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领导在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坦言:小学教师不需要多少知识,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笔者对这种看法不敢苟同。
前不久,笔者到一所小学听了该校教导主任的一节数学开放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俯视)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建立空间概念。执教者让每个学生准备了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模型。课堂主体部分教师讲解精彩,学生大胆猜测,并动手摆放小方块来验证猜想,教学气氛十分热烈。而最后一道拓展题则出现了问题。教者要求学生用手中的4个小正方块搭建“弹药库”,并提出,如果从上面看是□□□,那么“弹药库”是什么样的?学生头脑灵活,思路开阔,令听课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啧啧赞叹。孩子的奇思妙想大大超过了该教导主任和听课教师的预料。当学生提到A情况时(如图一所示),教者急中生智当即演示。先用右手捏住上面标有2、3、4的小正方体木块,再用左手托住下面的小方块1,然后慢慢松开右手,2、4两块随即掉下。教师说学生搭的是“空中楼阁”,不稳定。殊不知,建筑物由中间向两旁或向四周伸出的建筑结构举目可见。当学生提到B情况时(如图二所示),教师亦作演示,说方块4不稳定会掉下来。恰在此时,有一个学生用力将3、4两方块并在一块,而方块4没有掉下来,教者依然摇头不语。笔者听完课,走出教室,猛然发现该班级所在的教学楼的结构与学生设计的B种情形有惊人的相似。
其实,教者在评价学生搭“弹药库”的过程中,把物体的空间位置狭义地理解为小正方体的堆放,偷换了概念,与本节课的主旨相悖。倒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初步建立了良好的空间概念。
对于学生的慧眼发现,教者不仅不褒扬,反而摇头不语以示否定,令我不得其解。这位教者身为学校的教导主任,对拓展题的处理是不妥的。这与教者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有关。现在的教辅用书俯拾即是,教师往往从现成的教辅材料出发,以书教书。
现在的学生生于信息时代,长于信息时代。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借助多种媒体学到了许多知识。面对这样的学生提出的有难度的问题,知识体系健全的教师较易转换角度,从多方面审视学生的问题;而知识体系不健全的教师往往手执利刃,削掉学生思维的翅膀,逼学生形成定式思维。长此以往,于生、于校、于国都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编辑许丽艳)
前不久,笔者到一所小学听了该校教导主任的一节数学开放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俯视)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建立空间概念。执教者让每个学生准备了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模型。课堂主体部分教师讲解精彩,学生大胆猜测,并动手摆放小方块来验证猜想,教学气氛十分热烈。而最后一道拓展题则出现了问题。教者要求学生用手中的4个小正方块搭建“弹药库”,并提出,如果从上面看是□□□,那么“弹药库”是什么样的?学生头脑灵活,思路开阔,令听课的教师和学生家长啧啧赞叹。孩子的奇思妙想大大超过了该教导主任和听课教师的预料。当学生提到A情况时(如图一所示),教者急中生智当即演示。先用右手捏住上面标有2、3、4的小正方体木块,再用左手托住下面的小方块1,然后慢慢松开右手,2、4两块随即掉下。教师说学生搭的是“空中楼阁”,不稳定。殊不知,建筑物由中间向两旁或向四周伸出的建筑结构举目可见。当学生提到B情况时(如图二所示),教师亦作演示,说方块4不稳定会掉下来。恰在此时,有一个学生用力将3、4两方块并在一块,而方块4没有掉下来,教者依然摇头不语。笔者听完课,走出教室,猛然发现该班级所在的教学楼的结构与学生设计的B种情形有惊人的相似。
其实,教者在评价学生搭“弹药库”的过程中,把物体的空间位置狭义地理解为小正方体的堆放,偷换了概念,与本节课的主旨相悖。倒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初步建立了良好的空间概念。
对于学生的慧眼发现,教者不仅不褒扬,反而摇头不语以示否定,令我不得其解。这位教者身为学校的教导主任,对拓展题的处理是不妥的。这与教者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有关。现在的教辅用书俯拾即是,教师往往从现成的教辅材料出发,以书教书。
现在的学生生于信息时代,长于信息时代。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借助多种媒体学到了许多知识。面对这样的学生提出的有难度的问题,知识体系健全的教师较易转换角度,从多方面审视学生的问题;而知识体系不健全的教师往往手执利刃,削掉学生思维的翅膀,逼学生形成定式思维。长此以往,于生、于校、于国都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编辑许丽艳)