV=居民消费支出*Ⅱ部类占比。
  ②ⅡM=居民(自有住房)和政府消费支出*Ⅱ部类占比。
  (四)计算ⅡC
  ⅡC=最终消费支出-ⅡV-ⅡM
  (五)计算ⅠV和ⅠM
  (1)按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固定条件
  ⅠV+ⅠM = ⅡC,求得简单再生产条件的ⅠV和ⅠM
  ⅠV = 居民消费支出*Ⅰ部类占比
  ⅠM(Ⅰ消费M) = 居民(自有住房)和政府消费支出*Ⅰ部类占比。
  (2)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
  ⅠV+ⅠM >ⅡC,ⅠV和简单再生产一样,而ⅠM 发生变化,求得新增投入Ⅰ生产M
  Ⅰ生产M = 本年(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上年(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本年ⅠC-上年ⅠC
  (六)求得ⅠC为上年转入投资
  ⅠC = 上年转入投资=本年投资-Ⅰ生产M
  五、代入结果的分析
  将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内生产总值和其结构数据代入两大部类公式,就可以得出国家经济的运行数据表1和表2。
  从表2的结果,分析如下:
  1.中国经济11年平均最终消费率52.7%和居民消费率42.5%,无法保证经济的高速增长。
  2.Ⅰ部类生产过剩,Ⅱ部类消费严重不足。
  3.计算的结果与中国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完全脱节。
  4.造成国内外对中国经济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在用两大部类公式的分类原则拆分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和其结构数据时,看到统计数据分类错位和失真,已经影响了经济运转的状态。
  六、国家统计数据分类错位和失真在“自有住房”
  1.中国居民自有住房率为90%是客观存在,而在居民消费数据中,只能找到每人全年现金住房消费支出为451.25元(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358页,下同),完全扭曲了中国居民自有住房的实际消费状况。
  2.贷款住房分类在生产领域投资,在消费领域支出的虚拟租金,是合理的。而自有住房居民花的是真金白银,一次性付款的消费性固定资产投资,11年中平均每年有5.2万亿元的消费,如果停留在生产领域作为固定资产或存货的话,社会经济将停滞无法运转。
  3.中国购买自有住房主要的资金来源,特别是城市动迁、改造和增值的自有住房,既不是贷款,也不是居民的劳动收入,而是社会制度无偿配置给全体人民。自有住房占用的土地,作为原始资本,有了级差地租的收益,有了自有住房的重置资金,有了攫取剩余价值的工具,是社会产品平均利润或剩余价值的返还和再分配,是劳动者的财产性收入。
  4.中国统计年鉴把自有住房分类在生产领域统计核算,在代入两大部类公式中发现,自有住房是按成本造价计算的,使支出法GDP统计数据本身就少核算了一块,连带使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也都偏低。
  把自有住房分类在生产领域统计核算其进入资本形成总额的数据,以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2011年的数据为例,全社会房屋施工、竣工面积和价值中,住宅竣工面积和价值为19.7亿平方米,竣工价值2.65万亿元(168页),是自有住房的造价,而不是居民购买自有住房的商品房价值,如果按实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4 993元/平方米(213页),推算19.7亿平方米×4 993元/平方米,等于商品房价值9.8万亿元,后者比前者高3.7倍,扣除造价后,和商品房价格的差额,在消费领域少统计核算GDP为7.15万亿元。
  七、把自有住房分类在Ⅱ部类中,得出中国经济良性运转的结论
  把自有住房从资本形成总额调整到最终消费中,按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全社会房屋施工、竣工面积和价值(168页,见表3)新增自有住房竣工价值(造价),加入最终消费中,用两大部类公式计算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如下。
  把自有住房从生产领域,调整到消费领域,理顺后的数据代入两大部类公式中,看到中国经济运行质量很高,未来的发展会很顺畅,完全纠正了对中国经济质疑的说法。
  (一)中国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处于良好状态
  以统计年鉴中自有住房竣工价值(造价),按两大部类公式分类调整后,计算的最终消费率与国家统计核算相比,由11年平均52.7%提高到58.1%,如果再用居民实际购买商品房价值计算,最终消费率可以提高到63.7%。这样,就与各国统计数据具有对比性,中国经济中最终消费和居民消费始终处在良性的循环中。
  (二)自有住房消费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
  从代入两大部类公式结果分析,排除自有住房造价和商品房价格差额计算GDP的因素外,把自有住房统计核算在生产领域或消费领域,对于GDP数据不产生影响,但是对于最终消费产生明显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自有住房如果不产生消费,就会产生生产领域过剩,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转。中国经济之所以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实际自有住房消费一直正常运转,而仅仅是统计核算出现了差错。证明中国经济良好运行状态,有可靠的自有住房消费作为火车头,拉动着各行各业的制造业发展。
  (三)自有住房是重要的社会制度基础和财产占有方式
  把自有住房分类在Ⅱ部类中,代入两大部类公式得出的结论,是社会基本制度、财产占有方式,保证了中国经济良性的高速运转、人民生活幸福、未来经济发展顺畅。
  1.构建了两大部类公式所要求的社会财产的占有方式,人民有劳动收入的同时,又有了财产性收入,实现了马克思设想的社会制度基础。   2.把自有住房统计核算在消费领域,代入两大部类公式中,找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源。
  (1)中国经济长期始终保持ⅠV+ⅠM >ⅡC的扩大再生产的发展过程中,11年平均ⅠV+ⅠM 大于ⅡC的比例,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33.2%和自有住房分类数据调整后为25%。11年平均可变资本的剩余价值率,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51.9%和自有住房分类数据调整后为50.6%。这些数据都充分证明,改革开放以来,自有住房的消费在经济总量中占有主导地位,中国经济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规律在运转。
  (2)中国的真实消费率一直在合理的水平上增长,是自有住房消费为龙头,拉动中国经济在增长。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只是虚拟的统计数据,把真实的消费张冠李戴到没有真实投资人的投资上,是充裕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在正常的运转,用马克思两大部类理论验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规律。
  八、两大部类经济理论再现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准确地把握了发展方向,开始转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上,完全可以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的增长,有了切合实际的投资方向和保障。当城市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都走完一个阶段性进程后,中国经济还会可持续发展吗?
  当我们运用以消费为主导,追求生产和消费平衡的马克思两大部类经济理论,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就可以揭示,中国经济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中,始终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其根源在于有住房循环增长的消费需求做保障。居民消费除了日常衣、食、住、行外,又有了一个中国特色的住房循环增长的消费需求。自有住房的消费,是居民消费的重要部分,而又是一个特殊的消费方式。中国自有住房经济现象:一是人类自然本能的对居住的需求,所以自有住房就会不断地要求更新换代,是一个循环更新的消费需求;二是每个人都有通过自有住房占用的土地攫取级差地租的资金来源。随着经济增长,级差地租不断增长,资金来源也随住房更新换代的要求不断增值。两者合起来转化成既有消费需求,又有重置资金来源的市场消费,就会产生不断更新、不断增值的循环消费需求,成为循环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主导力量。这种主导力量从具体数据计算是否可以循环拉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呢?
  做一个静态计算,先设定以下参数:(1)农民住房改造、动迁和增值10年完成;(2)每年完成10%;(3)城镇化后商品房价设定为现在城市房价4 993元/平方米;(4)城镇住房改造完成后,城市和城镇今后每年改造、动迁和增值变动量为5%。按以上设定参数推算,自有住房每年为居民消费贡献价值是多少?
  首先,农民住房改造、动迁和增值十年中,每年居民消费支出净增加值:
  改造、动迁和增值费为:11.9万亿元 [238亿平方米×4 993元/平方米×10%]
  在10年城镇化期间,在原消费基础之上,每年净增居民消费支出为11.9万亿元。
  其次,10年后,完成农民住房改造、动迁和增值,农民住房财富价值增加到119万亿元[238亿平方米×4 993元/平方米],加上现有城市居民住房财富价值113万亿元,全国人民自有住房财富总价值232万亿元。每年城市和城镇自有住房消费支出为:
  改造、动迁和增值边际变动增加值为11.6万亿元[232万亿元×5%];
  全国自有住房每年居民消费支出为11.6万亿元。
  综上,在城镇化的10年期间,农民住房改造每年净增11.9万亿元的居民消费支出。10年后,全国居民每年自有住房消费支出为11.6万亿元。有了这两个在现行统计核算之外的数据,再加上统计核算之内的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支出,形成的最终消费支出,显然,可以构成足够的动力,在很长的历史阶段中拉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城镇化建设。这是中国继城市化和工业化完成一个阶段性进程之后,把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从城市化和工业化,转移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上来。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达到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的重大战略选择。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战略性调整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随着纺织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消费者对服装面料的美学、舒适性等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面料的舒适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的因素较多,而织物的热舒适性作为影响面料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一直被学者们重视和研究。此外,具有高粘附性的多巴胺,能使织物表面呈正电性的阳离子改性剂和相变调温微胶囊也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改性。
  本课题分别从物理构建和化学改性两个方面入手,制备了具有热调控功能的织物并对其进行了测试,研究了织物的热传递性能,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
  (1)采用不同原料、不同
摘 要:从投保人的视角,利用博弈分析,研究我国车险市场存在的道德风险,力图通过为保险公司建立有效的调查机制、惩罚体系,减少车险公司因投保人一方的道德风险所引起的损失,增加车险的盈利能力。  关键词:汽车保险;道德风险;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179-03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车险市场也日渐繁荣。然而令人不解的
期刊
摘 要:江苏是个教育强省,但由于省内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地方化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义务教育的不均等现象仍然存在。而能改善区域间义务教育不均等局面的有效手段当属财政保障机制。目前,江苏省在实现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财政保障机制如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政府间责任分担、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因而,根据江苏实际提出了以消除义务教育区域不均
期刊
摘 要: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在实现和谐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需要走政府、企业、社会协同治理的道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应然状态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描绘的。但是,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过程中存在政府推动力不足、社会约束力不足、企业自身不足等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政府、社会、企业方面进行路径设计,包括政府引导、社会监督及激励、企业自身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更智能化和舒适化的生活,在此驱动下,具有舒适性、多样性和功能性的功能纺织品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而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特征能产生许多优异性能,将它应用于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能赋予纺织品更多新功能。
  该课题主要探究了无机功能材料纳米银、纳米二氧化硅和聚氨酯抗静电剂的制备及复合,以及它们在构造纺织品功能性表面上的应用。实验探索了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条件等因素对纳米溶胶稳定性、尺寸、形貌的影响,并用SEM、粒径、接触角、XRD等仪器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聚醚、
摘 要: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依然是粗放型的,城乡和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在拉大,公平公正明显不足,社会分化正在加速。在这些复杂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公共钥匙:消费。从我国现实经济存在的问题出发,建立了公共财政与消费的理论论述和计量模型,提出了从增加公共消费引致居民消费的思想来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进而化解当前经济、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消费
期刊
摘 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是通过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增强林地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东部国有林区的重要天然屏障之一,是森林资源型地区。鉴于此,从森林资源质量、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等方面对该林区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现林区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关键词:森林资源型;可
期刊
摘 要: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各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文化产业呈区域不平衡发展态势,构建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可以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定位提供科学的依据,也可为各地制定适合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08
期刊
摘 要:人文性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城市文化形象、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类型公园不能比拟的。通过对高县硕勋公园景观提升方案的剖析,归纳出人文性城市公园的设计思路: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出发点,用时间和空间组成基本的景观结构,并以这两种要素作为人文性城市公园的设计核心。  关键词:人文性;城市公园;时间;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